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原創內容IP壁壘,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攜多位大咖揭秘爆款內容方法...

2020-12-05 艾肯家電網

2020年11月1日,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在北京組織了一場以「原創內容如何構築IP壁壘」為主題的導師公開課,「Better更好學院」創始人青音、十點讀書VP廖仕健、看鑑CEO李鋒、中關村在線內容中心副總監龔明以及《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等五位內容行業的資深人士各自帶來了對於內容行業的經驗分享和思考。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運營總監陳鵬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運營總監陳鵬表示,內容產業有很多不可預見的變化規律,但內容為王始終是不變的真理。無論是信息服務、內容消費還是社會議題,在任何一種時代背景、任何一種經濟環境下,內容都是不可或缺的剛需。而內容平臺業務如果想獲得好的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做好全方位的服務於溝通,以獲得創作者的支持。「未來,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將持續努力,搭建內容創作的全方位服務體系,為每一位創作者、為每一個創作機構打造一個長期的、可變現的、有價值的、對行業能夠產生影響的IP或者IP矩陣。」陳鵬說。

大咖共話內容「破圈」, 分享運營、短視頻創作及IP打造乾貨

「Better更好學院」創始人青音、十點讀書VP廖仕健、看鑑CEO李鋒、中關村在線內容中心副總監龔明、《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都是有成功內容運營案例的資深內容從業者,他們分別結合自己的內容創作和運營經驗,從創作者關心的內容如何「破圈」、社群運營心得、短視頻創作方法論、IP打造等話題上帶來了乾貨分享。

「Better更好學院」創始人青音介紹了自己關於從圖文到視頻的底層邏輯的理解,給予用戶想要的內容,讓用戶有參與感並且能激發用戶自主轉發。同時,內容創作者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內容嗅覺,「雖然不斷有人說「內容紅利期過了」,但好內容總有新的窗口,用好「公眾號」、「視頻號」能幫助迎來內容創作的新高峰。」青音表示。而提及新時代的內容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時,青音認為:一是,修通自戀,遏制自嗨的衝動;二是,專一專注,避免什麼都要的貪心;三是,定位精準,學會構建人設。只有不斷踐行這三點自我修行箴言,內容創作者才能戴著數據與流量的腳鏈更好地起舞,避免走入自戀、自嗨的創作窄門,從而找到自己的精準定位,構建鮮明、豐滿的人設,吸引更多契合忠實的內容粉絲。

「Better更好學院」創始人青音

十點讀書VP廖仕健認為,原創內容面臨圖文紅利消失、10萬+閱讀量失靈,短視頻和直播的快速崛起、流量黑洞形成,微信公眾號推送改版、IP媒體畫像減弱等挑戰,如何構建原創內容IP壁壘成為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此情況下,社群或許是最好的用戶關係鏈和原創內容的分發場、活動參與場以及用戶社交場。做好社群運營的核心方法論是要從私域流量到成長共同體,打通價值體系、內容體系、活動體系和身份體系,做好用戶關係鏈,建立IP的用戶基石。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自媒體時代,許多初出茅廬的內容創作者容易在信息洪流中面臨選題枯竭的問題,迷失航向。看鑑CEO李鋒分享了一套非常科學的內容生產體制,包括嚴格堪比時政媒體「三審三較」流程的選題制度、編審制度以及版權「潔癖」,這一套看似古典的方法,卻幫助看鑑在短視頻領域獲得了一席之地。李鋒認為,「無論手段和方式如何,一切為了內容價值。」

作為原中央電視臺《科技之光》製片人,袁方長擁有16年電視科技節目製作經驗,轉戰短視頻領域後,他迅速憑藉紮實的原創內容大獲成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運營總監陳鵬「內容為王」的觀點。袁方長坦言,他的視頻成為爆款並非無跡可尋,有幾個經驗值得分享:一是要有準確的定位,這是持續穩定輸出內容的基礎;二是創作者們要改變手工作坊式的創作方法,用數據去輔助決策;三是要時常保留一定選題庫存,做好選題積累。

