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下屬企業偽造材料 督察組「火眼金睛」如何識破造假?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童克難 中國環境

「2019年6月出臺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為何在2019年5月該公司就已經開始學習?」在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某四川企業,督察工作人員發現了其提供材料中存在的問題。

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至四川省現場檢查期間,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對細節的敏銳觀察,發現企業提供的匯報材料多處造假,生產和治汙環節涉嫌違法。

仔細對照時間節點:企業多處造假「現出原形」

「公司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9-2020年組織開展了9期環保培訓,學習了應該怎樣做好環境保護,培訓主要人員為公司班子成員和中層管理人員。」該企業在與督察組交流時表示。

次數並不算少的學習培訓,督察組卻在提供的材料裡發現了問題,這就出現了上文提到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

「201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的《工作規定》,對於做督察工作的人來說,記得是非常清楚的。時間對不上,提供的材料可能存在造假問題。」督察組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情況首先進行了判斷。

現場檢查,也從辨別材料的真偽開始。

「13次召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會議的紀要,籤字一模一樣。」

「2月的會議紀要最後的落款時間是1月。」

「電腦中原始材料的最終修改日期是2020年7月到9月之間。」

現場檢查過程中,督察組工作人員不時交流著發現的新線索。

在大量事實逐漸清楚的情況下,企業終於承認:2019年-2020年公司只組織了一次關於環保方面的學習。

學習材料造假,其他材料是否也有問題?

「要仔核對並檢查企業的危廢處置情況,廢礦物油的去向一定要弄清楚。」在了解了其生產工藝和汙染排放的情況之後,督察組負責人要求馬上成立臨時調查小組,並調集負責其他區域的督察人員趕赴企業。

這一次,督察組又找準了方向。

「之前對《危廢管理辦法》學習不夠,2017、2018年危廢延遲到了2019年清運。」在交流中,企業負責人這樣解釋。

「危廢的臺帳字跡還能用手擦拭,顯然時間還不太久。」「2018年到2019年與你公司籤訂危廢處置協議的單位已經註銷,是怎麼回事?」通過督察組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核實信息以及現場檢查,企業不得不再次承認,其2018、2019年危廢管理臺帳為2020年8月底補填,提供給督察組2018年至2019年危廢處置協議為虛假協議。

據企業介紹,2017年以前,企業每年產生危險廢物廢礦物油約0.3噸,部分用於潤滑回用,部分以150元/200kg價格出售給了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個體戶。

督察組工作人員對材料進行核查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前後說法不符,涉嫌違規取水

「企業有沒有補充水?補充用水從哪裡來?有沒有獲得取水許可?」交流匯報會的最後,督察人員再次向企業發問。

在此之前,企業負責人介紹情況時表示,其生產用水經循環水池循環後重複利用,廢水不外排。

最後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問題,實際上是另有深意。「如果企業生產用水成本較低,其循環用水的驅動就不大,就可能存在廢水外排的現象。」督察人員解釋說。

先從用水情況查起。

按照企業提供的材料,該公司2008年投產後與某河道管理機構(企業取水井距該河約200米)籤訂用水合同,2016年以前取水和棄水費為1.2萬元/年,2016年之後調整為1.4萬元/年。

雖然籤訂了相關合同,但企業也承認其2020年前沒有安裝水錶,2020年7月起開始辦理取水許可等相關手續。

到底有沒有汙水外排?督察組開始就企業生產和排放情況進行檢查。

「過來看一下這個外排口。」在廠區一側,督察組的一名工作人員招呼同事進行拍照取證。

在現場督察組發現,這個名稱為「汙水排放口」的排口,其標誌牌寫明的汙染物為「汙水」。排口中,一直有不明廢水向廠區外的河道內排放。

「咱們一起把井蓋打開,找一根長竹竿來。」距離外排口不遠的溢流井,再次引起了督察組工作人員的注意。

「有40公分深的淤泥,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形成的,是怎麼回事?還有沒有別的溢流井?」一邊打開井蓋,將長竹竿伸向井底,用手搓拭粘在竿頭的泥漿,督察組的工作人員一邊對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說。

在企業的帶領下,督察組工作人員又現場檢查了其他兩處溢流井,均發現了相似的情況。

「督察組來我公司檢查時,我公司介紹廢水不外排的情況不屬實。」企業最終承認,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沉降沉澱循環池沒有及時清理,沉澱池容量不足,造成了部分廢水直接外排總排口。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企業在2017年對沉澱池進行改造,2019年對生產車間循環水路進行改造,目前循環水池無廢水外排,但在清理磨具和衝刷車間場地時造成的磨漿水通過總排口外排。

