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環保主義者總理府前擺放上百隻「巨型蜜蜂」 呼籲昆蟲保護

2020-12-04 輕鬆視角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當地環保主義者們在總理府前放置了200多個用硬紙板製作而成的超大蜜蜂,以呼籲民眾加強昆蟲保護意識。

12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當地環保主義者們在總理府前放置了200多個用硬紙板製作而成的超大蜜蜂,以呼籲民眾加強昆蟲保護意識。

12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當地環保主義者們在總理府前放置了200多個用硬紙板製作而成的超大蜜蜂,以呼籲民眾加強昆蟲保護意識。

12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當地環保主義者們在總理府前放置了200多個用硬紙板製作而成的超大蜜蜂,以呼籲民眾加強昆蟲保護意識。

12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當地環保主義者們在總理府前放置了200多個用硬紙板製作而成的超大蜜蜂,以呼籲民眾加強昆蟲保護意識。

12月2日,德國首都柏林,當地環保主義者們在總理府前放置了200多個用硬紙板製作而成的超大蜜蜂,以呼籲民眾加強昆蟲保護意識。

相關焦點

  • 華萊士巨型蜜蜂:科學家發現一度被認為可能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物種
    但是現在,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昆蟲近40年來從未現身。華萊士巨型蜜蜂,或稱為Megachile pluto,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蜜蜂物種,體長可達3.8釐米(1.5英寸),翼展6.4釐米(2.6英寸)。這大約是歐洲蜜蜂大小的四倍。
  • 德國飛行昆蟲數量銳減75%,原因依然未知
    據報導,德國昆蟲學家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27年裡,飛行昆蟲的總數已經下降了75%,而原因依然不得而知。不久前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一項報告詳細描述了德國研究人員在全國63個保護區進行的縱向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測算所有飛行昆蟲的重量,並以此來衡量「飛行昆蟲生物量」。
  • 地球上最大的超級蜜蜂:和雞蛋一樣大,滅絕後又發現了1隻
    38年後,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又發現了一隻雌性華萊士巨蜂。傳說中的蜜蜂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研究人員在莫盧卡斯的巴坎島上搜尋,這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已知的大型蜜蜂棲息地。一生的發現四年前,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曾夢想在野外看到一隻超級蜜蜂,現在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只能用拍攝照片來表達他們最崇高的敬意,於是他們耐心地等待這隻羞答答的蜜蜂從白蟻巢中出來。
  • 保護野生蜜蜂了解一下
    德國共有560種野生蜜蜂,其中大約40%瀕臨滅絕。其生存環境需要有粘土、沙子、木屑,植物殘骸等作為築巢的建築材料。它們喜歡陽光充足,氣候乾燥的生活環境,以及在沙質土壤、枯木或木質莖杆上築巢。在這些方面,野生蜜蜂都遇到了挑戰。
  • 世界最大蜜蜂現身印尼島嶼,比普通蜜蜂大4倍 !
    而自1981年以後,華萊士巨型蜜蜂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被認為已經滅絕。目前,人們對於這種巨型蜜蜂的了解十分有限,只知道它喜歡獨居,在白蟻巢中挖洞並將其用防水的樹脂包裹起來。根據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說法,一支科學家小組今年1月啟動了一項尋找巨型蜜蜂的任務,他們在印度尼西亞的雨林中待了五天,終於找到了一隻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38年來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活著的華萊士巨型蜜蜂,證實這種特別巨大的昆蟲仍然存在,並未滅絕。與普通的蜜蜂相比,華萊士巨型蜜蜂的體型是普通蜜蜂的四倍,並且是黑色的。
