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化企業:用持續創新應對挑戰

2021-01-09 中化新網

6123次閱讀

作者:饒興鶴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8月24日

收藏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為世界農化企業平添了諸多不確定性。儘管如此,由於疫情蔓延和經濟衰退對農業影響有限,農化供應商近日預測今年銷售額將與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還帶來了諸如消費需求的變化、供應鏈中斷和燃料乙醇需求急劇下降等新挑戰,還包括貿易戰、殺蟲劑使用方面的壓力和雜草抗藥性等挑戰。由此,農化供應商仍將專注於通過創新到2050年可持續地為新增人口提供食物的目標。

  農化品面臨諸多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後,從多方情況來看,農業市場總體需求基本保持不變,只是部分產品,如畜牧用農產品和工業用農產品的需求減少,使農化企業的市場預期略微減少。

  拜耳預計2020年作物科學業務將同比增長約2%。拜耳作物科學業務部營運長布雷特·貝格曼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農業管理維持穩定。」美國科迪華農業科技執行長吉姆·科林斯則預計需求會略減。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了肉類和燃料乙醇的需求,這導致美國農業需求少量下降。「從3月1日到本季度末,美國玉米價格在整個種植季大幅下跌11%,並導致玉米種植面積下降。」 FMC公司總裁兼執行長馬克·道格拉斯指出。

  道格拉斯表示:「無論你處在價值鏈中什麼位置,我們都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因為全球範圍內的封鎖,有很多地區的需求遭到破壞。繼而造成一些種植者不能下地或找不到勞動力,在印度、墨西哥、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都有這樣的例子。新冠肺炎疫情還改變了消費者的食物需求結構,從而改變了種植者選擇的作物品種等。巴斯夫農業解決方案公司美國作物部副總裁斯科特·凱表示,美國玉米、大豆和棉花價格較年初有大幅下跌。

  受持續的貿易戰和匯率影響,消費者行為也給農民和供應商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拜耳作物科學的貝格曼指出,燃料需求突然崩潰一度造成大約2/3的美國乙醇工廠關閉,現在還很難預測下半年會是什麼情況。

  除市場壓力外,農藥產品還面臨著各式各樣的社會壓力。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針對草甘膦和麥草畏等殺蟲劑的法律壓力還在繼續增加。不過,拜耳和巴斯夫都表示,並不擔心草甘膦和麥草畏的市場前景。

  投資研發推動技術進步

  儘管數年來農化市場增長乏力,特別近期還面臨著多重不利因素,農化品供應商仍在積極擴大研發投資,包括發現和開發新的合成成分、生物蟲害防治產品、遺傳性狀、精準農業和數據驅動解決方案。

  「我們傾向於在技術上展開競爭,保持持續的創新周期非常重要。」 道格拉斯說,「公司將6.5%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道格拉斯認為,FMC是農化行業最新一輪整合的贏家之一。「我們從陶氏和杜邦的合併和拆分中獲得了杜邦農化資產,當然還包括世界級的研發能力,由此把我們推至世界最頂端農化企業之一。」他補充道,這種協同效應在過去3年實現了10%左右的業務增長,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技術在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FMC最近成立了一個風險投資部門,目標是投資新興的農業技術,將集中投資人工智慧(AI)、基因組學、機器人學、精準農業、生物殺蟲劑和合成生物學等先進技術。

  巴斯夫的斯科特·凱表示,到2029年,巴斯夫將啟動30多個關鍵項目,包括新型種子和性狀、化學和生物作物保護劑、數字產品和新配方等。「我們將在農業研發投資的基礎上,專注於戰略性客戶群體及其各自作物系統的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僅在2019年,我們就在農業解決方案部門投入了近9億歐元的研發經費。」

  對拜耳來說,巨大的創新潛力將產生更大活力。貝格曼指出,將孟山都在種子領域的領導地位及其Climate FieldView數字農業平臺與拜耳的作物保護業務有機結合將縮短研發周期,從而產生巨大市場機會。貝格曼說:「將這3個平臺結合起來,無疑會為農民帶來更好服務體系和創新產品。」

