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做科普:興趣與培養缺一不可

2021-01-15 求是網

  研究生做科普具體落實到課程教學環節中時需要廣泛徵求相關領域機構、專家和工作人員的意見,以求效果最優化。

  為貫徹十九大精神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講話精神,近日,中國科學院印發了《關於在我院研究生教育中實施科普活動學分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是全國第一份關於在研究生中實施科普活動學分制的示範性文件。文件出臺後,中國科學院超6萬名研究生將新增科普實踐課程並計入學分。

  《通知》中規定,此次科普實踐課的類別為人文類公共選修課,並實行首席教師負責制。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研究生可以自主設計並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科普實踐課程包括科學教育、科普創作和科普活動、志願服務三類,並規定了具體的課時和學分數。

  「現在國家意識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毫無疑問是一件好事。」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大光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

  科普培訓要注意方式方法

  據李大光介紹,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科普培訓有多種多樣的方式。「美國對大學生、研究生進行科普培訓項目已經有大概30年歷史了。培訓項目大多與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倫理學、傳播學、社會學等課程放在一起。現在美國至少有100項以上的科普培訓項目,主要在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課程形式有在一門課程中安排幾次關於科普的講授,也有計入學分的專門課程。」

  此外,美國和英國還在科學家當中進行科普培訓項目。「美國由科學促進會組織,時間從半天到一個星期不等。培養的對象是科學家,而講授者是媒體人,包括電視臺科學節目的製片人、報社科學報導方面的記者和編輯。每年報名人數非常多,一年中會有十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報名參加培訓。」李大光提示,英美國家的科普培訓項目形式多樣,受眾從學校的學生到博物館工作人員再到科學家,可以說非常廣泛。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新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引導、鼓勵在校研究生關注科普事業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要從效果的角度多注意方式方法。

  學分制如何落實

  李大光強調,研究生做科普具體落實到課程教學環節中時需要廣泛徵求相關領域機構、專家和工作人員的意見,以求效果最優化。

  《通知》提出,科普實踐課程包括科學教育、科普創作和科普活動、志願服務三類。其中,開發和實施科學教育類課程主要針對中小學生開發課程開展教學。參與者在首席教師的指導下,每3至5名學生組成一個團隊,除完成中小學科學教育類課程的開發以外,還要完成20個課時的中小學教學任務。

  開展科普創作,組織科普活動則要求參與者利用40個課時左右的時間,撰寫原創性科普文章,開發科普視頻,組織系列講座。選課研究生需要完成4篇能夠達到發表水平的原創科普文章,或製作2部3~5分鐘的科普微視頻,組織5次科普公開講座等。

  而參與志願者服務則更加強調社會實踐的參與,包括科技創新年度巡展、全國科普日等活動在內,選課研究生需作為志願者積極參與國家和中科院組織的科普活動,並且服務時長不低於40個小時。

  針對此種課程要求,杜新豪表示,科普確實需要一定的訓練,如果出臺一系列鼓勵、獎勵、支持政策的話可能對實現課程落地更為有利。「如果不考慮學生的興趣,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學分的話,不排除有學生為了應付而糊弄,實際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在大規模實行科普活動學分制之前,可以由學校裡從事科普教學的老師進行調研,最好是先從試驗班開始,試驗1~2年的時間,然後正式開始實施。」李大光建議,由於研究生的科研任務本身比較重,為了避免他們應付差事從而影響科普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最好能夠制定合適的、容易實現的教學方案和目標。「比如以大課的形式進行講授,計入學分,每個選修的學生需要提交作業。如果能在作業中挑出一部分優秀的,可以推薦在公開媒體發表。實踐活動可以由專業老師帶隊參加一些科普項目的評估和設計。這可以由團隊操作,完成之後給予評價。」

  科普隊伍建設是根本

  科普隊伍的後備人才究竟是未來的科學家還是科普專業從業人員?對此,杜新豪表示,科學家在科普領域更受歡迎。

  李大光也認為,「目前科學家做科普的可能並不多,但真正願意做的人會做得特別好。」李大光說,國外的經驗表明,在科學家發自興趣願意從事科普時對他們進行培訓的效果更好。「英國皇家學會和美國科促會都是在科研人員成為比較成熟的科學家同時又有科普的興趣時對他們進行培訓,培訓者不是學校老師,而是媒體。後者知道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讓公眾聽得懂。所以說,科學家做科普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科學家的興趣,二是給予他們實用的培訓。」