  •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蜜蜂
    這隻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被重新發現,經過幾十年的思考,被科學所遺忘。這隻巨大的蜜蜂——和一個成年人的拇指一樣長——是在一個探索得很少的印度尼西亞島上發現的。這種昆蟲被稱為華萊士的巨型蜜蜂,是以英國博物學家和探險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AlfredRusselWallace)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858年描述了這種蜜蜂。科學家們在1981年發現了幾個樣本,但此後就再也沒有發現。
  • 印尼重現全球最大巨型蜜蜂 一隻可賣上萬美元
    北京時間2月22日消息,研究人員在近40年後重新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蜜蜂。此前,人們都認為這種巨型蜜蜂已經滅絕。這種被稱為「華萊士巨型蜜蜂」( Wallace)的生物大約有人類拇指大小,顏色為黑色,最早於19世紀50年代中期被發現。科學家們上一次看到活著的華萊士巨型蜜蜂還要追溯到1981年。最近,科學家們在印度尼西亞北部再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
  • 蜜蜂不僅勤勞也很瘋狂,惹怒蜂群的代價很大!
    為什麼蜜蜂會攻擊水牛,蟄死水牛呢?在幾年前,一個養蜂人的蜂群就蟄死了一頭大水牛。當時這個水牛在蜂箱旁邊吃草,走進蜂巢門時,蜜蜂就在水牛的身旁穿梭,水牛本能的就用尾巴驅趕蜜蜂。結果蜜蜂就蟄了水牛,水牛疼就把蜂箱踢翻了。最後一群蜜蜂蜂擁而上攻擊水牛,水牛就被大量的蜜蜂蜇死了。這件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水牛靠近蜂箱激怒了蜜蜂!蜜蜂是群居性的社會性昆蟲,每一隻工蜂都為蜂群的繁榮而努力工作 ,蜂巢的安危就放在首要地位。只要能夠活動,蜂巢門口都會有守衛蜂保護蜂巢的安全。在平常情況下,只要靠近蜂巢的動物——蜜蜂能根據生物氣息確定動物的攻擊性。
  • 農林大學生的暑期作業 捕捉製作10000隻昆蟲標本
    放假前,他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業——捕捉昆蟲和製作昆蟲標本。為了抓到滿意的昆蟲、製作高質量的標本,他們用上了多種裝備和武器,雖然也有學生在和蜜蜂等昆蟲的「戰鬥」中光榮負傷,但是大家戰果纍纍:累計抓獲昆蟲數萬隻,製作有效昆蟲標本超過10000份,包含了18個目130個科,在實驗室裡成立了陣容龐大的昆蟲軍團。
  • 蜜蜂消失的世界中,人類也無法生存下去,可蜜蜂數量正在減少
    除了美國之外,蜜蜂「集體失蹤」的現象不斷擴散,漫延到了德國、瑞士、葡萄牙、希臘等等大洋彼岸的國家,比如葡萄牙的蜜蜂「集體失蹤」案例已有幾千份,瑞士的情況更為嚴重,大約40%的蜜蜂不知去向,英國的一些養蜂人也發現,明明他們養殖的蜜蜂並未患病,可它們紛紛離開蜂巢、不知所蹤。基於此,一些昆蟲學家呼籲人們關注蜜蜂的生存狀況,若蜜蜂滅絕了,人類的生存狀況也會急轉直下。
  • 國內最大昆蟲主題樂園落戶合肥 將展示昆蟲千萬隻
    「昆蟲樂隊」互動設施自駕線路  今年五一,合肥市民去巢湖南岸遊玩,不僅可以欣賞煙波浩渺的八百裡湖景和馬尾河溼地公園的美景,還可以在「昆蟲王國」看千萬隻蝴蝶翩翩起舞,探秘各種昆蟲的生活  作為國內最大的昆蟲主題樂園,園內將展示各種活體昆蟲一千多萬隻,主要有蝴蝶、蜜蜂、螢火蟲、蟈蟈、金工蟬、瓢蟲、花金龜、蝗蟲、螳螂、獨角仙、象甲、雀甕等100多個珍稀品種。  河邊依次建設十多個形態各異的場館,包括螽斯館、花蟲館、蜉蝣館、蝸牛館等。以上場館均已建設裝修完畢,預計近期投入使用。
  • 保護蜜蜂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圖為一名養蜂人站在斯洛維尼亞贈送給聯合國的蜂房前。   新華社發  5月20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世界蜜蜂日」。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敦促各個國家和民眾採取更多行動,保護蜜蜂和其他授粉生物,以避免食物多樣性劇減的風險。
