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靈敏海森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研發成功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發明了一種超靈敏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海森結構光顯微鏡 (Hessian SIM),實現了活細胞超快長時程超高解析度成像
-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次揭示完整藻膽體的三維結構
為了獲取更多的光能,生物體發展出了多種捕光蛋白系統。其中存在於藍藻和紅藻中的藻膽體是迄今已知的最大的捕光蛋白複合物,它位於膜表面,並與位於膜中的光和反應中心結合,能將吸收的太陽光以極高的效率傳遞給光合反應中心以便進一步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這個巨大的超分子複合體的組裝機制和光能在其中的傳遞機制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
-
超高解析度顯微鏡:顯微鏡發展史上的新突破
SIM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一系列光成像的圖案對低解析度莫爾條紋形式的精細結構進行成像,此類圖像是採用其它技術所無法觀察到的。然後再由計算機處理、分析這些條紋中包含的信息,最終就可以獲得高解析度的圖像。 同年,Gustafsson小組得到了HeLa細胞中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的圖像,他的圖像相比傳統顯微鏡的圖像來說,在測向上的解析度提高了2倍。
-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的應用
超高解析度螢光顯微鏡正在不斷改變我們對細胞內部結構及運作的認識。不過在現階段,顯微鏡技術還是存在著種種不足,如果人們希望顯微鏡能在生物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對其加以改進和提高。
-
專家小談|常用商業化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概覽(含圖)
有一些盡在衍射極限之外適度地提高了解析度,比如共聚焦成像時採用更小的針孔大小、藉助於反卷積或者神經網絡算法[5,6]、4Pi顯微鏡[7]和結構光照明顯微鏡技術[8]等等,這些技術不需要特殊制樣,解析度提升一般在2倍左右(100-150nm)。
-
結構生物學裡程碑: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時代來臨
站在這個耗資770萬美金的儀器旁,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LMB)的結構生物學家 Sjors Scheres表示,低溫電子顯微鏡非常敏感,一聲喊叫就會帶來極大誤差,導致實驗失敗。「英國需要更多低溫電子顯微鏡,因為未來它會成為結構生物學的主流。」
-
哪些儀器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的天選之子?
其中298家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174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50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構成了我國整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主體。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生物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揭曉!
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有36年歷史,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達515個。>中國科學院北京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研究所為了解我國生物及食品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常用的主要儀器設備,儀器信息網特統計了相關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以饗讀者。不過,由於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在公開平臺無法查詢,因此本文只統計了14個生物及食品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儀器設備明細。
-
生物物理所研製出分子尺度解析度幹涉定位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自1590年由荷蘭詹森父子創製伊始,即成為生命科學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進入21世紀,藉助螢光分子,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由約一半光波波長(250 nm)拓展至幾十納米,並興起了超高分辨螢光成像技術,用於「看到」精細的亞細胞結構和生物大分子定位,相關工作榮膺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
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出爐
儀器信息網特匯總分析了上述實驗室的主要儀器設備明細,現正式繪製並推出我國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供讀者參考(註:文中標出的數字為該類儀器在對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型號種類數,並不是該類儀器的數量)。
-
大分子裡「探」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
探路:結構與功能共舞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反映結構——結構與功能之間的精妙關係,是生命科學永恆的主題。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30年來的學科發展,正是從結構生物學的傳統優勢出發,逐漸走向功能研究與結構研究融合發展的歷程。
-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 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8年3月由國家計委組織專家論證並批准後開始籌建,1990年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11月通過了由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委員會驗收。 自成立以來,實驗室承擔了近百個科技部、基金委和科學院的重大和重點項目,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5項;黃昆先生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被授予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集體稱號。實驗室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圍、科研設備和環境條件,擁有雄厚的科研積累和奮發向上的科研團隊,並多次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的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
-
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成功...
近日,以西湖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中外科學家:近場光研究促進粒子操縱、高解析度顯微鏡等
當光線照射到某些表面時,它的一部分會粘在後面並留在後面,而不是被傳輸或散射開,這種類型的光稱為近場光(near-field light)。與近場光相對應的是遠場光(far-field light),今天我們有很多工具和技術來設計遠場光,比如有透鏡、望遠鏡、稜鏡和全息圖像。所有這些使我們能夠操控出在太空中自由傳播的光。
-
解析度達到50nm!中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已經研製出了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國家重點實驗室_中國高校之窗
1.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2.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3.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4.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力學所5.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自然》雜誌:低溫電子顯微鏡達到了原子解析度水平
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研究論文,題為:「低溫電磁法測定原子解析度的蛋白質結構」,這種稱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結構生物學技術已經獲得了在蛋白質中定位單個原子的能力。結構生物學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一旦研究人員可以直接足夠詳細地觀察大分子,就應該有可能了解其三維結構如何賦予其生物學功能。許多科學進步都依賴於儘可能詳細地直接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越來越致力於可視化對人類疾病具有關鍵作用的生物成分的原子結構。核磁共振光譜,X射線晶體學和低溫電子顯微鏡是目前使用的三種主要結構生物學技術。
-
解析度達到50納米!我國已具備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研製能力
一聽到高端的光學顯微鏡,你是不是會立刻想到徠卡、蔡司、奧林巴斯這些國外品牌?現在,我國也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12月26日,由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
中國海洋大學超快速超高解析度雙光子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高解析度...
一、項目編號:SDSHZB2020-260(招標文件編號:SDSHZB2020-260) 二、項目名稱:中國海洋大學超快速超高解析度雙光子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高解析度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組織切片研究系統等設備採購項目 三、中標(成交)信息
-
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曹 鏞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孫俊奇段 雪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1978年由唐敖慶院士創建的「吉林大學結構化學研究室」,1991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分子光譜與分子結構教育部開放研究實驗室」,2001年更名為「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