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靈敏海森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研發成功

2021-01-10 科學網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發明了一種超靈敏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海森結構光顯微鏡 (Hessian SIM),實現了活細胞超快長時程超高解析度成像,能辨清囊泡融合孔道和線粒體內嵴動態。在每秒鐘得到188張超高解析度圖像時,海森結構光顯微鏡的空間解析度可以達到85納米,能夠分辨單根頭髮的1/600到1/800大小結構,而所需要的光照度小於常用的共聚焦顯微鏡光照度三個數量級。同時,該顯微鏡也實現了細胞「能量工廠」線粒體的超快超分辨成像,首次在活細胞中解析線粒體融合、分裂時內嵴的活動,及線粒體內嵴自身的重組裝過程,並能夠觀察內質網與線粒體發生相互作用時的動態變化。

 

與獲得2014年Nobel化學獎的受激輻射損耗超高解析度顯微鏡(STED)相比,其具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極低的光毒性,在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方面優勢顯著。

 

 

海森結構光顯微鏡解析囊泡融合孔道形成全過程。上圖:實際的動態過程解析;下圖:由實驗結果得到的囊泡融合的四個中間態。

 

靈敏海森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的成功驗證,一方面基於新偏振旋轉玻片陣列、高精度的時序控制程序以及高數值孔徑物鏡等硬體的自主研製;另一方面是重構算法的創新,首次提出將生物樣本在多維時空上連續,而噪聲是完全隨機分布的先驗知識用於構建海森矩陣,指導超高解析度螢光圖像的重建。

 

超靈敏海森結構光顯微鏡適用於各種細胞、不同探針的螢光成像。可以說,所有應用點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的場景都可以使用海森結構光顯微鏡,因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此項研究成果以題為「Fast, long-term,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with Hessian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以全文形式於近日在線發表

