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物理實驗到底詭異在哪兒,能讓那麼多人著迷?

2020-11-04 野金秋的奇聞故事屋

作為一個長期充滿好奇心的人,我總是對各種奇聞異事懷有極大興趣。然而,沒想到,我作為一個物理極差,且對於理科毫無興趣的文科生,有一天,居然對物理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



這個激發我極大求知慾的東西,就是著名的「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可以說也是全球網際網路上最神秘,最詭異,最讓人不解的現象之一,甚至於讓物理這個在很多人看來晦澀難懂又枯燥的東西出了圈。




實驗是什麼

理解實驗之前,先做個最簡單的假設。我們把小球隨機射向前方有著一條豎直縫隙的擋板,小球穿過擋板縫隙並打在牆上,就會留下點狀的痕跡;那麼,如果一直不停把小球射向擋板,穿過縫隙的小球們在牆上留下的痕跡,就會漸漸變成一條豎線

小球穿過單縫


這時把擋板的縫隙變成同樣長短粗細且平行的兩條(「雙縫」的含義),再把小球們不停射到兩條縫隙裡,最後牆上的痕跡就會變成近乎平行的兩條豎線

小球穿過雙縫


好,我們這時再把小球換成水波又如何呢?事實就是,如果擋板只有一條縫,水波不停穿過縫隙後,留在牆上的痕跡也是一條豎線(此時和小球的情況沒有區別);

水波穿過單縫


而當縫隙變成和前面一樣情況的兩條時,結果不一樣了。因為穿過縫隙時,波紋會在擴散時相互影響交叉(「幹涉」的含義),當波紋不斷進入縫隙時,交叉情況就會更加複雜,而牆上的痕跡就會變成多條明暗相間且平行的豎線(這個就叫「幹涉條紋」),和小球的情況形成對比。(不信自己可以實驗一下,看看雙縫的水紋效果就知道了)。

水波穿過雙縫


以上就是雙縫幹涉實驗的基本操作。而所謂的小球和水波其實只是個形象的比喻,方便大家理解罷了。真正的實驗對象,其實是微觀世界的粒子(光子和電子等,別怕,用不著理解這個的含義和區別)。

幹涉條紋


而當我們把光子(電子)射向擋板的縫隙時,結果會是什麼?其實和前面的假設差不多,當擋板只有一條縫時,穿過縫隙的光子(電子)們依然會在牆上留下一條豎線痕跡;而變成雙縫擋板時,牆上的痕跡就變成了和水波一樣的幹涉條紋

粒子穿過單縫


粒子穿過雙縫


這印證了一條物理學基本原理: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個意思就是說,光子和電子這樣的粒子既是粒子(就像個小球),又是波(仿佛水波)。所以通過單雙縫時,會留下兩種不同痕跡。


詭異的實驗結果

這時,哪怕你沒有聽懂,我想你也可能會有個疑問:「哈?就這?聽上去好像沒什麼啊?」


別急。如果真的這麼簡單,那這個實驗怎麼會這麼出名呢,你說是吧?

因為這個實驗還沒有做完。科學家們想,之前是多個粒子同時不停發射,在穿過雙縫時,可能互相碰撞影響,所以在牆上留下了幹涉條紋;那麼把粒子一個一個單獨發射過去呢?應該不再會有幹涉條紋了吧?(就像那個小球的雙縫實驗一樣)

單個粒子穿過雙縫


然而,事與願違。即便通過這種方法規避了互相影響的可能,在雙縫條件下,最後依然在牆上形成了幹涉條紋(而不是大家認為的兩條豎線)!咦?怎麼回事?難不成單個粒子射過去會分裂成兩個粒子(兩條波),自己幹涉自己?然而這還不算什麼

他們又架設了一臺觀測裝置放於擋板處,用來觀察單個粒子穿過雙縫時的運動軌跡。你猜怎麼著?這時的粒子居然乖乖聽話,像我們之前認為的那樣,只會從其中一條縫穿過,觀測結束後,留在牆上的痕跡是兩條豎線而停止觀測後,單個粒子又開始不聽話了,痕跡再次變成幹涉條紋!(這個現象被稱為「觀察者效應」)

單個粒子穿過雙縫,並加上觀測裝置


這時的效果


這個就太奇怪了!難道粒子是在不知下一個粒子落點前,已經有意識地預測並選擇了自己的落點,從而形成幹涉條紋?還有意規避人類的觀察?人的抽象意識還能改變客觀結果?


