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解析度超高定標精度光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天文光子學團隊在超高分辨超高定標精度光譜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以虛擬成像相位陣列(Virtually Imaged Phased Array,VIPA)作為主色散元件,以雷射頻率梳作為波長定標源,在實驗上獲得的光譜解析度為106萬(~0.6皮米),短時標波長定標精度優於10釐米/秒;由於儀器目前未做任何溫度和壓力控制,6小時雙通道同步定標精度~13米/秒,奇偶次定標精度~40釐米/秒。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9 星期二
科研進展1、微電子所等在器件物理研究中獲進展2、工程熱物理所等在太陽能燃料研究中獲進展3、地質地球所等提出寒武系5、城市環境所在汙水中稀土元素提取材料研究中獲進展9、南京天光所超高解析度超高定標精度光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
長春光機所極紫外多層膜膜厚分布超高精度控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金春水研究團隊在極紫外多層膜膜厚分布超高精度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採用遺傳算法,實現了Φ200mm曲面基底上極紫外多層膜膜厚分布控制精度優於±0.1%,鍍膜引起的不可補償面形誤差小於0.1nmRMS,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我首臺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儀問世
1600倍,相位精度提高了10倍……記者12月19日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該校研發的我國首臺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儀問世。 超高精度光矢量分析儀就像「火眼金睛」,從家用光纖路由器到航天飛船等大量應用的光學器件領域都需要用到它。它可以對光器件的兩個最關鍵指標——幅度響應和相位響應進行精確測量,從而在研發和應用中掌握其性能。第一代儀器僅能測量幅度響應,第二代儀器可以同時測量幅度響應和相位響應,但目前全球僅有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LUNA的OVA5000一款產品,並且其高精度版不對我國銷售。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21 星期一
科研進展1、福建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 2、蘭州化物所實現超高強韌水凝膠3D列印 3、超高解析度超高定標精度光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4、聲學所構建一種現代航船輻射噪聲譜源級模型 5、雲南天文臺發現小尺度磁活動加熱太陽色球的證據6、新疆天文臺在
-
超高解析度光譜儀/復譜儀在光頻率梳領域的應用
24/4/2013,基於APEX公司的先進技術,光譜儀/光復譜儀的超高解析度使得該產品在光頻率梳(OFCS)應用中成為必不可少的設備,可以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光譜特性的定性測試和評估的工具。1、光頻率梳概述高帶寬業務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更大容量的長距,城域以及接入網的部署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
中為ZWL-S6超高精度光譜輻射計,全球同步發布
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杭州中為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ZVISIONR)作為國際半導體照明裝備領域領軍企業之一,攜手美國海洋光學(Ocean Optics),成功研發出全球領先的ZWL-S6超高精度光譜輻射計,首次真正打破了在高端測試機領域,國外設備廠商壟斷的局面。
-
中國科學院開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
中國科學院蘇州研究所和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的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在5 nm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開發的新的5 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處理方法。
-
中國科學家空間超高對比度成像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系外行星探測和高解析度成像研究組,在空間「超高」對比度成像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超高分辨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單分子定位的超高解析度顯微成像技術(例如PALM、STORM、directSTORM等)已達10 nm左右的光學解析度。然而,要獲得超高解析度圖像,需要較長的採集時間(1-30分鐘),而樣品漂移(通常1 nm/s)會對此產生影響。
-
超高解析度質譜等技術揭示暴雨徑流顯著增加湖庫溶解性有機物和...
超高解析度質譜等技術揭示暴雨徑流顯著增加湖庫溶解性有機物和溶解性有機碳輸入 2020-11-24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研究人員通過點繪發現,水柱剖面表徵土壤淋溶輸入的陸源類腐殖酸螢光信號均值與上遊來水量在街口與小金山兩站均表現為顯著正相關(圖1)。 傅立葉變換超高解析度質譜(FT-ICR MS)技術能夠從分子層面有效揭示不同水生態系統中DOM的來源組成。運用該技術,研究人員發現暴雨過程導致上遊來水DOM分子質核比m/z降低,相應縮合芳香烴類組分相對豐度增大。
-
超高解析度顯微鏡:顯微鏡發展史上的新突破
顯微鏡技術經過長期發展,加之近年來物理學界接二連三出現的重大科研進展,終於,在2008年,顯微鏡發展史上的新成果——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為科學家所研製出。人們預言,它定會成為生物學家的好幫手。
-
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員團隊經過 10 多年努力,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製出 24 億年不差一秒的超高精度車載光頻標。該車載光頻標經過 1200 多公裡的長途搬運後,完成了 16 位有效數字的鈣離子光頻標鍾躍遷絕對頻率測量。據團隊專家介紹,光頻標是一套超高精度儀器設備,用於實現超高精度的時間測量。
-
【 創新前沿】JACS報導我校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研究進展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Photochromic Fluorescent Probe Strategy for th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Biomarkers
-
超靈敏海森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研發成功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發明了一種超靈敏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海森結構光顯微鏡 (Hessian SIM),實現了活細胞超快長時程超高解析度成像
-
未發布的新技術、新儀器搶先看 北京雷射共聚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年會...
1個分子發光,以及螢光標記選擇、光漂白、光毒性等許多問題困擾單分子螢光檢測技術及應用發展。為此,從2007年考慮把分子信標存留在細胞質中(QD-MB)以提高其穩定性以避免假陽性信號出現開始,介紹了10年來自己在單分子成像技術的研究歷程,期間分子信標歷經2010年優化MB直接讓分子信標(SIRNA-MBs)更穩定的嘗試,直到2016年開發出2Me/PS loop MBs,與MS2比較,具有強螢光信號、低背景、質量數小、MB標籤更短的優勢。
-
專家小談|常用商業化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概覽(含圖)
使用顯微鏡,是為了實現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顯微鏡一直是生物學家從事研究工作、探尋生命奧秘必不可少的利器。為了看到更精細的生命體精細結構,研究人員對顯微鏡技術更高解析度的追求從未停止。
-
世界首臺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首臺能量解析度優於1毫電子伏特的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在中日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科學家們還首次直接觀察到化合物的超導電子態。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物理評論快報》第94卷上。
-
北大「飛秒-納米超高時空分辨光學實驗系統」研究...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龔旗煌院士團隊在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飛秒-納米超高時空分辨光學實驗系統」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利用聲學結構光照明技術來實現超高解析度的超聲成像
本周《通訊-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Acoustical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for super-resolution ultrasound imaging 用結構光照明顯微法的原理來加強超聲成像技術,從而提高醫學影像檢查的精度與準確性。 醫學影像檢查是診斷病症的一個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