  • 世界最大蜜蜂現身印尼島嶼 比普通蜜蜂大4倍
    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座島嶼上,野生動物專家發現了消失多年的華萊士巨型蜜蜂。它比普通的歐洲蜜蜂大4倍,和成年人的大拇指一樣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華萊士巨型蜜蜂是以英國博物學者、探險家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名字命名的。
  • 百年後地球上恐無昆蟲?
    「擋風玻璃現象」裡斯並不是唯一注意到昆蟲缺失的人。事實上,近年來關於昆蟲研究的科學報告不斷佐證,昆蟲正在世界各地大規模地消失。但這場潛在的「災難性」危機的嚴重程度,直到最近才得到充分的揭示。上周,《生物保護》雜誌發表了首份關於全球昆蟲數量下降的科學綜述。
  • 大量昆蟲死亡:如何拯救昆蟲與我們人類自己?
    為了推動昆蟲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綠髮會的努力包括但不限於:①建立了「觀蟲工作委員會」;②在外來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秋粘蟲、秋行軍蟲)的防治和「蟲口奪糧」上,呼籲生物防治納入主流化;③支持建立社區層面的「中華蜜蜂保護地」來保護中華蜜蜂;④由於昆蟲數量驟減可致大自然崩潰,綠會呼籲生物多樣性寫入憲法;⑤意識提升與環境教育;⑥倡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等。
  • 上百隻珍稀牛背鷺歡歌田間,睦洲鎮蓮子塘村迎來一群國家二級保護...
    上百隻珍稀牛背鷺 歡歌田間 圖/文一班攝影朋友聞訊趕到現場,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省攝影家協會自然生態攝影委員會委員、省昆蟲攝影協會會員阮國志辨認證實這群鳥為牛背鷺,伴有少許白鷺和池鷺。
  • 如糖似蜜的5.20隻為保護「她」
    聯合國2017年設立這一國際性節日是為了呼籲大家保護蜜蜂、重視蜜蜂在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以維護整個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生物多樣性。之所以選擇5.20這天,是因為現代養蜂業的先鋒斯洛維尼亞的安東 揚沙(Anton Jan a)的生日在這一天,他的研究與發現為現代養蜂形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印尼發現一度被認為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
    但是現在, 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昆蟲近40年來從未現身。華萊士巨型蜜蜂,或稱為Megachile pluto,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蜜蜂物種,體長可達3.8釐米(1.5英寸),翼展6.4釐米(2.6英寸)。這大約是歐洲蜜蜂大小的四倍。這種昆蟲最初於1858年被發現,隨後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81年才再次被發現。
  • 世界上最大的蜜蜂:有大拇指粗比普通蜜蜂大4倍,翼展可達6釐米
    38年後,人們就再也沒有發現過這種野生的活蜜蜂,只在交易市場上看到過巨型蜜蜂的屍體,但不知道這種蜜蜂是否還存在。直到1981年2月,美國昆蟲學家梅瑟在印度尼西亞的哈馬黑拉島上發現了兩隻雌性昆蟲。許多人擔心這種蜜蜂已經滅絕,幸好,今年一個由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在印度尼西亞東北部偏遠的北摩鹿加群島森林中跋涉探險又發現了華萊士巨蜂。
  • 蜜蜂隨處可見,為什麼聯合國說人類正面臨蜜蜂危機?
    很少有人知道,不起眼的小昆蟲:蜜蜂,竟然會影響到人類的糧食安全。在首屆世界蜜蜂日上,世界糧農組織提出了一個險峻的問題:一旦蜜蜂減少,那麼咖啡、蘋果、杏仁以及番茄等農作物將可能會絕收,到那個時候,人類或許只能靠大米、玉米以及馬鈴薯為食。這樣會加劇人類的飲食營養不均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