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校近親繁殖」還得靠制度

2020-12-05 搜狐評論

  中國人民大學的顧海兵教授最近搞了一項研究,通過對國內17所知名大學的財經院系的教師進行的調查,發現其中由本校培養的學生直接留校任教或一直任教的現象較為普遍,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大學的近親繁殖程度比海外高5倍」。

  「中國大學的近親繁殖」其實早已不是秘密,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東西,顧教授的研究結論只是從科學實證上對人們的認識強化了一下而已,顯然也不是什麼新發現。看看國內稍微像樣點的大學,瀏覽一下教師簡歷,找找「畢業留校」之類近親繁殖的出身譜系,一定手到擒來,滿載而歸。顧教授以財經類院係為分析樣本,就已經言之鑿鑿,其實,如果以那些綜合性高校才願意設立的基礎學科,比如歷史哲學或數學物理之類為調查對象,收穫可能更大。難道不是嗎?國內的高校,只要是個學校,哪兒能沒有經濟專業?用國際的眼光看,學經濟學的青年「海歸」總量上也還是要多些吧。這些因素對稀釋「近親繁殖」還是有貢獻的吧?可惜,這也只是個書呆子式的善意揣度和良好願望。通觀各個高校,正如顧教授所言,越知名的,近親繁殖的程度越高,這種高度同一的教師出身譜系甚至在大部分專業內都能得到反映。

  改革開放以後開始起步的高等科研機構的發展,在初期,確實存在著人才匱乏的窘境。當時,國內有科研人才培養實力的機構實在不多,科研梯隊的建設還是主要依靠自己培養,自己消化,近親繁殖不啻是一條高效的人才生產流水線。客觀地說,在「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那樣一個所謂「腦體倒掛」的社會狀況下,高校教師與科研崗位在整個社會範圍內不具有職業競爭優勢,有能耐有辦法的,都「下海」、「出國」了,創建新東方學校的俞總裁不是自嘲如此鬱悶地留在了北大的嗎?有的高校,為了留住優秀的畢業生,不得不由領導掛帥,親自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早期的近親繁殖,還是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的。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這種合理性所依賴的社會歷史條件漸漸地消解了。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業已成為職場中的寵兒,很多高校都在理直氣壯地放言要在世界範圍內延攬專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親繁殖卻仍然很嚴重,並且「十年內不會有本質上的變化」。原因何在?

  當下高校近親繁殖狀況的成因的確不再具有反映初期多快好省地生產人才的歷史要求的基本特徵,細加分析,這種狀況更多地由社會心理和人事制度因素造成。

  人事部門和負責引進人才的領導也是中國人情關係社會的一分子,在師生之情、校友之誼面前,或出於關懷,或礙於面子,或有「武大郎開店,不招高個」的心理,有什麼選擇,比留自己的畢業生,更省事,更方便,更自然?又有哪一種人事制度,來為此把關?

  國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總體創新能力一直為人詬病,教師和科研人員隊伍的近親繁殖越來越被認定為原因之一,而成為關注的焦點。但筆者認為,評價科研人事上的近親繁殖,關鍵其實並不在於留下的人才的出身譜系,究竟是在於「本門」,還是在於「別派」,關鍵要看有沒有一種公正的機制來保證留下最適合其崗位的人才,要看人才的流動是否切實地得以實現。普遍看來,海外的研究機構也不是一概拒絕譜系內的人才,而是考慮到了譜系內環境之中展開工作的成本消耗,從而設置門檻,由教授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或作為他們的代表的系(所)主任來作出判斷,並且切實地貫徹人才流動的理念。有這樣的一個機制,基本確保能留下的乃至長久留下的正是所需要的人才,問不問出身門派,又有何妨?相應地,近親比率也不可能居高不下了。回到國內,缺乏相關制度保障的條件下,為避免制約科研發展的近親繁殖的進一步加重,避嫌理當成為一個時期內的首要規則。如果相信自己的畢業生確實優秀,放出去鍛鍊,成長了之後,再想辦法回收,同時,開放性地面對人才市場。這種用人思路,效率更高,也更公正。

(責任編輯:李清)

