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NASA實習生發現了一顆繞雙星系統運行的新行星

2020-12-05 cnBeta

據外媒BGR報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7歲還是青春懵懂的年紀。而來自斯卡斯代爾高中的Wolf Cukier卻與眾不同。他不僅在高三時被接受為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實習生,而且在實習僅三天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一顆甚至沒人知道的行星,這使他一舉成名。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新發現的新世界不同於天文學家見過的任何世界:這是一顆圍繞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

在Cukier實習期間,他的任務是搜尋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收集的數據。這種高科技「行星獵人」通過探測正在運行的恆星亮度的細微變化來尋找行星。當Cukier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時,他正在研究一種稱為TOI 1338的雙星系統。

Cukier在NASA網站上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解釋說:「我一直在查看志願者將其標記為食雙星(eclipsing binary)的雙星系統的所有數據。該系統中,兩顆恆星互相繞行,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每顆恆星都使彼此掩食。實習大約三天後,我看到了來自名為TOI 1338的系統的信號。起初,我認為這是一次星食,但時機錯了。它原來是行星。」

據NASA稱,此後被命名為TOI 1338 b的這顆行星的大小大約與土星相當。它每93到95天圍繞中央雙星軌道一周。這個不規則的運行是由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行星正在繞兩顆恆星運行。該系統距離地球約1300光年。

