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一顆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忽然從屏幕上如煙霧般擴散消失了

2020-12-05 科學縱橫

在科幻電影《安德的遊戲》中,主人公安德通過遠程操縱星際艦隊,對外星人的母星發出了致命一擊,導致整個行星爆炸,化為無數碎片四散開來。行星毀滅的場景在科幻電影中被刻畫得壯觀且恐怖,若這顆行星上有生命,則也會隨著行星的爆炸而灰飛煙滅。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觀測到了一顆行星消失的全過程,短短10年間,一顆圍繞著恆星運轉的行星,逐漸化為了一團薄霧,消失不見了。

北落師門,這個充滿故事感的名字,屬於南魚座的主星α星。距離我們大約25.1光年,其亮度很高,在地球的亮星排行榜中位列第18位,屬一等星。科學家們通過望遠鏡觀測發現,北落師門的周圍圍繞著一圈濃密的塵埃雲,呈圓盤狀。這儼然就是一個早期的太陽系的樣子。

現代科學普遍認為,我們的太陽系起源於塵埃雲,塵埃雲的中心物質凝聚形成了太陽,塵埃雲周邊的物質逐漸聚攏,形成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及小行星等,最終形成今天的太陽系。而北落師門周圍明亮的塵埃雲,似乎在試圖告訴人們,那裡正在形成行星!

隨後的觀測,證實了這一猜測。2005年,科學家們發現北落師門的塵埃帶存在擾動現象。2008年,NASA在整合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回的2004~2006年的照片中,發現了塵埃雲中的一個正在移動的亮點——北落師門b。這是第一顆人類在可見光波段觀察到的系外行星,也被認為是在太陽系之外獲得的圖像中溫度最低、質量最小的天體!

來自哈勃的圖像顯示,2008年,北落師門b正在遠離其環繞恆星的軌道。然而,隨著觀測的持續進行,天文學家們發現,北落師門b似乎在慢慢地變大、變暗、變得透明,仿佛是一團煙霧,正在慢慢地擴散開來。直到2014年,北落師門b幾乎完全消失了!下面的視頻完整地展示了北落師門b從發現到消失的全過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可不是科幻電影,這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星際事件,天文學家為此感到坐立不安,在遙遠的25光年外,那顆行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將一顆猶如木星大小的行星,在短短10年間化為一團雲霧,直至消失不見?

科學家們勉強給出了一種看似合理的猜測:北落師門b可能不是行星,而是兩顆直徑約200公裡的小天體發生碰撞後形成的塵埃雲。科學家解釋說:這樣的碰撞在北落師門的塵埃雲中十分罕見,預計每2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這場持續10年的碰撞,恰巧被我們觀測到了。