這個單粒子雙縫幹涉實驗可以說震驚了世界。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沒有生命的物質也有意識?人們常說物質決定意識,難不成也可以反過來?一時間,科學仿佛和玄學都能扯上關係了。而這個實驗最早由19世紀初的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Thomas·Young)提出並發現,如今也沒有特別完美的解釋。


進階版實驗再次顛覆認知

而以經典雙縫幹涉實驗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陸續做出了更多進階版比如這一個


這個實驗叫做「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想法最早來自於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他在1979年提出了這個構想。只不過這個設想因為條件限制,當時並沒有直接實驗過。後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終於可以通過實驗裝置完成這個構想性實驗了。它的基本操作如下

以經典雙縫幹涉實驗為基礎,先在雙縫擋版和牆體之間增加一個特殊晶體A,B兩個探測器(你可以把這個理解為我們的眼睛)。實驗開始後,單個粒子會陸續穿過縫隙(縫隙標記為縫隙A和縫隙B),到達晶體後,粒子被分為相同大小質量的兩個先把一個投在牆體再把另一個隨機投在A和B兩個探測器上(分別對應縫隙A和縫隙B)。

延遲選擇過程


運用晶體把粒子分成兩個,是為了不觀測投到牆體粒子的運動,探測器則是用來測定另一個粒子是來自於哪條縫隙—如果探測器A(B)亮起,表明粒子經過的是縫隙A(B)(這個過程就是「延遲選擇」)。把觀測器放到擋板後,就是為了避免之前的觀察者效應。但實驗結果顯示牆上得到的痕跡依舊是兩條豎線。不應該啊?我們並沒有直接觀察投到牆體的粒子啊?


然後,科學家在探測器A和B之後,又增加了探測器C和D。當粒子經過探測器A和B之後,有一半粒子來到了C和D並使其發光。它的作用就是擾亂之前探測器A和B的觀測結果,我們便無法得知粒子穿過的是哪條縫了(這個過程叫做「量子擦除」)。你能想到嗎,牆上的痕跡又變成了幹涉條紋!

量子擦除過程


結果又一次顛覆了人們的基本認知!它仿佛告訴我們,因果規律可以倒過來,我們的現在的觀測行為居然能夠影響過去的粒子狀態,也就是現在的行為使得事件回到了過去,發生某種改變並影響了結果


難道,科幻小說裡的時間回溯,時光倒流似乎成了可能?



不得不說,現有科學仍然還有局限性,誰也不知道宇宙之間還有什麼東西和規律是我們不知道的。也許,終有一天,我們能建立新的認知和規律,把這些不合理變成合理,想想就覺得很神奇。

