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中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屬早期智人

2020-12-03 心之讀歷史

「長陽人」距今年代約為19.5萬年。介於猿人和現代人之間。與北京猿人末期年代相當。是中國長江以南最早發現的遠古人類之一。

「長陽人」的問世。說明了長江流域以南的廣闊地帶也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長陽人」是世界人類進化發展於古人階段的典型代表。

長陽人化石。在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巖洞穴中。由賈蘭坡教授命名為「長陽人」。長陽人化石近於現代人的特徵較多。沒有北京猿人那麼原始。

長陽人遺址

一九五六年七月,當地群眾為集體找副業門路。在洞內挖「龍骨」出售。 時任縣一中生物老師得知消息後。便帶著學生到鍾家灣採集化石標本。從供銷社收購的數萬斤「龍骨」中挑選了一箱化石。其中一塊人的上頜骨化石。並附有兩枚牙齒。其它化石運銷到省城武漢後,被省文化主管部門發現。立即電告長陽文化科:「長陽破壞古脊椎動物化石嚴重,必須立即調查禁止。」

省博物館速派毛在善同志來到長陽。與時任文化科科員的龔發達同志一同步行至鍾家灣調查,又挑選了三箱化石。後由毛在善同志將這批化石標本連同陳明智老師發現的上頜骨化石一併送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經鑑定確為古人類化石。而且其中有一件人類的上頜骨是在長江以南與其相同的動物群中從來沒有發現過的。

產化石的「龍洞」為石灰巖洞穴。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西北1.2公裡。 洞口面向東南。 高約3米。 離地面耕地高約10米。 洞內堆積除下部有大小不同的石灰巖碎塊和底部靠洞壁的地方有局部的含碎石塊和化石堅硬部分是角礫巖外。大部分堆積為深黃色鬆軟的沙質泥土。 在角礫巖和深黃色鬆軟砂質泥土中均含有大量化石。

體質特徵

「長陽人」化石。包括1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的上頜骨。 以及一顆單獨的左下第二前臼齒。牙齒相當大。 咬合面紋理複雜。齒冠較低。 齒根很長。 下第二前臼齒的齒根有兩個分枝。上頜骨和其他早期智人的一樣。 一方面保留了若干原始性質。 如梨狀孔的下部較寬。 鼻腔底壁不如現代人那樣凹。而與猿類接近。 犬齒比較發達等。 另一方面又有許多與現代人相近的進步性質。 如頜的傾斜度沒有北京人的顯著。 鼻棘較窄而向前。 上頜竇前壁向前擴展超過第一前臼齒。 顎面凹凸不平等。從總體看。 長陽人所具有的進步性質比原始性質要多。 明顯地比北京直立人進步。

生存環境

長陽人。生活的大山區。 洞穴極多。這種環境為長陽人提供了生存條件。在與長陽人伴出的動物化石中。 有以嫩竹為食的竹鼠。 大熊貓。 說明當時這裡有大片竹林。 而東方劍齒象。 中國犀和鹿類的存在。 則說明附近還有開闊的林邊灌叢和草原。以上動物都是喜暖的。 所以當時這裡的氣候是溫和而溼潤的。

遺址介紹

遺址為一海拔約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約2米。 闊約6米。平面呈不規則狀。化石洞呈兩邊分布之勢。 一左一右。 一個傾斜。 一個稍平直。1956年以來先後在這裡發現了人類上頜骨和牙齒及共存的古脊椎動物等化石。 其中「長陽人」化石是在較傾斜的洞中發現的。「長陽人」化石現珍藏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展出。「長陽人」的發現。 證明在遠古時期。 長陽境內就已有人類生存活動。

發現意義

「長陽人」是人類遠古祖先之一。 十多萬年前生活在長江以南的清江兩岸。 他是神州的魂寶。 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人類進化

賈蘭坡教授在《長陽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動物群》一文中說:「『長陽人』的發現。 不僅給江南動物群增加了新的種屬。 並為地層的劃分提出了新的證據。 同時給人類本身的分布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長陽人」的問世。 說明長江流域一樣。 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 是中華民族地搖籃。

地位

「長陽人」在中外人類學。 考古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各國人類學專著。 考古學專著均作論證要題。 各類辭書。 歷史教科書均作要題闡述。「長陽人」全球獨有。是世界的瑰寶。 是中國的驕傲。