  生物促進產品尚待發展

  從目前市場情況看,市場對害蟲防治、營養效率和土壤健康的有精準作用的生物製劑產品已產生濃厚興趣。IHS Markit作物科學特別報告發行人艾倫·布利恩指出,2019年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場值約為22億美元,而且其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0%,是重要的新興農化市場。不過,斷言生物製劑能夠替代其他農化品還為時尚早。布利恩認為,市場必須藉助合成化學品和生物解決方案,再加上大數據和精準農業技術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現代農業需求。


相關焦點

  • 「高質量發展中的上市公司」用創新應對挑戰的科銳國際(下篇):「四...
    央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導,科銳國際(300662)是國內首家登陸A股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近年來,科銳國際在諮詢服務化、服務模式化等策略的指引下,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積極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開發新功能。
  • 以創新為DNA Bostik不斷滿足市場要求應對新的挑戰
    近期,Bostik亞洲組裝&工程用膠粘劑業務總監Steve Edwards接受採訪時表示,Bostik以做傳統鞋膠起家,當時主要滿足低端行業需求。隨著製造業對技術的需求不斷發展,Bostik緊跟市場步伐,積極研發創新智能膠粘劑,使裝配或建造過程更智能、更能適應客戶需求。
  • 豐樂農化將建院士工作站
    近日從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傳來了好消息,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同省內其他13家企業具備建立省院士工作站條件,進行備案並予以公布。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系由政府推動,以企事業單位創新需求為導向,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其團隊為核心,以省內研發機構為依託,聯合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的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旨在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培養創新人才隊伍,為增強企事業單位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我們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向好態勢明顯。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我們要辯證、理性、全面地看待經濟形勢,對當前困難不掉以輕心,堅定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善於把握髮展規律,不失時機地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推動我國經濟風雨無阻向前進。
  • 持續高增長!2021年,冠龍準備好了!
    近日,冠龍第十屆戰略合作夥伴營銷年會在安徽黃山召開,會上冠龍發布了系列新產品、新方案、新布局,面對2021年激烈競爭的市場,冠龍農化準備好了! 業內對冠龍農化的標籤烙印是:「做殺菌劑專注,做殺蟲劑專業」。歷經33年的發展,冠龍農化連續五年被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評為「中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企業」,排名連年提升。2020年銷售業績再次大幅提升。
  • 京博農化三款產品榮獲植保產品貢獻獎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8月3日,京博農化科技有限公司傲敵、施華冠和施美清三產品一起榮獲「2018年度植保產品貢獻獎」。  京博農化傲敵、施華冠和施美清三產品憑藉綠色、環保、高效能的產品特點以及行業領先的實際推廣應用效果,通過企業資質審查、專家評審、市場調研等環節,在全國300多個參選產品中脫穎而出,得到了權威專家及農藥行業的高度認可,一起榮獲「2018年度植保產品貢獻獎」。
  • 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的挑戰
    在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和發達國家技術壟斷趨勢持續加強的背景下,我國不斷向價值鏈更高端攀升,面臨著諸多挑戰。對此,需深入分析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有效應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新挑戰。  深入研判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的新趨勢  當前,全球價值鏈數位化轉型方興未艾,呈現出以下幾方面新趨勢。
  • 517大咖談|西古光通總經理劉少鋒:創新 轉型,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年國際電聯將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主題定為「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ICT行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基建和5G等新型技術的加持下,ICT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採訪到了西古光通總經理劉少鋒,就西古光通在「新基建」領域業務拓展,創新轉型及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分享。
  • 農化服務要接地氣,線上線下相結合
