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野菜到「致富菜」

2020-12-08 騰訊網

在千米高山上,衢江區黃壇口鄉黃泥嶺村石塔底自然村結合自身區位特點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打通「產銷對接」關節點,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增收。昔日不起眼的山野菜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菜」。

清晨,三輛貨車準時等候在衢江區黃壇口鄉黃泥嶺村石塔底自然村的村口,準備將村民剛採摘的蔬菜運至衢州新農都銷售。看到貨車來了,村民繆榮仙趕緊將採摘下的四季豆、辣椒進行分揀、裝車。寧靜的早上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

晚上12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本該是熟睡的時間,但卻成了繆榮仙最忙碌的時段。為保證蔬菜的新鮮度,每天深夜,她頭戴電筒、手拿籃筐、下地幹活。雖說辛苦,但更多的是喜悅。「高山蔬菜種植一般在7-10月,我的一畝地在這4個月內能有約2萬元的淨收入。」繆榮仙樂呵呵地介紹。10月份採摘季結束後,她準備回集鎮上生活一段時間,好好休息一下。

「我們村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已有六七年了。目前,石塔底自然村共有50戶種植,其中還有10多戶是低收入農戶。」黃泥嶺村村支部書記巫靜洪介紹,由於村民種植的四季豆、辣椒、茄子、南瓜等高山蔬菜品質好,儘管售價比普通蔬菜高出20-30%,但貨車一進入衢州新農都市場馬上一售而空。

「早前,有一家家庭農場專門向我們訂購高山蔬菜,再銷售到市場上,賺取差價。」巫靜洪介紹,村支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鼓勵村民自產自銷。幾位村支部黨員和網格員牽頭組織購買種子、車輛等,然後將大家種植的高山蔬菜統一運輸、銷售,確保高山蔬菜優質優價。

「村裡外出務工的多為年輕人,年紀大的村民務工難度較大,多半都賦閒在家。」村支部書記巫靜洪告訴記者,自從發展了高山蔬菜產業,村民們不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而且時間上也比在外務工自由。一年忙碌4個月,少則收入兩萬餘元,多則可達七八萬元。

去年一年,石塔底自然村高山蔬菜的銷售值達150-200萬元,這也讓黃壇口鄉看到了該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入村交通道路已經陸續建設完成,這也為村民出行和蔬菜銷售打下了基礎。」黃壇口鄉宣傳委員金小龍介紹,目前鄉政府正努力推動黃泥嶺村成立村級合作社,積極對接原衢味等資源,希望通過訂單農業,進一步解決農戶運輸、銷售等後顧之憂,同時打開石塔底自然村高山蔬菜的市場美譽度和知名度。

