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華僑黃日昌與莆籍科學家的故事

2020-12-06 澎湃新聞

愛國華僑黃日昌與莆籍科學家的故事

2020-11-17 0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2年11月25日,在莆田學院「百年辦學·十年本科」慶典大會,黃日昌先生與莆籍的上海專家(左起)陳金海、謝敬通與黃良漢合影留念。

愛國華僑黃日昌心系桑梓,情懷故裡,特別對家鄉的教育事業情有獨鍾,設立多個獎教獎學金,他不但帶頭捐款,還發動社會各界獻愛心。他為莆田學院的專升本奔波呼籲,在莆田學院設立「北樓基金」等,為莆田學院發展添磚加瓦、傾注真情……黃日昌先生是莆田市著名僑鄉江口石庭人,15歲赴新加坡,創立聚昌公司馳名中外,前年98歲不幸病故,一生愛國愛鄉的事例數不勝數!而且,他以僅小學文化的企業家,卻與赫赫有名的莆籍科學家有著深深的情緣!

黃日昌宗侄孫黃繩熙是北京大學培養出來的計算機軟體專家,曾受派赴日本合作開發人工智慧軟體。1993年起,黃繩熙擔任主持上海聚昌電腦有限公司日常工作的副總經理。黃繩熙結識許多莆籍專家學者,經繩熙引薦,黃日昌便和他們相識了。

這些莆籍專家學者有林蘭英、黃維垣、閔桂榮,三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有原中紀委副秘書長、著名學者林文肯,北鬥一、二期衛星系統總指揮、北鬥三號工程副總工程師、現北鬥衛星高級顧問李祖洪,北大金融數學系教授、系主任黃文灶,清華大學副校長餘壽文,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機語言信息中心主任、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的陳肇雄,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林棟梁等等。黃日昌和他們結緣相識成為朋友,之後讓莆籍專家學者參與到莆田學院的教學科研活動,為莆田學院與全國名牌大學校際合作開了好頭。

黃日昌雖僅小學文化,但他八十多年刻苦創業歷程中,孜孜不倦地敢於拼搏、緊跟世界高科技發展興業,才在新加坡、香港等開創出「商業王國」。事業有成經常回國,由繩熙陪同,每次到京滬,觀賞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總會去拜訪這些莆籍專家學者,在他們工作的附近歡聚暢談。他們也非常敬重他。林蘭英晚年不幸得癌症,很少與老鄉接觸,也不再應酬,但她對日昌先生卻破了例,不僅在家裡長時間接待,而且還一起赴飯店聚餐。閔桂榮是航天研究院院長,晚年也很少能抽身會見莆田老鄉,曰昌2003年到京時,卻欣然應約會見。

而這些莆籍專家學者外出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赴新加坡或路過時,黃日昌先生作為莆田鄉親和老朋友,總是熱情接待,派專車陪同旅遊觀光,歡敘鄉誼!同抒愛國愛鄉情懷!

更令人感動的是,黃日昌先生接受他們的建議設立助學金,幫助他們提供的北京、上海、南京、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的貧困大學生達4千多人。黃日昌先生說:「這是科技文化興國大計!那些貧窮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中途出變故又難以啟齒,請你們或他們的老師隨時提出來,或打電話來,我們馬上捐助,也不用舉行什麼儀式,現在用電話或微信,立馬解決!」

筆者看著黃繩熙珍藏的老照片,雖因時光流逝,有的不很清晰,但足以展現日昌先生與這些鄉親專家朋友的珍貴情誼,詮釋了他摯愛祖國的家國情懷。(莆田晚報 作者鄭邦俊)

