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為天空點亮明黃「燈火」

2021-01-08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當下暮春,黃花風鈴木花期的尾巴尚存,海口觀瀾湖、新埠島等地的馬路邊上花影搖曳,花瓣明黃暖絨。

  這一開在春天裡的小黃花,又稱黃鐘木或毛黃鐘花。它顏值高、花色美,引人側目。

  作為近些年來為城市綠化或高速路兩旁添蔭添色的樹種,黃花風鈴木可以算得上「合格稱職」:在非花期時節略顯低調,綠葉枝椏普通尋常;花期盛開時短暫美麗,點綴一方。

  意想不到的色彩

  春天的花花世界不是萬紫,也不是千紅,是溢滿眼眸的任一抹亮麗春色。而海南春天的色彩盤裡,也並非只有綠色這麼簡單。

  除了木棉、火焰木的熾熱嫣紅,三角梅、洋紫荊的嬌俏玫紫之外,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色彩——比如黃花風鈴木的明黃色。

  三月下旬,在海口觀瀾湖一帶,路邊三三兩兩的小喬木上綴著黃花鈴鐺,花冠如漏鬥,緊湊似花球,花的邊緣微皺彎曲,開得團簇洶湧,遠遠望去如童話世界中浸染了明黃色的雲朵,明媚、輕盈、懸在半空。

  花花世界裡的色彩是繽紛的,而春季則是一位當仁不讓的色彩運用高手。值此時節,它以花草為筆,以全國為畫紙,在西域新疆鋪滿粉白色的杏花雨,為中部鄂地披上少女心滿滿的粉色櫻花「嫁紗」,攢著藍花楹的紫色正準備將春城昆明浸染成畫,在南國則安排黃花風鈴木登場為天空點亮明黃燈火。

  春風拂來,盛放的黃花迎風搖曳,花瓣輕舞飛揚,星星點點飄落在地上,金黃一片。有時候,美麗時刻是短暫的,對於黃花風鈴木而言,它的花期在一年之中就只有三四月份中的20來天左右,花開得絢爛,落得也乾脆。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科普資料介紹,黃花風鈴木因花黃色、形如風鈴而得名,它的故鄉在中美洲、南美洲,為巴西國花,是優良行道樹,可在庭院、校園、住宅區等種植,具有極大的觀賞及應用空間。

  從大洋彼岸而來的黃花風鈴木不能抵抗寒冷,比較適合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生長周期較長,一般要五六年左右才能開花。目前我省一般將它作為行道樹栽種,連片的不多,品種也較少。

  有個性的小花

  黃花風鈴木很有個性,它是一種先花後葉的植物,先開花後長葉子。

  枝頭見花不見葉,一路金黃一路香。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黃花風鈴木開花時,細長的樹枝上無一片樹葉陪伴,廖剩滿樹黃燦色調,單一霸道。

  俗語道「紅花當然綠葉配」,對於黃花風鈴木而言,這句俗語顯然不適用,它既沒綠葉也沒紅花,只有光禿禿的枝椏和黃燦燦的花朵。

  與黃花風鈴木一樣,開花時不喜有綠葉襯託陪伴的還有美麗的異木棉。這也是一種開花時不見綠葉的植物,後者花期時一般葉子會落光,枝杆上乾乾淨淨的,只有滿樹花朵,粉紅一片。

  這一奇特的個性,與影響樹種生長的四季變化有關。黃花風鈴木會追隨季節變化,更換不同的外形特徵——

  春天時,它花團錦簇,黃花擠滿枝椏;到了夏天,它萌生嫩芽,長葉結果莢,然後是果莢裡翅果紛飛;秋天來臨,它開始枝葉繁盛,一反常態,滿是蔥蔥鬱鬱的青綠;進入冬天,它枯枝落葉,枝遒葉疏,滿是滄桑。

  在黃花風鈴木的枝幹、葉片、花瓣裡,季節時序留下了獨特的記號。春華、夏果、秋綠、冬枯,它把植物一般的生長順序稍作打亂重新排放,與季節共同完成與眾不同的拼圖遊戲。

  優良行道樹的「職業修養」

  作為優良的行道樹種,黃花風鈴木近年來在各市縣不同路段出鏡的頻率越來越高,儘管花期不長,但一簇簇明黃色花球吸睛無數,讓其成為網紅:

