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構建完美生命保障體系,才能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最好「超車」條件,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進而落實「六保」任務,實現「六穩」目標。
首先,要線上線下融防融控,確保企業員工生命安全。這是各級政府做好「加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公共服務、提供公共產品的主攻方向。通過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檔案,確保企業招財引智時,可以查詢並不錄用有傳染病的員工。通過智慧交通、通訊號碼監督、健康碼管理、快遞管理、貨物檢測,確保進出廠區的人員、貨物、設備都是安全的。企業實時體溫自動檢測、保證文明生產與生活距離、及時發放並使用防疫防病中藥與其他物資,確保全企業員工生產期間的安全。街道、社區組建志願者隊伍,全面加強衛生工作,確保公共生活區的安全。各市、縣衛生防疫部門嚴防嚴管、快速處置,確保發生疫情時,能迅速救治、管制到位。如此優化生產關係後,沒有了復工復產復學的後顧之憂,才能徹底釋放生產潛能,最大限度發揮現有生產力的作用。
其次,要優化企業自然生態環境,奠定疫病防治的基礎。瘟疫又叫「扎堆病」,人口密度過高、人員接觸密切、人群生存環境惡化,是導致疫病叢生的原因之一。而企業園區的建立,按平方計算租金的方法,必然導致企業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優。新冠肺炎疫情警醒我們,在今後的企業發展中,必須儘量把每個企業都建成花園式單位,儘可能地多栽種具有芳香氣味的香樟、橘樹、桂花、楓樹、玉蘭等,對預防疫病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儘量發展機器人等智能製造產業,能不用人工的就不用人工,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降低成本。並且,在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形勢下,人員上班、開會等,能夠不集中就不集中。這樣,企業自然環境更好、人口密度降低,生產效益上升,會發展得更好。
再次,切實加強生命安全的社科普及,提高全民防病抗疫能力。毋庸諱言,我國的公民健康意識、生命安全意識、自覺防病治病能力與意識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是導致大量的「四高」等慢性病、塵肺病等職業病、每年近60萬人猝死、瘟疫流行的原因之一。因此,各級政府要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上,利用黃金時段,開展線上線下的生命安全、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識講座、提高全民防病抗疫能力。把治病吃藥的時間與精力,用在鍛鍊與均衡膳食上,效果會更好。這樣,全民健康了、精力充沛了,就可帶動全民創造財富。也就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減輕了他們發展的後顧之憂。
第四,大力發展生命經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我們站在長遠的全局的角度審視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會發現,圍繞數位技術研發與運用的數字經濟,必然讓位於以生態、生物、生命技術研發與運用為基礎的生命經濟。因此,各級政府要準確判斷今後的經濟走勢,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讓人類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的產品。洞庭湖區就要以「零農藥」「零化肥」「零添加」的農副產品生產及其加工業、中藥材生產及其加工業、醫護用品加工業、生物醫藥產業、休閒體驗式的「慢生活」產業、秸稈蘆葦利用產業、穀物種業等為重點產業。要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實現原創性的技術創新與突破,再圍繞這些技術的運用,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基建,做大做強,成為三湘大地未來的支柱產業。
第五,推動社科組織與經濟組織有機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小微企業「既要埋頭趕路」,更要「抬頭看天」,才不會搞錯前進的方向,才能行穩致遠,才可逐步發展壯大為龍頭企業。因此,各級政府要推動社科組織與中小微企業等經濟組織有機融合,促成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策研究部門、金融單位的有機結合,讓多種資源的有機整合,實現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確實有實力的話,還可自己牽頭組建社科類研究會、協會,組織開展企業教學講座以及其他提升人文素養的公益性講座,培根鑄魂、立德樹人,提升員工幸福指數,進而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效益。還可普及自己企業的文化、宣傳推廣自己的優質產品,吸引同類型優質客戶下訂單,實現精準生產、精準銷售,從而實現企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面對疫情常態化、面對新世界格局,只有我們重新審視清楚變化的世界,全力構建好完美生命保障體系,才奠定好了「保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基礎,才能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更快地實現「中國夢!」
專家簡介:周志宏,男,1971年10月18日生,無黨派代表人士,現任益陽市社科聯主席、市政協常委。
(本文系作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如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本次專題研討會2020年4月29日在益陽市舉行,由湖南省省情研究會主辦,湖南城市學院、益陽市社科聯和湖南省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