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人」距今年代約為19.5萬年。介於猿人和現代人之間。與北京猿人末期年代相當。是中國長江以南最早發現的遠古人類之一。
「長陽人」的問世。說明了長江流域以南的廣闊地帶也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長陽人」是世界人類進化發展於古人階段的典型代表。
長陽人化石。在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巖洞穴中。由賈蘭坡教授命名為「長陽人」。長陽人化石近於現代人的特徵較多。沒有北京猿人那麼原始。
長陽人遺址
一九五六年七月,當地群眾為集體找副業門路。在洞內挖「龍骨」出售。 時任縣一中生物老師得知消息後。便帶著學生到鍾家灣採集化石標本。從供銷社收購的數萬斤「龍骨」中挑選了一箱化石。其中一塊人的上頜骨化石。並附有兩枚牙齒。其它化石運銷到省城武漢後,被省文化主管部門發現。立即電告長陽文化科:「長陽破壞古脊椎動物化石嚴重,必須立即調查禁止。」
省博物館速派毛在善同志來到長陽。與時任文化科科員的龔發達同志一同步行至鍾家灣調查,又挑選了三箱化石。後由毛在善同志將這批化石標本連同陳明智老師發現的上頜骨化石一併送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經鑑定確為古人類化石。而且其中有一件人類的上頜骨是在長江以南與其相同的動物群中從來沒有發現過的。
產化石的「龍洞」為石灰巖洞穴。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西北1.2公裡。 洞口面向東南。 高約3米。 離地面耕地高約10米。 洞內堆積除下部有大小不同的石灰巖碎塊和底部靠洞壁的地方有局部的含碎石塊和化石堅硬部分是角礫巖外。大部分堆積為深黃色鬆軟的沙質泥土。 在角礫巖和深黃色鬆軟砂質泥土中均含有大量化石。
體質特徵
「長陽人」化石。包括1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的上頜骨。 以及一顆單獨的左下第二前臼齒。牙齒相當大。 咬合面紋理複雜。齒冠較低。 齒根很長。 下第二前臼齒的齒根有兩個分枝。上頜骨和其他早期智人的一樣。 一方面保留了若干原始性質。 如梨狀孔的下部較寬。 鼻腔底壁不如現代人那樣凹。而與猿類接近。 犬齒比較發達等。 另一方面又有許多與現代人相近的進步性質。 如頜的傾斜度沒有北京人的顯著。 鼻棘較窄而向前。 上頜竇前壁向前擴展超過第一前臼齒。 顎面凹凸不平等。從總體看。 長陽人所具有的進步性質比原始性質要多。 明顯地比北京直立人進步。
生存環境
長陽人。生活的大山區。 洞穴極多。這種環境為長陽人提供了生存條件。在與長陽人伴出的動物化石中。 有以嫩竹為食的竹鼠。 大熊貓。 說明當時這裡有大片竹林。 而東方劍齒象。 中國犀和鹿類的存在。 則說明附近還有開闊的林邊灌叢和草原。以上動物都是喜暖的。 所以當時這裡的氣候是溫和而溼潤的。
遺址介紹
遺址為一海拔約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約2米。 闊約6米。平面呈不規則狀。化石洞呈兩邊分布之勢。 一左一右。 一個傾斜。 一個稍平直。1956年以來先後在這裡發現了人類上頜骨和牙齒及共存的古脊椎動物等化石。 其中「長陽人」化石是在較傾斜的洞中發現的。「長陽人」化石現珍藏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展出。「長陽人」的發現。 證明在遠古時期。 長陽境內就已有人類生存活動。
發現意義
「長陽人」是人類遠古祖先之一。 十多萬年前生活在長江以南的清江兩岸。 他是神州的魂寶。 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人類進化
賈蘭坡教授在《長陽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動物群》一文中說:「『長陽人』的發現。 不僅給江南動物群增加了新的種屬。 並為地層的劃分提出了新的證據。 同時給人類本身的分布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長陽人」的問世。 說明長江流域一樣。 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 是中華民族地搖籃。
地位
「長陽人」在中外人類學。 考古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各國人類學專著。 考古學專著均作論證要題。 各類辭書。 歷史教科書均作要題闡述。「長陽人」全球獨有。是世界的瑰寶。 是中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