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實驗可控合成有序的準一維硼烯鏈混合相

2020-11-08 中科院物理所

單元素二維材料,由於具有重要的物理性質以及在納米電子器件中有較大的應用潛力而受到關注。硼烯(borophene)是指由硼元素構成的二維平面結構,理論上認為有著不輸於石墨烯的優良物理特性如金屬性、高機械柔性、高導熱性等,並且有可能具有狄拉克電子、超導等量子特性。由於硼原子相對於碳原子缺少一個價電子,使得硼原子之間的化學鍵較為複雜,所形成的平面結構是以三角形密堆積晶格為基礎的孔洞型結構,而根據孔洞不同的排列方式,導致了多樣化的硼烯原子結構。2016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實驗室SF9組吳克輝研究員、陳嵐研究員、馮寶傑博士等率先利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MBE)直接進行單原子層構築的方法,在Ag(111)襯底上獲得了這種理論上期待已久的單層硼烯,並發現硼烯的多種純相,對應於三角晶格中不同周期的孔洞結構(Nature Chem. 8, 564 (2016))。與此同時,他們還發現這些不同的硼烯純相本質上是由不同寬度的準一維硼鏈組成。那麼直覺上如果將這些不同種類的準一維硼鏈作為構建單元進行有序混合,就有可能構建出全新的人工硼烯相。不僅可以豐富硼烯結構的多樣性,還可能構築出具有新奇量子特性的二維硼結構,豐富其物理性質。

基於此啟發,吳克輝研究員和陳嵐研究員指導博士研究生王宇、孔龍娟等人,繼續深入開展硼烯原子結構的可控制備研究。最近,他們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在Ag(100)單晶表面成功獲得了不同的硼烯長程有序相結構。他們發現,實驗中獲得的兩種硼烯相是由兩種不同種類的硼鏈[(2,3)鏈和(2,2)鏈]通過不同的固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長程有序相,並且這兩種不同鏈比的混合相可以根據襯底的晶體方向得到很好的分離。他們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並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揭示了混合鏈相的形成機理。他們認為由於硼烯結構單元與Ag(100)表面界面相互作用的調製,其晶格匹配以及硼鏈相對於襯底的取向對這兩種混合相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獲得的長程混合相比硼烯的純相所承受的應變小,且與襯底的相互作用更弱,這表明它們可能表現出理論預測的獨立硼烯(無襯底支撐)的固有物理性質。

硼烯結構的多樣性使其成為一種很有希望實現物理或化學性質連續可調的材料體系。混合相的成功生長不但證實了硼烯結構的多樣性和可調性,更重要的是有望加深襯底定製合成硼烯的影響,為通過襯底調製製備新型硼烯相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ma.202005128)。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王宇,主要負責實驗生長和STM表徵。理論計算主要由SF9組的孔龍娟博士(已畢業,目前在南開大學做博士後)完成。

該項目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的資助。

圖1:在Ag(100)襯底上利用MBE技術生長的單原子層厚度的混合相硼烯(a)是示意圖。(Advanced Materials 的Table of Contents圖)。(b-c)是Ag(100)上硼烯島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微分圖)。(d-f) 是三種硼烯相的高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圖。(g-i)是對應的三種硼烯相的原子結構模型,其中,A相(g)和C相(i)是典型的準一維原子鏈混合相結構。

