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睡眠階段,大腦仍然在對白天所接收的要信息進行加工和儲存,這種現象叫「記憶鞏固」。因此,我們應該在睡前花幾分鐘時間把白天學習的重點內容複習ー下。
我們(確切地說是我們的大腦)不僅白天學習,睡覺的時候還在學習。大腦的某些區域在睡眠中仍然在加工和處理白天所接收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被暫存在海馬體中,當我們睡覺的時候,信息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從海馬體持續轉移到新皮層。那麼,新皮層會發生什麼變化呢?信息從海馬體轉移到新皮層的永久記憶區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簡單地說,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種轉移是區分重要信息和非重要信息的過程。如果某個信息非常重要,它就會被轉移到新皮層,神經元突觸就會建立新的聯繫。
這本身也是個學習的過程。那些不是特別有價值的信息根本不會進人到新皮層,因此很快會被我們忘記。相反,在睡眠過程中重要的信息會以一種神經元纖維模型的方式活躍在海馬體中,同時通過擠壓「跳進」新皮層的水久記憶區。這似乎說明,哪些信息在睡眠中會被送進永久記憶區在白天醒著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那些重要的信息被做了某種「標記」,當我們睡覺的時候,那些被「標記」了的信息會向大腦發出信號,表明它們(而非那些沒有被「標記」的信息)應該被送到下一個加工流程。這種「標記」很常見,在任何一個學習過程中都可以通過價值評估、決策和複習來給信息做「標記」。
鑑於這個重要的過程是在睡眠期間發生的,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睡眠深度對有效學習至關重要。另外,在睡眠中大腦還能進行知識整合。這種整合一般發生在深度睡眠階段,而非以往猜測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即睡眠中眼球快速轉動的階段)。
因此,人們在睡眠中不僅可以記憶和鞏固信息,還能調整和重組知識結構。除此之外,最新研究表明,大腦在夜間進行的工作能讓人無意識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可能讓人在睡眠中產生創造性的想法,使人們早上醒來的時候不僅成了一個「更有學識的人」,還成了一個「更聰明」的人。
萊布尼茨獎」(最高可提供250萬歐元科研獎金的獎項)獲得者簡博恩教授對他的這項實驗還做了補充。他聲稱,在科研歷史上還有許多關於「在睡眠中有所發現」的實例。例如,德國化學家克庫勒就是在打嗑睡的那種半夢半醒的狀態下突然想明白了苯的化學結構。據傳,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也與夢有關。
除了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外,健康的睡眠對學習也意義重大。當然,健康的睡眠指的不是在聚會狂歡之後的凌晨オ入睡,也不是依靠大量酒精或服用安眠藥來幫助人睡。最後,我還要強調點,睡前將白天所學的重要內容簡明扼要地複習一遍非常有必要。這樣做會使大腦在睡眠過程中優先處理、加工和儲存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