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鳥的「倔強」——絕不活在籠子裡!

2020-12-03 手養鳥之家

相信不管是鄉下還是城裡,麻雀的身影無處不在。有時為了啄食一粒米即便有人在旁邊它們也不怕,趕都趕不走。真的是累死老婆,氣死老頭了!看著這些曾被鳥界拉入黑名單的「四害」之一,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這麼養鳥的,卻沒有養麻雀的?

其實並不是沒有養麻雀的,相信很多人也養過,比如在大街撿到受傷的麻雀。但是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麻雀其實是文鳥科麻雀屬之一,因為他們的身體顏色和體長大小比較接近,一般都是羽毛呈棕色並伴有黑斑,所以大家稱它麻雀。麻雀的嘴強壯並且短粗,形狀呈圓錐形除了樹麻雀以外,其它種類的麻雀公母顏色均異。世界上一共有27種,其中的5種是分布在了中國境內。除了非常寒冷的南北極還有高山荒漠這等惡劣的環境,其它地方均有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麻雀可能是大自然中最大種群的鳥類了。它們和人的居住那麼接近,同時又那麼地偏居一隅。好像人們的居所總是有麻雀在圍繞,但是又並不是那麼的與人親近。人們對它的熟悉可能來自於對它們的獵殺,卻從沒有人真正的收養過它們。

客觀分析

1.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在路邊偶遇一隻受傷或者某些原因不能飛起的麻雀,想拿回去餵養,但是基本是無法成功。首先這種情況大家遇到的本就是體弱多病的鳥,再加上和人類如此接近的恐懼,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時間一長就會傷病加重而死亡。這種情況並不是氣死的呦!

2.還有一些比較調皮的人可能抓到了健康的麻雀,但是沒有合適的籠子進行飼養,甚至放到一個盒子裡或者其它不適合的容器裡將就著喂。麻雀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肯定會亂飛亂撞向出去回到原先的自由世界中。所以會一直撲稜導致脫水、體力透支,即便你給食物它們也不會吃的最後只有死亡一條路。人們常說麻雀的氣性大,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3.即便有一些自己有籠子,也是在籠子中飼養的,但是對於餵鳥的常識不了解,有的就會亂餵像什麼饅頭渣,蛋糕,米飯類的,雖然外面的鳥有些也吃這個,但這並不是它們的主食,餵到最後可能導致餓死。

麻雀有太多的特點:

麻雀的個體非常小但是野外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不然也不能繁衍到如今的大種族狀態。它們基本可以食任何可食的東西。它們用嬌小的身體以及頑強的毅力不停的鬥爭著,爭取更大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機率。它們的機靈和堅韌的性格使它們種群的繁衍經久不衰。

它們對後代是非常嚴格的,只有經受得住考驗的幼鳥才能存活下來,正是嚴酷的考驗,使它們一代代變得更加優秀不停地快速進化。當幼鳥還不完全會飛的時候就要跟著媽媽去學習尋食的本領,它們幼小的身軀拍打著翅膀緊隨媽媽的身後。它們也是很乖的,不會亂跑,只去媽媽去過的地方只吃父母叼來的東西,直到它們能獨立進食。這是它們學習求生的最快方法。

鳥類作為自然界生態系統舉足輕重的成員,雖然對於農業生產力沒有很大推動,甚至還會偷偷吃掉它們的種子,但是他們擔負著種子以及營養物的傳送,參與了整體系統內能量的流動和無機物質的循環,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所以不管是從麻雀的飼養難度上,還是它們對自然界所做的貢獻,它們都不應該活在籠子裡,畢竟野外的環境才是它們最好的生存空間!

