中國農科院成功合成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劑 - 新聞中心

2020-12-05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23日消息: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王加啟博士主持的國家攻關化學品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劑的合成與應用」課題,經科技人員3年努力,成功研製出可應用於畜牧生產的脲酶抑制劑。經專家鑑定,該成果總體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脲酶抑制劑的成功合成,對探索高效利用尿素作為蛋白質飼料替代物,解決肉牛、奶牛、羊和鹿等反芻動物對尿素利用效率低的難題,緩解我國蛋白質飼料匱乏的狀況,促進反芻動物飼料工業的發展及對當前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都具有積極作用。

據悉,該成果首次在國際上用人工瘤胃法提取了高純度的瘤胃微生物脲酶,測定了其理化性質,確定了脲酶活性的影響因素,揭示了瘤胃內脲酶抑制與脲酶作用的動力學關係。並在實驗室條件下完成了脲酶抑制劑合成工藝的研究,合成效率超過60%,純度達80%。利用脲酶抑制劑可降低尿素分解速度55.3%,提高利用效率16.7%。大規模飼養試驗表明,應用脲酶抑制劑後,平均提高奶牛產奶量15%,肉牛日增重18%,投入產出比達1:3至1:8。

該成果已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科技部表彰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15年成就展最佳獎和國家第一個反芻動物新飼料證書及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脲酶抑制劑預混料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歐盟專利優先權。


(中國科技網)

相關焦點

  • 四項農業行業標準將於4月1日起實施—新聞—科學網
    近日,根據農業農村部第251號公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中國農學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
  • 中國農科院繪製油菜基因組轉錄全景圖,構建功能基因資料庫
    中國農科院繪製油菜基因組轉錄全景圖,構建功能基因資料庫 劉志偉 童超波 劉勝毅/科技日報 2020-07-31 07:45
  • 脲酶Km值的簡易測定
    步驟1.脲酶的提取:稱取大豆粉1克,加入30%的乙醇25mL,充分搖勻後,置於冰箱中過夜,次日用2000rpm離心3分鐘,取上清液備用。2.標準曲線的製作:按下表加入各種試劑單位:mL                              單位:mL管 號尿素濃度尿素加入量磷酸緩衝液保溫時間脲酶加入量
  • 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2021年1月12日,中國農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主要糧食種業發展有關情況。據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良種覆蓋率有望達到97%以上。「目前我國水稻畝產為470公斤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到1.7倍。我國水稻品種培育已由以往單一的追求單產的提升向品質和營養的改良方向轉變,優質和高產並重是目前水稻育種的主攻方向。」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中國的水稻和小麥是可以保證絕對安全。
  • 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原標題: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 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 病毒抑制劑來華路上
    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 病毒抑制劑來華路上1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傳來好消息,我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已經成功分離。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將對毒種及其電鏡照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等權威信息將提供共享服務,後續平臺信息將有效支撐研究和疫情防控工作。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手冊同時也制定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策略,已於4月9日出版。據介紹,中國農科院將推動新技術廣泛應用於技術培訓與生產指導。
  • 【郵醫∙體檢須知(八)】體檢中心開展碳14呼氣試驗專項檢測幽門...
    【郵醫∙體檢須知(八)】體檢中心開展碳14呼氣試驗專項檢測幽門螺桿菌 2020-09-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農科院將聚焦農業「卡脖子」技術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董峻、黃垚)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25日說,中國農科院將聚焦未來農業發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沿領域,聚焦糧棉油、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 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在新疆昌吉成立—新聞—科學網
    特別是新疆與中亞地區同屬乾旱半乾旱綠洲農業生態區,新疆農業的技術和成果可以直接推廣應用到中亞各國。 選址新疆昌吉的西部中心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三方共建的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機構。
  • 科學家在工業微生物中建立新型多靶點動態調控系統—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姜衛紅研究員課題組在工業微生物鏈黴菌中創建了一種便捷、普適、自發驅動的動態調控系統,可以同時對多個基因進行強度可調的動態轉錄幹預
  • 【中國科學報】功能微生物菌劑借智創新
    保羅生物涉足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和生物製造等多個方向,目前已建成了我國首家功能微生物菌種資源庫項目。與會專家表示,功能微生物菌種資源庫不能停留在僅作為菌種的存放地,而是要通過對保藏菌株的復壯、篩選過程中不斷摸索創新菌種保藏方法,通過這個平臺掌握更多菌種保藏技術,與國內外大型菌種保藏機構相比,顯示自己獨特優勢。
  • 中國農科院與中國林業集團將共建國家級農林作物種子基因庫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與中國林業集團中國林木種子集團有限公司22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致力於農林種質資源研發,合作建設國家級農林作物種子基因庫。這是記者22日在中國農科院與中國林業集團召開的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 新鄉市農科院院長一行來襄陽市農科院交流考察
    11月24日,河南省新鄉市農科院院長閆玉信、副院長劉震宇一行6人來到襄陽市農科院考察交流。 閆玉信院長一行在襄陽市農科院黨委書記李力的陪同下,實地考察了市農科院試驗基地、DUS測試中心和生物技術實驗室,參觀了華強勞模工作室和市黨外知識分子實踐創新基地。隨後,雙方進行了座談。院長馮鵬向來賓介紹了我院在科技創新、科研管理、項目經費的爭取和使用等方面的基本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