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馬拉松創新挑戰!他們為可持續發展獻創意

2020-12-04 騰訊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我們團隊的6名成員來自5個不同國家,我們一起碰撞出很多創新想法,也付出很多努力,終於把『彈性城市算法』項目完善。我們的目標是保護人類,讓我們不再受自然災害的傷害。」11月29日,清華大學學生孫瑩瑩和「雲端」的5名成員一起,接過第二屆清華大學SDG開放創新馬拉松挑戰賽決賽金獎和最具國際潛力獎的獎盃,成為最大「贏家」。

在此之前,和孫瑩瑩團隊一起,20個分賽場的900多位創新挑戰者們線上線下奮戰24小時,圍繞文化傳承、環境可持續發展、老齡化與殘障健康、太空藝術、重塑教育等多個主題,為可持續發展目標諸多領域帶來近200項具體的創新方案。20支團隊成功晉級決賽。

項目路演展示

決賽當天,20支團隊依次上臺進行項目路演展示並與評委進行交流互動,除金獎和最具國際潛力獎外,還評選出了最具社會意義獎、最具技術創新獎、最具投資價值獎等。

清華x-lab主任毛東輝介紹說,除大學生外,高中生、初中生及社會各行各業參與者都在活動中發揮了熱情和積極性,「未來還將把活動課件、運營手冊、活動流程、工具、方法論等進一步開發和標準化,提供給更多的高校、企業和地區,讓更多學生進行開放創新的學習體驗。」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紀珍表示,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可持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迫切。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執行主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尼基爾·賽斯通過視頻表示,學生和研究人員、行業導師一起探索解決當下面臨的社會問題,將是一場特殊的體驗式學習之旅。

