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米高山上,衢江區黃壇口鄉黃泥嶺村石塔底自然村結合自身區位特點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生產,打通「產銷對接」關節點,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增收。昔日不起眼的山野菜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菜」。
清晨,三輛貨車準時等候在衢江區黃壇口鄉黃泥嶺村石塔底自然村的村口,準備將村民剛採摘的蔬菜運至衢州新農都銷售。看到貨車來了,村民繆榮仙趕緊將採摘下的四季豆、辣椒進行分揀、裝車。寧靜的早上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
晚上12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本該是熟睡的時間,但卻成了繆榮仙最忙碌的時段。為保證蔬菜的新鮮度,每天深夜,她頭戴電筒、手拿籃筐、下地幹活。雖說辛苦,但更多的是喜悅。「高山蔬菜種植一般在7-10月,我的一畝地在這4個月內能有約2萬元的淨收入。」繆榮仙樂呵呵地介紹。10月份採摘季結束後,她準備回集鎮上生活一段時間,好好休息一下。
「我們村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已有六七年了。目前,石塔底自然村共有50戶種植,其中還有10多戶是低收入農戶。」黃泥嶺村村支部書記巫靜洪介紹,由於村民種植的四季豆、辣椒、茄子、南瓜等高山蔬菜品質好,儘管售價比普通蔬菜高出20-30%,但貨車一進入衢州新農都市場馬上一售而空。
「早前,有一家家庭農場專門向我們訂購高山蔬菜,再銷售到市場上,賺取差價。」巫靜洪介紹,村支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鼓勵村民自產自銷。幾位村支部黨員和網格員牽頭組織購買種子、車輛等,然後將大家種植的高山蔬菜統一運輸、銷售,確保高山蔬菜優質優價。
「村裡外出務工的多為年輕人,年紀大的村民務工難度較大,多半都賦閒在家。」村支部書記巫靜洪告訴記者,自從發展了高山蔬菜產業,村民們不僅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而且時間上也比在外務工自由。一年忙碌4個月,少則收入兩萬餘元,多則可達七八萬元。
去年一年,石塔底自然村高山蔬菜的銷售值達150-200萬元,這也讓黃壇口鄉看到了該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入村交通道路已經陸續建設完成,這也為村民出行和蔬菜銷售打下了基礎。」黃壇口鄉宣傳委員金小龍介紹,目前鄉政府正努力推動黃泥嶺村成立村級合作社,積極對接原衢味等資源,希望通過訂單農業,進一步解決農戶運輸、銷售等後顧之憂,同時打開石塔底自然村高山蔬菜的市場美譽度和知名度。
文字丨劉威
圖片丨邵秀清
通訊員丨繆佳琪
編輯丨汪雨晨
親~點「在看」、轉發、留言
都是對衢江發布的鼓勵和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