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睡眠階段或可學習新知識

2020-11-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睡眠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探索睡眠的奧秘,特別是睡眠時大腦的活動。大量研究表明,我們在清醒狀態時編碼和學習的新知識,隨後會在睡眠中被鞏固,那些不穩定的新知識經過睡眠後,變得更加穩定,並被整合到原有的知識系統中,保存更長的時間。因此,除了白天努力學習外,還需要給自己充足的睡眠來保證學習的效果。除了這種「複習」功能,我們在睡眠時能否學習全新的知識呢?

  睡眠中學習新知識的實驗證據

  由於睡眠狀態下缺乏學習所必需的意識覺知,並且有研究認為睡眠期間在腦連接性、能量代謝、突觸可塑性以及基因表達模式上並不具備形成長期記憶的理想條件,在睡眠中學習新知識並保持至清醒後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但最近幾項研究提供了可以在睡眠中學習新知識的證據。



  阿納·阿爾濟(Anat Arzi)等人利用人們在聞到香味和臭味時的不同嗅覺反應(聞到香味會加深呼吸,聞到臭味會減弱呼吸),來考察我們在睡眠中是否能學習新知識。他們在參與者睡著後,播放不同的聲音,之後讓參與者聞香或臭的味道,使某種聲音和特定的嗅覺反應在睡眠中建立聯結。之後單獨呈現聲音時,參與者將出現不同的嗅覺反應。在被試睡醒後,再讓被試聽聲音,發現也會出現不同的嗅覺反應,表明在睡眠中建立了聲音—氣味的聯結,保持到了清醒之後。另外,在睡著後,大腦會經歷從輕度睡眠到深度睡眠,再到快速眼動(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的睡眠周期。阿納·阿爾濟等人的研究還發現,只有在非快速眼動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時期建立的聲音與氣味的聯繫,才可以持續到清醒狀態。但這一研究發現的聲音和氣味之間的聯結,只是一種簡單的條件反射,並且由於嗅覺反應較快地消失,對清醒後測量的限制性較大。因此,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採用了更為複雜的任務,為證實可以在睡眠中學習新知識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馬克·阿蘭·祖斯特(Marc Alain Züst)讓參與者在睡眠中學習詞彙,他們採用了配對聯想學習(Paired-Associates Learning)任務,在午睡的慢波睡眠期(Slow-Wave Sleep,SWS)給母語為德語的參與者播放假詞—德語詞(如tofer- Haus,tofer是假詞,Haus是德語中房子的意思)組成的詞對。在參與者睡醒後,讓其判斷聽到的詞(睡眠中聽過的假詞,如tofer)所指的事物尺寸是大於鞋盒的還是小於鞋盒的。因為參與者並不認識這些假詞,也不知道在睡眠中聽過這些詞,因此他們是進行二擇一的迫選。這個任務的正確率可以反映對詞彙聯結關係的內隱學習效果,從而考察他們是否在睡眠中建立了詞對之間的聯結。如果參與者在睡眠中沒有建立假詞和真詞之間的聯結,那麼判斷正確率應該是隨機水平;如果正確率顯著高於隨機水平,則說明在慢波睡眠期能夠成功編碼詞彙之間的聯結關係。研究結果發現,當詞對中的第二個詞是在慢波睡眠的慢波波峰期呈現,在醒後的測試中,被試的判斷正確率顯著高於隨機水平,表明在慢波睡眠階段,可以成功編碼詞對關係,並在清醒時提取,但這種編碼的成功率是有限制的,需要依賴慢波波峰期的皮層興奮度。因此,研究者認為,睡眠期間的關係編碼可能只發生在非常有限的條件下,比如區分神經元去極化時期的慢波波峰,因為這些波峰與皮層興奮度以及類似於清醒狀態的神經網絡特性有關。通過研究慢波睡眠階段的記憶編碼功能,研究者探討了詞彙的內隱關係綁定在無意識狀態下是否可行。最終的實驗結果表明,睡眠階段大腦可以建立並存儲假詞與真詞之間的語義聯結,並且慢波波峰有助於睡眠期間的編碼。