評委進行評審打分

據悉,本屆挑戰賽由清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協調委員會主辦,清華x-lab、清華大學iCenter、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等聯合承辦,聯合國訓練研究所、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作為國際合作夥伴參與活動。活動旨在幫助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並以此為目標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也促進不同學校、不同院系、不同背景的學生們開展開放性創新協作。今年賽事和課程全面升級後,吸引了國內外上百所高校的1800餘名創新挑戰者報名,100多名資深導師助力指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創客馬拉松24小時激蕩腦力
    創客馬拉松24小時激蕩腦力 2017/06/15 05:5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葉卉 瀏覽:3296
  • 航天基地創客馬拉松 帶你來一次72小時創意風暴之旅
    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西安航天基地主辦,西安航天基地雙創服務中心,泥巴創客空間承辦的大型創意實踐活動——航天基地創客馬拉松,在航天基地神舟四路航創廣場在72小時內完成創意風暴、馬拉松式產品研發、成果評比展示等任務獲萬元大獎、入孵航天基地孵化器或擁有與航天基地企業合作的絕佳機會皆有可能實現
  • 總編訪談 | 日立研發:活用創意馬拉松,加速在中國的開放創新
    北京中關村和廣東深圳市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高地。北京中關村是中國智力資源集中、包括獨角獸企業在內的初創企業密集的區域,我們和中關村創業大街合作,近年來舉辦了數次創意馬拉松、黑客馬拉松等活動,主要目的是獲得新業務、新技術研發的創意和技術,同時客觀上也幫助初創企業擴大外資合作。
  • 深圳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全球創新創意之都!
    到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科技和產業競爭力全球領先。《決定》提出七大工程、七大目標,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攻堅工程,發揮市場對技術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要素配置導向作用,打造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實施科技創新能力躍升工程,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實施產業結構提質升級工程,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 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智庫力量
    原標題: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智庫力量——第六屆環境與發展智庫論壇在煙臺舉行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陸海統籌重要舉措,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支持海洋可持續健康發展,以「海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六屆環境與發展智庫論壇於
  • 第十三屆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圓滿落幕
    央廣網昆明1月4日消息(記者陳鴻燕)經過一天的鏖戰,第十三屆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於1月3日在昆明轎子山風景區落下帷幕。由馬林和張潓萍組成的懶犛牛隊,在歷經17小時24分32秒的奔跑後率先撞線,奪取備受關注的100公裡精英賽冠軍。王明華用時7小時11分05秒抵達終點,將男子52公裡挑戰組的冠軍收入囊中,女子組冠軍是趙枝琴,她的完賽時間為9小時54分17秒。
  • 截癱殘疾人穿戴機器人挑戰馬拉松
    在兩支手杖的助力下,邁開雙腿,用和常人一樣的步態開始緩慢行走,一公裡、兩公裡……在這裡,他們用5到6小時完成了4公裡的行走挑戰。和他們一起出發的還有北京的殘疾人朋友,看到邵海朋和李濤能夠在器械的輔助下站起來行走,挑戰不可能,他們都敬佩不已。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11月11日,由新疆克州人民政府、北京市殘聯、西安市殘聯等多地部門支持,由北京大艾機器人公司協辦的「大愛一路,行走無疆」科技助殘馬拉松公益活動拉開大幕。至今,兩位挑戰者已經完成了新疆克州、西安兩座城市的挑戰,日前來到北京。
  • 上馬開跑 他們用「愛」傳遞馬拉松精神
    「25年,上馬不變的肯定是對於馬拉松精神的傳承,跑者對於馬拉松這項運動永不放棄,挑戰自我,堅韌不拔,從事這項運動的初心肯定不變的,上馬與上海這座城市的互相依賴共同成長也是永遠不變的。馬曉薇雖然自己不跑馬拉松,但是作為體育解說,也算「參與」了很多場馬拉松比賽,「我採訪過很多跑馬拉松的人,他們跟我說的最重要兩個字就是『堅持』。」
  • 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鏖戰
    1月3日,第十三屆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在昆明轎子山風景區落下帷幕。本次比賽雲集了450名越野好手參與角逐。賽事分為10公裡全民健康跑、52公裡挑戰組和100公裡精英組3個組別,精英組的賽程由去年的80公裡提升為100公裡,真正實現了24小時連續不間斷比賽。
  • 正確處理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關係
    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科技創新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引導到「人與自然關係平衡,人與人關係和諧」的軌道上來,確立「可持續科技創新」理念,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體系,為將未來的科技創新統一於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目標進行正確的路徑選擇。
  • 為深圳創新創意及製造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源 我市工業設計 從業者...
    原標題:為深圳創新創意及製造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源 我市工業設計 從業者超15萬人   記者昨日獲悉,2020第八屆
  • 2019影響力榜出爐 創新浪潮下中國馬拉松從量變到質變還有多遠
    4月7日,人民體育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發布「2019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以下簡稱「榜單」)。榜單為連續第五年發布,在往年評估框架的基礎上,對指標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增加了賽事品牌創新、參賽選手個人視頻服務等指標,更加符合當前國內馬拉松賽事發展和傳播的規律和趨勢。
  • 樂高:如何進行可持續創新?
    一位持續創業者曾這樣告訴記者。對於樂高來說,它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當新型遊戲的後來者蜂擁而至的時候,樂高面臨更根本性的創新,那就是要重塑自己的定位,讓用戶(孩子們和喜歡樂高的成人)找到自身的差異化價值。來看一下樂高當時面臨的挑戰:20世紀90年代末期,互動遊戲和以兒童為目標客戶的遊戲軟體搶奪了大批積木遊戲的核心消費者。
  • 農化企業:用持續創新應對挑戰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為世界農化企業平添了諸多不確定性。新冠肺炎疫情還帶來了諸如消費需求的變化、供應鏈中斷和燃料乙醇需求急劇下降等新挑戰,還包括貿易戰、殺蟲劑使用方面的壓力和雜草抗藥性等挑戰。由此,農化供應商仍將專注於通過創新到2050年可持續地為新增人口提供食物的目標。
  • 世界上最難跑的馬拉松 撒哈拉"地獄"馬拉松登頂
    陳盆濱之後,國內可能會有更多人走出國門、挑戰極限,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極限馬拉松賽事:  北非摩洛哥撒哈拉沙漠馬拉松(MDS),同時也被稱為「地獄馬拉松」,通常在每年的4月上旬舉行,被探索頻道評選為世界上最難跑的馬拉松賽事。
  • 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戰,引領和支撐中國可持續發展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安排,我今天講的題目是「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戰,引領和支撐中國可持續發展」。三、面向未來,前瞻部署,引領和支撐我國可持續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既面臨著新科技革命和新興戰略產業興起的難得機遇,又面臨著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等挑戰。
  • 陶氏化學可持續發展貢獻概況
    企業在中國生態可持續性方面所作出的主要貢獻:  陶氏把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業務經營的方方面面,不僅自身做好節能減排,更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幫助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能源、水、健康、住房、交通等諸多挑戰。
  • 人類能在2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麼
    一個多月前,來自肯亞的丹尼斯·金梅託(Dennis Kimetto)以2小時2分57秒的成績完成了柏林馬拉松,創造了馬拉松的新世界紀錄。這意味著金梅託在42千米的馬拉松賽程中,每千米的用時僅為2分56秒。
  • 黎明職業大學:「創新創業+專業實體」助推學生可持續發展
    實體運行·長效機制——聚焦統籌管理,組建創新創業實體學院    基於對可持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深刻認識,黎明職業大學提出「創新為魂、能力為骨、實踐為體」基本理念,穩步推進「專業試點—全校推廣—打造實體」三階段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