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200713113648
高中生物學習和初中科學學習過程有何區別?
答:首先,內容含量有差別。初中科學包含了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門自然學科,其中生物相關內容比例最少,考試試題也集中於光合作用、生態系統和填空式實驗設計題,不少同學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比較淺顯的。但高中生物內容上更加專業化,教材內容有A4紙大小的5本書,其中必修2本,選擇性必修3本,每本書大概120頁左右,由此可見容量上與初中相比是大大增加。同時,所涉及內容除了有細胞與分子、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穩態與調節等內容外,還涉及生物科學中的熱門技術:轉基因技術、細胞工程、動植物克隆技術、發酵技術、酶工程等技術知識。
其次,學習難度有差距。初中生物學主要是介紹生物學基本事實,同學們學習方法也主要是教材裡內容背一背、記一記,多數情況下能解題了。但是,高中生物學對知識、概念的認知是通過大量事實分析或者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係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或概括),強調的是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認識,更重視對概念的理解、運用,特別是運用已有知識、概念去分析、解決新情景下的一些生物學問題或現象,不再是初中時候簡單記背學習,切不可把生物學當文科來對待。同時,高中生物學習還會涉及其它學科知識作為支撐。例如:神經系統中,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傳導會涉及物理學知識(電學知識、機械波知識),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會涉及化學知識(化學反應式的配平、物質量的計算等),遺傳定律中概率計算會涉及數學知識(排列組合),多學科交叉在生物學中是比較典型的特點,這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第三,能力要求有差異。高中生物學的學習過程,尤其強調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培養。在高中生物學學習過程中,學會能夠基於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在實驗探究中,學會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因此高中教材中提供了豐富的實驗實踐課,基本上每章內容都有動手實驗活動,除了提高同學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外,還加強實驗設計和實施認識的意識,浙江省生物選考的壓軸題就是實驗設計,要求同學們自己書寫實驗設計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分析實驗現象或原理,而中考題目基本上是填空式的實驗題,兩者對能力要求上相比大相逕庭。
問:今年新高一換新教材,高中生物用什麼版本教材?這對於三年後的高考有何影響?
答:新高一換教材是全國性的,所有省份都將啟用新版教材。由於浙江省具有自主命題的省份,所以除了語數外以外,其它7門選考科目都是由浙江省自主命題,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版本教材,寧波市新高一的高中生物教材統一換用的是新人教版,上幾屆選用的是浙科版教材,所以同學們不要問上幾屆學生地方借教材,這兩套教材是不一樣的,如果有同學想提前看下教材,建議購買新人教版的,不要弄錯了。目前,對新教材解讀下來,總體來說新人教版教材編寫合理、科學,可讀性強,知識點介紹簡潔明了、容易掌握,並且配備了豐富且精美的圖片,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據我所知,杭州地區用的是新浙科版,溫州地區學校自主選擇人教版或浙科版,各個地方使用教材版本可能是不同的,這對三年後高考選考試題來說一定帶來不少變革,至少原本考查概念記憶、死扣教材的考題比例將大幅度下降,從而考查概念運用、能力水平的考題比例應上升,這與本次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一致的。
近期,浙江省也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學考按年級定時定科統一科目統一時間進行考試,選考在高三進行2次考試(1月和6月),2次考試成績以最高分作為高考成績,賦分由原來的每檔3分改為每檔1分,這個變化是比較大的,也更加合理化,這就意味著原來40—100分之間,共21檔,;現在有61檔,拿100分的難度就大大增加。其次,賦分制實際上全省排名,競爭人數比起中考估計翻了10多倍,並且去除了職高學生,競爭壓力自然是很大的,只有比別人進步更多才能拿到進步分數,換句話說你比原來努力了、進步了,但是沒有別人那麼努力,結果賦分後可能成績不升反降。學習一定要有計劃,要求要到,不可以一步到位的。
新教材、新高考模式,對於高中生物學習有何建議呢?答:高中生物學是屬於選考科目,同學們首先要解決的是7門學科中,選擇哪三門做為高考選考科目。一般來說,高一年級結束時,就要確定選考科目,高二就要按照同學們的選課情況進行走班教學了。
選課的過程中注意是否是自己喜歡的,興趣是最好的動力。還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有的學生想從醫,就可學生物學。有的學生想從事水產養殖、環境保護,還有海洋研究,這些都需要學生物學。從全省情況來看,不算選的最多的學科,選的最少的是物理學,生物學科選科有10萬+,物化生鎮中頂級學生的選考標配。比較好的實驗班、創新班先物化生,一般的重點學校選生化+文科;普高生物+化學選科較多。以上是高一選科。
若決定了高中生物作為選考科目,那麼以下幾點是學習過程要養成的習慣:
第一,上課認真聽講,重視做筆記。不少內容是老師總結的或者補充的,尤其是老師上課過程中反覆強調的,那肯定是特別重要的知識歸納,能幫助同學們儘快掌握,少走彎路,所以上課時候一定要學會做筆記,同時也能提高上課的注意力。
第二,布置作業要認真完成,並建立錯題集。
第三,課後要及時複習,養成常向老師提問的習慣。每節課後,對於教材內容要不斷熟讀、總結和歸納,上課筆記要及時掌握,還需要花時間不斷記憶的。在閱讀教材時候,要帶著質疑的心態去解讀教材的文本內容、插圖細節、課後習題,有發現問題的、有疑惑的要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主動提問,學會質疑、反思,並逐步養成習慣,……在不斷質疑和提問中,讓自己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高一學年,體驗高中生物學科,掌握基本知識及概念,高二上學期,學考準備加一部分選擇性必修內容,高二下學期和高三上學期,一般完成新課內容後,進行一輪複習,主要任務是梳理知識點,三點注意點:定目標(總體目標、階段目標)、巧練習(典型例題)、善歸納(知識網絡體系)。高三下學期,進行二輪複習,主要任務是專題複習,兩點注意點:查漏補缺(針對性複習)、提高解題能力。
在高中生物學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內容是特別難學的?如何應對?