主辦: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

承辦:莆田市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原標題:《愛國華僑黃日昌與莆籍科學家的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臺籍化學家夫婦江英彥、黃美玉的人生故事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電 題:心向祖國,不忘初心——臺籍化學家夫婦江英彥、黃美玉的人生故事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今年88歲的黃美玉,是已故愛國臺胞、中國有機矽化學奠基人之一江英彥的遺孀。近日,中新社記者在北京專訪黃美玉,聽她將江英彥和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圖為江英彥(右一)、黃美玉(左一)與兒子一家三口合影。
  • 《科學家精神·愛國篇》新書首發,講述32位科學家動人故事
    ·愛國篇》新書發布暨專家交流會在京召開。作為 「科學家精神叢書」的第一冊,《科學家精神·愛國篇》詳盡記述了32位科學家生動感人的愛國事跡,全面深刻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鑄就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光照千秋的精神豐碑,體現出高尚人格風範和優良作風學風。
  • 國慶節手抄報:錢學森的愛國故事
    然而,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 和國成立的消息後,這個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祖國的科學家,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錢學森在美國已經生活了10多年,又被譽為是「在美 國處於領導地位的第一位火箭專家」,金錢、地位、聲譽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不能放 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揭曉 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揭曉 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 2020-01-08 18:13:24陳永栽、方李邦琴、貝聿銘、谷建芬、丘成桐等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圖為「特别致敬」環節,四名南僑機工後人動情朗誦《祖國我來了》。中新社記者 翟璐 攝  2019年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80周年。
  • 正大集團捐助抗「疫」:「愛國愛鄉一直是謝氏家族的傳統」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正大集團捐助抗「疫」:「愛國愛鄉一直是謝氏家族的傳統」作者 馬秀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後,華商及其企業很快行動起來。正大集團第一時間將現有庫存的33噸價值12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消毒劑物資全部捐出,馳援湖北。
  • 「華僑港澳臺聯考」 解讀內地在讀港生的優勢
    1985年起,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始實行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工作,這是加強海外華僑青年對祖國了解、增進感情的重要方式,是加強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途徑,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僑務工作和港澳臺地區的關心和重視。
  •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目前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
  • 喜報:進賢籍科學家趙元富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進賢籍科學家、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時代民芯公司董事長趙元富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趙元富從進賢縣李渡鎮走出來的科學家,1979年畢業於李渡中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並一直致力於微電子的研發事業。
  • 喜報|進賢籍科學家趙元富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進賢籍科學家、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時代民芯公司董事長趙元富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趙元富從進賢縣李渡鎮走出來的科學家,1979年畢業於李渡中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
  • 老中青三代華人華僑的馬達加斯加故事
    當國歌在遙遠陌生的印度洋海邊小城響起  老中青三代華人華僑的馬達加斯加故事舊中國積貧積弱,許多華人後代從馬達加斯加前往法國等歐洲國家,馬達加斯加華裔群體的中華文化「斷根」現象日趨普遍,但中華文化一直是維繫華人華僑獨特面貌的重要精神血脈,延續至今。
  • 孫中山嫡孫女參觀廈門中山華僑公園
    孫中山嫡孫女參觀廈門中山華僑公園   中新網廈門5月8日電(梁紅)5日,孫中山先生嫡孫女孫穗芳來到廈門翔安,考察位於翔安隧道頂部的中山華僑公園的建設進展情況。
  • 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日前,海峽導報莆田全媒體中心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第二屆「科學探索獎」能源環保領域的獲獎人,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徐集賢教授是莆田人。
  • 駐帕皮提領事館向法屬玻里尼西亞華僑華人捐贈口罩
    2020年4月12日,駐帕皮提領事館向法屬玻里尼西亞華僑華人捐贈口罩,華人社團聯合會「信義堂」、「飛龍體育協會」、桂冠協會、桃李協會等社團負責人出席。沈智良館長領事表示,在祖(籍)國遭受嚴重新冠肺炎疫情時,法波華僑華人自發捐款捐物表達支持和聲援,體現了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情誼。
  • 關於授予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等企業、陳春玖等個人在外莆商...
    莆市誠促〔2019〕17號  全國各地莆田商會、各縣區誠信促進會、市誠信促進會副會長單位: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誠信與信用建設的部署
  • 報告:2019年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人數總量有所增長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馬秀秀)日前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編撰的《世界僑情報告(2020)》藍皮書(下稱「報告」)指出,2019年包括新移民在內的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的人數總量依然有所增長。通過梳理2019年世界各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和相關研究機構統計研究結果,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華僑華人人數進行呈現。報告指出,中國是美國外來移民居前三位的來源國,華僑華人達508萬。
  • 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據悉,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屆時50位獲獎人將公開亮相,眾多國內外科學家代表也將應邀出席。
  • 7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她是唯一中國籍,不把愛國停嘴上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院士名單,其中共有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可喜可賀的同時,心中難免也有點遺憾,因為入選的華人科學家中,只有1位女性科學家依舊保留中國籍,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曹曉風教授。
  • 讓科學家精神 成為愛國奮鬥底色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當無數人的精神形成巨大的合力,將會推動社會的進步。科學家精神,是我們現在所處時期最需要大力倡導的,它不僅關係當下的發展,更能指引未來,是創新之路的引領者。人們常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在祖國和人民面前,「科學家精神」就意味著無怨無悔地為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