相關焦點

  • 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揭示的現象卻無比詭異,還顛倒了因果關係
    高中物理有個實驗,理科生應該清楚,叫做雙縫幹涉實驗,它就是這種「隨機性」的代表。而實驗結果揭示的現象,足以讓人懷疑整個宏觀世界。起初科學家用的是蠟燭,選擇光子作為實驗對象,後來改成了電子,我們就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來說明一下。先用儀器釋放出電子束,讓它穿過兩道平行的縫隙,再投影到後面的探射屏上。探射屏會出現大量幹涉條紋,這說明電子表現出了波的特性。
  • 一個簡單物理實驗,卻得到顛覆認知的詭異結果
    牛頓進屋後發現哈雷工作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個造型精美的太陽系模型,這立即讓對天體運動非常感興趣的牛頓愛不釋手。 牛頓把玩了一會之後問哈雷:「誰製造了這個精美的模型?」哈雷想了一會答:「它不是任何人製造的。」 牛頓對這個回答感到非常奇怪:「不是人製造的,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物理這門學科的重要原因,因為它可以幫助人類更多地了解世界,甚至在未來幫助人類探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不過,在物理學中,未知的東西永遠比已知的多。人類雖然對物理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現象我們無法解釋。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高中時代非常簡單物理實驗。
  • 最詭異的物理實驗,物理學的盡頭是玄學?
    德布羅意預言電子也會存在某種波動性,他將這種波稱為電子波,認為電子雙縫衍射也能類似於光一樣產生明暗相間條紋(雙縫衍射實驗是典型的驗證波的實驗)。於是,人們開始做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發現德布羅意的理論是正確的。
  • 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一個無法解釋的詭異現象
    牛頓的經典力學曾被認為適用於宇宙中所有物體,但後來人們發現微觀世界需要用量子力學去解釋,牛頓的經典力學在這裡會失效,因為微觀世界的運行法則和宏觀世界不同,人們無法理解才覺得一些現象詭異恐怖。 高中物理中的雙縫幹涉實驗是非常基礎性的試驗,但它背後存在著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
  • 當今這個社會,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兒?
    「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兒?」這是知乎上的一個熱門問題。作為當今社會當中普通年輕人中的一員,我很想看看大家的「出路」都在哪兒。有很多人在問題下面分享自己的成長曆程,我看到了很多人的逆襲之路、坎坷經歷。我驚奇的發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有意識地在尋找「出路」。
  • 德國孩子最著迷的科學小實驗(基礎版)
    德國孩子最著迷的科學小實驗裡的實驗材料簡單,容易備齊;實驗步驟清晰,容易操作;實驗原理難易適中,適合6-14歲孩子;圖文並茂,有助孩子理解。      德國孩子最著迷的科學小實驗是從德國引進的少兒實驗科普類圖書,共包含52個科學小實驗,按內容分為「瓶子實驗」、「沙子實驗」、「水的實驗」、「植物實驗」、「球體實驗」等9個。
  • 人死後到底去了哪兒了?
    如果此人經常行善,那麼來世有可能投生人道。如果此人作惡,那是肯定要下地獄的。如果此人不殺生,持五戒,那麼來世多生天道。如果此人忤逆父母,誹謗大乘(佛法)那麼此人當墮無間地獄。如果此人行善積德,又或以前十惡不赦,今已悔改,又或臨命終時,遇人指點,得聞佛法,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此人必定得成正果,不生不滅,神通變化,隨心所欲。孫悟空都沒他活的自在。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
    ,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雙縫幹涉實驗並沒有那麼詭異
    雙縫幹涉實驗最開始令人費解的地方在於,即便是光子一個一個地發出,接收屏上依然會出現幹涉條紋,人們只好認為是單個光子自己跟自己產生了幹涉,但是要用攝像機觀察光子到底走哪條縫,就又有新光子打到實驗光子上,這必然會影響到實驗結果。
  • 一個物理實驗視頻引發的激烈爭論!答案到底是什麼?
    前兩天我製作了一個物理實驗視頻,沒想到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此視頻按照中學物理知識,幾乎一多半網友的答案都與物理答案相左了。這個物理實驗視頻其實來源於物理課本,其內容說的是「用細線把很乾淨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記住測力計的讀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後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增大到一定程度才能脫離水面,產生此物理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 中國三個「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詭異,最後一個曾嚇跑日本人!
    在歷史進程中,發生了非常多難以置信的事兒,沒人可以將全部物品所有一一記載下來,因此便會留有許多 未解之謎,今日就討論一下這些迄今都還沒解除的謎,也許實情出去後和大家所推斷的不一樣,可在不知道的狀況下,這種未解之謎讓我們蒙到了一層神秘的面具,引來成千上萬人著迷。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對於科學盡頭是神學的說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成了神學,最著名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正是因為這些在世界上頗具影響的科學家的行為,讓人們對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全部歸結於神學。
  • 蒙娜麗莎為什麼讓人著迷?在鏡中旋轉90度後,你會發現一個秘密
    那麼這幅畫之所以會出名出來了它畫的特別好之外,最有意思的是這幅畫所給人帶來的感覺,畫中的蒙娜麗莎慈祥的微笑讓很多人感到溫暖,而最有意思的是,從哪個角度看《蒙娜麗莎》始終是對著你笑的。而畫出這幅畫的達文西可以說是個特別厲害的人,他不僅僅是在畫畫上特別厲害,在其他方面也特別厲害,就拿今天的飛機來講,其實早在達文西的時期,達文西就畫出了關於飛機的雛形的圖,而且根據後來人們研究,都不得不讚嘆達文西在那個時代,就能有如此厲害的飛機雛形的草圖,可見達文西的物理、數學方面都特別不錯。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三個現象又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三個現象有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可怕,詭異,毀三觀的量子力學《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打破因果論.
    在傳統哲學和經典物理學中,因果論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真理,世間的一切都按照特定的規律運行著,直到有一天,一片烏雲從遠方飄來(量子力學)從烏雲裡射出一道閃電,把我們的因果論擊的粉碎,那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即可怕,又詭異,簡直毀人三觀。
  • 太陽並非普通的恆星?太陽對地球的神秘影響到底有多廣泛?
    在地球上,人類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觀察日出,我們總是能看到以下類似的景象:一輪紅紅的龐大圓球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初升的太陽散發的光芒很柔和,並不刺眼.由於萬事萬物都依靠太陽提供能量,太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太陽對地球到底有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影響,它是一顆怎樣的恆星呢?
  • 課程思政 | 北師大「普通物理實驗」:格物致知育新人
    在物理學專業基礎課程中,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物理中的人文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崇高的人生追求。「普通物理實驗」是物理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授課對象是大一下大二上的學生,這個階段正是學生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