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登基,桓王已經和鄭國結了仇,「陷害」他的卻是朝中自己人

2020-12-07 騰訊網

平王姬宜臼,東周第一任天子,在位五十一年。當他離世後,由於嫡長子姬洩已經先於他亡故,所以,眾人擁立姬洩之子、平王的王太孫姬林繼承了天子之位,史稱周桓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姬林算是比較幸運的,畢竟他的父親離世過早,平王又不止姬洩一個子嗣(「周鄭交質」中的王子狐就是平王的另一個兒子)。如果平王定下了讓其他兒子作為繼承人,或者眾人在平王駕崩後推舉了其他王子,恐怕都沒有他這位王太孫什麼事兒了。可就是如此幸運加身的桓王,在他還沒有正式登基前,就被命運捉弄了一把,註定了他日後的不幸。

原來,平王雖說在位五十一年,但實際上第51年他在世也僅僅三個多月而已。此後一段時間,雖然姬林被選為了繼承人,但一方面要為爺爺辦葬禮,一方面也要為自己的正式登基做準備,所以他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子。可偏偏就在這麼短暫的一個真空期內,那些擁立姬林的王公大臣們卻又舊事重提,要把朝中大權分一部分給虢公忌父,再次惹惱了鄭莊公,讓桓王莫名其妙地就跟鄭國結了梁子

周桓王姬林

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朋友要問了,朝廷跟鄭國不是交換人質了麼,這些王公大臣難道不顧及王子狐的安危了嗎?另外,他們為什麼偏偏選擇平王剛剛駕崩這個時間點來重提分權之事,難道這是什麼恰當的時機嗎?再有,桓王就算還沒正式登基,但他畢竟是選定的下一任天子,作者「閒敘」你怎麼知道這不是桓王自己的意思呢?那在下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個問題,「周鄭交質」確實已經發生,雙方的人質王子狐和公子忽確實也到了對方的城中居住。但隨著平王的駕崩,這個由姬宜臼和姬寤生所做的約定自然也就終止了(畢竟王子狐對於平王來說是親兒子,會起到挾制的作用,可他對桓王來說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交質」的意義已經失效,兩位人質肯定是各自歸國,也就不存在要擔心王子狐安危的情況了。

「周鄭交質」失去意義,人質各自歸國

另外,還要說明的一點是,王子狐因平王駕崩、周鄭交質約定結束歸國這一點鄙人是認同的。但網上很多童鞋說他是被特意迎回朝中來準備繼位,由於一路悲傷過度,入朝後不久便離世了,這才讓姬林繼位的說法,恕在下不能苟同。至少在鄙人所查閱的史料(以先秦史料為主),沒有找到半點關於此事的史實記載。反倒是在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找到了「周公黑肩迎王子狐歸周」情節,但這畢竟是小說,不能作為史實依據,還望各位讀者在讀史時加以分辨。

第二個問題,正如回答第一個問題所說的,「周鄭交質」由於平王的離世而終止,王子狐也回到了朝中,周人沒有了挾制,又想起要舊事重提是十分有可能的。另外,分權給虢公忌父乃是平王本意,此時宜臼離世,王公大臣不想他抱憾終身,替他實現這最後的遺願,也是說得通的。再有一點,歷來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說,從各個史書的記載來看,幾乎每位天子登基後都會重新任命卿士,哪怕是繼續啟用前朝卿士,也會有這樣一次任命儀式。此時剛好是天子位更迭之際,藉機重新任命卿士,讓虢公忌父「名正言順」地分權,應該說是不錯的時機

王位更迭,周人慾藉機分權虢公

第三個問題,還得接著上面這個問題繼續說。既然是新的一朝,重新任命卿士,肯定應該由天子下詔來冊封,我為什麼偏偏說這不是桓王的意思,而是王公大臣們搞的事情呢?因為,《左傳·隱公三年》明確記載了:「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其中「王」代表的是平王,即平王駕崩;「畀」音bi,四聲,有給與之意。整段記載可以看出,朝中要分權給虢公這件事,發生在平王駕崩不久,此時的姬林還未正式登基,當然不是他下詔進行的冊封。另外,記載中特意用了「周人」二字來指代,也說明這不是桓王之意。假如真是桓王安排的,就算他沒有正式繼位,也完全可以像寫「周鄭交質」時「王子狐」那樣寫成「王孫(姬)林」即可,何必要用「周人」這樣籠統的稱呼呢?顯然,這裡的「周人」應該指的就是周朝的那些王公大臣

