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至12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學會協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分論壇之一,由CCG和亞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NGO圓桌論壇,於12日順利舉行。
NGO圓桌論壇現場
圖源:全球化智庫(CCG)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NGO作為推動全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支持世界各國抗疫的同時,也面臨調整自身策略任務,採取創新舉措應對全球社會、經濟、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此次圓桌論壇以「挑戰與創新—全球化變局中的國際非營利組織」為主題,邀請了來自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以及福特基金會、世界資源研究所等7家國際NGO代表,共同探討國際NGO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中國和世界各國應對緊迫的發展問題,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NGO圓桌論壇現場
攝影:劉聖楠/亞洲基金會
亞洲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計洪波女士出席論壇,就在全球化進程中,亞洲基金會如何促進亞洲的繁榮與發展,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增進理解、加強合作,分享了以下幾點原則:
首先,以長期承諾為前提。亞洲基金會自1954年成立以來,長期紮根亞洲,並於1979年開始在中國逐步設立項目,開展工作;1994年,正式設立辦公室;迄今為止,已在中國開展工作40餘年。期間,我們也見證了本土NGO的蓬勃發展。今天有很多中國NGO也在推動南南合作,在亞非拉地區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開展民生、醫療、教育等領域項目,分享中國經驗,推動共同發展。結合亞洲基金會自身發展軌跡與經驗,我們認為在中國NGO走出去的過程中,長期承諾和堅守是至關重要的,是建立理解和信任,貢獻中國力量的前提。
第二,以尊重當地為基礎。尊重當地,首先表現在遵守當地法律,確保基金會工作在所在國的法律框架內開展。尊重當地的另外一個重要表現是全面推進本土化發展。今天的世界,似乎在朝著全球化,同質化的方向快速發展,但其實很多事務卻更加本地化,異質化,這更需要我們建立本土團隊—一支能夠紮根所在地,與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深度融合的團隊。
第三,以夥伴關係為支柱。要在當地做什麼,什麼是最迫切需要的、最符合當地發展需求的,要怎麼做,怎樣達到預期效果……這些都要以當地合作夥伴為主導,提出、設計和執行。這是亞基會的項目原則,所以我們跟中方機構的關係是合作夥伴的關係,不僅僅是出資方和受資助方的關係。
最後,以靈活創新為指引。隨著世界的飛速發展,作為具有高度靈活性的第三部門,一定要具備創新精神。比如,在數位化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不管是在東協國家開展針對小微企業和農民商戶的數字營銷培訓,還是通過設計APP等手機應用軟體,為尼泊爾的跨境勞工提供就業信息和指引,亞洲基金會都把充分利用數位技術解決發展問題作為貫穿所有項目的指引。與此同時,在中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亞洲基金會所做的工作更加集中在如何加強中國NGO走出去的能力,如何推動中國在海外投資的企業深入關注社區溝通,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這些都是在新形勢下,亞洲基金會以靈活和創新為指引,持續做出的回應和調整。
計洪波女士遠程發言
攝影:王群/亞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