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切角極化可重構微帶貼片天線
而且,線極化微帶天線通過引入附加的微擾單元很容易產生圓極化輻射。最近極化可切換的極化可重構微帶天線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類天線在無線通信系統多系統工作、頻率復用和克服信號多徑衰落等方面非常有效。其中,多數設計都是在輻射貼片和附加微擾單元之間直接加入PIN開關二極體或場效應管等開關器件,通過開關器件來改變主輻射貼片和微擾單元的電連接特性,從而使天線具有不同的極化工作特性。
-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原標題:發明藍光LED燈 3人獲物理諾獎 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日本科學家赤崎勇、
-
獲獎者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原標題:獲獎者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3名獲獎者發明了一種藍色發光二極體(LED),幫助人們以更節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依據這一原理問世的LED燈「將點亮整個21世紀」。
-
浙江大學林時勝團隊:水分子極化驅動動態PN結直流發電機
浙江大學信電學院林時勝領導的高效發電與信能一體化團隊近來發現了基於動態肖特基二極體結構的高電流密度直流發電機,並提出基於半導體理論的物理圖像(Adv. Mater., 2019, 31, 1804398; Matter, 2019, 1, 639; Adv. Sci., 2019, 6, 1901925)。
-
3名日本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三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發明了高效的藍色發光二極體(LED),讓明亮切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
-
物理所多鐵性鐵酸鉍外延薄膜受極化調製的導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有文獻報導了在BFO單晶中又觀察到了與鐵電極化相關的可反轉的二極體整流特性。這種受鐵電極化調控的導電行為,不但增加了多鐵性BFO材料的多功能特性,也更加豐富了BFO的物理內涵,除了鐵電、鐵磁和鐵彈三個序參量之間的耦合,電輸運特性與三個參量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
-
人民日報:「微時代」的偏激與極化
另一方面,「微時代」的匿名表達和碎片化書寫,也成為情緒極化的助推器。 「微時代」的成熟期還遠沒有到來。隨著技術平臺的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利用全新的媒介形態表達立場,甚至進行觀點的對抗和博弈。但如何在滿足個體自由表達的同時,引導「微而不惡」,仍是「微時代」的重大課題。 日漸嚴重的偏激與極化現象,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
藍色發光二極體:「20歲」奪得諾貝爾獎
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共獲殊榮。發光二極體的英文簡稱是LED,對於這個詞,大多數國內讀者應不會陌生,因為LED燈已大量應用於我國室內外照明等領域,逐步取代白熾燈、螢光燈等傳統照明設備,成為節能、環保、智能化照明的代表。
-
日美3位科學家因發明藍光二極體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劉仲華、李玫憶)7日上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斯泰方·諾爾馬克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在藍光二極體方面的發現。 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今年3位科學家發明的藍色二極體即LED比傳統的光源更加明亮、高效和環保。
-
雷射二極體發出深紫外光
UV-C半導體雷射二極體的橫截面結構。 據《應用物理學快報》雜誌近日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與旭化成公司合作,成功製造了一種能夠發射深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 名古屋大學未來電子學綜合研究中心的Chiaki Sasaoka教授說:「在室溫下,向我們設計的雷射二極體中注入脈衝電流,它可以發射出271.8納米波長的雷射,這比此前的紫外雷射二極體的發射波長縮短了近60納米。」
-
中國特大城市過度極化的根源及其治理
【摘 要】 城市極化是人口和資源在城市空間聚集及非均衡分布的過程和狀態。一旦人口和資源的城市聚集超過了城市綜合承載力,就會出現過度極化並造成諸多的「大城市病」。我國一些特大城市過度極化不僅是市場自身極化造成的,也是城市政府權力極化推動的,是市場和政府雙重失靈疊加的結果。
-
世界上最短的波長雷射二極體發出深紫外光
名古屋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已經設計出一種雷射二極體,該二極體可以發出迄今為止最短波長的紫外線,在消毒,皮膚病學和DNA分析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Sasaoka解釋說,以前開發紫外線雷射二極體的努力只能實現低至336 nm的發射。發出波長為200至280 nm的被稱為UV-C的短波長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可用於醫療保健消毒,治療牛皮癬等皮膚病以及分析氣體和DNA 。
-
對網絡輿論中群體極化現象的研究
群體極化現象據《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我國網民年齡10~29歲的佔57.1%,30~39歲的佔23.4%,其他年齡段的加起來還不到20%。[5]我國網民相對來說較年輕,所以基於其生理心理素質而言較為衝動,對於極化現象有影響,而且我國大學生網民佔30%以上,這也是原因之一,我國網民的休閒時間也較多。這是一個客觀條件。
-
肖特基二極體的熱電子極化效應
近年,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學院的相關研究者在採用這種三維肖特基結的基礎上探索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與肖特基勢壘的界面所成的角度對熱電子收集效率的影響,其研究結果指出,在斜入射的條件下,可以觀察到熱電子的極化效應;對於三維的肖特基結結構,縱向模式的入射光所產生的光電流遠大於入射光為橫向模式所產生的光電流,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期刊ACS Photonics上。
-
美研發出新型「自旋極化」OLED技術 具有更多優點
OFweek電子工程網訊:美國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型「自旋極化」OLED(有機發光二級管)技術,改進後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與普通發光二極體(LED)相比具有更多優點。 OLED是指有機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發光的技術,它具有主動發光、無需背光源、色彩鮮豔、功耗低等優點。
-
科學家首次測量到超子的整體極化效應
最近,由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者在內的中國科學家參加的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STAR國際合作組,在重離子碰撞中首次觀測到了夸克膠子等離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