《左傳》中「周人將畀虢公政」的記載

那「周人」既然趁此時機又要搞小動作,鄭莊公如何反應呢?當然是氣憤不已。並且,通過這次「周人」重提分權舊事,讓鄭莊公也明白了,僅僅是通過質問或者交換人質,都無法讓朝廷打消這「邪惡」的念頭了,必須要給王室點顏色看看才行。可鄭國只是個諸侯國,能對天子怎麼樣呢?難道他要廢了周天子,自己稱王嗎?顯然莊公還沒有這個膽量,也不會愚蠢到辦出這樣的傻事。就算此時鄭國已經有了「小霸」之勢,周王室也日漸衰微,可擁護王室的諸侯還比比皆是,他們其中也不乏實力強勁的大國。莊公真的廢了周天子而自立的話,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姬寤生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那鄭莊公到底要怎麼給王室點顏色看看呢?說出來恐怕大家都覺得好笑,莊公竟然派祭仲(《左傳》記為「祭足」,《春秋左傳註疏》、《尚史》說他姓祭名仲字足,《春秋左傳屬事》說他姓祭名足字仲,但總的來說「祭仲」、「祭足」實乃同一人。因為在下此前的文章都以「祭仲」來敘述,所以這裡依然用祭仲來表示)率領鄭國的部隊侵入到王室所控制的領地內,搶收人家的莊稼。並且,據《左傳》所記,祭仲於隱公三年四月(即平王剛剛駕崩沒多久),第一次侵入到王室所轄溫地內,收割了那裡的麥子;又於同年秋,深入到成周(即當時的都城雒邑)附近,把那裡的穀子也給卷跑了。看來,莊公想的損招是想讓王室餓肚子,來「教訓」他們一番。

搶割王室麥子的鄭國部隊統領祭仲

並且,搶收王室的莊稼,還不僅僅是讓天子難堪、讓王室餓肚子那麼簡單。周代王畿所耕種的這些莊稼,還是用來供應祭祀,以及王師的軍糧所用。鄭莊公此舉,顯然就是想削弱王師的戰鬥力,也影響天子的祭祀典禮,讓「周人」知道得罪鄭國的下場。可憐桓王姬林,還沒正式登基,就被自己人「陷害」了一把,糊裡糊塗地跟鄭莊公結了仇。恐怕,在姬林心中都不知道鄭國為什麼要這樣做,甚至還以為是鄭莊公囂張跋扈,要欺負他這位新任天子呢。因此,這也註定了桓王一朝,天子與莊公之間將會矛盾重重,必有一段難以理清的糾葛

當然,桓王與莊公之間糾葛要延續很久,咱們之後會慢慢道來,無需現在過早劇透出來。只不過,在鄭國搶了王室的莊稼之後不久,莊公馬上就做出了另一個犯上之舉,在鄙人看來這個舉動甚至有些不明智。不知是莊公搶收了王室的麥子、穀子覺得心裡有愧,還是「周人」又要分權給虢公讓他氣憤難消,他竟然不去參加新王的登基典禮,甚至此後三年都不入朝面聖。這對於一個王朝卿士來說,真是大大地失誤。想必他是被氣憤衝昏了頭腦,忘記了當初自己忙於本國事務,讓平王與虢公搭上了關係的那段舊事。

鄭莊公決定不去朝覲新天子桓王

總之,三年不朝讓桓王愈加疏遠了鄭莊公,這期間肯定也少不了有人去說姬寤生的壞話,挑撥周、鄭之間的關係。當桓王繼位後的第三年,鄭莊公決定來拜見天子時,雙方矛盾再度爆發。那這矛盾是如何激化的,怎麼君臣剛一見面就爆發了呢?咱們要等到桓王一朝的「鄭國史話」再敘。而下一次,鄙人要先開啟桓王時期的「衛國史話」,因為正當史書紀年剛剛進入到了桓王元年的檔口,衛桓公那位不省心的弟弟州籲又來惹事了,要想知道姬州籲這次又來添了什麼亂,就請各位繼續關注哦。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作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周鄭復交惡、平王崩、桓王未立、人質歸國、周人畀虢公政、祭仲領兵、侵周割麥、再侵周割禾、莊公三年不朝、桓王怨鄭。