相關焦點

  • 落實親屬迴避制度,築牢「近親繁殖」隔離牆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近親繁殖」現象在一些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成為選人用人領域一大頑疾。新一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前夕,中紀委專門發文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用人方面的「裙帶利益」「近親繁殖」現象,無疑是一種有的放矢,也向社會釋放出明確信號——選人用人方面的腐敗仍客觀存在,對之進行有效預防、治理有很強的現實必要性。
  • 高校必須擺脫「近親繁殖」的生態
    分析事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高校生態的「近親繁殖」。  有調查發現,一些高校內部關係錯綜複雜。校領導和學術專家數十年深耕一地,人權事權財權獨攬,形成以師門、學派為紐帶的「圈子」。高校生態高度閉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監督結構上「兒子監督老子」,既無動力,也無壓力。
  •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以前古代人總喜歡親上加親,所以經常會出現娶了表妹,或者嫁給表哥這類的情況,但是隨著教育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發現了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危害,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後代有很大的概率會畸形,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 中國青年報:「近親繁殖」一錯再錯
    原標題:「近親繁殖」一錯再錯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用這句話來形容湖南省常寧市畜牧水產局幾年前推行的「進人」原則,再貼切不過。
  • 一些單位「近親繁殖」手段不斷翻新
    在一些單位,通過「蘿蔔招聘」、繞道進人、內部照顧、交叉安排等方式,「近親繁殖」現象多有出現。「近親繁殖」由來已久專家表示,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是指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違反有關規定,招聘或者安排近親屬到所屬單位工作。記者梳理發現,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近親繁殖」現象並非個案,也由來已久。
  • 破解單位「近親繁殖」,公務機關招錄要「六親不認」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近親繁殖」現象在一些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成為選人用人領域一大頑疾。<br/><br/>  公務機關招錄的「近親繁殖」現象,導致的問題很多,這是腐敗窩案發生,單位生態劣質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的案例。日前,海南省儋州市畜牧獸醫局原局長李昌充因涉嫌受賄罪被提起公訴。
  • 「近親繁殖」對抗、掠奪公共權力
    (4月6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建行紀檢監察組以員工招錄和領導幹部任職事項中的親屬迴避制度執行情況為切入點,對建行兩家省級分行展開督查時,發現都存在一定的「近親繁殖」問題。建行此番出臺《員工親屬迴避規定》,也許正是對此問題的回應。
  • 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現象調查
    在一些單位,通過「蘿蔔招聘」、繞道進人、內部照顧、交叉安排等方式,「近親繁殖」現象多有出現。  少數領導幹部把近親屬安排在收入較高崗位  專家表示,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是指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違反有關規定,招聘或者安排近親屬到所屬單位工作。  記者梳理發現,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近親繁殖」現象並非個案,也由來已久。
  • 斬斷裙帶利益鏈 「近親繁殖」為何久治難愈?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近親繁殖」現象在一些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成為選人用人領域一大頑疾。「近親繁殖」有何危害?為何久治難愈?  11人貪腐窩案牽出「近親繁殖」沉痾  日前,海南省儋州市畜牧獸醫局原局長李昌充因涉嫌受賄罪被提起公訴。
  • 嚴防農村黨員發展「近親繁殖」
