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展示電子顯微鏡下的霧霾顆粒(圖)

2020-11-24 搜狐網

  

  

  

  

  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劉勇教授通過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近期使用後的防霾鼻罩濾芯上採集的霧霾顆粒,以及分析霧霾顆粒裡面含有的各種元素。近日,北京持續霧霾天氣。圖為劉勇教授(左二)分析霧霾顆粒。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7/01-03/705077.shtml report 1631 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劉勇教授通過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近期使用後的防霾鼻罩濾芯上採集的霧霾顆粒,以及分析霧霾顆粒裡面含有的各種元素。

相關焦點

  • 電子顯微鏡下的霧霾顆粒(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劉勇教授通過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近期使用後的防霾鼻罩濾芯上採集的霧霾顆粒,以及分析霧霾顆粒裡面含有的各種元素
  • 透過電子顯微鏡 看看霧霾到底長啥樣
    中青在線北京1月3日電  1月3日,記者來到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採訪,觀摩通過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看霧霾顆粒的實驗。  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勇(左二)和工作人員一起操作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觀看微米級的霧霾顆粒。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劍/攝  1月3日,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勇向記者展示使用10天左右的防霾鼻罩的濾芯(左)和新的濾芯。
  • 電子顯微鏡下的防霾口罩:口罩變黑是否就失效了
    就普通市民而言,應對霧霾,除了減少室外活動,最直接簡便的防護手段就是佩戴防護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然而不少市民發現,潔白的防護口罩戴幾天之後就會發黑,讓人觸目驚心。難道霧霾顆粒已經穿透口罩的防護層了?是不是大量霧霾顆粒已經進入肺裡了?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在電子顯微鏡下,對防護口罩上的霧霾顆粒進行了觀測。
  • 英攝影師展示電子顯微鏡下昆蟲頭部高清照片
    北京時間3月10日消息,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英國貝德福德市61歲的退休科學攝影師史蒂夫·格斯奇梅斯納可以將昆蟲和蜘蛛放大,最大可放大一百萬倍
  • 電子顯微鏡下的植物花粉:合歡樹花粉似UFO(圖)
    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顆粒直徑只有0.006毫米,是迄今發現的直徑最小的花粉粒之一葉薊屬植物火球狀花粉紫色赤楊花粉勿忘草的藍色花粉  它看上去就像是粉色UFO,但這其實是波斯合歡樹的花粉。它們的直徑是勿忘草花粉的15倍。
  • 科學家開發分子測角儀用於DNA結合蛋白單顆粒低溫電子顯微鏡
    科學家開發分子測角儀用於DNA結合蛋白單顆粒低溫電子顯微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4:32:40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Shawn M.
  • 電子顯微鏡制樣技術專家雲直播
    電子顯微鏡在材料科學研究,產品研發,質量控制等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而有效高保真的電鏡制樣技術是有效運用電子顯微鏡的核心與關鍵。至真圖片,制樣為先。專家雲直播直播時間:每周四上午10:00——11:00電子顯微鏡及制樣技術專家雲直播,在線講授在高分子、金屬、複合材料、鋰電池、催化劑、石油地質、矽酸鹽等各種材料領域的應用,制樣方法與技巧等。直播現場可答疑。
  • 冥王星的溫度是由霧霾控制的?霧霾顆粒能影響星球輻射能平衡!
    霧霾的產生就是由於空氣當中懸浮的顆粒含量超標了,尤其是可吸入物的顆粒物含量太高,因此它們被指認為造成這個汙染天氣的主要原因,如今更多的陰霾天氣出現,它的危害程度也在逐漸的增大,因此把它們統一稱為霧霾天氣。
  • 實拍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
    實拍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5) "← →"翻頁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
  • 央視記者調查:顯微鏡下的幽靈——瞧,這就是PM2.5
    120倍顯微鏡下的PM2.5顆粒(左圖),頭髮絲與PM2.5相比(右圖)。PM2.5顆粒汙染問題已經成為現在居民最受關注的環保問題。央視記者經過連續觀測,日前終於用顯微鏡首次拍到了PM2.5家族各式各樣的形態。  顯微鏡下的PM2.5,形狀大小各有不同  這是在120倍的顯微鏡下看到PM2.5顆粒的全貌。為了更直觀地理解PM2.5顆粒物的大小,記者找了一根頭髮與之作對比,對比非常明顯。
