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光電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
從政策環境來看,近年來傳感器行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2011年,工信部印發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提升感知技術水平,重點支持超高頻和微波RFID標籤、智能傳感器、嵌入式軟體的研發,支持位置感知技術、基於MEMS的傳感器等關鍵設備的研製」。 傳感器作為物聯網重要的組成部分,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
GE醫療召回一批呼吸機 傳感器問題致氧氣濃度值失準
日前,通用電氣醫療系統貿易發展(上海)有限公司報告,由於涉及特定型號、特定批次產品氧氣傳感器具有潛在問題,可能導致顯示的FiO2值不能準確反映實際輸送的氧氣濃度問題,生產商Datex-Ohmeda, Inc.對呼吸機(註冊證號:國械注進20173541051)主動召回。召回級別為二級。
-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未來應該怎麼發展?實現國產替代的路還有多遠?
疫情,讓醫療器械行業火了出圈,眾多資本紛紛領投醫療器械品類眾多,一般來說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設備、IVD四大類,而這些細分類,又可以分為眾多相互獨立的子品類。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統計,2013-2016 年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 造子行業在工信部統計的醫藥行業 8 個子行業中,年增幅一直高於平均水平, 2016 年的增幅更是位於 8 個子行業之首。而行業內規模以上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為 11.7%-22.2%,明顯高於同期國民 經濟發展增速,也高於同期國家醫療衛生總費用總體增速,成為醫療衛生領域的優質賽道。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1、醫療級的小型肌電傳感器 作為一家以傳感器研發應用的科技公司,傳感器的質量決定公司的發展。傳感器最大的作用就是採集數據。數據準確性已經成為眾多創新醫療傳感器真正進入醫療市場的主要障礙,作為醫療健康數據的入口,數據的準確度是醫療傳感器最大的應用價值。醫療傳感器數據的準確度主要取決於傳感器本身特性、傳感器測量方法和位置、背後的算法三個因素。 上海丞電自主研發的肌電傳感器是一種電荷傳感器,具有採樣率高,抗幹擾能力強,濾波效果好的特點。
-
螢光氧氣傳感器工作原理簡介
下面工採網小編通過光學原理給大家說說螢光氧氣傳感器工作原理。 螢光氧氣傳感器 LuminOx 是應用螢光猝滅原理和出廠校準的氧傳感器,用於測量環境氧分壓( ppO2)大小。
-
從血細胞分析儀的進步 展望國產醫療器械的發展之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9843.htm 醫療儀器行業涉及到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目前,中國醫療儀器行業同發達國家相比雖存在差距,但中國醫療儀器發展的速度之快也令世界為之側目。
-
2020半導體行業趨勢十大關鍵詞(七)傳感器:精準適配
傳感市場隨風而動 國產替代厚積薄發另闢蹊徑乘載著5G和AIoT的東風,作為物聯網技術的基礎的傳感器,在過去的2019迎來了市場爆發的一年,除傳統的消費、汽車、安防等市場外,刷臉支付、智能家居、AI視覺、工業4.0、健康醫療等應用細分市場熱點頻現。而對於國內傳感器產業而言,2019年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技術發展的一次機遇。
-
行業|國產替代?自主崛起?天價醫療器械的破局之路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答案隱含著醫療器械行業最關鍵的一個邏輯:國產替代。因為心血管是我國第一大疾病,利潤高也吸引到了很多本土玩家前赴後繼。但與之相對的是,像神經介入器械、手術機器人、人工關節等高精尖領域的專科耗材,國產和進口的比例幾乎倒置;而除了耗材之外,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也由外企壟斷,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均為國外品牌所佔據。
-
傳感器的崛起歷程及行業發展現狀
實際上,隨著M2M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通信、傳感設備成本的下降,物聯網將逐步滲入各個行業。 汽車、機械、大型設備等機器的全球互聯,利用新的分析技術和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可以從海量數據中抽取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也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物聯網最核心、最基礎的就是傳感器。」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葉甜春對財新記者說,沒有傳感器就沒有辦法讓機器自動感知信息。
-
內窺鏡器械行業:外資主導 國產企業如何彎道超車?
