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為什麼是群居動物?

2020-12-04 易拉罐的歡樂時光

我們時常在許多動物世界專欄裡看到斑馬總是成群結隊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很少能看見獨來獨往的斑馬呢?有時候我們大自然中免不了的就是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斑馬一起行動是不是就能更好的避免被其他肉食類動物傷害呢?

一同覓食的斑馬

其實並不這樣,斑馬有很強的社會性,屬於群居動物,它們一同覓食(主要是草),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馬組成群體棲息,即使年老的個體也不會被驅逐出群體而過獨居生活。但群體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隻左右,多由雌獸和未達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組成,群體十分緊湊而不鬆散,幼仔們喜歡在一起玩耍、撕鬧,或與雌獸在一起嬉戲。成年雄獸通常過獨居的生活,所佔的領地大約有10平方公裡,用排出來的糞便作為領地邊界的標記,只有在雨季,等候雌獸來到身邊時,才一起過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後雌獸又會回到群體中.

在棲息範圍內,群體總是沿著較為固定的路線進行遷徙活動。雖然長相不凡,但它的叫聲卻很難聽,就像「叫驢」嘶鳴一般。它的視覺很好,眼睛和其他馬類一樣,可以同時看見遠處的東西和近處的東西;聽覺也很敏銳,進食的時候也在警惕地豎起耳朵,防止突然到來的襲擊。在覓食時由群體成員輪流擔任警戒任務,一有危險便發出長嘶的警告信號,群體立即停止進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時可達60-80公裡,為獅、豹等猛獸所不及,從而能夠經常逃脫食肉獸類的追殺。

