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系行星的形成可能與碰撞有關?

2020-09-05 GET資訊

太空巖石之間的碰撞有助於解釋太陽系最大的一些秘密,從月亮是如何形成的,到天王星是如何轉動的。

但是,在太陽系之外發生的此類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

現在,科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在離地球大約2,000光年左右的另一行星系統中兩個大行星碰撞的第一個已知例子。

機會發現是當研究人員觀察克卜勒數據時,類似太陽的恆星107有四個軌道行星,每顆行星面積大約是地球面積的1.5倍,質量有很大不同。分析每顆行星的質量和大小,發現克卜勒107c的密度大約是克卜勒107b的兩倍。

科學家說,這一發現表明,克卜勒107c核富含鐵元素,類似於太陽系最深處的行星——水星。

理論認為,行星一般來自年輕恆星周圍氣體和塵埃的累積。


巖體巖石行星應該接近恆星,因為鐵等較重的元素不會像氫和氦這樣的較輕元素那樣容易消失。

美國宇航局格林地帶Goddard空間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Eric Lopez說:「它比它的恆星還遠,但體積更大。」

洛佩茲和他的同事們考慮了幾種可能的解釋,包括克卜勒107c,他們先是靠近恆星,然後移居外圍。

但只有一個解釋導致克卜勒107c的尺寸比克卜勒107b的更大了:兩個世界之間的巨大碰撞,每個都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0倍。

