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次揭示完整藻膽體的三維結構

2020-12-05 科學技術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的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為了獲取更多的光能,生物體發展出了多種捕光蛋白系統。其中存在於藍藻和紅藻中的藻膽體是迄今已知的最大的捕光蛋白複合物,它位於膜表面,並與位於膜中的光和反應中心結合,能將吸收的太陽光以極高的效率傳遞給光合反應中心以便進一步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這個巨大的超分子複合體的組裝機制和光能在其中的傳遞機制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隋森芳教授研究組長期致力於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研究與生物膜相關的重要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曾發現了藍藻髮菜和藍藻魚腥藻的完整藻膽體的電鏡結構。近期該研究組攻克了藻膽體在冷凍制樣時鹽濃度高、穩定性差、具有優勢取向等難題,獲得了近原子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其中整體結構解析度為3.5,核心區域解析度達到3.2。這是第一個完整藻膽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也是迄今為止報導過的解析度高於4的最大的蛋白複合體結構,該複合體理論分子量為16.8MDa,包含862個蛋白亞基。
    該研究工作首次解析出了所有連接蛋白在功能組裝狀態下的結構;首次觀察到這些連接蛋白有序地形成了超分子複合體的結構骨架;首次確定了藻膽體中全部2048個色素的整體排布,並推測出了多條新的能量傳遞途徑,為進一步理解藻膽體內的能量傳遞機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10月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

 

 

相關焦點

  • 研究解析Pfam00427結構域三維結構
    來自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晶體-X射線衍射技術,第一次解析了Pfam00427結構域的三維結構
  • 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成功...
    近日,以西湖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2年1月由國家計委正式批准籌建, 同時對外開放,1994年底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批准成立。  01邵志勇課題組發現CDC42和IQGAP響應膠質細胞促突觸發育信號的通路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膠質細胞調控突觸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膜蛋白三維結構分析一直以來都是結構生物學、細胞等生命活動重要分子機制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目前其主要研究方法有X射線晶體衍射、核磁共振和冷凍電鏡。這些方法有各自獨特的優勢,但也有其應用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特別是脈衝電子自旋共振方法的飛速發展,該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於研究膜蛋白,特別是真核膜蛋白的在不同功能狀態下的構象變化、動態特性及分子機制分析。
  •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明了超靈敏海森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發明了一種超靈敏結構光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海森結構光顯微鏡 (Hessian SIM),實現了活細胞超快長時程超高解析度成像,能辨清囊泡融合孔道和線粒體內嵴動態。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楊俊等膜蛋白的結構研究或進展
    該研究組應用魔角旋轉固體NMR技術揭示了磷脂膜對膜蛋白的結構以及澱粉樣蛋白聚集機制的影響。固體NMR是一種強有力的結構分析手段,它能夠提供原子分辨的蛋白質分子的三維結構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的位點,以及大時間尺度的動態過程等極為豐富的信息,在結構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固體NMR不受樣品狀態和分子量上限的制約,是研究膜蛋白和澱粉樣蛋白質纖維的重要工具。
  • 大分子裡「探」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
    探路:結構與功能共舞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反映結構——結構與功能之間的精妙關係,是生命科學永恆的主題。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30年來的學科發展,正是從結構生物學的傳統優勢出發,逐漸走向功能研究與結構研究融合發展的歷程。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國家重點實驗室_中國高校之窗
    1.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2.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3.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4.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力學所5.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原子水平的完整細菌微區室結構圖。圖片來自Markus Sutter/Berkeley Lab and MSU。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一「石」一乾坤|重點實驗室巡禮
    朱敏表示,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一直在探索一種更有生命力的發展策略。「在當前的演化生物學領域,古今結合、宏觀與微觀結合已形成一股新的研究潮流,也是目前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最為看重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人類對基因組結構研究的巨大進展已經影響了生命科學的方方面面,古生物學也不例外。
  • 最新MP發文綜述"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責編 | 奕梵近日,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該文概述了植物基因組的三維組織結構特徵,植物基因組在應對環境變化時三維結構的改變以及不同二倍體和四倍體雜種中等位基因三維結構的差異,介紹了染色質相關RNA參與的DNA-RNA交互作為基因組三維結構的新的研究層面在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了「液-液相分離」在基因組三維結構的形成中的潛在功能意義
  • 【中國科學報】大分子裡「探」乾坤——走進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
    而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30年來的學科發展,正是從結構生物學的傳統優勢出發,逐漸走向功能研究與結構研究融合發展的歷程。  1989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生物物理所)在原有的分子酶學開放實驗室基礎上,申請成立了「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我國首次解析硅藻光系統-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結構—新聞—科學網
    2019年初,該團隊首次報導了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FCP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的晶體結構,描繪了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在硅藻光合膜蛋白中的結合細節。近日,該團隊與清華大學隋森芳團隊合作,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一種中心綱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PSII-FCPII超級複合體的3.0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報導硅藻光系統-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的結構。
  •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4年度學術年會召開
    9月30日,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4年度學術年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化大樓312報告廳召開。生化與細胞所所長劉小龍,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王學才應邀出席開幕式。
  •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交感神經遞質調控心臟活動的新原理
    Circulation Research以「β2-Adrenergic Stimulation Compartmentalizes β1 Signaling into Nanoscale Local Domains by targeting the C-terminus of β1-adrenoceptors」為題,在線發表了生命科學學院王世強教授、分子醫學研究所肖瑞平教授等(同屬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葉綠素合成關鍵酶晶體結構首次揭示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10月30日,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程奇帶領的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三維晶體結構,對認識蛋白質結構如何控制重要光碟機動酶的催化作用產生重大突破。
  • 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美國華盛頓組織專項...
    細胞器分為膜性細胞器與無膜細胞器,他們有機的動態作用構築了細胞動力學交響樂,調控細胞可塑性與穩態維繫。 應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邀請,無膜細胞器與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ASCB│EMBO2019年學術年會期間,召開了「Organelle membrane contact sites and cell plasticity control」研討會。
  • ...發文,首次揭示小分子藥物識別阿爾茨海默病重要蛋白的結構基礎
    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這支研究團隊揭示了人類γ分泌酶(γ-secretase)分別與多種小分子藥物相結合的原子結構,總體解析度達到2.6~3.1埃。 研究機構的新聞稱,這是「首次完整展現了γ分泌酶結合底物與藥物的全過程,為了解γ分泌酶活性調節機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