相關焦點

  • 最早的智人時代!
    廬山冰期中更新世末期,我國經歷了一次廬山冰期,其後氣候變暖,人類體質和文化發展都進入—個新階段。人類體質普遍由猿人或直立人發展為早期智人,而人類文化則發展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這個時期的延續時間距今大約10萬-5萬年。
  • 第022章,人類的起源及發展之晚期智人
    第022章,人類的起源及發展之晚期智人接上一章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包括貴州觀音洞文化、山西襄汾發現的丁村文化、周口店第15地點文化和山西陽高許家窯人文化。中國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類型和加工技術。
  • 電影《異形契約》沒告訴你的事:中國境內有哪些舊石器時代古人類...
    「異形」系列把人類設定為工程師的作品,認為人類是外星人創造的。就是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事實上,在舊石器時代,地球上就活動著早期人類。舊石器時代是指距今約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的漫長時期,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
  • 早期智人行為與現代人類更接近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紐約大學人類學家研究認為,早期智人的行為與「現代」人類更接近,行為的現代性不能作為進化排序標準,而應更多研究行為的變化性。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當代人類學》上。 人類起源研究開始於歐洲,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記錄,一直被當作早期行為和非歐洲人的對比標準。
  • 與智人屬不同「種」,為何還能進行繁衍?
    體質人類學研究中,一直對尼安德特人很感興趣,主要是某種程度上,對尼安德特人的研究有助於人類了解自己的過去。除了從骨骼化石中找證據,研究者已經從DNA對比中發現了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的異同,以及二者在早期重疊的生活。
  • 中國境內的智人發展進程——人類在步入現代人前的臨門一腳
    在人類演化歷史的進程中,伴隨著器具的發明和火的使用,人類的身體素質和大腦技能慢慢提升,開始由猿人向早期智人過渡。在這樣的過渡期中,中國境內又有什麼樣的新發現呢?考古學家把中國境內出土的人類劃分了三個階段:猿人與早期智人之間的過渡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這三個階段考古學家又有什麼樣的新發現呢?在猿人與早期智人這個階段,考古學家發現的相對具備代表意義的遺址有金牛山人、大荔人和許家窯人。
  • 舊石器時代晚期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聚落,居住方式也大有不同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聚落起源今天的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對舊石器時代不同地區的住址和環境的情況簡述,探尋聚落的起源,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河套人文化的發現範圍較廣,包括陝西和內蒙古交界處的薩拉烏蘇河流城和寧夏靈武一帶。
  • 中國考古隊又到人類發源地之一的肯亞,開展舊石器考古
    巴林戈地區位於肯亞中西部,地處東非大裂谷的東支,上世紀歐美學者曾在該地區開展過黑曜巖石料來源的調查、發掘工作,在巴林戈湖東岸發現了兩處較好的黑曜巖產地,為該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提供了豐富而優質的石料。除此以外,該地區並未進行過系統的古人類舊石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
  • 第四紀早期:更新世
    更新世亦稱洪積世(從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質時代第四紀的早期。這一時期絕大多數動、植物屬種與現代物種相似。顯著特徵為氣候變冷、有冰期與間冰期的明顯交替。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時氣候周期轉型,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哺乳動物遷徙或滅絕。氣候更新世是地球上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北半球的高、中緯度地區以及低緯度地區的一些高山,在這時期出現過大規模的冰川活動。
  • 中國的早期智人以至直立人化石也具有不少黃種人的形態
    中國發現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有柳江人、資陽人、山頂人、河套人等。柳江人化石是1958年在廣西柳江縣新興農場通天巖的巖洞中發現的,化石材料包括一個完整的頭骨(缺下傾)、兩段股骨和一右髖骨、骶骨、椎骨,屬於一個中年男人,股骨可能屬於另一女人。
  • 揭秘中華文明最早的智人
    一、廣東早期馬貝智人生活面貌1958年在廣東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巖溶洞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根據,化石特徵分析,有很多比北京猿人進步的特徵,應該與早期的北京智人進步程度相當。大約在距今20萬年左右北京猿人進化成早期的北京智人。
  • 珠江三角洲的舊石器時代人類
    古人類不存在戶口制度,活動當然不依今改區域為地域限制:古人類離現代時間太長,滄海桑舊,也不可能給今人留下清晰的活動足跡,將珠江下遊作為一個地理區域來考察,進而述及廣州地區的古人類,可能更合理些,也好說些先引用已經出版的《廣州通史》一段話:「廣州地區有沒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活動,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廣州地區尚未發現舊石器時代透址。
  • 中國歷史上的8種最原始的人類,你知道最早的原始人類嗎?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的8種最原始的人類,你知道最早的原始人類嗎?是中國的直立人化石,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是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1964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據新華社報導,萬壽巖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村,此巖由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巖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這兩個遺址。
  • 人類曙光:智人接棒直立人
    根據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人類是從古猿逐步進化,經過自然的選擇,最終其中的一支進化成了人類,統治了世界。到在這一過程中,促使人類進化的關鍵節點在哪裡呢?為什麼舊石器時代長達數百萬年遠古人類基本原地踏步,而新石器時代之後短短數萬年人類就進化到如此程度?
  •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起步較晚,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才有所突破。1990年,省文物部門於太行山東麓武安磁山、涉縣新橋等地發現舊石器地點;1994年,省、市文物部門又在涉縣的中原、河南店、西戍等地發現舊石器地點,填補了邯鄲市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空白。1994—1995年,省、市、縣文物部門及有關院校還聯合對涉縣新橋遺址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考古發掘,獲得大量石製品,使人們對本區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面貌、特點和年代有了初步了解。
  • 恐龍滅絕之後,新生代的人類如何從靈長類進化為現代的智人
    從古猿到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有個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工具的使用,最早使用工具的古猿就是森林古猿,約生活於1200多萬年前,化石遺骸有頭骨、上下頜骨、四肢骨和牙齒等,它們的體質特徵,界於猿類與人類之間,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現代猿類也可向現代人類的方向發展,廣泛分布於非,亞,歐地區,它們是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
  • 盤點舊石器時代站著行走的人類!除了北京人你還知道哪些?
    一 舊石器時代早期站著行走的人類第一個便是猿人,猿人是猿向人進化的一個階段,在距離現在約60萬年以上,就開始有類似人一樣的動物開始站立行走,這便是最早期的人類,猿人可以說與人類的頭腦一樣的發達,在早期便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
  • 解密中國古人類演化
    近年來在東南地區的福建、浙江陸續有所發現,使這些地區的舊石器遺址迅速增加。中國舊石器遺址的分布狀態與目前人口密集區域基本吻合,說明這些區域一直是人類生存的優選地。當然,遺址數量與區域考古工作程度有直接的關係;隨著工作的深入,這樣的分布格局肯定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