洛佩茲說:「我們預計撞擊會發生,但我們並不知道這在太陽系之外有多麼常見。」


計算機模擬兩個大巖石世界的碰撞,每個巖石有一個30%質量的鐵芯,產生了一個重量將近70%的鐵行星,可能與克卜勒107c相似。

模擬表明,碰撞期間會蒸發大部分剩餘材料。

坦普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地質學家開曼·溫特伯恩說:「從行星的形成情況來看,這一點真的很有意思,因為它表明,在這些(種類的行星)系統中,撞擊會帶來變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觀測到2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38億年後的銀河系也會如此
    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之後並沒有如人們想的那樣,立馬就形成了恆星,行星等天體和星系。宇宙大爆炸之後,最初形成的是氫等各類基本元素,其中氫是最主要的元素,後來的星際塵埃等物質都是由氫等基本元素轉化而來。當宇宙中有了星際塵埃這些物質後慢慢形成了一個個星雲,而恆星就是這些星雲中的物質不斷凝合而成。
  • 30多億年後,為什麼銀河系與仙女座碰撞形成橢圓星系?
    根據目前的天文觀測,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時間是30億年後,這幾乎是毫無根據的。對於銀河系的未來,沒有必要小心謹慎。我們知道銀河系和仙女座是本地星系群中最大的兩個星系。根據觀測結果,仙女座星系以每秒120公裡的徑向速度接近太陽系,而橫向速度估計小於每秒100公裡。
  • 克拉肯星系事件是已知最大規模的碰撞,對銀河系的形成,至關重要
    克拉肯星系碰撞是已知最大規模的碰撞近日,研究人員們使用人工智慧來匹配不同的星團的年齡、運動和化學成分,試圖解開有關銀河系發生碰撞過程中的謎題。他們研究了歷史上的五次大型星系碰撞(每次涉及1億顆恆星或更多),其中還包括一次發生在100多億年前碰撞,而100多億年前的這次碰撞也是銀河系歷史上最大的星系碰撞,這個星系被稱為克拉肯星系。
  • 仙女座星系被巨大氣體暈籠罩!與銀河系的碰撞可能已經開始了
    仙女座星系被巨大氣體暈籠罩!與銀河系的碰撞可能已經開始了說起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那麼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仙女星系,與銀河系一樣,仙女座也屬於旋渦星系,但是它的體型要大得多,擁用上萬億顆恆星。根據觀測推斷仙女星系與銀河系相距約250萬光年,而且兩者正在不斷的靠近,預計將在三十幾億年後發生碰撞,最終合併成一個更為龐大的星系,太陽繫到時是否會遭遇毀滅性的影響,還是個未知數。有意思的是有現象表明仙女星系和銀河系的碰撞可能已經開始了,不過目前碰撞的不是兩個星系的本體,而是籠罩在他們周圍的星系暈,星系暈常見於旋渦星系的周圍。
  • 大麥哲倫星系靠近,星系碰撞或不可避免
    天文學家警告,一個鄰近的星系正在衝向銀河系,這可能會使得地球離開現在的生命黃金帶,使地球變得太熱或太冷,不適合現有生命生存。由達勒姆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預測,大麥哲倫星雲可能在20億年後撞擊銀河系。
  • 行星的形成
    譬如說行星系統的主星是否在一個星團中產生, 以及在星團的哪個位置, 都會對各行星的軌道結構有很大的影響. 最近有關第九行星存在的研究報告[1], 便是與太陽和很多恆星在一個星團中同時形成有關. 如果這個星團的恆星數目多逾數百, 則大質量的OB恆星率先出現, 並快速演化到末期以超新星爆炸為止的概率便很大. 產生太陽星雲的低質量分子雲可能是因超新星爆炸的震波壓力而塌縮的[2].
  • 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哪些?星雲都是星系嗎?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2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它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太陽系內的行星,例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河外星系,包括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銀河系內的恆星,大多數都是距離我們較近的,在幾光年至幾百光年不等
  • 仙女座大星系:距離地球最近的河外星系,被稱為銀河系的「鏡子」
    ,就像太陽系行星中的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很多性狀和我們地球相似。,核心之外是一個薄薄的圓盤,有幾條巨大的旋臂向外延伸,很像是河流中的旋渦,所以稱為旋渦星系。在旋渦星系中有一類中心核心並不是呈現球形,而是呈現棒狀,旋臂從棒的兩端向外延伸,我們稱為棒旋星系,是旋渦星系的一種。
  • NASA公布星系碰撞照片什麼樣子? 碰撞後形成星系橋 長度超300萬光年
    NASA公布星系碰撞照片什麼樣子?碰撞後形成星系橋 長度超300萬光年 2020-05-13 19:37:42 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NASA公布星系碰撞照片】近日NASA公布了一張星系碰撞照片,兩個相撞的星系之間形成了一道「星系之橋」。
  • 所謂銀河系費米氣泡完全是星系碰撞形成的遺蹟
    星系中央存在近乎垂直星盤的兩大雲團,也即銀河系費米氣泡,並仍然不斷擴散,這個現象科學界有多種說法,但按現在現有的宇宙星系理論完全說不清楚這個現象,故而顯得特別神秘莫測。我以前早就說過,這種近乎對稱分布的「銀河系費米氣泡」,恰恰是星系碰撞留下的有力證據。因為星系中央物質密度較大,當星系碰撞進入到內部時,就會碰撞頻率非常高,由此引起各種物質和微觀粒子、包括暗物質向周圍強烈噴發。