  對於科普專業的學生而言,李大光認為,學校科普專業的教學不符合科普機構的需要並不是最根本的問題,根本問題在於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好找工作。「據我所知,科普專業的研究生只有五分之一,甚至更少,在畢業後從事與科普相關的工作。市場需求少對教育的影響更大,學生如果在一入學就知道這個專業將來不好找到對口的工作,對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影響。」李大光強調。

  李大光呼籲,科普機構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很多專門從事科普的機構認為只有理科博士才能從事科普工作,而實際上,科普也是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需要懂得社會學等專門領域的知識,可以說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

相關焦點

  • 第五人格:玩家看透皮膚設計思路,三大「經典元素」,缺一不可!
    經過玩家分析總結,目前官方設計皮膚主要有三大經典元素,這些元素在皮膚設計的時候幾乎是缺一不可,很多的求生者都有類似元素的皮膚出現,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最近官方發布了新一期的第七賽季精華3的珍寶皮膚,很多玩家在看到了雜技演員的皮膚之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是因此這些玩家開始搜集這些皮膚的共同點。
  • 遮陽防曬缺一不可,那麼你的遮陽傘防曬霜都選對了嗎?
    而在防曬方面最重要的兩個方法就是遮陽傘和防曬霜了,對於夏季太陽直射高度較低,遮陽傘和防曬霜缺一不可,但冬季儘管陽光不夠強烈,不可見的紫外線卻是無處不在。那麼遮陽傘應該怎麼選?選擇遮陽傘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選到貨真價實的防曬傘呢?與普通的雨傘不同,遮陽傘儘管和雨傘形似,但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研究生考試:以興趣定專業 以專業定學校
    10月10日起,200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網上報名已正式啟動。據業內人士預測,報考人數可能會超過150萬,新一輪「考研熱潮」來臨。除了少數具備超強實力且非名校不報的考研「牛」人外,大部分考生在面對全國819所研究生招生單位和浩如煙海的專業時,不免有些迷惘。在考研報名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專業?如何確定學校呢?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
  • 導師 學生和學校是研究生培養之三要素
    導師要站在學科前沿,對研究生進行科學教育和引導。首先,導師要能夠給學生確定一個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重大社會價值的題目,並給出合理的做課題的技術路線;應當培養博士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培養很重要。導師要能夠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解答其疑惑或者引導其去尋找答案。其次,對新入學的博士進行系統培訓很有必要。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也請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
  • 想只談興趣就從事科研,說明你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是不合格的
    相信有這種心態的同學不在少數,因為從本科生跨越到研究生,甚至從碩士生跨越到博士生,都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研究課題不是自己興趣所在的情況。不過我想說的是,興趣雖然是最好的老師,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還把興趣掛在嘴上,放在心裡,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 中科院金屬所研究生培養紀實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工作成績的取得,是由於多年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堅持「質量第一」的工作原則,以「博士生為主,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一流人才,培養質量位居同學科前列,部分方向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為目標,堅持以科研為背景,學科建設和研究所發展布局有機結合,將博士生放在學科前沿的專業領域,依靠金屬所在本學科的前列地位和一流的導師力量,追求首創和求實的科研本色,並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 西安交大人才培養系列報導: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在研究生規模不斷發展的同時,西安交大始終不渝地堅持「質量為本」的理念,近年來以開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試點工作為契機,通過構建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研究生培養機制,發揮導師的積極性;構建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競爭機制,調動研究生學習主動性;構建統籌資源優化配置的招生計劃管理機制,實現規模與結構的合理性;構建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標的質量保證機制以及構建以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等一系列措施