  睡眠學習為心理治療提供新思路

  上述研究揭示了在特定的睡眠階段編碼新知識是可能的,但其神經機制尚未可知。為了闡明睡眠中聯想學習的神經動力學基礎,安德烈·卡納爾斯·詹森(Andrés Canales-Johnson)提出了這一假設:支持睡眠中編碼新知識的神經機制,可能與鞏固(consolidation)和重新激活(reactivation)在清醒時所學知識的神經振蕩相關,包括低頻的δ波(0.5—4Hz)、θ波(4—7 Hz)和紡錘波(11—16Hz)等頻段的活動。該實驗採用了阿納·阿爾濟等人研究的部分數據,分析了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中聽覺—嗅覺建立條件反射過程中記錄的腦電信號。分析結果發現,δ波和紡錘波波段的活動參與了學習過程的早期習得階段,而θ波波段的活動是在辨別能力建立後才出現的。這表明,睡眠學習過程中,這些腦電波節律的即時調節可能決定新的聯想記憶的獲得與存儲。

  儘管實驗中設置的睡眠階段的學習任務與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學習形式還有很大距離,並且需要在特定的階段才能學習,但這些研究提示我們,可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利用邊睡邊學的機制。由於睡眠學習可以產生在清醒狀態下無法有意識獲得的記憶痕跡,對清醒時的行為產生內隱的影響,所以睡眠獲得的信息可以繞過有意識的防禦機制,從而使個體更容易發生行為改變。阿納·阿爾濟等人的另一項研究巧妙地將惡氣味與香菸煙霧建立起條件反射,使得吸菸的參與者在清醒後的幾天內減少了吸菸行為,這為戒菸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於恐懼症患者,利用睡眠中意識覺察較低的狀態,可以幫助他們降低特定的恐懼反應。但在推廣和應用該功能之前,還需要大量研究對其益處和局限等進行進一步探討。