  • 銀河系與仙女星系在未來將碰撞,太陽系在這場星系融合中會怎樣?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正與旁邊的仙女星系不斷相互靠近,預計將在40億年以後兩個星系最終發生碰撞合併,質量更大的仙女星系將會是這場星系大碰撞的最終勝利者,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星系大多數都吞噬過其它小星系的經歷,許多形成時間較早的星系由於缺乏物質補充已基本停止形成新生恆星
  • 30億光年外,4個星系團快速接近,時速超300萬公裡,或已撞上
    當然,整個太陽系也不是靜止不動,一直在運轉中,即使是巨大無比的銀河系這類星系也不例外。既然都在運動,難免會出現相遇、碰撞的情況。對於我們來說,劇烈的碰撞事件還是很罕見的,因為我們太陽系已經經過億萬年的沉澱,形成了一個相對較穩定的狀態,基本上不可能出現行星碰撞的可能。但是,我們太陽系在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上其他的星系。如果發生兩大星系碰撞事件,會是怎樣的呢?
  • 第二章 恆星聚爆即時能動效應和星系形成
    ,由於它強大的場效應作用;在下半域其周邊範內沒有形成其它大的行星,而是形成了一些伴隨其長久運動的非常成熟的諧動衛星(相當於行星),而且還形成了自己的盤環帶和一些分化期俘獲的衛星,它們基本上可以構成一個獨立的小恆星系了。
  • 星系的碰撞,會影響太陽系和地球嗎?
    26年前人類親眼目睹過一次彗木相撞,6500萬年前恐龍親眼目睹過一次小行星撞地球,現代天文學家告訴我們,37.5億年後太陽系人類將親眼目睹仙女座星系撞上銀河系。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個世紀前,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通過分析星系光譜,得出了宇宙正在膨脹這一結論,在膨脹的宇宙中,254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正在靠近太陽系。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天文學家確定了仙女座星系將在37.5億年後從側方撞上銀河系——銀河仙女系。
  • 中國天文學家從兩個恆星形成的星系中探測到伽馬射線的發射
    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的天文學家從兩個名為M33和Arp 299的恆星形成星系中檢測到了伽馬射線輻射。這一發現在3月17日發表在arXiv.org上的一篇論文中得到了詳細說明,這可能有助於提高人們對有關該行星起源的認識。星系中非常高的能量發射。
  • 新發現「軌道逆行」行星 或顛覆行星形成理論
    這個傳統理論一直套用在太陽系及其外部所有星系。但在2009年,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了沿反向軌道公轉的系外行星WASP-17b,其傾斜角度與恆星赤道平面的夾角達到了150度。雖然在此之前也曾觀測到存在傾角反常的行星,但都沒「瘋狂」到使自己倒行逆轉的。 因它是當時唯一已知的「孤獨逆行者」,科學家推測其可能遭遇了近距離接觸甚至碰撞,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 奇異星系內行星形成速度超出理論預期,天體物理學家或需因此改進現有理論
    100萬年的恆星,位於智利的 ALMA 天文望遠鏡陣列(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曾於四年前發現該恆星附近明亮的盤狀塵埃區域中存在空隙,當時天文學家們認為,最可能的解釋是該恆星附近存在著一些我們尚未觀測到的行星,塵埃在這些行星的形成過程中被聚到了一起,並在塵埃分布區中留下了空隙。
  • 哈勃觀測神秘夢幻玫瑰星系 疑為星系碰撞所致
    哈勃觀測神秘夢幻玫瑰星系 疑為星系碰撞所致它周圍環繞著球狀星團,後者意外的同時包含年輕和年老的恆星——據稱這是近期星系合併的結果。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6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正在研究3.5億光年遠的纖細、玫瑰狀的星系,試圖尋找可能創造這一天體玫瑰的暴力星系碰撞的線索。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這名為PGC6240的星系的細節圖片,它那朦朧的像花瓣一樣的殼體隨著距離星系明亮的中心越來越遠而變得更加稀疏。
  • 遙遠的天文奇觀,當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碰撞時,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最終,40億年後仙女星系會在巨大的星系碰撞中和我們的銀河系融合。但是,如果明天就會有星系碰撞怎麼呢,什麼會發生呢?恆星和行星會相互融合嗎?我們所在的太陽系能逃過一劫嗎?從地球上看這場星系「燈光秀」是什麼樣的?
  • 當星系碰撞時:哈勃展示了六次美麗的星系合併
    從2015年開始,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就對這個距離地球2.3億光年的奇怪星系進行了深入觀測。歐洲航天局表示:「整個宇宙都可以找到相互作用的星系,產生各種各樣複雜的結構,有些是安靜發生的,一個星系無情地吸收另一個星系。另外一些是暴力和混沌, 一些星系合併可以引發星爆,也就是所謂的超新星爆炸,或者創造類星體,它們是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非常明亮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