《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

相對於其他嘉賓的「乾貨」,中關村在線內容中心副總監龔明則帶來了一些心靈雞湯,他分享了一個媒體人在今天這樣熱鬧的內容時代應該如何自處——這也是困擾一部分內容作者的問題。龔明認為,大眾識字率從五六十年前的5%上漲到了今天的85%,但審美趣味並沒有發生相應數量的質變,這是傳統媒體人失落的原因。但他也認為內容行業不應該有鄙視鏈的存在,從文字到圖文再到視頻、短視頻,不管內容載體如何變化,文字永遠都是靈魂。「我們需要破除偏見,無論何種內容媒介都可以製造出有質感的內容來。」

中關村在線內容中心副總監龔明

「疏堵結合」,打擊侵權和激勵原創雙管齊下

《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在其分享中提及了原創內容被抄襲的苦惱,雖然他們能「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抄襲始終是困擾所有創作者的頑疾,也極大地挫傷了創作者的原創積極性。對於一個健康的內容平臺來說,這也是一個難以容忍的問題。

過去幾年,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上線了多種手段來保護原創。一方面在技術上增加了打擊力度,上線業內首個一站式版權保護系統,通過自動化檢測、提示下架、追蹤等方式,幫助創作者高效地去追溯侵權責任。同時,平臺還通過融合區塊鏈技術解決確權、難取證難等問題,持續提升偽原創識別技術,大力打擊侵權行為。另一方面上線了版權庫,開放給內容創作者,讓版權方和創作者共享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行業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根據《2019年企鵝號版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企鵝號)全年保護原創作品 5300 萬篇,發起維權並成功下架侵權作品 800 萬次,「一鍵維權」系統日均發起維權 3 萬次。

作為騰訊內容生態的「內容中臺」、「技術中臺」,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整合社交、新聞、長短視頻、信息流、動漫、影業、體育等騰訊所有內容板塊,釋放生態勢能。同時加強了與閱文集團在網絡文學方面的聯動,從而有效幫助媒體、自媒體、企業、機構獲得更多曝光與關注,提高內容分發效率,加速內容流轉。當優質內容在被更廣泛的傳播的同時,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也賦予了內容在品牌、廣告、IP、版權等方面更多元的商業生命力,讓內容的價值放大。