督察組檢查企業溢流井情況

再次現場核實檢查:一腳下去全是灰,治理設施「形同虛設」

「明天再派兩名同志,去企業現場核實檢查相關情況。」 在企業現場工作7個小時之後,督察組決定暫回駐地,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梳理,並臨時調整了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從生產工藝來看,該企業在破碎、篩分、澆築等工藝環節都可能有廢氣排放。除了廢水和危廢,廢氣有沒有問題?第二天的現場檢查,廢氣治理成為督察組關注的重點。

「一腳下去全是灰塵。」是督察組在企業生產車間檢查時最深的感受。

每一個工藝都自仔細詢問,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檢查,在回收及廢砂回收破碎車間,督察組首先發現了問題。

「粉塵產生點設置半密閉罩收集後再經袋式除塵器除塵後由排氣筒排放,但是排氣口明顯不符合要求。」在現場,督察人員發現其排氣筒根本沒有伸出廠房之外,高度與除塵器的高度基本持平。

「對照企業2019年12月編制的《環境影響後評價》,其要求是排氣筒的高度是15米,但這個排氣筒只有5米左右。」督察人員表示。

之後,督察組又現場檢查了企業其他生產車間和治理設置,發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從現場檢查情況來看,企業的收塵設施可以用「形同虛設」來形容,那檢測數據結果又怎樣呢?

現場檢查之後,督察組又調閱了企業的檢測報告。資料顯示,企業共有8個廢氣排放口,但只對2個電爐廢氣排口進行委託檢測。

「我們了解到,企業廢氣、廢水等所有汙染治理設施均無專業人員運維,這也是設備效果差的一個原因。」督察組人員表示,對於發現的問題線索,督察組將交予地方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

