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目前已進入保護性的「安全模式」。
NASA官員稱:「所有系統都按預期運行,科學儀器安全無虞。轉換到安全模式的原因目前正在調查當中,可能與陀螺儀有關。」陀螺儀幫助太空飛行器保持正確的方向,此前,哈勃太空望遠鏡已因陀螺儀故障進入安全模式。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縮寫為CXO)是美國宇航局於1999年發射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是大型軌道天文臺計劃的第三顆衛星,目的是觀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被譽為「X射線領域的哈勃」。其特點是兼具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譜解析度,被認為是X射線天文學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空間望遠鏡,標誌著X射線天文學從測光時代進入了光譜時代。它所獲得的高能X射線數據將彌補哈勃等在電磁頻譜的其他區域獲得的數據,加深人類對黑洞、碰撞星系和超新星的了解。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製造耗資15.5億美元,原名為先進X射線天文設備(AXAF),1998年,為紀念美籍印度裔天體物理家錢德拉塞卡而更名。1999年7月23日,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搭載升空,運行在一條橢圓軌道上,近地點為1萬公裡,遠地點為14萬公裡,軌道周期為64小時。衛星在軌期間由史密松森天體物理臺負責操控和運作。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總重約4.8噸,主鏡為四臺套筒式掠射望遠鏡,每臺口徑1.2米,焦距10米,接受面積0.04平方米,採用沃爾特型光路。終端設備有:高新CCD成像頻譜儀(ACIS),由10臺CCD組成,觀測能段為0.2-10 keV。高解析度照相機(HRC),主要部件是2臺微通道板探測器,觀測能段為0.1-10 keV,時間解析度達到0.016秒。高能透射光柵攝譜儀(HETGS),觀測能段為0.4 - 10 keV,譜解析度為60-1000。低能透射光柵攝譜儀(LETGS),觀測能段為0.09 - 3 keV,譜解析度為40-2000,兩臺攝譜儀都能夠與高新CCD成像攝譜儀和高解析度相機聯合工作。
在NASA著名的太空飛行器家族中,錢德拉和哈勃並非僅有的出現問題的「難兄難弟」。至今為止,素有「行星獵手」之稱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燃料幾乎用盡。在過去幾個月裡,克卜勒團隊多次關閉太空飛行器,試圖確保其擁有足夠的推進劑將自己指向地球並傳回數據。
此外,連續拜訪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的「黎明號」太空船的燃料也快耗盡。任務團隊成員曾說,它可能會在本月初耗完燃料。與它們「同病相憐」的還有NASA的火星探測器。自6月10日以來,「機遇號」一直保持沉默,沙塵暴堆積,阻擋了太陽光,使其無法為電池充電;「好奇號」火星車也已中止所有科學操作,因為其上的主計算機出現神秘故障,阻止探索信號發送至地球,工作人員已啟動火星車內部的備用計算機。
儘管如此,有些探測器仍會「捲土重來」。例如,哈勃太空望遠鏡仍有兩個功能正常的陀螺儀,它甚至可以在單陀螺儀模式下運行。「好奇號」火星車也可用「備用大腦」工作。火星風可能會刮掉「機遇號」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讓火星車充電。官員們也對錢德拉太空望遠鏡重返工作崗位充滿信心。官員在聲明中寫道,「錢德拉預計將在未來許多年繼續開展前沿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