關鍵詞雲圖簡史

相關焦點

  • 在太子位熬了十四年,結果登基三天就去世了,孫子成千古一帝
    如果要說古代權力最高的人,便是在高牆之中的皇帝,他不僅可以掌握每個人的生殺大權,還可以在很多情況下享受其餘人擁有不到的東西,所以在自古以來的皇權更替中,許多人做出了違背道德與良心的事情,穿一穿龍袍,坐一坐龍椅。
  • 中國歷史上歲數最小的皇帝,為何還未過滿月宴就上位了呢?!
    東漢殤帝劉隆登基時還未滿月,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小的皇帝,同時他在位期間的壽命也是歷史皇帝中最短的,還未滿一周歲就夭折了,那麼這個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的最小皇帝,是在什麼政治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呢?公元105年冬,這一年東漢發生了一件改變世界的大事,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帶來了紙媒時代,而半年之後,東漢又全國大喪,因為東漢和帝因病去世了,享年27歲,漢和帝在自己去世之前就對自己的江山社稷誰來繼承犯起愁來,他的嫡長子劉勝年僅7歲,但不是個健康的皇子,現代來說,劉勝大概是患了小兒麻痺症,一直不能獨立行走,而且還是先天性的,漢和宗為了把這種遺傳病杜絕在皇家血脈裡,首先把他排除在繼承人之外
  • 1953年貝利亞被捕,而後被槍決,他和幕後主使朱可夫有什麼仇
    1953年6月26日,由馬林科夫主持的團主席會議中,揭露了貝利亞以前存在的嚴重歷史問題,並且指出他要叛黨。當時在場的布爾加寧和米高揚等人,都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可他們的話還沒有說完,馬林科夫就命令全副武裝的蘇聯軍官帶走了貝利亞,負責抓捕他的人是蘇聯國防部第一部長朱可夫,1953年12月24日,貝利亞被執行槍決。
  • 明英宗第二次登基後,為何忘恩負義,將幫自己的大臣幹掉?
    明朝歷史上有位皇帝先後兩次在位,擁有兩個年號,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1457年農曆正月十七,爆發了「奪門之變」,朱祁鎮第二次登基,改元天順。然而,明英宗第二次在位期間,很快就把那些幫自己登基的大臣幹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雍正登基,收拾了老八、老九,為何放過老十?雍正:朕並不是怕他
    經過「九子奪嫡」事件的殘酷洗禮,在時任九門提督隆科多和時任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內外夾輔」下,皇四子胤禛奪嫡成功,順利登基成為雍正皇帝。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歷代君主登基以後基本都會以血腥手段剷除威脅自身皇權穩固的皇室兄弟,更何況雍正皇帝還經過了那樣一場殘酷的皇位爭奪。
  • 明朝「七不可」福王朱由崧為何登基
    所以主張迎立較有賢名、新近流落到淮安的神宗侄子——潞王朱常淓或者桂王朱由榔。但馬士英勾結阮大鋮及大宦官盧九德,還有擁有軍事實力的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不顧反對,強行將朱由崧迎入南京城,登上了皇位,因為荒淫無恥的朱由崧更便於其擺布。烏煙瘴氣的南明小王朝當時的弘光朝擁有淮河下遊和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並且掌握著五十萬大軍,實力還相當雄厚。
  • 他被陷害入獄,因禍得福得修真傳承,從此鹹魚翻身的都市修真文!
    可是當他聽到前面有人說話,就下意識的朝著前面看去,等他看到的那一剎,眼睛徹底傻眼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個神秘的人,竟然已經上岸了,那人下意識的甩了甩頭髮。而當他聽完所有的話,他整個臉火辣辣的,感覺被人抽了幾個巴掌一番,特別是剛才他朝著身後的人喊的那段話,此刻看來,特別的傻逼。自己以為自己多麼厲害,可以甩掉別人幾十米,但是沒有想到,人家真正第一名,足足讓了半條河,而且還故意遊慢了。
  • 胡亥清除了所有對他有威脅的人,公子高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家人
    我們在歷史書上已經清楚地知道,秦始皇有四個孩子,其中扶蘇最大,胡亥最小。那公子高是第幾個孩子呢?他有什麼樣的故事?據記載,秦始皇有12個兒子和10個女兒,但是這10個女兒都死於非自然死亡。因此,歷史書沒有記載秦始皇十個女兒的生活故事。秦始皇應該有二三十個孩子。後來,考古專家稱,秦始皇有33個孩子。專家的發現也證實了秦始皇的孩子不僅僅是扶蘇、胡亥等四個。
  • 此人一心為國,萬曆登基時與他情同父子,因看了一本書起了殺心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十歲登基,作為孩童的他生活都無法自理,更別提治理國家了,還好這個人很聰明、懂事,非常聽母親李太后的話。明朝時期,除了猛人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皇帝的權力都被內閣制約著,皇帝本人沒有什麼權力,所以作為女人的李太后更不能像武則天、慈禧一樣幹涉朝政。
  • 李世民低調做人,為何能登基帝位?