斑馬是草食性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也是它們的食物。適應能力較強的消化系統,令斑馬可以在低營養條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動物優勝。主要食物是青草,有時也吃嫩樹葉,不僅群體成員之間十分友好,也常與鴕鳥、長頸鹿、羚羊等食草動物等混雜行動,一起生活,分享同樣的食物,並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強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貓不是群居動物?關於貓的秘密
    群居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存在形式。從小小的昆蟲,再到鳥類、魚類和野獸,到處都遍布著群居動物。除了食草動物外,食肉動物也常常會一起捕獵,貓的近親獅子也是群居動物。對於食草動物來說,群居可以減少自己被捕殺的機率,也可以提高自己找到食物的機率。因此,大部分食草動物都趨向於群居。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斑馬不能被馴養?這3個因素決定了斑馬不適合被馴養
    關於「斑馬為什麼不能成為戰馬」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人是怎樣馴化動物的。 生物學家們總結了能夠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特點,一般來說只要滿足以下六點,就可以被人類馴化,我們就從這6點來分析,為什麼斑馬不能成為戰馬。
  • 為什麼不騎斑馬?斑馬好鬥不能馴服,還會咬人踢人
    同樣是馬,為什麼斑馬不能騎?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馬和斑馬長得很像,除了條紋的色彩,外形上幾乎一模一樣,而且同屬於馬科,為什麼兩者命運如此不同?一個好吃好喝伺候著,還要定期護理,而另一個雖然自由,但在野外生存也很艱難。
  • 為什麼不馴養斑馬為我們所用?只因馴養它們太費勁了!
    就比如說斑馬就是如此,明明有著相似的體型和奔跑能力,卻受到了人類不一樣的待遇,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古人選擇馴化動物的智慧。其實人們在挑選馴化生物時是有所選擇的,生物學家也總結了馴化的生物種類通常有哪些特點和優勢,能夠為人類所用。首先,飲食問題,馴化的動物可不能太挑食。如果這種動物僅對某一地區的某一食物感興趣,那養它們所需的條件就太難維持了。
  • 為什麼群居食草動物不抱團攻擊獅子和老虎,反而是四散而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每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有相對固定的食譜,也就是相對固定的獵物,比如非洲獅的主要獵物以斑馬、角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為主,而老虎的獵物主要以鹿科動物以及野豬為主。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獅子為什麼是群居動物?科學家用40年研究了5000隻獅子才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獅子是唯一的一種群居貓科動物,有著所有群居動物中最複雜的社會結構。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擁有群居習性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有科學家團隊用了40多年時間,總共研究了28個獅群,掌握了大約5000隻獅子的數據,終於找到了答案。
  • 斑馬可以騎嗎?
    古人為什麼不騎斑馬打仗?有沒有哪個地方的人騎斑馬的?可惜的是,斑馬長大後變得難以對付。(我們並不否認有許多馬有時脾氣也很暴躁,但斑馬和中亞野驢的脾氣要暴躁得多,而且一律如此。)斑馬有咬了人不鬆口的討厭習慣。它們因此而咬傷的美國動物園飼養員甚至比老虎咬傷的還多!斑馬實際上也不可能用套索去套——即使是在牧馬騎術表演中獲得套馬冠軍的牛仔也無法做到——因為斑馬有一種萬無一失的本領,在看著繩圈向它飛來時把頭一低就躲開了。」
  • 跑得快,抗病強的斑馬,為什麼沒有被人類馴化?
    但是人類仔細打量了一下斑馬之後,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 斑馬為什麼沒有被馴化 斑馬之所以沒有被人類馴化,其實是因為它們不適宜馴化。 人類在馴化動物時,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會馴化,而是會比較傾向於選擇性格溫順的動物,比如:牛、羊等,這些動物不會對人類產生攻擊行為,也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馴化它們較為容易。 相應的馴化老虎、獅子等兇猛的動物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食肉動物很難被人類馴化。
  • 為什麼體型不大的鬣狗、野犬能夠捕獵體型龐大的斑馬、角馬?
    斑鬣狗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與獅子、花豹等食肉動物在分布上有著極大的重合,但是,即使在生境中有如此強大的競爭者,它們依然能夠佔據較好的生態位。這是因為斑鬣狗的實力很強。首先,斑鬣狗的體型較大(平均體長在1.5米左右,含尾長,體重平均在60公斤左右),而且它們還是典型的群居動物。其次,斑鬣狗有著平均200多公斤的咬合力(網上五六百的咬合力是指它的裂齒,而非犬齒)。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不能當戰馬,5000年前就有答案了
    但令大家疑惑的是,非洲草原上的斑馬,卻從沒在部隊中出現過,這是為什麼呢?斑馬也是馬科小動物,從外觀設計上看來,與大家普遍的馬差別並不大,理論上應該是能夠乘騎的。但人們在5000多年前就早已將不同尋常的馬馴服,卻自始至終沒有馴服斑馬。原因無他,有一個字「難」。首先,斑馬難馴。
  • 為什麼沒有人騎斑馬?
    為什麼沒有人騎斑馬?在浩瀚的非洲大陸裡,有一群「非黑即白」的傢伙,斑馬。斑馬有著很長的歷史,與人類有著多年的關係,但是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人為什麼能馴服這些斑馬呢?事實上沒有人馴服斑馬的主要原因是斑馬太難馴服了。
  • 為何斑馬沒有廣泛用於乘騎或者畜牧業?斑馬能被馴化嗎?
    草原的斑馬家族前面說到過馬的起源,而斑馬正是由400萬年前的原馬進化而來,斑馬的史前馬是克文馬,身形體態跟如今的細紋斑馬較像。斑馬是一種群居的動物,社會性很強,它們一起覓食,一起玩耍。斑馬身上的條紋,其實早在母體妊娠早期的時候就已經在胚胎中形成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保護色,相對於純色系的動物來說,斑馬的這種條紋極具迷惑性,正如老虎身上的斑紋有助於它在森林藏身一樣,斑馬黑白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者月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不同方向的光線,使得斑馬整體輪廓看起來很模糊,遠遠看上去很難與環境分別開來。
  • 為什麼斑馬有條紋?動物皮毛下的秘密令人驚奇
    斑馬(如圖中在亞特蘭大動物園拍攝的這隻Burchells zebra)條紋「外套」下隱藏黑皮膚。動物很聰明,它們從來不會脫掉自己的「外套」。所有哺乳動物的毛髮顏色都由黑色素生成細胞決定,美國阿拉巴馬州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所遺傳學家Greg Barsh說,這種黑色素細胞位於控制皮膚顏色的毛囊之間。為什麼斑馬皮毛有條紋呢?研究動物色彩模式的遺傳學家Barsh表示,這兩個系統由不同的基因、荷爾蒙和其他因素控制。
  • 人為什麼不騎斑馬?
    地球上的動物那麼多,被人類馴服起來的卻只有極少數一部分,為啥老祖宗只選了那麼特定的幾種動物馴養呢?就比如說,人類騎馬的歷史已經很長很長了,但是斑馬也是馬,可為什麼卻從來沒見過有人騎呢?你還別笑,要說不騎斑馬理由,很多人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呢!
  • 解析斑馬為什麼沒有被人類馴化
    ,那麼為什麼斑馬沒有成為人們的坐騎呢?斑馬大家可能都聽過,它全身都是這種黑白相間的花紋,看起來很特別,這種斑馬好像要比家養的普通的馬匹更加的有耐力,尤其是在反應方面更加的敏捷一些,可是生活中卻很少有人看到騎斑馬這種奇怪的現象。這種馬為什麼沒有被馴服呢?其實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想要馴服斑馬的人,只不過人們經過大量的馴服工作卻並沒有取得成功,之所以斑馬沒有被徹底的馴服,還是由於它自身的一些原因。
  • 現實很殘酷,動物世界的娶妻更殘忍!雌性斑馬只嫁最後的勝利者
    每當我們感受到壓力和無能為力時,都幻想著做一隻動物來擺脫束縛。殊不知在動物世界中,也要面臨相同的事情。斑馬,因其身上布滿了黑白相間的紋路而得名。這是它最為明顯的特點,甚至可以說是在整個自然界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類似於我們的指紋,雖然極其相似但是個各不相同。斑紋除了用於同伴們相互區別之外還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保護自己。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
    就如同狼一樣,人類也是一種群居的生物。因為在還沒有熱武器的時代,人類是很脆弱了,一頭野狗都可以輕鬆殺死我們。只有當人們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漸漸的人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就一直這樣的原續下去,直到現在也是這樣的。雖然現在我們的自保的能力已經多種多樣了,也有了很強大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但還是離不開的身邊人,為什麼呢?除了少數需要保護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需要情感上的關心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