  • 夏志宏:中國教育培養技能不錯,培養興趣差一些
    我們就在想為什麼招的美國學生就不會轉,中國學生就會跳,一個原因是很多中國學生不是真的對數學很感興趣,只是作為出國跳板。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教育培養技能非常不錯,但在培養興趣方面,還是差一些。本來有些小孩對數學很感興趣,但做了幾天奧數以後,就再也不感興趣了。問:怎樣看數學對西方的猜想?
  • 跨學科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難點與突破——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
    研究生相對於本科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基礎,所在的環境是科研資源相對富集的科研院所,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群體。在我國現行教育制度下,參加高考進入高等學府乃至選定專業後,本科生對專業性質和內容不完全清楚,研究生階段正是按照學習興趣進行選擇的一次重要機會,所以跨學科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 特種材料研究所王浩偉教授做客導師沙龍講述研究生培養經驗
    2020年12月16日,特種材料研究所教授王浩偉受上海交大教學發展中心的邀請,面向學校的教師和導師,做了題為《嚴以育才,科研報國——如何進行研究生培養》的講座。
  • 夏津勝利希望小學教師李靜玲:培養孩子興趣 發現「數學之美」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夏津勝利希望小學數學教師、第三屆「齊魯名師」李靜玲。    大腦思、小手動,讓呆板的學習變好玩兒    記者: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家長和孩子容易陷入哪些誤區?    李靜玲: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強烈的競爭意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覺得,讓孩子學習越多越好,學得越早越好,記得越牢越好。在數學學習上也是如此。
  • 從小讀英文原版雜誌,培養英語興趣到提高學術認知語言
    給孩子訂閱兒童雜誌,可謂在家培養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學樂出版社提供的9大兒童雜誌。這些雜誌,培養孩子的興趣,提高閱讀雜誌的能力。閱讀雜誌,除了讓孩子輕鬆就能培養起閱讀習慣,而且雜誌本身就能滿足不同孩子的興趣。喜歡科普類的雜誌,就可以把NGK國家地理兒童雜誌讀個過癮;喜歡閱讀故事文學的孩子,一本Ladybug就可以讓孩子遨遊其中,感受散文和詩歌;英語剛啟蒙的孩子,國家地理NGKL就可以讓他們從最簡單互動故事、科普遊戲中培養興趣。
  • 九香蟲功效多,藥用價值高,這4點養殖方法缺一不可,值得學習!
    九香蟲功效多,藥用價值高,這4點養殖方法缺一不可,值得學習!
  • 激發孩子求知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興趣要注重方法!
    學習方法和學習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依託學習興趣為前提的,所以學習的興趣對孩子的學習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興趣的培養,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起著關鍵的作用。怎麼培養學習興趣呢?培養興趣之前,先讓學生感到有興趣,那就從直觀認知到理性認識開始。第一,用好潛移默化的環境。環境可以影響人,好的環境可以培養人。家庭的學習環境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上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父母都積極工作、學習,那對孩子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 注重培養理論興趣
    保持這種內驅力,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對科學理論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才能把心思和精力指向於學習,把潛能和激情調整到最活躍狀態,達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論興趣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履職盡責的過程中培養、磨礪和升華,做到好學樂學,愛學研學。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科普碩士研究生11項課題入選中國科協科普研究提升項目
    根據《中國科協科普部關於公布2014年度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類入選項目的通知》(科協普函條字〔2014〕57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校科普碩士研究生入選
  • 倆人談戀愛「培養興趣愛好」,應該是情侶間做得最無用的事情了
    經常看到有這樣的討論,兩個人在一起有共同興趣好一點,還是沒有共同興趣好一點。同樣的問題交給你們,留言告訴我你們的答案。有人會說,有共同興趣好一點,因為這樣可以快速在一起,哪怕兩個人感情進入平淡期了,依然可以有很多聊的內容,不至於無話可說。
  • 研究生教育要培養善於思想者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對研究生教育和青年人才寄託了很大希望,而現實生活中的研究生教育則存在一些問題——這兩者之間的落差,引發高等教育界對此作出深入透視和熱切反思。質言之,研究生教育要走向卓越境界,必須培養深具靈魂、善於思考的人才。這就需要在研究生教育的內容和過程中養成深沉的問題意識、堅定的探索精神和自覺的學術創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