編輯:槿知

相關焦點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目前,手性矽烷的催化不對稱合成領域的發展較慢,僅有為數不多的報導,其種,含有(多於)兩個立體中心的手性矽烷的不對稱合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利用銅催化雙乙烯基取代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策略,快速、方便地合成一系列高對映及非對映選擇性的、帶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有機矽化合物。
  • 比石墨烯更逆天的「硼烯」,帶來了這些充滿想像空間的應用
    但直到2015年,才有人能夠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將其應用於各種產品的生產中。2015年12月,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中國南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以及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展開聯合攻關,首次在超高真空環境下合成了這種硼元素組成的二維材料。自此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在合成單原子厚度的硼烯方面取得了極大進展。自從硼氧化合成以來,化學家一直熱切地描述其性質。
  • 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 物理所成功製備蜂窩狀結構的硼烯
    硼烯是指由硼元素構成的二維平面結構,其存在的可能性一直受到理論研究者的強烈關注。由於硼原子只有三個價電子,與石墨烯類似的蜂窩狀結構並不是一種能量上穩定存在的硼烯結構。相反,以三角形密堆積晶格為基礎的孔洞型結構是可以穩定存在的。
  • 首個硼「足球烯」誕生
    由40個硼原子構成的硼球。圖片來源:Wang lab/布朗大學   就在如火如荼的巴西世界盃落幕之際,科學家也成功打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全部由硼原子構成的「巴基球」(又名富勒烯、足球烯)。與碳基材料的巴基球不同,硼分子最終並沒有被塑造成標準的足球形狀。但這個由硼構成的新形態有望帶來新的納米材料,並可能在儲氫中發揮巨大作用。
  • 天大等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本站訊 近日,天津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與河北工業大學微納氮化硼材料重點實驗室密切合作,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論文「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Ultrafine Cubic Boron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9-06-1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石墨烯複合納米片,並將其應用於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手性哌啶廣泛存在於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因此,其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
  •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Double Half-Heusler(DHH)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為後續實驗提供新的研究體系,也為提升半休氏勒合金(Half-Heusler,HH)的熱電性能提供新思路。
  • 上海微系統所在氮化硼表面成功製備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然而,在絕緣襯底表面,可控地製備具有邊緣特異性的亞5納米寬的GNR仍然是一個科學難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王浩敏研究員團隊首次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成功製備了手性可控的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
  • 葛少中Angew:鉻催化單取代聯烯的選擇性二聚硼氫化反應
    背景介紹非共軛二烯烴分子骨架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中,也是有機合成中十分重要的中間體(圖1A)。早期合成非共軛二烯烴分子的方法往往需要貴金屬催化劑或者過量的有機金屬試劑參與。鑑於有機硼試劑在有機合成化學中廣泛應用,因此,發展一種簡潔,快速構築含硼官能團的非共軛二烯烴分子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合成意義和潛在應用價值。
  •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銅催化二烯的不對稱硼化偶聯反應研究中獲進展 2016-10-25 成都生物研究所 >】 語音播報   手性高烯丙基胺是眾多天然產物、小分子藥物的關鍵骨架,也是有機合成和藥物化學中常用的重要合成砌塊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化學家們開發出生物啟發的控制合成多烯的策略
    多烯存在於自然界,具有反應性,並在許多生物過程中發揮作用,因此化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對高效構建這些化合物感興趣,尤其是為了能夠將它們用於未來的生物醫學應用。然而,這種設計目前既不簡單也不便宜,給有機化學家帶來了重大挑戰。
  • 氮化硼粉料及其製品的合成方法
    氮化硼粉料的合成方法氮化硼粉料作為耐火原材料的一種,合成方法有10多種,但能夠實現工業生產的只有幾種。(1)硼砂-氯化銨法。然後將上述原料粉碎、乾燥,以硼砂與氯化銨為7:3(重量比)混合,壓成坯塊,在反應爐中合成。反應溫度為9001000℃,保溫6h。反應中通入NH3以彌補反應物自形成氨氣氛的不足。反應產物用水浸洗除去剩餘硼酸、氯化鈉等雜質,乾燥、粉碎,即得氮化硼粉料(含BN97%左右)。(2)硼砂-尿素法。將硼砂脫水乾燥、粉碎,將尿素提純乾燥、粉碎。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Zhang等合成了一種氮 摻雜石墨烯負載硫正極材料,該材料無需添加導電劑即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循環200圈後,每圈的容量衰減率僅為0.028% ,具有很高的容量保持率。該電池優異性能主要來源於材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導電性,氮與多硫化物鍵能作用抑制了穿梭效應。 除了氮摻雜以外,硼摻雜石墨烯也能製備性能優異的鋰硫電池正極材料。
  • 物理所石墨烯晶界輸運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在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可控制備、物性調控及原型器件特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早在2007年,他們就首次通過外延的方法在金屬釕單晶表面獲得了釐米量級大小、幾乎無缺陷的大面積高質量單層石墨烯。
  • 碳化硼的性質和用途以及合成工藝
    以適量的機油或水作潤滑劑,可將碳化硼製成研磨膏和拋光膏。碳化硼也可作為製造金屬硼化物、硼合金、硼鋼等的原料。除外,在特殊需要的場合,可用於製造碳化硼熱壓製品,作耐磨損、耐高溫的部件,如噴嘴、密封環、陀螺儀、石油化工零件、以及軍事工程中的輕質高強部件和原子反應堆的控制棒。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 Angew:無金屬催化劑讓CO2轉換效率「硼」蓽生輝
    金屬催化劑用於CO2和環氧化合物的環化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金屬有機催化劑的合成步驟多且費時。另外,近年來化學結構多樣、製備過程簡單的無金屬催化體系雖然得到了發展,不過其活性無法與金屬化合物相比。浙江大學伍廣朋(通訊作者)研究員等人製備的一系列有機硼催化劑用於CO2和內環氧化合物的共聚,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和可伸縮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