目前,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上已經聚集了數百萬內容創作者。而這場導師公開課也只是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眾多針對創作者的「福利」之一。對於平臺創作者的成長,騰訊內容開放平臺投入了持續的運營力量,通過體系化的內容大會、大師班課程、行業沙龍等系列活動,幫助創作者了解行業趨勢、創作乾貨,也根據不同行業細分了運營陪跑政策,幫助作者和平臺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滋養IP生命力才是原創內容的護城河
    11月1日,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在北京組織了一場以「原創內容如何構築IP壁壘」為主題的導師公開課。發明迷創始人袁方長在會上針對原創內容創作者日常被多平臺抄襲的苦惱分享了他的經驗和看法,並強調,好的原創內容應當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面對當前國內複雜的版權環境,滋養IP生命力才是原創內容的護城河。
  • 騰訊構築內容護城河"企鵝帝國"的敵人是今日頭條?
    (原標題:騰訊構築內容護城河「企鵝帝國」的敵人是今日頭條?)2015年前的騰訊,《騰訊傳》已經寫得明白。如果再出公司傳記,騰訊20周年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這一年騰訊經歷了遊戲業務下滑、股價下跌,被指「沒有夢想」。這一年,騰訊再次宣布組織架構大調整,決心擁抱產業網際網路,走向更加開放的狀態。在11月1日~3日舉行的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未來的戰略被表述成「兩張網」,即擁抱產業網際網路,同時紮根消費網際網路。
  • 開放共贏、協同成長 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召開
    在內容建設領域,騰訊視頻通過全景式綜合布局,將長視頻領域的絕對優勢轉化為開拓中、短視頻市場的動力與保障。以「開放共贏」為平臺價值觀,騰訊視頻通過不斷完善分帳體系與扶持機制,激發內容生產者能動性,助力內容的整體產能提升,並推動內容價值的創新性增長。
  • 騰訊企鵝號產品升級,給內容創作帶來新「助手」
    ·大數據內容指數:通過大數據挖掘洞察移動網民的內容關注點以及相關內容的熱度、時效、內容飽和度等數據,向內容創作者展示內容指數和相關內容飽和程度,為其提供熱點題材方向。·線上創作培訓:企鵝號App上線了一系列創作課程,為不同領域和經驗的作者提供分層指導,分為新手學院、創作學院、運營學院、大咖講堂四大課程。
  • 中廣天擇MCN:爆款IP創新孵化,優質內容多渠道變現
    作為「優質內容提供商」,中廣天擇一直致力於把優質內容分發到全國各大電視臺。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廣天擇對分發平臺有著更為廣闊的布局。目前,中廣天擇MCN旗下自營帳號覆蓋全網21個短視頻平臺,旗下帳號總粉絲數將近1631萬,播放量達28億,總點讚數達1.7億,在快手平臺上排在新機構第二名;除此之外,其和抖音、微博、美拍等平臺也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係,獲得了各大平臺的流量扶持。
  • 我的原創內容被抄襲如何維權?被舉報抄襲如何申訴?
    內容源同步1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的5種創作方式1、手動發文2、開放平臺接入內容以API接口的形式自動同步到企鵝號後臺,這種創作方式適合一些內容更新頻繁且擁有開發者的企鵝號。巧妙使用一鍵維權工具保護自身權益當發現網上有侵權內容後,推薦使用一鍵維權工具。在企鵝號發布原創內容後,系統自動在全網檢測是否有侵權,一經發現輕鬆一點即可全部未侵權,開通自動維權後,當監測到侵權內容會自動進行維權。
  • 網際網路內容產業報告:內容付費崛起,優質內容為王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
    2.3.2 長視頻:三大頭部平臺聚集IP資源,原創內容為平臺獨特優勢2.3.3 短視頻:用戶流量爆發式增長,廣告收入為核心變現模式2.3.4 直播:行業競爭激烈,競爭格局洗牌重構2.3.5 在線課程/考試學習:線下課程向線上延伸,內容品類更豐富2.4 網際網路內容子行業大比拼2.4.1 比一比市場規模:在線教育、網遊、長視頻最為領先
  • 蜻蜓FM推出九大內容矩陣,全力打造中國最有品質的音頻內容平臺
    突破音頻同質化,首次提出「內容矩陣」蜻蜓FM平臺上內容也收到了很多用戶喜歡,以平臺人文類內容為例,截至2018年10月12日,高曉松在蜻蜓FM的全平臺節目播放量已超過50億,蔣勳的付費音頻節目《蔣勳細說紅樓夢》播放量超過2.4億。此外,高曉松還與蜻蜓FM聯合推出了他的第二檔付費音頻節目《曉年鑑》,該節目被定義為中國首檔穿越式漫談節目,將於11月14日正式開播。
  • 好書好課好福利,2020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成內容消費年度盛宴
    一年一度的123狂歡節是用戶以優惠價格集中購買一家人精神食糧的好契機,今年不僅呈現品類更多元、用戶更多元的特點,更成為優質好內容新品首發的舞臺。  海量好內容參戰123狂歡節,品類更多元  2020年在線新經濟崛起,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再次迎來快速發展。
