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在他們做儀器理論的那一天就離開了大學。如果你還知道準確性,解析度,可重複性等等這些東西。那你是在一個很好的公司,但是很多工程師要麼被遺忘了,要麼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這個工程領域。應用於儀器領域的術語和相當深奧的技術概念令人困惑。然而,它們對於為您的應用選擇合適的測量儀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選錯了,你可能最終會為超過所需指標的傳感器付出代價;相反,你的產品或控制系統可能會達不到關鍵的性能指標。
本文主要討論位置傳感器,解釋了一些術語,選擇合適的測量儀器時的關鍵注意事項,以及一些常見的易犯錯誤。
大多數工程師對準確度和重複精度之間的差別困惑不已。我們可以通過對目標靶的射箭來解釋準確度和重複精度之間的區別。準確度就指箭頭距離靶心的距離。
圖1 準確的射擊(左)和精確的射擊(右)
如果射出許多箭,那麼重複精度就指箭簇的大小。如果所有的箭頭聚集在一起,則認為這個箭簇是精確的。一個具備極佳線性度的測量傳感器,同時也是非常精確的。
那麼,這就很簡單了—只要每次都指定非常準確、非常精確的測量儀器,你就可以了嗎?不幸的是,這種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高準確度、高精度的測量儀器總是昂貴的;其次,高準確度、高精度測量儀器可能需要仔細而精密的安裝,這可能在有些場合不可能實現,比如存在振動、熱膨脹/冷縮等的環境中;第三,某些類型的高準確度、高精度測量儀器比較脆弱,隨著環境條件變動容易出現故障或失效,尤其是在溫度、灰塵、溼度和冷凝水環境下。最優策略是指定什麼才是需要的—不多不少。例如,在一個工業流量計的位移傳感器中,線性度不是一個最關鍵的要求,因為流體的流動特性很有可能就是非線性的。更有可能的,在變化的環境條件下,重複精度和穩定性才是最關鍵的要求。再如,在數控工具機上,準確度和重複精度可能是關鍵的要求。因此,具有高準確度(高線性度)、高解析度、高重複精度的位移測量儀器,即使長時間處於骯髒、潮溼環境中而不需要維護,才是最關鍵的要求。一個好的建議,閱讀任何測量儀器性能的說明書—特別是關於標稱的準確度和重複精度隨環境影響的變化,壽命或者安裝公差要求。另一個好的建議是要弄清楚測量儀器的線性度是如何變化的,如果線性度的變化是單調或緩慢變化的,那麼非線性就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幾個參考點進行校正。例如,對於一個間隙測量,可以用一些滑尺來測量。在下面的例子中,一個具有嚴重非線性的傳感器,通過很少的一些參考點被校準成一個高線性度(高準確度)的傳感器。
圖2 非線性傳感器的校準,誤差緩慢變動
然而,在第二個例子中,用10個參考點點來校準一個誤差快速變化的傳感器,但是它的線性度幾乎沒有改變。對於這樣一種誤差快速變化的測量特性,它可能需要超過1000個參考點來實現線性化。用滑尺來實現這樣的過程不太實際,但是可以通過更高性能的參考測量儀器,比如雷射幹涉儀,然後在查找表中比較讀數,則有可能是實用的。
圖3 非線性傳感器的校準,誤差快速變動
光電編碼器的工作原理是將光源照射到一個光學元件—通常是一個玻璃盤。光線要麼被阻擋,要麼通過圓盤上的光柵,產生一個與位置對應的信號。這些玻璃盤令人驚異—有非常精細的光柵,使得製造商聲稱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如果這些微小光柵被灰塵、汙垢、油脂等所掩蓋,那麼通常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呢?事實上,即使是很細小的外來物質也會導致讀數錯誤。更重要的是,在幾乎沒有任何故障告警下,光電編碼器完全停止工作。這就是所謂的「災難性故障」。此外,對於光電編碼器,準確度指標不太為人所知。假設一個光電編碼器,它採用1inch的編碼盤,解析度18位(即256k個點)。通常,這個編碼器所宣稱的準確度可能是+/-10角秒。但是,需要強調(實際上從來沒有說明)標稱的準確度指標是在編碼盤與讀數頭之間的旋轉是完美的,並且溫度是恆定的條件下得出的。下面,我們再考慮一個更實際的例子,光電編碼器安裝稍微有偏心,0.001inch(即0.025mm)。
圖4 光碼盤和讀數頭不同軸
完美安裝光電編碼盤需要如此精細的技術,以致成本變得非常昂貴。實際上,總是會有一個測量誤差,因為編碼盤不是在讀數頭認為的地方。假設安裝誤差是0.001 inch,那麼測量誤差就等於編碼盤讀數軌道上0.001 inch弧長所對應的角度。為了在數學上變得簡單,我們假設光學軌道的半徑是0.5 inch,這就等同於2mrad或412角秒的誤差。換句話說,具有10角秒準確度指標的編碼器,實際上的準確度比其數據表的準確度要低40倍以上。如果你的光學編碼盤能後精確定位在0.001inch以內,你做的非常好。實際上,你更有可能只能達到0.002-0.01inch,所以,實際上你能達到的準確度將會是最初計算的80-400倍。
旋轉變壓器和新一代感應式傳感器IncOder的測量原理完全不同於以上其他傳感器。測量是基於轉子(盤)和定子(讀數器)之間的互感,而不是從某一點的讀數中計算位置。由於測量是在定子和轉子的整個工作表面上實現,因此,在編碼器某一部位中由於非同軸度引起的誤差,會在編碼器相對部位的相反效應所抵消。相對於光電編碼器來講,解析度和準確度指標通常不像光電編碼器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關鍵在於,在大範圍非理想的條件下,總能保證測量性能。
圖5 新一代感應式IncOder編碼器,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達到高準確度
新一代IncOder編碼器標稱測量性能數據,不是基於轉子和定子之間的完美安裝下測量得出,而是基於在現實中能實現的公差(通常是+/-0.25mm)範圍內給出的解析度、重複精度和準確度上都是可以考慮的。此外,這種感應式傳感器的測量性能不受外來物質、溼度、壽命、軸承磨損或振動等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