無論那裡發生了什麼,無疑都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巨大的天體在短時間內湮滅,化為烏有,令人感到心驚膽戰,不寒而慄。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藝術家描繪了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系外新發現!一顆繞雙恆星系統運行的奇異行星
    通過使用來自環繞雙星的原始行星盤的獨立的無線電觀測數據,我們現在可以確切知道有多少圍繞雙星的行星是與它們的雙星平面不一致的。克卜勒-16b的發現曾公布於2011年,這是第一顆環繞多恆星系統的系外行星。隨著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我們開始意識到,圍繞雙星和多星運行的複雜系統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奇幻故事。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而不被撕碎
    科學家已知黑洞是宇宙中一切天體的終結者,由於其極其強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在宇宙中之所以能觀測到這種神秘的天體,是因為在黑洞周圍通常會聚集一圈發光的物質環,這些物質環就是由無數被撕裂的天體碎片組成的,然而最近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地方有一顆紅巨星在一個黑洞周圍反覆遊蕩卻沒有被吞噬,這還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在黑洞引力下沒被撕碎的恆星。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發現
    瑞士天文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因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行星歷史:1995年,Mayor和Queloz發現了一顆圍繞類日恆星51帕伽西(51 Pegasi)運行的行星,該恆星位於飛馬座,距地球50光年。他們利用分光鏡來探測主恆星發出的光中的微小擺動。
  • 恆星在主序期之後,圍繞它運行的行星會是怎樣的命運?
    行星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星,必須要以一定的恆星作為中心,在恆星引力的束縛之下圍繞著它做周期性的運行。除非受到別的大質量行星撞擊、或者恆星突然消失這些機率非常小的事件影響,行星會成為漂移於宇宙空間中的流浪星球,直到重新找到新的家園。
  • 衛星繞行星運行,行星繞恆星運行,整個銀河系都圍繞這個天體運行
    比如衛星的質量通常不如行星,所以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行,如月亮圍繞地球轉;而行星的質量不如恆星,因此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地球圍著太陽轉。宇宙中有很多類型的天體,這些天體的質量有小到大的排列大致是小行星行星恆星黑洞(特指星系級黑洞)。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第一顆同時環繞三個恆星運行的行星
    宇宙中最稀有的行星被發現了!據最新消息稱,科學家發現了可能是宇宙中第一顆同時環繞三個太陽運行的行星因此被稱為最稀有的行星,而該行星可能潛伏在獵戶座的鼻子裡!該行星這個系統被稱為GW Orionis(或GW Ori),距離地球約1300光年,是一個罕見的三星太陽系的例子,兩個太陽在中心圍繞另一個太陽運行,第三顆恆星從數億英裡外繞著它的兄弟姐妹旋轉。
  • 1300光年外發現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發現了一顆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我們知道,大多星系,恆星的數量遠比行星的數量要少,這似乎是宇宙的一種規律配比,一顆恆星配幾顆甚至幾十顆行星。然而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最初,科學家認為這個星系是一對沒有行星的食雙星。
  • 恆星滅亡故事:白矮星軌道上發現行星碎片
    距離地球大約410光年遠的地方,一大塊由重鐵和鎳構成的金屬物一直在圍繞著處女座星座的一顆坍縮的恆星運行。 這塊由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的小天體,被認為是一顆行星的殘餘內核。由於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死亡,因此它也被摧毀了。
  • 17歲的NASA實習生發現了一顆繞雙星系統運行的新行星
    他不僅在高三時被接受為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實習生,而且在實習僅三天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一顆甚至沒人知道的行星,這使他一舉成名。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新發現的新世界不同於天文學家見過的任何世界:這是一顆圍繞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
  • 新研究表明:有一群尚未被發現的類木星,圍繞著類太陽恆星運行!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卡的艾倫·博斯(Alan Boss)在即將出版的《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描述了一種新的氣體巨行星形成模型,根據卡內基艾倫·博斯(Alan Boss)關於氣體巨行星形成的新模型,有一群尚未被發現的類木星圍繞著類太陽恆星運行,等待美國宇航局(NASA)WFIRST太空望遠鏡等未來任務的發現。
  • 新研究表明:有一群尚未被發現的類木星,圍繞著類太陽恆星運行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卡的艾倫·博斯(Alan Boss)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描述了一種新的氣體巨行星形成模型,根據卡內基艾倫·博斯(Alan Boss)關於氣體巨行星形成的新模型,有一群尚未被發現的類木星圍繞著類太陽恆星運行,等待美國宇航局
  • 宇宙的錯配:天文學家發現圍繞小恆星運行的巨大系外行星
    >一個看似不太可能的,由巨大氣體系外行星和小型紅矮星構成的組合讓科學家們重新考慮他們所了解的行星結構—-是否存在許多未被發現的大行星正圍繞小恆星運轉。 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組天文學家罕見地發現了一顆圍繞主恆星運轉的大型類木行星,其主恆星的體積看起來比其他恆星要小。這就是距離地球約30光年的紅矮星GJ3512,它的體積略大於太陽體積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它的系外行星質量幾乎是木星質量的一半,且每204天繞這顆紅矮星公轉一周。
  • 大發現!科學家發現一顆巨大的行星在死星的屍體附近運行
    WD1856b是一顆木星大小的潛在行星,圍繞著它較小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我們現在可能有直接的證據表明,行星能夠安然無恙地生存下來,而這正是導致它們的主星死亡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完整的巨型行星圍繞著一顆被稱為白矮星的超高密度恆星屍體旋轉的跡象。這顆被稱為wd1856的白矮星是距離地球約80光年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Kepler-1649c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公轉周期只有19.5個地球日,這顆紅矮星儘管比我們太陽小很多,但由於Kepler-1649c距離其恆星很近,能獲得相當於地球75%的光照,這意味著這顆系外行星表面的溫度和我們相似。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 發現一顆比木星大3倍的巨型行星,卻被恆星彈弓式的彈射加速!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質量是木星三倍的行星,它繞著宿主恆星運行,一條長長的蛋形軌道路徑。如果這顆行星以某種方式被放入我們的太陽系,它就會從小行星帶內擺動到海王星以外的地方。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發現了其他具有高度橢圓形軌道的巨型行星,但這些星球都不是位於它們宿主恆星系統的最外側,就像這一個。這顆行星不同於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但更重要的是,它不同於迄今發現的任何其他系外行星。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發現一顆比木星還大3倍的巨型行星,卻被恆星彈弓式的彈射加速!
    然而,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通常需要對一顆行星整個軌道周期進行觀測,對於遠離恆星軌道運行的行星來說,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一個完整的軌道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加州理工大學天文學教授安德魯·W·霍華德領導的加利福尼亞行星搜索,是少數幾個在數十年時間尺度上觀察恆星的小組之一,這是利用徑向速度探測長周期系外行星所必需的。
  • 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我們叫衛星,那圍繞衛星運行的天體叫什麼?
    恆星圍繞著星系的核心運行,比如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就是圍繞銀河系的銀心運行的。而在恆星的周圍又有或多或少的星體圍繞其穩定運行,我們稱這些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為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行星。而在行星的周圍又會有一些更小的天體受行星的引力影響,從而圍繞行星運行,這些繞行行星的天體,我們稱其為衛星。月球是圍繞地球運行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