相關焦點

  • 你們知道為什麼「你能養活任何東西,但你卻養不活麻雀」嗎?
    常常聽人說「你能養活任何東西,但你養不活麻雀」,我小時候確實是記得,你抓得住麻雀,但你關不住麻雀,你要是關住它,它就算是把頭撞破了,也要出去。成鳥相對好辦一點,鳥一般養在籠子裡,但沒親近過人的野鳥放在籠子裡,四面漏光,放眼看到的都是怪異的陌生環境,還有兩腳大怪獸……救助鳥類的常用方法是放在黑暗、墊毛巾的紙箱內,保持安靜,更不要看著萌就上手撫摸
  • 為什麼抓到的麻雀,怎麼養都養不活?
    其次,麻雀養不活也可能是因為餵養環境惡劣。許多人把麻雀領回家,就隨便將麻雀放在一個籠子或紙盒裡,然後灑點食物,認為麻雀有吃有喝死不了就撒手不管了。然而麻雀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感到非常害怕,還會拼命地撞擊籠子或箱子,根本沒有精力吃食物,最終可能會因體力下降、撞擊受傷、脫水等原因而死亡。若是天氣寒冷,沒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麻雀,尤其是毛還沒有長齊的小麻雀,還可能被凍死。最後,麻雀養不活還可能是因為本身就受傷了很虛弱。
  •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原來是因為這個?
    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原來是因為這個? 而一些調皮的小孩就會製作各種的機關和陷阱來抓捕麻雀,那為什麼我們抓到的麻雀怎麼都養不活呢?
  • 國鳥評選遭網友惡搞 網絡投票麻雀居首呼聲甚高
    這兩天,關於國鳥評選活動出現了尷尬的局面,票數最高的丹頂鶴因為其拉丁文為日本鶴而遲遲定不下來。有天涯網友通過網絡投票的方式在10種候選鳥中選國鳥。誰知灰不溜秋的麻雀竟以35.8%的支持率榮居榜首。  投票支持麻雀為國鳥的網友雖多,然而,反對者的呼聲也十分高漲。
  • 麻雀·彈弓·燕子窩
    仔細算來,我與麻雀的恩恩怨怨,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之多,就像日久月深的老朋友,難以釋懷......       小尖嘴小眼睛小翅膀小尾巴小身板,麻雀是我家鄉所能看到的較小的鳥類。從我記事那會兒起,遇見最多的鳥是麻雀,吃得最多的鳥肉也是麻雀,傷害最多的還是麻雀,連最「討厭」的仍然是麻雀。
  • 被禁堌了自由的麻料鳥
    一時間,大街上,人群中,到處會看到有孩子的手裡提著小巧的籠子,籠子裡裝上或一隻或兩隻被打扮得五彩斑斕的雞仔……幾天後,華光退去,才發現不過是普通的雞仔!於是有人提出質疑:這也許就是個麻雀,為了提高顏值,賣個好價錢,給普通的麻雀上個顏色而已。孤陋寡聞!
  • 如果沒有麻雀
    出於好奇而百度,得知除了南北極、沙漠地帶,其蹤跡遍及各大洲,凡有人處則有麻雀,就像凡有井水處即詠柳詞一般。所以對於人類,可能分不清許多鳥類,但不會不認識麻雀。除非你不食人間煙火。  麻雀的知名,絕不因其名貴,恰恰是普通。普通得沒有漂亮羽毛,沒有夜鶯、燕子、八哥的歌喉。終其一生穿著灰不溜秋的外套,終日拉呱不完的家長裡短。麻雀一定是有語言的,否則它們整天在嘮嗑什麼呢?
  • 農夫地頭張網一天捕6隻活鳥 斑鳩一隻賣20元(圖)
    那隻沒來得及從網上取下的鳥都快腐爛了、那些活捉的斑鳩都已經肥壯了。  一張約60米長、5米高的巨網和另一張約25米長的巨網呈「T」字形豎立在此,陸先生說已有一年左右。他已經忘了具體數量,只記得認得出來的有斑鳩、麻雀、啄木鳥……甚至貓頭鷹都難逃他的巨網,但因「長得奇怪、餵了幾天又不進食」,只能放生了。
  • 同樣是麻雀,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但卻沒有人養麻雀。養鳥行家說:麻雀養不活。按說,麻雀食料雜,生活水平只在小康之下,可以養的啊。我的一個同學不信邪,捉來麻雀,關進籠子,餵它食,不吃;餵它水,拒喝。它學介子堆,不食周粟,硬是餓死了。我倆分析原因,我說:「麻雀受不了約束。」同學說:「不是,麻雀怕人。」也因此,我固執地認為,那位湖北官員把鳥認錯了,他看到的,一定不是麻雀,而是一種像麻雀一樣的小鳥。
  • 野生鳥黑市藏英雄山鳳凰山 與執法人員躲貓貓
    聽聽鳥叫,心情好,出來遛遛鳥,活動活動,也算是鍛鍊身體了。」公園裡手提畫眉鳥籠子的一位大爺說。同行的另一位老人則說道,「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習慣了,沒考慮那麼多。」  在英雄山和鳳凰山兩處鳥市,賣畫眉鳥的攤點總是最壯觀的。數十個鳥籠擺放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堵厚實的牆。