相關焦點

  • 系外新發現!一顆繞雙恆星系統運行的奇異行星
    研究驚現奇異系外行星環原始雙星運轉 原版《星球大戰》電影中有一個標誌性的場景,盧克·天行者俯瞰塔圖因的沙漠景觀,看到了雙重日落的奇觀。而今,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由多顆恆星環繞的奇異系外行星世界可能位於偏離的行星軌道上,遠離了主軌道平面。
  • 科學家首次在宇宙中發現繞雙星原行星盤排列錯誤!
    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個被稱為原行星盤的扁平圓盤,它通常與恆星的旋轉方向相同,環繞著恆星的赤道。從這樣一個圓盤中出現的行星通常也圍繞著恆星的赤道運行,就像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一樣。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天文學家發現了繞恆星運行軌道相對彎曲的系外行星。甘迺迪和他的同事專注於所謂的環繞雙星的行星,它圍繞雙星運行。科學家們曾懷疑,圍繞雙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會偏離軌道——這些行星可能會圍繞它們的兩極運行,而不是在恆星相互圍繞的同一平面上運行。現在,甘迺迪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了第一個繞雙星原行星盤排列錯誤的例子。
  • 雙星系統行星可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衛星?
    到目前為止,人們只發現了一顆繞著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運行著潛在衛星,但考慮到圍繞地球太陽運行的衛星數量眾多,似乎仍有更多的外衛星未被發現。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正如著名的《星球大戰》星球塔圖因所描繪的那樣,圍繞著雙星運行的行星可以抓住它們的衛星,為生命的進化創造場所。然而雙星系統可以在穩定性方面帶來挑戰,而它們的單星系統卻可以避免這種挑戰。
  • 1300光年外發現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發現了一顆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我們知道,大多星系,恆星的數量遠比行星的數量要少,這似乎是宇宙的一種規律配比,一顆恆星配幾顆甚至幾十顆行星。然而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最初,科學家認為這個星系是一對沒有行星的食雙星。
  • 有「四個太陽」的行星首次被證實 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
    行星PH1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的模擬圖《星球大戰》中兩個太陽的日落奇觀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1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確認了一顆與4顆恆星相伴的行星,這意味著該行星的天空上有「四個太陽」,這是天文界首次發現此類天體系統。
  • 科學家觀察到嬰兒期雙星系統中的行星形成
    一個位於150光年處的年輕的行星給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一個難得的機會來研究行星系統的形成。最近發表在《天文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DS Tuc Ab行星(在雙星系統中繞一顆恆星運行)的形成沒有受到第二顆恆星的引力的嚴重影響。
  • 雙星系統有兩個恆星,那行星還能穩定的運行嗎?冥王星給出答案
    ——擊壤歌冥王星雖已被貶為矮行星,但對它的研究讓我們得到了關於地外遙遠行星重要的信息!假如,一顆行星繞一個雙星系統公轉,當有兩個引力源存在的時候,這個行星的運行會發生什麼?以我們目前的觀測水平,我們無法看到對地外行星進行比較細緻的研究,但冥王星卻為這個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啟示!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行星狩獵望遠鏡目前進入了K2任務,由於反作用輪的故障導致該望遠鏡被迫切換了觀測任務。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
  • 新發現的近地小行星是雙星結構
    簡介:根據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行星雷達系統的一次新觀測顯示,新發現的太空巖塊2020 BX12其實是一組雙星。,我們之前新發現的巖質小行星實際上是由兩塊小行星組成的。
  • 新發現的近地小行星是雙星結構
    簡介:根據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行星雷達系統的一次新觀測顯示,新發現的太空巖塊2020 BX12其實是一組雙星。,我們之前新發現的巖質小行星實際上是由兩塊小行星組成的。這次觀測使用的是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恆星雷達系統。由於從2019年12月28日開始襲擊這座島嶼的一連串地震,阿雷西博天文臺在今年一月一直處於關閉狀態,並於一月29日重新開始工作。同時,科學家們使用位於夏威夷莫納洛亞的一臺望遠鏡在1月27日捕捉到了一顆之前從未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觀測團隊使用一組基於發現日期給小行星命名的公式,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2020 BX12。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想像一下一個昏暗的,後期階段的恆星,它大約與地球大小一樣,每34小時繞其運行一個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這將是一個奇異的景象,較小但較密的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不匹配的天體。白矮星可能適合木星的「大紅色斑點」,讓您感覺到這顆恆星系統看起來多麼奇怪。
  • 雙星系統也可以擁有行星
    一個太陽,就是你所在的行星繞著它轉的恆星;另外一個太陽,則是前者的雙星伴侶,在你的天空中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有了這第二個太陽,在你這顆行星上面,夜幕降臨可能會成為一種罕見的天象,每年只在特定的季節裡才會出現。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這樣的外星行星可能遠比我們所預料的要更加常見得多。
  • 科學家發現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天文學家有發現繞黑洞運行的行星系統嗎?可能的狀況是怎麼樣的?
    《星際穿越》中的米勒行星就是一顆圍繞黑洞卡岡圖雅公轉的行星,在劇中米勒行星有水,也有大氣層,假如沒有恐怖的潮汐巨浪的話,這顆行星還是一個理想的宜居之地,因為米勒行星上的一小時相當於七年!至少種花家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因為本人實在想穿越到未來看看先進的科技。
  • 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形成機制揭示
    電影《阿凡達》描述了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雙星系統中的一顆S型大行星的衛星(潘多拉星球)上發生的故事。21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季江徽課題組對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行星環繞雙星中的一顆來運行)形成機制的研究。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克卜勒望遠鏡又一發現!環雙星系統「塔圖因」發現第三顆行星...
    環雙星系統「塔圖因」發現第三顆行星——克卜勒-47d  Connor Feng • 2019-04-17 14:53:17 來源:前瞻網
  •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 雙星系統的共舞——迄今運行最快白矮星雙星系統「現形」
    類似地,如果是一個雙星系統,在它們的演化末期也會成為相互旋繞的白矮星雙星。兩顆靠得非常近的白矮星是非常強的引力波輻射源,雖然天文學家預計這樣的系統有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系統仍非常難以捉摸。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繞行速度最快的「食雙星系統」,這意味著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其中一顆白矮星會不斷地從另一顆白矮星前面穿過。通過分析觀測到的數據,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它們的大小、質量和軌道周期。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