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第二次登基後,為何忘恩負義,將幫自己的大臣幹掉?

2021-01-08 縱橫五千年

明朝歷史上有位皇帝先後兩次在位,擁有兩個年號,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1457年農曆正月十七,爆發了「奪門之變」,朱祁鎮第二次登基,改元天順。然而,明英宗第二次在位期間,很快就把那些幫自己登基的大臣幹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由於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由皇帝變成俘虜,而他的弟弟朱祁鈺則由親王成為皇帝。後來,明英宗回到北京,雖然表面上被尊為太上皇,實際上則是遭到軟禁。直到「奪門之變」的爆發,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率軍殺入南宮,然後簇擁明英宗進入皇宮,搶先上朝,從而再度登基。

南宮復闢後,明英宗就對這些人進行了賞賜,其中石亨被封為忠國公,食祿達三千石;徐有貞則被封為內閣首輔、兵部尚書,還被授予武功伯的爵位,食祿一千一百石;曹吉祥由於是太監,沒法進一步加官進爵,於是就重賞他的嗣子曹欽,封為昭武伯,食祿一千二百石。

此外,凡是他們保舉的人,都得到了明英宗的封賞,比如石亨就保舉了一千五百餘人。應該說明英宗對「奪門功臣」的賞賜已經破了明朝的歷史記錄!然而,這些人的下場卻很慘,甚至難得善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明英宗朱祁鎮為何忘恩負義,對自己的這些恩人們下手呢?

明英宗在復闢後,很快就感到了威脅,這些人可以率軍發動政變,就能威脅到自己的皇權,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再來一次政變?石亨是武將,曹吉祥是宦官,都是可以威脅皇權的因素,明英宗一旦大權旁落,對於明朝而言,將是致命的威脅。

不過還沒等明英宗動手,復闢集團內部就分裂了。石亨、曹吉祥都不通文墨,而徐有貞則頗有才華,雖然他人品不好,但還是頗有才華的。徐有貞作為內閣首輔,利用手中的權力對石亨、曹吉祥進行限制,結果惹怒了兩人。

徐有貞打算利用御史彈劾曹、石,結果失敗。明英宗為了安撫兩人,將徐有貞治罪,「詔徙金齒為民」。此後,徐有貞雖然被赦免還鄉,但終身未能再度為官。與石亨、曹吉祥相比,徐有貞還算幸運的,至少沒有身首異處。

在趕走徐有貞後,石亨、曹吉祥更加放肆,招權納賄,肆意幹預朝廷的人事任命,刺激明英宗敏感的神經。天順三年,明英宗就開始打擊石亨一黨,「帝命錮彪於獄,亨閒住,罷朝參」,「窮治亨黨,由亨得官者悉黜」。第二年正月,錦衣衛向皇帝奏報,說石亨「怨望,與其從孫後等造妖言,蓄養無賴,專伺朝廷動靜,不軌跡已著」。

明英宗立即下詔,將石亨逮捕下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貲」。一個月後,石亨死於獄中,「彪、後並伏誅」。石亨的倒臺,引起了曹吉祥的恐慌,他知道明英宗遲早會對他動手。曹吉祥膽子很大,居然想先下手為強,利用自己豢養的一批死士,發動政變。

天順五年七月,曹吉祥的嗣子曹欽發動政變,結果消息洩露,曹吉祥首先被誘捕。接著雙方在京城內展開了一場血戰,最終曹欽未能攻破皇城,兵敗自殺。三天後,明英宗下詔,將曹吉祥凌遲處死。隨著「曹石之變」的結束,「奪門」幾大功臣全部「凋落」。明英宗雖然是奪門之變的獲益者,但這場政變對明英宗來說也是一個威脅。