文字丨劉威

圖片丨邵秀清

通訊員丨繆佳琪

編輯丨汪雨晨

親~點「在看」、轉發、留言

都是對衢江發布的鼓勵和支持哦!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山野菜種出好日子
    「現在政策這麼好,自己種山野菜就能掙錢,越幹越有勁。」2016年,盧廷春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患病多年沒有勞動能力,家庭生活僅靠他一人支撐。 在產業發展上,福林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反季節山野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馬蹄葉、水芹菜等山野菜,全村43戶全部參股入社,每年戶均收入3萬餘元。
  • 和政縣小灘村:山野菜「鋪」出脫貧路
    小灘村與三岔溝旅遊景區相連,附近山林茂密,烏龍頭、蕨菜等山野菜產量大。 說起種植烏龍頭,扈金昌向記者介紹道,早在2014年,王巖龍了解到外地人種植野菜獲得較好的收益後,便主動找到村「兩委」商量,決定將山野菜從「山間」種到「地頭」。
  • 這幾種山野菜你見過嗎?不但好吃營養價值高,做法還簡單哦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關於山野菜的美食知識和美食做法,相信大家都有過採摘山野菜的美好時光吧。不僅能呼吸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新鮮空氣,還能欣賞到大自然美麗風景,真是別有風趣額。提起山菜一般都能說上幾種,但是有關山菜的小知識和關於山菜的美食做法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些山菜美食吧。
  • 減肥菜做法三則!山野菜之王、殺菌消炎還抗癌!
    走遍中國發現地標:紅星蕨菜蕨菜是道什麼菜?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於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溼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2. 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3. 所含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4. 蕨菜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洩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5.
  • 這野草被人稱它「牛奶菜」,長在田間地頭,做菜吃還能清熱解毒!
    日常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盆友,針對野草大多數全是較為鍾愛的,尤其是春天來臨之後,鄉村郊外、樹林裡各式各樣的野草競相剛開始生長發育,有許多農民盆友都鍾愛去山上挖些野草來用,一些野草能夠作為山野菜來服用,而一些野草卻能夠作為藥草來看病,下邊小編給大伙兒詳細介紹一種山上的怪異野草,這類野草可有一些非常
  • 這種山野菜,一斤能換一隻雞,卻不知根價值極高,人稱「土參」
    今天咱們說一種山野菜,一斤可以換一隻雞,卻不知根的價值極高,人稱「土參」。它就是長蕊石頭花,是石竹科石頭花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它的高度可以到達1米左右。根很粗壯,淡褐色至灰褐色,莖數個由根頸處生長出來,老莖常常紅紫色。葉片近革質,稍厚,長圓形,兩葉基相連成短鞘狀,微抱莖。
  • 黃花菜開出致富「金花花」
    經過兩年的發展,發展黃花菜種植已成為石霸村增加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產業。2016年,石霸村實現貧困村出列。為了進一步擴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帶領村民增收致富,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在謀求發展特色產業上下足了功夫。在經過市場考察和充分徵求黨員群眾意見的基礎上,2019年上半年,該村決定依託現有的經果林資源,以「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引進黃花菜種植,發展林下經濟。
  • 果實似豆子,種子有毒,既是水果也是菜,如今大量種植致富
    我國對於涼薯的記載要追溯到清朝年間的乾隆時期了,其中最早對它記載的是乾隆年間修訂的《順德縣誌》,當時的豆薯被叫為是廣東沙葛,後再次出現在史書上的是同治年間修訂的《成都縣誌》記載為山地瓜。可見當時這豆薯在我國已經被廣為認識,並且已經有農民開始種植了。
  • 「大慶大同」「北菜南銷」的領路人——梁傳生
    千畝菜花地,致富有底氣蔬豐農業發展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傳生,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究菜花種植,不斷探索「北菜南銷」的路子。2019年,他在八井子鄉建設千畝菜花基地,2020年創建果蔬倉儲中心,配套初加工生產線,初步形成了露地瓜菜種、儲、加、銷全產業鏈。
  • 海南民族地區熱帶農產品「新花樣」成為致富「新動力」
    (中國減貧故事)海南民族地區熱帶農產品「新花樣」成為致富「新動力」中新社海口1月1日電 題:海南民族地區熱帶農產品「新花樣」成為致富「新動力」作者 尹海明 張茜翼 符宇群翠綠的小毛豆,火紅的火龍果,被稱為「植物黃金」的黃秋葵……記者近日在海南民族地區走訪時看到
  • 天門張港:花菜成為致富菜
    黎師傅把家裡7畝地全部都改種花菜,通過合作社的幫扶,黎師傅掌握了花菜的種植技術,加大了田間管理力度,花菜的長勢一年比一年好。雖然今年湖北遭遇乾旱天氣,對花菜生長也有些影響,但是黎世洪的花菜長勢不錯,產量一畝地有1500斤到2000斤左右。價格也比去年好很多,能賣到一斤8毛到1塊。後期可能還會有小幅上漲。如今,花菜成為黎師傅家主要經濟來源,另外他還有一份合作社打工的收入。
  • [致富經]隱藏在羊群背後的毒蛇財富(20110920)
    >>>進入《致富經》官網>>>更多致富資訊    這個人叫楊勳倫,[致富經[致富經]隱藏在羊群背後的毒蛇財富    楊勳倫:到現在說到這裡,心裏面還是有點酸,現在鼻子都感覺有點酸,說實話。
  • 鹽城西瓜在香港售價150港幣 特色農業引領致富
    ……近年來,江蘇省東臺市以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和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錨定富民坐標,不斷拓寬農民致富渠道,廣大農民的腰包越來越厚實,結出了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累累碩果。當前,按照「規範、創新、提升」的要求,加快打造蘇合合作聯社、梁垛張倪綜合社等一批輻射範圍廣、帶動能力大、競爭實力強的示範典型,進一步叫響合作社品牌,更好地帶動全市30多萬農戶增收致富。「一棵樹」:成為了沿海村民的「搖錢樹」「買苗木到方東、到方東買苗木」。
  • 大場鎮"吊袋西瓜"身價高 "桌球葡萄"成致富果
    「桌球葡萄」成為果農致富果。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劉鑫  盛夏,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勝水東北村,村民王光金夫婦種植的「桌球」頭茬葡萄開始上市,這種「巨型葡萄」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個學名為藤稔的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而大場鎮作為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當地村民還引進了長在架上的極品西瓜。
  • 河南杞縣:崔永松用心去探索 黃土地裡刨出「綠色」致富路
    俺村農民崔永松一次偶然的機會『傍』上了羽衣甘藍,憑著他那股執著勁,從初次相識、摸索試種、規模種植,苦苦追求,經歷了七年的歷程,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種植的發展之路,輕鬆進帳超百萬元,帶動67名貧困群眾就業致富。」11月24日,河南省杞縣平城鄉羅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普義深有感觸。素有「補鈣蔬菜之王」之稱的羽衣甘藍,原產於歐洲,是一種自帶植物鮮味的蔬菜,因而也被稱為「天然味精」。
  • 對話十八大代表"中國菜王"王樂義:種菜是一種生活
    作為國內最資深的菜農,十八大代表、中國菜王王樂義將如何破解菜價"過山車"的頑疾?今天的對話當事人,跟隨中央臺記者走近王樂義。  今年的十八大上,記者見到了72歲的菜王,來自山東壽光的王樂義。已屆古稀之年,老人卻依然神採飛揚。攤開的大手上,有著常年勞作磨出的老繭。記者一拋出"菜賤傷農"的話題,老人立即毫無保留的把三元朱村的密碼破解開來。  記者:咱們怎麼對付滯銷的問題。
  • 黃花菜不止於菜!衡陽90後小夥帶著它拿下國家級創業創新大賽重獎
    紅網時刻 記者 王敏 攝影 周俊霖 衡陽報導黃花菜不止於菜,那麼,它還可以是什麼?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它作為人民群眾致富的好門路。」天下黃花看中國,中國黃花看祁東。有著500多年歷史的「祁東黃花菜」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0餘萬黃花菜從業人口,種植面積16.5萬畝,全國市場佔有率穩定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