企業汙染處理設施形同虛設

來源:中國環境APP

照片拍攝:童克難

視頻製作:歐陽近人

編輯:周亞楠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原標題:《中國建材下屬企業偽造材料 督察組「火眼金睛」如何識破造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五礦集團有下屬企業不僅不考核環保 反而對礦山...
    來源:金融界網站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11日公布對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的督察反饋意見。反饋意見稱,五礦集團存在重擴張、輕環保問題。還有一些下屬企業環境守法意識淡薄,2015年以來,僅遼寧、江蘇、湖南等11個省(區)生態環境部門就對五礦集團下屬企業環境違法行為處罰120餘次。中冶陝壓重工設備公司、湖南有色集團公司、衡陽水口山金信鉛業公司等企業甚至不接受不配合地方監管。 督察還發現,五礦集團對下屬企業上報的總量減排數據僅作簡單審核,對實際工作開展情況關注不多。
  • 安徽譙城區弄虛作假應付環保督察 存政企串通等三大問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2018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抽查安徽亳州市邊督邊改情況,發現亳州市對群眾投訴查處走過場,調查結果嚴重失實,個別領導幹部甚至與企業串通一氣,弄虛作假,應付督察。
  • 我省印發並實施督察工作規定 防範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
    經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2020年12月1日我省正式印發並施行《江蘇省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規定》,推動全省各地各部門嚴格執行統計法律法規,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該《規定》是在國家《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規定》,以及《江蘇省黨政領導幹部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規定》等有關規定和統計法律法規制度框架下,結合我省統計工作實際制定的。
  • 偽造單據、虛構收入 財務造假如何防治?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財務造假一直被視為資本市場的「毒瘤」,不僅破壞市場誠信基礎,更損害投資者利益。近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向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提升證券市場註冊會計師行業職業質量。由於制度建設存在短板,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成本較低,近年來發生了多起惡性財務造假案件。據了解,財務造假既有發行人、上市公司故意造假,也有部分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由「看門人」淪為「放水者」。上海檢察機關辦理的中恆通公司欺詐發行私募債券案就是一起典型案件。 中恆通公司由於流動資金不足,準備發行私募債券融資。
  • 關於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群眾舉報案件情況的公示(第二十七批...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河北省協調聯絡組辦公室向我市下發了《關於查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的第二十七批群眾舉報環境問題的通知》(冀環督聯訪〔2018〕27號),收到中央環保督察河北省協調聯絡組辦公室移交的群眾舉報案件169件,共涉及我市23個縣(市、區),分別是: 晉州市晉州鎮李家莊村南閥門加工廠油漆廢氣無組織排放噪聲擾民問題、晉州市東裡莊鎮馬家莊村北油脂助劑有限公司廢水直排惡臭擾民問題
  • 省委專項督察組到輝縣市督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11月21日,省委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組(下稱省委專項督察組)來到輝縣市,對生態保護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現場督察調研。省委專項督察組副組長、省信訪局黨組成員、正廳級專職信訪督查專員王宏昌,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師偉帶隊督察。
  • 如何識破越南鐵木菜板騙局
    其實可以說越南鐵木菜板騙局並沒有,只是說有一些人為了賺錢去專門去,造假的越南鐵木菜板,想要去騙消費者而已。但是要是說到如何去識破越南鐵木菜板的話,還是有著非常多的方式。首先來說去了解一些關於越南鐵木菜板的知識,當自己都用的越南鐵木菜板的方方面面有著非常清楚的了解之後,就能夠知道自己所購買到的越南鐵木菜板是不是真的,比如說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從它的外觀去辯解。
  •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出擊 還有哪些地方「重發展輕保護」
    近期,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甘肅省反饋督察情況,直指該省生態環境這一問題。不只甘肅省存在類似的問題。近期,隨著督察組陸續向一些地區反饋督察情況,多個地區或企業被指出仍重發展、輕保護。督察組向海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稱,海南省重開發、輕保護情況仍然較為常見。
  • 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督察東莞環境治理全記錄
    全市對93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立案處罰,擬罰款金額1151萬元、立案偵查2件、刑事拘留26人、約談38人、問責26人……  環保督察「回頭看」,「看得深、看得準、看得好。」6月中旬,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東莞開展「回頭看」督察工作,督察組成員深入東莞20個鎮街,現場督察63個點,提出19個問題。7月上旬,中央環保督察組到東莞督導環保工作,指出問題,也看到兩個亮點。
  • 偽造單據、虛構收入……財務造假如何防範?檢察機關向中注協發出...
    財務造假一直被視為資本市場的「毒瘤」,不僅破壞市場誠信基礎,更損害投資者利益。近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向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提升證券市場註冊會計師行業職業質量,收到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書面回復。
  • 特大偽造印章團夥被打掉!企業如何防範假印章?
    特大偽造印章團夥被打掉!企業如何防範假印章?近日,霸州警方歷時4個月千裡奔襲至廣州,將涉嫌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的10名犯罪嫌疑人抓捕歸來,查獲假印章1000餘枚,原料12噸。面對猖獗的假章,企業如何防範呢?
  • 雁池建材公司開展防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專項治理活動_中新...
    中新網兵團新聞11月27日電( 馮衛東)近日,針對近期氣溫偏低天氣寒冷,使用燃氣和煤爐進入高峰期,職工群眾取暖過程中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事故增大,雁池建材公司成立專項督察組對下屬各單位開展防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專項治理活動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關鍵點 科技本身不會造假,人會造假。所有造假技術都和科技有關,如工業酒精勾兌假酒、假種子、假藥、假食品、假名牌等。甲骨和簡牘也是100%假冒偽劣,屬於騙子冒充文人與科學家偽造出贗品詭物。
  • 中央環保督察威力大:兩年內完成對31省份全覆蓋
    中央環保督察何以顯現如此威力?被督察的地區在督察組離開後的整改情況如何?是否存在「督察組走了,汙染又回來了」的情況?地方政府與企業如何在環保與發展之間取得雙贏?《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帶你到各地看一看。  中央環保督察緣何威力巨大?
  • 7個督查組!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全面啟動!環保督察查什麼?
    來源:生態環境部、中國水泥網 9月1日下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浙江省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動員會在杭州召開。至此,第二輪第二批7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全部實現督察進駐。
  • 點名批評、措辭嚴厲 中央環保督察曝光的環境違法行為有何特點?
    過去一個月,第二輪首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分別進駐上海、福建、海南、重慶、甘肅、青海等6省(市)及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中央企業,重點檢查各地各企業生態環保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規劃標準的具體執行情況、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的整改情況、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情況等。
  • 特稿:鏽鏽的「鋼拳」——日本鋼鐵業拳頭企業造假影響有多大?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特稿:鏽鏽的「鋼拳」——日本鋼鐵業拳頭企業造假影響有多大?  新華社記者  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造假醜聞仍在發酵,最新消息是其不合格產品供應汽車、飛機、新幹線、軍工等多個領域製造商,數量從200家上升到了500多家。
  • 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向江蘇反饋督察意見 李小敏在無錫分會場參加會議
    本報訊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蘇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大氣汙染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督察組於2018年10月17日向江蘇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
  • 中國建材周育先:開啟材料產業投資集團新徵途
    作為全球最大的建築材料綜合性企業,作為中國建材行業的排頭兵,中國建材集團如何實現開創未來的全面突破?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與周育先董事長進行了採訪和深度交流。洞察到信息技術的發展大趨勢,2020年7月,中國建材集團與百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智慧物流、數位化礦山、智慧工廠、工業無人駕駛、數據中心新基建、企業AI大腦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加速中國企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助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