  在三亞迎賓大道乾溝段的中間綠化帶上,黃花風鈴木排成列,和其他綠植連成一段賞心悅目的分隔線,在左右經過車輛的車窗上投下倩影;在儋州市雅星鎮到白沙黎族自治縣路段,枝幹尚顯青蔥的黃花風鈴木,嵌在婆娑綠影中,隨風搖曳……

  黃花風鈴木具備優良行道樹的「職業修養」。從外形上看,黃花風鈴木被選作觀賞植物和觀花樹種不無道理,其可生長至五六米高,樹形美、樹冠秀、樹幹直、樹枝展,而且花期盛開時耀眼奪目,成為收穫高人氣的網紅植物。

  從生長條件上看,黃花風鈴木在海南落戶也有天然條件,其喜高溫、溫暖、溼潤、光照強的環境,瓊島之地正符合其生長條件需求。

  除了黃花風鈴木以外,在海南還有其他開黃花的木本樹種,目前常見如黃槐決明、黃玉蘭、金鳳花、海桐花等樹木,它們花姿各有其美,花期不一而同。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一睹今年的黃花風鈴木,錯過了就得等來年咯。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一燈如豆到萬家燈火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從一簇篝火到一盞油燈,從一根蠟燭到一顆電燈泡,昏黃的燈火搖曳升起,被照亮的一方天地裡升騰著溫熱的氣息,照明技術的變革與普及過程飽含著時代變遷的生動印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空之鏡」引候鳥舞翩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鶯歌海萬畝鹽田,造就了「天空之鏡」的美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道德天空星光閃爍
    海南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讓天南地北的遊人難忘。「海南好人」的心靈之美及種種善舉,更讓人溫暖與感動。  2013年,有太多熟悉的名字深深地叩擊著我們的心靈:陳起賢、王金花、崔昌華、蘇金蘭……他們甘於奉獻、燃燒自我的至上師德,他們愛崗敬業、默默耕耘的職業操守,他們敬老孝親、血脈情深的至美真情,似繁星閃爍,再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感動了瓊州大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啟動溼地公園鳥類監測
    本報海口8月21日訊 (記者葉媛媛)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獲悉,8月19日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訪「坡棉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更路簿》是海南漁民世代在南海諸島生產作業的航海指南,其中蘊藏的歷史密碼涉及南海歷史、造船、航海技術、法律、自然地理、經濟等多個學科。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拼搏最幸福彩虹來相映
    5月18日8時許,晴空萬裡,在「奔跑海南」2019環島全民健跑(瓊海站)活動激情進行時,賽道上卻突然出現道道彩虹,引來在終點區休息的眾多跑友拍照記錄。  當天的瓊海,天氣晴朗,天空中見不到半朵烏雲。那麼,沒有經歷風雨,為什麼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呢?  「這得『歸功』於我們準備的3臺噴淋車。」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夜色斑斕夢幻瓊中
    當夕陽收起最後一道霞光的時候,一盞盞街燈與霓虹燈便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的夜空漸次亮起,點點燈火勾勒出山城的輪廓,絢爛而不喧囂,像極了瓊中人的性格。  燈璀璨  走在瓊中靜謐的夜裡,路邊的紅色「中國結」景觀燈如一條絢麗多姿的彩帶貫通整個縣城,兩側樓宇的外牆上則泛起一層層彩色的漣漪,紅的、黃的、藍的、紫的……讓人仿若跌入了一場斑斕的夢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年文脈潤萬州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從空中俯瞰萬寧大地,蜿蜒的河流跨過重重大山,奔騰向東匯入大海,構成一幅青山秀水、壯麗絕倫的美麗畫卷。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在霸王嶺林區,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監測隊員們經過半年的跟蹤觀察後發現,海南長臂猿的第五個族群正在形成;距離霸王嶺數十公裡外的邦溪,一隻坡鹿幼仔嘗試離開母鹿的護佑,學習獨立採食;吊羅山林區內的一處溪澗旁,身披油亮「皮草」的小爪水獺探頭探腦地四處覓食;鸚哥嶺腹地的一片溼地裡,幾隻海南疣螈上演「求偶大戰」;尖峰嶺雨林的落葉枯枝間,一隻黑黃相間的圓鼻巨蜥突然抬起頭吐出了長長的信子……不論是到訪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 袁鋒  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級以溼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或涉及溼地的自然保護區共26處,但受各種條件限制,一些保護區只能停留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