  然而,睡眠學習的無意識特徵也使人們懷疑睡眠學習是否有益於教育。託馬斯·安德裡隆(Thomas Andrillon)等人的研究結果甚至表明,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的學習可以產生抑制性記憶。例如,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處理噪聲模式會損害隨後其對這些相同噪聲模式的有意識學習。受這一發現啟發,有的研究者正在探索睡眠中的無意識詞彙學習是否會抑制同一詞彙隨後的清醒學習。如果是的話,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在睡眠和清醒時處理相同的信息是不同的,這兩個相關的記憶是相互競爭的。另外,前文提到的安德烈·卡納爾斯·詹森等人的研究發現,睡眠時編碼新知識的神經機制可能跟鞏固白天所學知識的機制重疊,但睡眠時學習新知識是否會干擾睡眠的記憶鞏固功能等問題還需要未來研究進一步探討。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董聰聰 陳雙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了睡眠如何促進學習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良好的睡眠對我們學習新技能的能力有奇效。至於不同的睡眠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則不太清楚。他們專注於視覺學習的實驗表明,在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個階段比另一個階段更重要,而是兩個階段都扮演著至關重要和互補的神經化學處理的角色。他們發現,non-REM通過恢復靈活性提高了我們新習得技能的表現,而REM則穩定了這些成果,並防止它們被隨後的學習所掩蓋。
  • 科學網—睡眠鞏固新記憶
    本報訊 科學家早就知道,睡眠對新記憶的形成和保留起著重要作用,而記憶鞏固的過程與波動性大腦活動的突然爆發即所謂的睡眠紡錘波有關
  • 擁有超級學習力有多爽?《睡眠英語》的獨門單詞記憶法
    這種開掛了人生,想必誰都想要,不想甩在後頭,唯有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有機會躍升,但是現實常常很骨感—明明已經很努力,效果卻不如人意!為什麼都是一天24小時,除非不睡眠,同樣的知識量,有些人就是學起英語來就是比你輕鬆?難道真的就只是天生註定?當然不是。比起盲目努力,科學高效的學習模式重要一百倍。
  • 睡眠時可以自動學習,這是真的嗎?
    而且,最近的研究發現,睡眠不僅是最好的補充劑,在睡眠中依然可以自動學習。是的,你沒有聽錯,即使在夜晚,大腦也沒有停止它的活動,依然在幫助我們記憶知識,儲存精華。這真的是太神奇啦!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如果想探究其中的秘密,我們首先需要來了解一下人類的睡眠。
  • 睡眠益處大,你知道它能幫助鞏固新記憶嗎?
    科學家早就知道,睡眠對新記憶的形成和保留起著重要作用,而記憶鞏固的過程與波動性大腦活動的突然暴發即所謂的睡眠紡錘波有關研究人員近日在《當代生物學》上發文稱,當新知識在睡眠時被回放,睡眠紡錘波也會在強化新記憶中發揮作用。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Bernhard Staresina說:「雖然之前已經證明過,目標記憶再激活可以促進睡眠時的記憶鞏固,我們現在發現睡眠紡錘波可能是其中關鍵的潛在機制。
  • 科學家開發出在睡眠學習的方法
    夢想變成了現實:神經科學家開發出了在睡眠時鞏固或獲取知識的方法。設想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比前一天更博學,而且除了8個小時的睡眠之外你什麼都沒幹……閉上眼睛就能學習的夢想竟然成真了!遺憾的是,那時還沒有設備能監測孩子們是否有較高的睡眠質量,實驗結果仍有待驗證……「首批針對睡眠中學習的可靠研究表明,當人們學習某樣東西時,實際上是在經歷我們夜間常有的數秒鐘微覺醒階段。」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神經心理學和功能神經成像研究課題組主任菲利普·佩尼厄(Philippe Peigneux)指出。
  • 「睡眠教學」引入國內,《睡眠英語》讓學生輕鬆學英語
    說出來你可能會覺得是異想天開,抑或武斷將其定義為故事新編,然而國際頂尖學術期刊《Discovery》(發現)雜誌近日發布,人的大腦在半睡半醒階段,海馬體上的神經和腦中的α腦波的相位保持同步,如果睡眠的時候播放英語材料,一個人記憶率竟然比傳統學習模式更高。
  • 科學家首次實驗揭示睡眠有助於鞏固和加強新的記憶
    顯然,睡眠對學習和記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於這一現象,究竟是什麼機制在起作用呢?紐約大學朗格醫學中心一項新的研究,首次以實證揭示睡眠有助於鞏固和加強新的記憶。  睡眠時大腦有點忙   如果你認為睡覺時大腦也在休息,那就錯了。實際上,它可有點忙。
  • 破除英語學習死循環,《睡眠英語》推英語超級學習法
    但在傳統認知裡,「懶」和學習好似乎是天敵,很多人為了追求學習量,只能被迫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然而腦科學界的最新研究結果出人意料,睡眠不僅可以讓我們恢復精力,我們甚至可以躺著就把單詞給背了。這表明睡眠不僅可以調節人體生物機能,其還能拓展至大腦對於聲音信息的整理和記憶。去年發表在《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對此進一步推進,研究人員給參試者播放了幾對虛構的單詞和其假定的含義,比如「guga」的意思是大象,待他們睜眼後進行詞義對應測試,結果參試者能答對大部分,也就是說睡眠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至詞彙學習。