    按照《黨章》規定,村支書及支委成員是由黨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投票選舉產生的,黨員身份意味著擁有黨內選舉權力,有的人雖在村委換屆選舉中得票不高,卻仍能在村黨支部選舉中高票當選,繼續插手村集體事務,使得被發展黨員無原則地為其投票,導致圍繞農村自治管理產生「明爭暗奪」現象。因此,本應是戰鬥堡壘的基層黨支部,在個別地方卻蛻變為靠血緣、關係、利益維繫的小派系、小圈子。「利益式」。
  • 單位招考落實親屬迴避制度,一舉雙贏
    無獨有偶,海南省儋州市畜牧獸醫局原局長李昌充,不僅把兒子、堂妹等親屬安排在自己的系統,還成功協助多位同事的兒子進入畜種場擔任要職。正如一專家所指出的,儘管行政、事業和國企等單位已形成比較規範的選人用人制度,但由於缺乏有效、有力的監督機制,制度規範因此缺少執行的剛性。
  • 「近親繁殖」成選人用人領域一大頑疾 為何久治難愈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近親繁殖」現象在一些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成為選人用人領域一大頑疾。「近親繁殖」有何危害?為何久治難愈?  11人貪腐窩案牽出「近親繁殖」沉痾  日前,海南省儋州市畜牧獸醫局原局長李昌充因涉嫌受賄罪被提起公訴。
  • 為銀行規避「近親繁殖」點讚
    這一規定發布的起因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建行紀檢監察組以員工招錄和領導幹部任職事項中的親屬迴避制度執行情況為切入點、對建行兩家省級分行展開督查時,發現這兩家分行轄內機構都存在一定的「近親繁殖」問題,行中有身負領導職責、手握權力的領導幹部將親屬招錄到自己身邊工作。  基於此,建行發布了該規定,這一舉動值得點讚。
  • 「近親繁殖」根在紀律渙散
    原標題:「近親繁殖」根在紀律渙散總行管理的691名幹部中,有220名幹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統內工作……中國工商銀行近日在巡視整改情況通報中提到的「近親繁殖」現象再次引發關注。而這一現象,在近年來針對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巡視工作中屢被提及,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此類企事業單位腐敗問題中的典型。
  • 告別另一種「近親繁殖」
    原標題:告別另一種「近親繁殖」  人類很聰明。發展進化,不僅智力提升,也不斷走向文明。於是,看到其他生物的一些表現,有時會感嘆,人才是萬物之靈呀。  比如,經常看到一些動物依舊在製造「近親繁殖」的悲劇。前陣子,還有報導說,美國一隻名叫凱尼的小白虎因屬近親繁殖,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
  • 內地高校六成教師源於母校 近親繁殖危害創新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18日在「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2006」上說,調查顯示,內地高校六成教師畢業於本校,日趨嚴峻的近親繁殖現象危害了大學的創新能力。    朱清時介紹說,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等學者以23所知名高校的財經類院系專職教師為研究對象,對高校教師的來源進行了調查。
  • 中紀委網站發文批「近親繁殖」:極易形成家族式腐敗窩案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段時間以來,「近親繁殖」現象在一些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成為選人用人領域一大頑疾。「近親繁殖」有何危害?為何久治難愈?  11人貪腐窩案牽出「近親繁殖」沉痾  日前,海南省儋州市畜牧獸醫局原局長李昌充因涉嫌受賄罪被提起公訴。
  • 論文抄襲 算清「糊塗帳」還得靠制度和執行力
    看起來,鑑定學術不端這個事還真是一門大學問,松、緊把握起來可不容易。 拋開熱點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不談,問題的核心是:抄沒抄,誰說了算?確定學術不端,該以何種程序進行?有沒有一種處理方式可以做到不偏不倚,令人服氣?
  • 工人5年內升正處 任人唯親「近親繁殖」現象突出
    中央巡視組曾指出國家民委在選人用人方面的問題,「執行幹部選拔任用制度不嚴格」、「對直屬單位選人用人缺乏監督」、「『近親繁殖』現象突出」等。此外,國家民委所屬單位還把推薦為副職人選的一名幹部,任命為正職;將1名工人在5年內提拔為正處級幹部。國家民委黨組稱,現該所屬單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黨委書記、組織部長均被問責。報告顯示,整改期限規範了秘書配備、選人、晉升、離職等管理,按照《省部級領導幹部秘書管理規定》,給國家民委的有關委領導選配了秘書,並按規定報中組部審批或備案。
  • 國企「近親繁殖」的病該怎麼治?
    「近親繁殖」的畸形現象存在其實有著多方面原因,傳統觀念和現實利益考量相互交織,權力尋租與權力監督相互博弈。從傳統因素看,「職業世襲」觀念的長期存在,使得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親屬能沿襲自己手中的「鐵飯碗」,並將現有的階層固化維持下來,同時「鐵飯碗」的穩定與相對高福利難以不讓人心動,這就是「近親繁殖」之所以大範圍存在的基本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