    嘉賓:安徽省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文繼兵  嘉賓簡介:文繼兵 提出綠色生態就是要通過農化服務做到生產生態、產品生態、施肥生態,農化服務要接地氣,線上線下相結合。  企業人才儲備要有長遠規劃  非一線、非省會城市在區域發展及人才引進方面具有劣勢,企業需要在人才儲備方面進行長遠規劃。首先,企業需要進行自我培養,以有擔當、有責任的企業文化建設一批忠誠於公司的經營隊伍、管理隊伍、研發隊伍;其次,要主動高端人才的引進,形成一個良好的外聘及本土人才相結合的人才結構梯隊。
  • 德勤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2020:家族企業
    3.1 挑戰雖然家族企業有信心對未來做好準備,但鑑於許多企業大部分時間的所用之處,其可能過於自信。德勤的全球家族企業調查發現,逾半數的受訪企業認為,他們有相應的戰略來應對未來二十年的挑戰。然而,在正式的規划進程中,他們並未考慮如此長遠,甚至很少制定超過五年的未來規劃。
  • 挑戰與創新—全球化變局中的國際非營利組織
    NGO圓桌論壇現場 圖源:全球化智庫(CCG)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NGO作為推動全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支持世界各國抗疫的同時,也面臨調整自身策略任務,採取創新舉措應對全球社會
  • 24小時馬拉松創新挑戰!他們為可持續發展獻創意
    11月29日,清華大學學生孫瑩瑩和「雲端」的5名成員一起,接過第二屆清華大學SDG開放創新馬拉松挑戰賽決賽金獎和最具國際潛力獎的獎盃,成為最大「贏家」。 在此之前,和孫瑩瑩團隊一起,20個分賽場的900多位創新挑戰者們線上線下奮戰24小時,圍繞文化傳承、環境可持續發展、老齡化與殘障健康、太空藝術、重塑教育等多個主題,為可持續發展目標諸多領域帶來近200項具體的創新方案。20支團隊成功晉級決賽。
  • 京博農化「傲敵」「施華冠」「施美清」榮獲「植保產品貢獻獎」
    8月3日,京博農化科技有限公司參加了在雲南省昆明市維納斯皇家酒店舉行的由中國植保學會植保產品推廣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主辦的「2019中國經濟作物殺菌劑產業發展大會暨2018年植保產品貢獻獎及推廣獎頒獎盛典」。
  • 京博農化降蛾伏蟲有高招
    草地貪夜蛾的入侵肆虐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注,各企業也紛紛拿出自己的當家產品在蟲害高發期進行試驗推廣等工作。但據部分地區反映,草地貪夜蛾目前幾乎沒有天敵,對很多農藥,包括對有機磷、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已經有了抗性,防控效果不理想。「草地貪夜蛾快速繁殖的特性,使其抗性增加速度加快。」 京博農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京博農化」)市場總監李忠華表示,一定要注意輪換用藥,以免產生抗性。
  • 200多位頂尖科學家中關村論道:匯聚科創力量,應對全球挑戰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人類挑戰面前更需創新力量截至9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逼近3000萬例。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前,更需科技與創新的力量。「如果我們10年後回頭看,就可以發現,新冠肺炎和隨之而來的創新浪潮,為世界指明了更好的方向。」
  • 經濟學人:是時候學習中國企業的創新精神了
    文章稱,中國企業不僅有迅速研發產品的創新性管理流程,同時也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日前,這些創新精神正日漸得到與其成就相配的關注度。文章還呼籲,西方企業必須嚴肅應對,認真學習。文章中稱,中國企業不僅有迅速研發產品的創新性管理流程,同時也能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其他技術也許不一定能夠影響全球穩定,但是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規模空前,發展速度、性質複雜,它將影響幾乎每個國家的每個行業,但也將為個人、地方和企業創造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對此有所作為。從目前看,即使像英國政府的監管也還不令人滿意。目前,只有29%的企業認為英國政府的監管方法有助於創新產品和服務有效地進入市場。
  • 無六氟化硫技術助力企業更快應對氣候挑戰,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
    要做到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人類把發展消耗的資源控制在地球可承載的範圍之內,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作為發展和資源消耗的主要「貢獻者」——企業應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擔當中堅力量,甚至是主力的觀點,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 智庫聲音|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和微觀基礎
    個別國家政客濫用各種力量打壓遏制我國科技創新先行企業的不公正行為,反而使得更多中國的創新型企業更加清醒、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領域持續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自己的發展主導權。這既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需要,也是防範外部風險的需要。
  • 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瑞士紡機企業如何減少染整行業的環境足跡
    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瑞士紡機企業如何減少染整行業的環境足跡 發表時間: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