  • 你屬於哪種睡眠類型?你的最佳記憶時間是哪個階段?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最佳記憶時間很大程度上由睡眠來決定的。睡眠的方式可以劃分為兩大類:「早睡型」和「晚睡型」。你是屬於哪種睡眠類型呢?所謂「早睡型」的人通常他們入睡時間較長,睡覺後一個小時內容易驚醒,微小的響動就能讓他們醒來。
  • 新見解:通過認知和腦科學了解學習
    本文探討的主題包括:終身學習;老齡化;整體教育方法;青年期的大腦發育與認知狀態;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習形式及課程;解決「三大障礙」(閱讀障礙、計算障礙、痴呆症);神經科學可能會逐步擴展評估和選擇的問題。本文還匯總了教育神經科學領域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 【快速學習法】如何在睡眠的時候利用潛意識學習?
    早在中國古代,就有「夢授」的記載,漢語成語「夢筆生花」就是一個有關在睡夢中進行學習的美好傳說。當然,這只是一種幻想。但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飛快發展的時代,這種幻想有可能逐步成為現實。據說,在日本,就有人正在試行一種睡眠學習法。所謂睡眠學習法,顧名思義,就是使人可以利用睡覺來學習。
  • 50個高效學習技巧之八——在睡眠中鞏固記憶
    在特定的睡眠階段,大腦仍然在對白天所接收的要信息進行加工和儲存,這種現象叫「記憶鞏固」。因此,我們應該在睡前花幾分鐘時間把白天學習的重點內容複習ー下。我們(確切地說是我們的大腦)不僅白天學習,睡覺的時候還在學習。
  • 麻省科學家:睡眠會影響學習效率
    一方面,出於學習習慣上的考慮。她認為小學階段的任務還不算太重,正是建立學習習慣的好時機。如果這個時候養成拖拉的習慣,比如本來一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前半段拖拉,後半段熬夜。到了初高中階段,就算通宵也做不完應該完成的功課。不如規定有限的學習時間,如果拖拉磨蹭,讓孩子自己早起學習或承擔後果。
  • 睡眠梭形波或可助夢中記憶增強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入睡前學習的單詞,會在睡眠中被大腦有關部位強化記憶,醒後反而比剛學完時記得更清楚。研究人員還首次實時監測到「睡眠中學習」的過程。 英國約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報告說,他們請兩組志願者學習一些研究人員自行發明的新單詞。
  • 睡眠也有了"新國標" 你每天的睡眠"達標"了嗎?
    3.重視睡眠健康。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工作、學習、娛樂、休息都要按作息規律進行,注意起居有常。了解睡眠不足和睡眠問題帶來的不良心理影響,出現睡眠不足及時設法彌補,出現睡眠問題及時就醫。要在專業指導下用科學的方法改善睡眠,服用藥物需遵醫囑。4.培養科學運動的習慣。選擇並培養適合自己的運動愛好,積極發揮運動對情緒的調節作用,在出現輕度情緒困擾時,可結合運動促進情緒緩解。
  • 不如起來給你的睡眠分個類吧!
    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獨有的電學圖像模式和特定的腦波。下圖涉及隨著時間變化的,睡眠階段變化,稱為睡眠時序列圖。我不會深入的探討細節,但是每一個階段都有和我們大腦健康相關的特定功能。精確地標註這些階段,醫療領域可以更大範圍程度上研究病理性和睡眠障礙。更大的(並且是統計學上更加精確的)流行病學研究很有可能感謝魯棒性很好的數據為基礎的研究。最後,人們可能能夠提高他們的睡眠通過在日常基礎上的真實地度量和監控。這就是DEEM真正想提供的東西。
  • 心理學家:人的睡眠分為五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能感受到「鬼魂」
    夢境的第一階段「淺眠」在這一階段裡,你會感覺到眼前迷迷糊糊,你不確定自己是否睡著了?一旦想到某些事會突然清醒,容易造成失眠症,精神失常。夢境的第二階段「入眠」在這一階段幾乎是無夢患者,由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引起,長時間會使身體機能下降,從而猝死。夢境的第三階段「夢」夢所有人都做過,在這一階段裡。你可能會夢見一些人或物,看著他們在幹什麼?或者他們讓你幹什麼?
  • 學習習慣怎麼養成?小學六年,陪孩子熬過三個階段,家長要重視
    小學階段,是為升學知識能力奠定基礎,所以在小學做好培訓,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關鍵!第一階段、小學一年級正如上文所提,剛升上小學,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他們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意味著孩子們需要吸收的知識就更多了,所以家長擔任的角色,直接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學習習慣。
  • 睡眠如何鞏固我們的記憶
    德國波鴻大學和波恩大學的科學家們決定研究睡眠如何影響記憶。通過記錄大腦活動,他們發現在睡眠過程中,一些記憶能夠被喚醒,儘管後來不再記得。 這項研究發表在2018年10月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詳細描述了癲癇患者在實驗過程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