於Nature Biotechnology 上

。(來源:科技部)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明了超靈敏海森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發明了一種超靈敏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海森結構光顯微鏡 (Hessian SIM),實現了活細胞超快長時程超高解析度成像,能辨清囊泡融合孔道和線粒體內嵴動態。
  • 超高解析度顯微鏡:顯微鏡發展史上的新突破
    Hell最終決定獨自一人繼續在家研究以上的發現,並最終成功發明了4Pi顯微鏡。   SIM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一系列光成像的圖案對低解析度莫爾條紋形式的精細結構進行成像,此類圖像是採用其它技術所無法觀察到的。然後再由計算機處理、分析這些條紋中包含的信息,最終就可以獲得高解析度的圖像。   同年,Gustafsson小組得到了HeLa細胞中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的圖像,他的圖像相比傳統顯微鏡的圖像來說,在測向上的解析度提高了2倍。
  • 專家小談|常用商業化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概覽(含圖)
    有一些盡在衍射極限之外適度地提高了解析度,比如共聚焦成像時採用更小的針孔大小、藉助於反卷積或者神經網絡算法[5,6]、4Pi顯微鏡[7]和結構光照明顯微鏡技術[8]等等,這些技術不需要特殊制樣,解析度提升一般在2倍左右(100-150nm)。
  •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的應用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正在不斷改變我們對細胞內部結構及運作的認識。不過在現階段,顯微鏡技術還是存在著種種不足,如果人們希望顯微鏡能在生物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對其加以改進和提高。
  • 生物物理所研製出分子尺度解析度幹涉定位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自1590年由荷蘭詹森父子創製伊始,即成為生命科學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進入21世紀,藉助螢光分子,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約一半光波波長(250 nm)拓展至幾十納米,並興起了超高分辨螢光成像技術,用於「看到」精細的亞細胞結構和生物大分子定位,相關工作榮膺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 顯微鏡解析度 - CSDN
    如今,科學家們已經研發了多種超解析度技術,遠遠超出了衍射J限,能夠觀察到分子尺度的細節。SRM技術可以將細胞結構解析為亞細胞水平,從而獲取有關細胞組分的3D結構的信息,並可以觀察到單分子共定位。使用傳統和RESCue受激發射減損顯微鏡(STED)得到的細胞核膜上核孔複合體的圖片。STED的原理:顯微鏡透鏡對光的衍射會導致來自單個點的光出現在較大的區域,這稱為點擴散函數(PSF)(見圖1),由於PSF的存在,使得常規顯微鏡無法達到超分辨。
  • 東京大學採用磁性材料研發電子顯微鏡 實現原子解析度成像
    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的小於0.2um的細微結構,這些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或超微結構。要想看清這些結構,就必須選擇波長更短的光源,以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1932年Ruska發明了以電子束為光源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電子束的波長要比可見光和紫外光短得多,並且電子束的波長與發射電子束的電壓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說電壓越高波長越短。傳統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分辨力限制在0.2nm。
  • 諾獎得主埃裡克·貝齊格團隊研發可看清活體細胞顯微鏡
    ,能以近乎實時的速度對活體細胞的活動進行超高精度三維成像,同時把對細胞本身的傷害減至最小。任職於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貝齊格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晶格層光顯微鏡」擁有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高解析度,已被成功用來跟蹤個體蛋白質的運動、觀察受精卵的發育以及研究細胞分裂時細胞骨架成分的快速生長和收縮,而這些都曾被認為不可能做到。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團隊研發出新型光學顯微鏡
    據新華社電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埃裡克·貝齊格的團隊23日宣布,研發出一種新型光學顯微鏡,能以近乎實時的速度對活體細胞的活動進行超高精度三維成像
  • ...組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實現長時間超高解析度活細胞成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近日成功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GMars-Q,從而實現了基於並行RESOLFT原理的長時間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該項工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以封面文章發表。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鍩海組織透明化/免疫染色/高解析度3D成像CRO服務
    鍩海LS18光片螢光顯微鏡採取平鋪光片技術,對透明化大組織進行三維高解析度成像,適用於各種透明化方法製備的微米級到釐米級的組織,為分子生物學研究、藥物篩查和各細分學科領域提供更快速、更精準的分析方法。(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與西湖大學高亮(平鋪光片技術發明人)實驗室共同研製的新型光片照明顯微鏡LS 18,克服了傳統光片顯微鏡3D空間解析度、Z軸層析能力和成像視野之間的矛盾;摒棄原有選擇性平面照明顯微鏡中的單光片照明的方式,運用多個薄的光片分段照明,在不損失成像視野的情況下,獲得更高解析度的3D圖像。
  • 德美三位科學家因超解析度顯微鏡獲諾貝爾化學獎
    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眾所周知,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家們深入了解細胞和組織內部微小結構的一雙眼睛。但是,由於光線具有衍射特性,所以無法將光線聚焦到非常小的焦點上。因此一直以來,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一直無法分辨兩個距離非常近(這個距離小於觀察波長的一半)的物體,光學顯微鏡的最大解析度只能達到橫向200納米,縱向600納米。
  • 世界首臺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研製成功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首臺能量解析度優於1毫電子伏特的超高解析度光電子能譜儀在中日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科學家們還首次直接觀察到化合物的超導電子態。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發表在2005年的《物理評論快報》第94卷上。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日前,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省創新研究院(濟南國科醫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擴展型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順利完成測試,各項指標性能達到現有商業儀器水平。目前,該儀器已開始依託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進行對外服務,助力省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攻關。
  • 中國海洋大學超快速超高解析度雙光子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高解析度...
    一、項目編號:SDSHZB2020-260(招標文件編號:SDSHZB2020-260)   二、項目名稱:中國海洋大學超快速超高解析度雙光子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高解析度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組織切片研究系統等設備採購項目   三、中標(成交)信息
  • 武漢醫工院研發平臺成功打造中國首臺9.4T超高場動物磁共振
    >首次亮相的中國首臺超高場動物磁共振uMR 9.4T由聯影醫療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武漢物理與數學所)聯合研製,實現了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這款設備主要應用於小鼠、兔、小型猴等小型動物磁共振成像,它在多個參數指標上實現了全新突破:最大梯度強度1000mT/m,最大梯度爬升率9000T/m/s,最大4倍SNR提升低溫探頭技術,可高清呈現活體動物的組織結構與功能信息,如小鼠、海馬體、紋狀體等精細解剖結構。
  • 世界上最強大科研用顯微鏡將啟用 解析度35皮米
    世界上最為強勁的顯微鏡已經完成安裝、調試,即將啟用,預約使用該設備的相關科學家和企業已經排起長龍。該部掃描透射電子全息顯微鏡(STEHM)重7噸、高4.5米,解析度35皮米(一皮米為一兆分之一米),相當於人類正常視力的2000萬倍,是該類顯微鏡的世界首部。此前顯微鏡最高解析度為49皮米,設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國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