  • 零秒科技發布兒童教育智能語義開放雲平臺,支持內容、功能自定義
    零秒科技發布兒童教育智能語義開放雲平臺,支持內容、功能自定義 作者:那子 發布時間:
  • YouTube"免費生意"怎麼做 原創內容加量降價
    當付費會員模式始終遭到奈飛、亞馬遜等大佬們的夾擊時,YouTube明顯要彎道超車了,原創內容還是要搞,但走向免費、廣告創收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羊毛出在豬身上   當地時間27日,路透社報導稱,為了獲取更多觀眾,YouTube計劃將未來的所有資質內容免費向用戶開放,轉而藉助廣告盈利。
  • 站酷聯手 Shutterstock,開始把中國原創設計內容賣到海外
    站酷網站首頁梁耀明說,這 600 萬用戶是站酷最大的價值之一,鮮有競爭對手可以在短期內複製到這麼多高質用戶。站酷在這樣的基礎上又延伸出了正版視覺內容平臺、藝術設計教育平臺,同時,站酷網上的行業招聘、設計大賽、語音付費節目等項目,也始終都是圍繞用戶進行的。
  • 寶寶樹開放平臺「寶樹號」正式發布 百億資源布局家庭內容產業生態
    創享家+能量」寶寶樹開放平臺發布會在北京舉辦。會上,寶寶樹正式推出開放平臺「寶樹號」,以其年輕家庭領域入口級流量打造創作者,並宣布投入百億資源布局家庭內容產業生態。數百位母嬰家庭領域優秀的創作者受邀參與大會,經前期用戶投票,現場頒發了最受歡迎達人、最具影響力達人、最佳創藝達人等十個獎項。  2016年中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第三次嬰兒潮人群進入生育高峰期,母嬰行業利好消息不斷。
  •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推出智慧媒體內容生產平臺
    12月19日至20日,由騰訊主辦的年度技術盛會2020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於北京順利召開。本次大會邀請了200多位海內外專家和和數千位參會者就人工智慧、多媒體等前沿技術話題展開交流。在視頻通信雲分論壇上,騰訊多媒體實驗室總監李松南進行了《智媒-多模態與內容生產》的主題分享。
  • 2020騰訊ConTech大會,用內容+科技讓所有人「大開眼界」
    這一幕真實發生在2020騰訊ConTech大會的現場。所有多人環節全部超時,嘉賓們個個暢所欲言聊到根本停不下來;原本負責hold住全場、把控時間的主持人也完全忘記了時間的限制,遲遲不願收尾;五小時的會議,許多人從開場站到結束,卻不願提前離場。這一切就仿佛這不是一場專業的行業盛會,而是脫口秀大會的決賽現場。有人評價:這是一場讓人大開眼界的盛會。
  • IP內容付費或將成為行業常態
    當早教在一、二線城市迅猛發展伊始,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又為早教注入了一劑催化劑。加之網絡資訊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成為發展主流,視頻網站經過了從用戶分享模式到點擊付費模式,從PPC再到IPPC的發展歷程。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開創出「第四屏幕」的新局面。
  • 選擇那麼多 自媒體人為何鍾情企鵝平臺?
    令主辦方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只邀請自媒體大咖以及各行業、政務、服務類自媒體掌門100位來賓,而現場卻湧進300多人。選擇那麼多,自媒體人為何鍾情企鵝平臺?各類平臺如雨後春筍,而自媒體人為何獨鍾情於騰訊企鵝平臺?從騰訊網資訊拓展中心高級商務經理樊小菲的介紹中,我們可能會找到一些答案。
  • 從內容生產、內容平臺再到算法,一文看清網際網路媒體的「食物鏈」
    那是另一種撓痒痒的方法,撓的是另一個柔軟的地方。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一位大咖,為《商業人物》的《賈躍亭》這篇文章寫了一篇評論《軟文的吃相》,用相當痛快的方式引導我們見識了傳統媒體早就用濫了的某種招式在新媒體上的華麗轉身。傳統媒體的套路完全可以移植到網際網路上來,新瓶裝老酒,有什麼不可以的嗎?講年份的人,還特別在意年份。但是,這樣的移植,霸王硬上弓,是有局限的。
  • 騰訊NOW直播的新內容打法:把春天當場景,用文化重塑社交
    就像騰訊公司社交網絡事業群市場部品牌總監張帥所說的,以前我們看到的一些視頻或者是節目都是被剪輯過,被二次加工過的,現在大家可以體驗第一手新鮮的內容。以前做星粉互動的時候,只能單向的去表達對明星的好感,現在直播可以讓人們隨時在上面互動,甚至可以得到明星的回饋。
  • 內容科技的未來發展
    今年6月6日,5G牌照的發放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萬物互聯的5G時代,萬物都將成為網際網路的入口,萬物也將成為內容的載體。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變革,為內容行業創造了時代機遇,同時加速了內容產業新的社會化大變革。騰訊作為一家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希望成為媒體生態的共建者。我將從內容生產和內容分發兩個方面為大家分享我們的探索和嘗試。內容生產首先是內容生產。騰訊新聞通過AI、大數據和專業人才的協作,共建了一個良性的ConTech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