醫藥網10月16日訊 內窺鏡是醫療器械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發展迅速,而在我國則處於起步狀態,在近年來像開立醫療等內窺鏡企業研發上屢有創新後,內窺鏡越來越受到行業及資本市場的關注。本文將詳細介紹內窺鏡的核心技術、市場規模、發展潛力和競爭格局,並對優勢企業進行介紹。
-
微光醫療國產心血管光學相干斷層成像系統獲準上市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4月30日電(趙竹青)4月29日,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批准了深圳市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創新產品「心血管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設備及附件」的註冊。團隊歷時8年研發之久的國產OCT系統正式獲批上市,將用於臨床需要進行腔內介入治療的患者,尤其在支架植入術中應用較廣。近年以來,隨著國家醫療技術進步以及配套產業鏈的成熟,包括醫改、分級診療、國家大基金等宏觀政策的推動,醫療器械領域的「國產替代進口」正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從規模上看,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我們認為,在國產替代背景下,關注細分行業 或龍頭公司的研發進展,洞悉產品所處的國產替代進程,結合階段性的影響因素優 選業績確定性較強的細分龍頭是當下內窺鏡行業的投資邏輯。 後文我們會根據內鏡設備的兩個細分板塊,結合板塊壁壘、競爭格局以及龍頭企業 發展路徑,對當前國產替代發展階段與未來趨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判。
-
...器械行業|醫療器械|CMEF|人工智慧|CT|影像|超聲|設備|AI|-健康界
不過,蟄伏了一整年的醫療器械廠商對於CMEF熱情依舊。官方數據顯示,4000家企業參與,共布展約22萬平方米,舉辦了60場醫療會議活動。縱觀整個大會影像區,各大廠商在展區展出的產品沒有了往年層出不窮的黑科技,有些中庸,但更貼近於市場需求。作為2020年中推動醫療器械行業前進的最大動力,新冠肺炎疫情促進了CT行業與超聲行業的飛速發展。
-
中國生物傳感器市場現狀 可穿戴設備崛起 生物傳感器迎來新增長
隨著科技技術發展智能時代到來,對於虛擬實境及體感操作與可穿戴等設備的應用以及生物技術不斷發展,目前生物傳感器處於蓬勃發展期,從國內市場看,我國沿海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生物傳感器市場增速較快,並且在食品工業及發酵工業與醫學領域及環境監測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未來沿海發達地區市場增長最快,具有增長潛力的區域華東地區與華南地區及華北地區,同時也是生物傳感器應用規模較大的區域。
-
行研 | 國內超聲診斷行業: 國產品牌的崛起與發展之路(上)
隨著國產超聲的崛起,以邁瑞、開立為首的國產品牌不斷對以「GPS」為首的外資品牌發起挑戰。隨著國內超聲診斷市場的不斷擴容、更新與替代,以及政策對國產超聲的不斷加碼扶持,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國產超聲的進口替代會愈加明顯,國產超聲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本文旨在通過系統梳理國內超聲診斷市場的競爭格局,與大家共同探討未來國內超聲診斷行業的投資機會。
-
2019年中國核磁共振(MRI)設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國產替代前景廣闊
核磁共振(MRI)是上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全新影像檢查技術,是繼CT後影像行業的又一大進步,被譽為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皇冠上的明珠。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現階段我國MRI應用已較為成熟。這點從各類醫療機構MRI品牌保有率也可以看得出來。根據《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舉辦的「2018年度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數據及售後服務調研活動」的調研數據得知,目前GPS(GE、飛利浦、西門子)仍然佔據絕大部分市場,整體市佔率超過80%,特別在三級醫院,市佔率超過90%。而在二級以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本土品牌東軟以34.1%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國產品牌以中低端為主。
-
氣體傳感器行業需求持續升級、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附報告目錄)
只要對氣體的溫度、溼度、壓力、流量、濃度有檢測和控制需求,相關設備及系統就需要配置氣體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是傳感器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節能、環境監測、智慧家居、醫療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廣泛應用。隨著對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工業轉型升級、環境監測、空氣品質改善、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開發等各個領域對氣體傳感器的需求持續升級,新興細分市場不斷湧現。
-
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加劇看病貴
當下,隨著慢性病和傳染病發病率的上升、普通人體檢意識的提高以及醫保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在不斷增大。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過去12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2001年的179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700億元,12年間增長了8.5倍。
-
東吳證券指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正迎來黃金髮展階段,鑑於中國是一...
東吳證券:國產醫療器械迎來黃金時代,看好邁瑞醫療等;① 東吳證券指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正迎來黃金髮展階段,鑑於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潛在醫療器械消費市場,國內有望誕生一批類似於歐美發達國家的優秀醫療器械公司;② 醫療器械的投資首先需要精選賽道,建議重視醫學影像、體外診斷、心血管、骨科、眼科等最易誕生大市值、大牛股公司的細分領域,重點關注國產替代、術式升級兩大行業邏輯
-
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
包裝工業已成為「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今天,小編帶大家見識一下國內全自動化包裝線。 國產藥瓶的包裝,原來藥瓶的包裝如此不簡單!國產自動化包裝流水線,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服來戰? 強大的自動化包裝,一條流水線頂幾十個人工,科技的力量。 自動化包裝設備,整個過程讓人看的很過癮,中國技術可不是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