  • 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原標題: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據參考消息報導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這提醒人們不注意口腔衛生將會給牙齒造成嚴重的損傷。
  • 「美麗」的病毒,顯微鏡下的新型冠狀病毒形象
    作為致病微生物,病毒也有它的光輝形象,只是非常微小,只有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可以看到,在顯微鏡視野中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有「美麗」外表。讓我們來看看電子顯微鏡下「美麗」的新型冠狀病毒。以下圖片和說明來自網絡。中國微生物組數據中心(National Microbiology Data Centre)在1月底就發布了新冠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圖像,病毒是從武漢的2名患者體內提取的。
  • Cell年度最佳論文:張鋒DNA顯微鏡入選|張鋒|細胞|電子顯微鏡|螢光...
    顯微鏡可分為兩大類: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人們早在幾百年前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胞,近年來用冷凍電鏡觀察到了蛋白的三維立體結構,然而,這兩類顯微鏡都無法再基因組水平觀察細胞。使用DNA顯微鏡識別樣品中的不同細胞(圖中不同的彩色的點)使用DNA顯微鏡(下圖左),可以準確地重建用螢光顯微鏡捕獲的細胞圖像(下圖右),比例尺=100微米。顯微原理使用DNA顯微鏡獲取一個完整的細胞圖片,可以說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個樣本和和一個移液器。首先,將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胞固定在反應室中。
  • 一文看懂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散射角的大小與樣品的密度、厚度等相關,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影像在放大、聚焦後在成像器件(如螢光屏,膠片以及感光耦合組件)上顯示出來的顯微鏡。  1 背景知識  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小於0.2微米的細微結構,這些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或超細結構。要想看清這些結構,就必須選擇波長更短的光源,以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樣品要求及製備 (一) - 常規樣品製備
    樣品表面和樣品臺之間依然會出現沒有通路的情況,有時即使樣品導電性好,可能也會因為有較大的接觸電阻使得圖像有微弱的荷電或者在大束流工作下有圖像漂移。而圖4-5右,則是開始將導電膠帶故意留一段長度,將多餘的長度反粘到試樣表面去。這樣使得不管樣品體內導電性如何,表面都能通過導電膠帶形成通路。
  • 顯微鏡下的人體寄生蟲
    頭蝨圖1:頭蝨的顯微照片。掃描電子顯微鏡下一隻頭蝨正攀附在一根頭髮上。頭蝨用發達的爪子抓牢髮絲。陰道滴蟲圖7:圖為電子顯微鏡下一個陰道取樣上滴蟲吸附在陰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照片。絛蟲圖8:犬絛蟲的豌豆狀頭結。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放大75倍的犬絛蟲細部圖清晰顯示了絛蟲用以吸附在宿主消化道上的頭結。
  • 重大突破:電子顯微鏡拍出細胞彩照!
    在電子顯微鏡下,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電子顯微鏡能幫助我們觀察微小的病毒、細胞超微結構,但它只能得到黑白的灰度圖片。而在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種新技術,使得「用電鏡拍彩照」成為了可能。他們用特殊染料標記樣品,得到了多色的電鏡成像,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 告別黑白灰 電子顯微鏡下也有斑斕色彩
    電子顯微鏡拓寬了人類視野,但黑白配的視覺效果,讓人難覓超微組織或個體的蹤跡。前段時間,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給細胞穿上了五彩「外衣」,使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更為生動絢麗。
  • 科技日曆|43年前,「非洲死神」伊波拉病毒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被發現
    科技日曆|43年前,「非洲死神」伊波拉病毒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被發現  Winnie Lee • 2019-10-13 16
  • 電子顯微鏡成像,揭示了DNA摺紙納米結構的細節!
    艾姆斯實驗室的電子顯微鏡專家Tanya Prozorov表示:你怎麼知道的?納米科學的一個難題是能夠清楚地看到我們正在製造的結構,並以最詳細的方式理解這些結構;我們怎麼知道?這就是納米科學家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