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幾乎每個人都在青春期求知慾旺盛的某些深夜,默默地在內心叩問;時而懷疑自己體內或許存在尚未覺醒的洪荒之力,時而想像很久之後自己肉身消滅但靈魂以某種形態永存。
隨著加強科學知識的學習,我們對人類這一身份天馬行空的幻想被有依據的研究結論取代,這時我們才發現,真正的人類進化發展歷程比我們想像的要更有趣、更神奇、更開腦洞。
人類進化歷程
故事還要從440萬年前的非洲阿瓦什山谷說起……
距今440萬年前,非洲的阿瓦什山谷中生活著一群樹棲動物,很久以後我們人類給他們起名為「始祖地猿」。始祖地猿主要生活在樹上,有時也會跑到地上,沒事兒還能走兩步。
隨著自然環境的劇變,森林退化成草原,地猿更多地在地面活動。解放了兩肢,地猿節省了更多的能量、擁有了更開闊的視野,還為製造和使用工具做好了準備。
始祖地猿
比始祖地猿稍晚一點,生活在390萬至290萬年前的「阿法南猿」,已經習慣了直立行走,過著一半樹上一半地面的生活。
比起始祖地猿,阿法南猿的化石被後世發現得更早,因此阿法南猿在一段時間內被誤認為「人類最早祖先」。
左:黑猩猩 右:阿法南猿
實際上,不論人類最早祖先的名聲屬於二者誰,最終都驗證了一個結論:人類起源於非洲。
時間推進到200多萬年前,直立猿人中也分出了類別。
身體強壯牙口好的「鮑氏猿人」,過著笨笨的幸福食草生活——吃吃睡睡生孩子;而隔壁身材矮小卻大腦發達的「能人」,在生理劣勢下求生存,充分開動腦筋,學會了製造、使用工具用於打獵等。最終,頭腦靈活的能人跟上了環境變化的節奏,搭上了人類進化的末班車。
左:鮑氏猿人 右:能人
然而,之後出現了比能人高大還比他們聰明的「匠人」,後者能夠理解環境變化、形成對世界的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語言功能,不僅會製造使用更複雜的工具,還會相互合作。
匠人
發展壯大的匠人漸漸衝出非洲、走向世界。我們從小就認識了的「北京猿人」,或許就是當時出走非洲的某支匠人的後裔。
生活在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身體強壯、直立行走、擅長製作石器,還會使用和保留火種。
北京猿人
現在的我們常以為自己的祖先就是北京猿人,事實上,現代人的祖先「智人」與北京猿人從屬的「直立人」屬於不同人種,這其中是否有演化的關係尚無研究定論,所以嚴格來說,並不能確定北京猿人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只是可能性較大而已。
說到比北京猿人更晚出現的智人,要先說說「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生活在12萬至3萬年前的歐洲和西亞,過著穴居生活,所以也被叫做「穴居人。」
他們除了具備上述介紹的人種的基本生存技能,還對生活有了更多精神層面的追求。例如,他們會照料傷病同伴、埋葬死者,用動物殘骸進行祭祀,用鳥毛和貝殼裝飾自己,還會在巖壁上畫畫。
尼安德特人
但要說到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關係,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議未有定論,只知道二者曾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並且彼此之間還進行了「友好的基因交流」。
繼承尼安德特人部分優點的智人在歐洲大陸上蓬勃發展。直到距今3萬至1萬年前,後來的研究以這個時期的「克羅馬農人」為代表,描述了我們現代人類的祖先——晚期智人的生活。
克羅馬農人智商較高、身材高大,擅長狩獵,還掌握了編織、紡織的手藝,同時藝術造詣也頗高,巖畫、雕刻都不在話下。
正是這樣多才多藝的克羅馬農人,作為晚期智人的代表,完成了人類進化階段的最後一站。
克羅馬農人
怎麼樣,看過上述近500萬年的人類物種進化過程,是不是覺得今天的你能成為今天的模樣,實在是非常不容易而神奇的事情?更別提在「形態」進化的同時,我們的祖先還完成了思想和行為的進化。
從樹上下了地之後,直立行走帶來的生理結構變化和群居溝通需求,促進了人類語言能力的發展;狩獵生活給人類進行巖畫等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也是讓人類產生自然崇拜、圖騰信仰,繼而發展出宗教的前提之一;氣候和環境的變化讓人類由「獵人」轉變為「農民」,為了保衛部落的勞動成果又催生了軍隊和城市,而真正的人類文明,就是自農業生產而始的。
保衛部落
至此,人類進化發展歷程才介紹到三分之一: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工業革命、人文革命、制度革命這三大構築人類近代文明的過程細節,還有奠定如今資訊時代基礎的新科技革命,以及最重要的,人類在整個文明發展過程中付出的各種「代價」……其中很多顛覆「你以為」的驚人內幕,無法全部囊括在僅此一篇文章中。而且,純文本的記述總是不那麼直觀、生動、易理解,你需要的,是一部在輕鬆有趣中就能快速得知全部人類小秘密的人類簡史。
《賽雷三分鐘漫畫人類簡史》系列漫畫科普圖書,知乎評分9.8,100萬知友都在看,三分鐘解答困擾少年你的人類終極三問!
《賽雷三分鐘漫畫人類簡史》
作者:賽雷賽雷三分鐘
本套書用精簡的、趣味性的語言,衝擊力強的畫面,從細節拆解人類進化的歷史。系列共三冊,按照人類史時間線,從人類進化講到文明發展,從工業革命講到科技創造,最後還有對人類未來的大膽猜想;整套書給你以宇宙視角,帶你刷遍人類進化發展史的昨天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