    」 於是文帝疏遠了他,不再採納他的建議,便讓賈誼當長沙王的陪讀太傅。梁懷王是文帝的小兒子,愛好讀書。文帝又封淮南的四個王子皆為列侯,賈誼多次上疏諫議,認為禍患從此開起。他建言說,諸侯有的管轄幾個郡,這違背古代的制度,應該削除。文帝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又過了幾年,梁懷王學騎馬時墜馬而死。賈誼悔恨自己沒有盡到老師的責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年僅33 歲。
  • 從聖經中看王的母親!
    從聖經中看王的母親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作猶大王。他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一歲,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華從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立他名的城,作王十七年。羅波安的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列王紀上 14:21 和合本)羅波安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他兒子亞比央(又名亞比雅)接續他作王。(列王紀上 14:31 和合本)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王十八年,亞比央登基作猶大王,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親名叫瑪迦,是押沙龍的女兒。
  • 兩代「海賊王」號VS不會飛翔的荷蘭人號
    奈何天不遂人願,改朝換代大勢所趨,他雖一度擁王為帝,把持朝政,割據一方,但也只能選擇投降,一代梟雄就此走下歷史舞臺。他就是第一代「海賊王」鄭芝龍。正因鄭芝龍的兒子名垂青史、戰功赫赫,做的淨是些跟父親相反的事情,所以後世都不願意提起這位「汙點藝人」鄭芝龍。
  • 他是一代明君,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最後卻被兒子餓得爬樹掏鳥蛋
    趙武靈王的父親乃是趙肅侯,在魏惠王后期,趙肅侯曾借合縱來打擊魏國,為其向中原發展掃除了一個敵人。但也正是因此,趙肅侯駕崩後,魏惠王欲趁其國亂報當年之仇。於是魏惠王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趙雍年幼之際,伺機圖趙。
  • 《花開錦繡》:在這一段艱辛的旅途裡,他和她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這部小說是我看過吱吱最好看的小說,雖然該部小說有點囉嗦,但是對於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卻是精彩的,特別是男女主傅庭筠和趙凌,他們在未表衷情前,彼此言語之間的試探、眉眼之間的曖昧以及躲閃,都讓看了身臨其境。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重溫這部小說!
  • 米象蟲足夠讓人噁心,自相殘殺和互相陷害是家常便飯,還愛同性戀
    喜歡吃米飯的小夥伴,肯定都見過在米袋裡的黑色蟲子,看到後多數人會閃過這樣一個念頭:這袋子米還能不能吃,這米有沒有毒啊?扔了挺可惜,不扔感覺噁心。有些喜歡吃麵食的朋友有點幸災樂禍了,心想還好自己不經常吃米飯,不要高興太早,麵粉裡也有一樣的蟲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桓典:詩詞中的我總是與驄馬相伴
    本篇就來看看桓典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8首。《寄張侍郎》 唐 羅隱衰羸豈合話荊州,爭奈思多不自由。無路重趨桓典馬,有詩曾上仲宣樓。塵銷別跡堪垂淚,樹拂他門懶舉頭。一種人間太平日,獨教零落憶滄洲。【桓典:不是什麼惡名,但是建議繞路的人反思下】《送奉祠王良佐奔訃還兗城》 元 丁鶴年門外猶維桓典馬,釜中屢出萊蕪魚。
  • 少年遭人陷害,意外覺醒不死血脈,強勢崛起,創造他的武道神話!
    隨著現在經濟的發展,相信很多朋友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在空閒的時間裡相信很多朋友還是有看小說的喜好,而現在也有很多小說已經用電視劇呈現出來了,對於這一點還是有很多網友感覺電視劇沒有原著小說呈現的好,而現在也有很多書荒的朋友,小編現在收集了網絡上口碑和閱讀量都比較高的小說帶給大家,而這幾部小說相信總有一部是讓你一見鍾情的!
  • 萬古神帝:破軍和六大人偷襲血絕家族,星桓天四女齊聚,卿兒慌了
    張若塵將焱神擒拿之後,焱神就已經沒有活路了,果不其然成為了噬神蟲的養分,而天堂界的幾大神靈以商弘為首的已經逃之夭夭,所以是星桓天的收尾。今天的內容中比較重要的有三點,其一就是月神出現,打算給張若塵一封信,十年覺得這封信就是有關接下來的地圖,張若塵要去的地方,應該不是崑崙界,或許與劫尊者有關。其二就是紀梵心出關,已經成為了百花仙神,即將前往星桓天。其三就是藍精靈們的偷塔之行了。
  • 封神榜:怪不得女媧的原型是人面蛇身,看她心腸有多歹毒?
    《封神榜》中的女媧,負責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和鎮壓天下的妖魔。至於為何會讓女媧幹這項工作,大約是無上之神考慮到女媧生性歹毒,所以才要各盡其才、以毒攻毒吧? 尤其是在紂王與妲己殘害姜皇后這件事上,更是令人義憤填膺,人神共怒。 而女媧卻全程置身事外、佯裝不知,眼睜睜坐視這種令人髮指的慘劇發生。關於姜皇后被妲己陷害這個橋段,簡直讓人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