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7月8日,全國高考理綜科目考試結束。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第一時間點評了物理試題。
2020年高考物理全國卷試題評析
2020年高考物理命題堅持正確育人導向,優化考試內容,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設計試題,凸顯情境的時代性;依託高考評價體系,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整理、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著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素養,促進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
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突出考查學科基礎
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更加突出物理學科的基礎性,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也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內容的考查,意在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為貼近中學教學實際,引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促進課堂回歸教材,全國卷多數試題素材來源於教材,如:全國I卷第14題安全氣囊的作用、第15題蕩鞦韆、第19題核反應方程,全國II卷第19題特高壓輸電,全國III卷第19題首次產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這些試題都改編自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高考物理試題繼續突出對主幹內容的考查,如:全國II卷第24題考查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全國III卷第24題考查學生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歐姆定律、安培力等重要概念和規律的應用,全國I卷第25題考查學生對動量定理的靈活運用。
增強情境的時代性,強調理論聯繫實際
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增加緊密聯繫國家科技發展、體育運動、生產生活等方面的情境,突出情境的時代性,強調情境與考查內容的有機融合,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全國I卷第24題以我國自主研製的運-20重型運輸機為情境,考查學生運用新信息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I卷第16題以表演蕩鞦韆為情境,考查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圓周運動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樹立強健體魄的意識。全國II卷第17題以CT掃描機中X射線產生為情境,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規律的理解。全國III卷第16題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簡單應用。全國II卷第18題以海水中富含氘核的聚變反應為情境,考查學生對聚變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清潔能源應用前景的了解。
精心設計試題形式,加強關鍵能力考查
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結合學科特點,加強考查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包括信息獲取與整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學術語言表達能力等,意在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全國I卷第20題呈現物塊的重力勢能和動能與下滑距離的關係,要求學生能夠從圖像中提取信息,對學生的信息整理能力要求較高。全國I卷第18題創新試題設問,要求學生分析不同速度的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情形,再從這些不同情形中分析出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最長的情況,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全國III卷第23題要測量熱敏電阻阻值與溫度的變化的關係,要求學生畫出測量的電路圖,理解利用熱敏電阻製作溫控報警器的實驗原理,從而根據報警器的實驗電路選擇恰當的器材並完成相關電阻阻值的計算,該題對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探究能力有較高要求。全國II卷第24題要求學生根據粒子射出位置,分析粒子的受力方向,從而說明磁場的方向,考查學生運用物理學專業術語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