參考資料:1.《明英宗實錄》;2.《明史》;3.《明史紀事本末》

相關焦點

  • 衛瓘早期能幹掉三國三員名將,最後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西晉建立後,為徵東大將軍等職,因功進爵菑陽公。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太保,領太子少傅。後遜位,拜太保。晉惠帝即位後,與賈南風爭權失敗,而被滿門遇害,享年七十二歲。總的來說,也算是頗有謀略和統兵能力。後來身居高管要職施展才能。最大的失誤是沒當上國丈。爭權被殺。前期智勇雙全人生開掛,後期啥也不是。
  • 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坎坷之路:三番五次遇害,登基後一月就駕崩了
    幸運的小皇子卻不被萬曆皇帝所愛,甚至想賴帳,在他心中,只有最愛的鄭貴妃生的孩子才有資格立為太子,奈何老祖宗的條文在那放著「立長不立幼」,皇帝再大大不過老祖宗,宮女還得到太后和大臣們撐腰,萬曆皇帝萬萬不願意的情況下,宮女也成功冊封為妃,孩子取名朱常洛,成了大明的皇子。
  • 央視紀錄片揭秘大墓,歷史上第一個被大臣罷免的皇帝,登基僅27天
    專家查閱資料後發現,西漢時期,確實有一位落戶南昌的列候——海昏侯劉賀。如果陵墓真的屬於海昏侯劉賀,那將屬於漢代王室宗親,對於西漢帝王墓均被盜墓賊光顧的情況下,那海昏侯墓的挖掘,將會給西漢考古帶來很大的突破。而且根據現場情況,陵墓極有可能已經被盜,那搶救性挖掘就迫在眉睫。
  • 朱元璋為避免宦官幹政 在宮門立碑刻有八個大字 為何後來被砸了
    宦官幹政是中國古代王朝的一大病症,許多曾經國力強大的朝代後來都因為宦官當權後的胡作非為而使得朝綱混亂、國力衰退,甚至亡國。從最早的秦朝趙高到東漢十常侍,從唐朝的李輔國到明朝的……因為「大腕」太多,就不列舉了。
  • 雍正登基,收拾了老八、老九,為何放過老十?雍正:朕並不是怕他
    經過「九子奪嫡」事件的殘酷洗禮,在時任九門提督隆科多和時任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內外夾輔」下,皇四子胤禛奪嫡成功,順利登基成為雍正皇帝。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歷代君主登基以後基本都會以血腥手段剷除威脅自身皇權穩固的皇室兄弟,更何況雍正皇帝還經過了那樣一場殘酷的皇位爭奪。
  • 還未登基,桓王已經和鄭國結了仇,「陷害」他的卻是朝中自己人
    如果平王定下了讓其他兒子作為繼承人,或者眾人在平王駕崩後推舉了其他王子,恐怕都沒有他這位王太孫什麼事兒了。可就是如此幸運加身的桓王,在他還沒有正式登基前,就被命運捉弄了一把,註定了他日後的不幸。 原來,平王雖說在位五十一年,但實際上第51年他在世也僅僅三個多月而已。
  • 忘恩負義的人,往往都有這四個特徵
    但是,被幫助的人,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感激你,有些人,在你幫助過他之後,等事情解決好了,他不僅不知道感激,反而會翻臉不認人,將你的幫助忘記的一乾二淨。忘恩負義的人的行為,是最令人討厭的,也是最令人寒心的。人,可以不認字,但不可以不識人。
  • 身為皇帝卻成為戰俘,終得釋放後,為何卻又有家歸不得?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便也是位皇帝,他是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他不是因為他的才能和治國之道而名流千古,而是因為自己悲慘的經歷而別古往今來的人而銘記於心。他之所以出名還要拜一個名叫王振的太監所賜,因為聽信了這位太監老師的讒言,他曾經御駕親徵前去平定叛亂,但是他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一月天子:當太子二十八年,終於登基為帝,一個月後去世
    反而是對自己所寵愛的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很是喜愛。因為朱常洛和萬曆皇帝一樣,都是被自己的父親無意間寵幸的宮女所生下的,但是萬曆皇帝並沒有因為他和自己同樣的身世經歷,而對朱常洛有同病相憐的心思,反而是覺得朱常洛的出生,是他一生中的一大醜事。這個觀念直到去世都不曾變過,所以萬曆皇帝對朱常洛是有多無情就可想而知了。
  • 明朝「七不可」福王朱由崧為何登基
    「七不可」福王為何登基朱由崧何許人?這要從老福王朱常洵說起。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鈞最寵愛的鄭貴妃所生。神宗皇后無子,長子朱常洛為失寵恭王妃所生。萬曆十四年(1586),鄭貴妃生下朱常洵。她企圖為其子朱常洵謀取皇位繼承權。所謂愛屋及烏,神宗也十分喜歡朱常洵,因此也打算立朱常洵為繼承人。
  • 新皇帝當了20年太子,登基繼位剛滿1個月,卻突然駕崩了!
    新皇帝當了20年太子,登基繼位剛滿1個月,卻突然駕崩了!朱元璋在消滅了張士誠和陳友諒之後,又率兵將元朝統治者趕回了大漠,從此整個中原都是朱元璋的天下了,因此建立了明朝。說起明朝,明朝是一個比較奇怪的朝代,除了極個別的皇帝外,生下的皇帝要不就是縱慾過度,要不就是病死,除了前期的幾個皇帝外,其他皇帝的壽命都很短。
  • 此人一心為國,萬曆登基時與他情同父子,因看了一本書起了殺心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十歲登基,作為孩童的他生活都無法自理,更別提治理國家了,還好這個人很聰明、懂事,非常聽母親李太后的話。明朝時期,除了猛人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皇帝的權力都被內閣制約著,皇帝本人沒有什麼權力,所以作為女人的李太后更不能像武則天、慈禧一樣幹涉朝政。
  • 末代皇帝溥儀3歲登基那一年,生父載灃,一句話預示著清朝結局
    最後迎來了亡國,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作為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登基之時,竟然發生了一件事情,而那也預示著清朝滅亡的結局。溥儀登基那一天,北京城的天氣很不好,天很陰,空氣中更是散發著冷氣。溥儀什麼都不懂,為了讓他順順利利完成登基大典,他的生父載灃一直單膝側跪在皇位下面,雙手扶著他。但是,大典依舊嚇到了3歲的溥儀。
  • 萬曆皇帝剛登基時很勤勉 為什麼後來20年不上朝
    他為何二十多年不上朝呢?文官集團(東林黨)的掣肘都說文官安邦,武官定國。而事實上萬曆年間的東林黨實在是禍國殃民之流。他們大大的掣肘了皇帝。真正的權利都把握在他們的身上,而皇帝年幼。東林七君子不過是腐儒,皇帝看似至高無上,然而政令不通,皇帝根本沒有自己的心腹肱骨大臣可以依賴。這樣的皇帝前期就算是想做一些政績出來,也有心無力。
  • 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忘恩負義早已暴露無遺,可惜潘三沒放在心上
    潘三交的很多朋友實際上都只是為了獲取利益,而他唯一真心對待的朋友,其實只有匡超人一個,然而匡超人卻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潘三落難的時候,匡超人的本性就徹底暴露了出來。潘三東窗事發被抓捕入獄,非常希望與他的「好兄弟」匡超人會一會,敘敘苦情,並拖人轉告了匡超人,只可惜此時的匡超人已經完全忘了潘三往日對他的恩情,還講了一番令人噁心的官話、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