  • 怎麼馴服野生麻雀
    偶爾獲得一隻麻雀,應該如何去馴服?工具/原料麻雀及種子類食物鳥籠方法/步驟麻雀屬於那種不願意向人類屈服的鳥類之一,所以馴服麻雀是很多初學養鳥的人很難做到的。但經過努力,也不是一件過於困難的事情。放置鳥籠的位置籠子放置的位置,不能讓麻雀看到外部的空間。如果看到外邊的熙熙攘攘的環境,就不能靜下心來,不利於對它的馴養。
  • 野生麻雀為什麼在家中養不活是真的嗎?
    相信住在在城裡住的人都很少看見野生麻雀,有些回老家的時候就抓到野生麻雀回家養,但是聽說麻雀在家中養不活是真的嗎?這個提法肯定不對,野生麻雀的確不好養活,但這只是指成年麻雀,他們太個性,不受拘束,寧折不彎,但對於未出窩的麻雀另當別論,我小時候從房子屋頂瓦片下面掏出一窩小麻雀,都還沒有長毛,光溜溜的身子,嫩黃的嘴岔,伸著脖子嗷嗷待哺,我每天用窩頭哺育,不能用白面,那樣容易糊屁股,一糊屁股小鳥就死了,雖精心到不能再精心了,但是還是有幾隻死了,特別傷心,碩果僅存的一隻逐漸長大,
  • 為什麼要在公寓裡選擇【文鳥】?
    ▲ 點擊關注,你想要的寵物都在這裡如果想在公寓裡頭養什麼鳥類的話,我想我會選擇文鳥吧,這種可以像貓狗一樣性格,一樣親近的鳥。
  • 麻雀骨頭的硬度
    仔細辨識,哦,那是麻雀的叫聲。不知何時,幾隻麻雀光臨窗外,在那裡高興地交談著什麼。聲音絲絲縷縷,像一根棉花棒在掏耳朵,讓人痒痒的、酥酥的,直擊神經與心跳。久居都市,鳥聲漸遠。有時在公園裡和居民區裡,才看到被關進籠子裡的鳥兒在跳來跳去。偶爾飛過幾隻麻雀,或者見到幾隻麻雀嬉戲飛起,剎時會湧出久違的親切與兒時的懷想。麻雀,我們已經分開得太久太久。
  •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2019-03-19 16:30:48 2019年03月19日 16:30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 麻雀可以養得活嗎?
    麻雀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鳥,基本無論是在鄉下還是在城市裡都能遇到,它們生命力強、抗病能力強、繁殖能力強等種族特點促使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多,當然由於它們的雜食性,它們也成為了糧食種植的威脅。麻雀是可以被人工飼養的咱們小時候可能好奇麻雀這種鳥類,但是我們更好奇的是麻雀這種鳥類是否跟我們父母長輩們說的一樣養不熟呢?
  • 男子自製鐵籠播放鳥叫誘捕貓咪
    為了誘捕貓咪,江蘇小夥林某自製大鐵籠,還抓來一隻麻雀放在籠子中,同時播放鳥鳴錄音引誘貓咪上鉤。10月31日凌晨3點,嘉興海寧市公安局鹽倉派出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一名青年男子騎著電瓶車用手電筒在路邊來回照,像是在尋找查看什麼東四。民警攔下檢查後發現,男子駕駛的兩輪電瓶車上有個大籠子,還有個蛇皮袋,蛇皮袋裡裝的竟然是只貓。 男子交代,鐵籠子是用來抓貓的。
  • 「麻雀店員」搶顧客吃的還會逗人,「鳥媽媽」一喚它就飛到手上特粘人
    ZAKER 哈爾濱記者 王鐵軍 文 / 視頻製作一年前,剛出生的小麻雀落難到菜地裡,幸虧被許兆紅救起帶回家,沒想到,這隻小鳥認自己當了 " 媽媽 ",只要一喚它就會飛到她的手掌上,在 " 媽媽 " 身上撒嬌,還能幫 " 媽媽 " 看店逗顧客笑,真是一份難得的 " 人鳥奇緣 "!
  • 麻雀如今變「鳳凰」曾經還差點成為國鳥!
    麻雀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農田裡、街道上甚至小區內的樹枝上都能看的到。曾將的麻雀一度遭人厭惡,甚至當時它們作為「害鳥」一直被人想除掉的。但是你們想不到吧,如今的麻雀已經變成了「鳳凰」,不僅僅是受到了國家保護,而且曾經還是國鳥的競選之一,呼聲之高遠超競選者!
  • 老人馴服數百隻麻雀當寵物 馴服第一隻用時三年
    人們養鳥,一般都會選擇寵物鳥,如金絲雀、八哥等等,因為這些鳥智商較高,易於馴服,容易和人互動交流。不過,在蘇州胥門外小河浜,有一位楊大爺,竟然把家門口的數百隻一向不受人控制、見人就逃的野麻雀馴服得服服帖帖,當「寵物」養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