答:高中學生學習中,有四塊內容是比較難學習的:(1)遺傳定律。遺傳定律涉及了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再加上伴性遺傳,難度大大增加,對同學的科學思維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成為能否繼續學習生物學的第一道分水嶺。分離定律難點涉及了很多概念和術語,例如: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雜交、自交、正交、反交,測交;等位基因,顯性基因,隱性基因,純合子,雜合子等等,就一節內容就涉及了15個概念,同學們在學習中,常常出現課本中看看是能看懂的,老師講講題也能聽懂,但是自己做題時就不知道怎麼入手解題了,究其原因是沒有真正掌握這些概念或者理解理解不到位,其次不清楚解題的套路或者哪種解題思路,所以同學們在這一塊內容學習中,要理清相近概念間的差異,理解概念的本質與屬性特徵,並且能在其它情景中靈活運用,學會舉一反三。自由組合定律,難點主要是群體雜交後代概率計算。早期,個體間雜交計算後代概率,後來演變成群體之間進行隨機交配,開始時候父本一種基因型,母本一種基因型,來計算後代表現型出現概率,這樣計算相對簡單;後來,一個親本是一種基因型,另一個親本有多種基因型,這樣計算就比較複雜了,一般可採用乘法法則進行計算;到今天,2個親本中均有多種基因型,這時候計算量大大增加,同時再增加基因互作,致死遺傳,XY同源片段,復等位基因,性逆轉等特殊遺傳現象,使計算難度大大增加。因此,平時學習中,重視解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要多練習、多總結和多歸納,不斷積累經驗,才有可能在高考選考中順利解題。
(2)概念學習。高中生物學中有很多概念,有些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尤其是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這兩個細胞分裂過程,不僅是考試中的必考題,同時也是難題,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教材概念多而且分裂過程過於抽象,很難理解,這於這塊內容,需要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的思維轉化過程(建模過程),利用教材中插圖和文字有機結合起來,把每個時期的分裂圖特徵一一區分開來,並且能自己畫每個時期的分裂圖(建模過程),從而把第一次減數分裂、第二次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染色體行為區別開來,多次畫圖並通過練習,一定能夠把分裂圖快速區別。另一個難點,分裂過程中有比較多的相近概念。例如: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染色體組、染色體組型;學習方法:通過對每一幅分裂圖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染色體組等辨別、計數,自然能將這些概念加以區分並牢牢掌握。
(3)圖表信息處理。光合作用在教材中知識點簡單、明了,同學們做題時候就發現,題目很難做,主要原因之一,有很多課外的信息,尤其是加入了表格信息、曲線圖和流程圖。所以同學們平時學習要學會從曲線圖中如何來看待曲線中的起點、終點、拐點、轉折點、交叉點,不同點之間線段的含義,不同線段所圍面積的含義。表格信息往往會提供很多不同檢測指標的數據,有的是題目需要的,有的數據題目裡是沒有涉及的,所以要學會如何提取有效數據,如何利用數據做出推理、判斷和結論。
(4)實驗設計。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是最本質的屬性,也是選考中必考題。實驗設計能力的提升,重點在於平時的實驗活動,雖然教材中提供了豐富的實驗素材,但是關鍵在於同學們是否參與實驗過程中,是否帶著問題去觀察、去思考。例如:是否正確會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裝片,如何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出合理假設,如何正確書寫實驗目的,採用怎樣的實驗原理,實驗變量如何控制(自變量、無關變量及因變量),實驗步驟如何設計與實施,如何確定對照類型,觀察指標如何確定及檢測方法,實驗結果的預測及實驗結論,這都是通過一次次實驗來不斷積累的結果。其次,教師在專門開設實驗探究專題,告訴同學們如何設計生物學實驗,有哪些要點、注意點、易錯點等,再通過文案設計和實際動手,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同學們的實驗探究能力。當然,最好同學們能參加一些相關的社團活動,或者學校有學科節等活動,還有一些團隊比賽(科技新苗、小小發明家等),通過參加這些組織或者創新性實驗比賽,來提高自己的實驗設計能力。
問:哪些學生適合選得生物學?
答:1、感興趣;2理科思維比較好
問:學習生物要養成什麼習慣?
答:預習+認真聽+做筆記+不懂的做好記錄+下課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複習方法:畫個思維導圖,哪些概念的上下級邏輯關係,知識網絡體系,複習某一章時就很方便,把不斷積累的東西如壓縮壓一隨時隨地解壓,又可以壓縮。也可以帶著質疑的態度去發現書本和作業、筆記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