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2019-03-19 16:30:48來源:新民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3月19日 16:30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李 伶

  全球首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是布拉格,據說當初希特勒也鍾情於這座城市的美,下令不許炮彈落入布拉格城,才使得布拉格成為二戰時損失最小的城市。

  布拉格最熱鬧的地方是查理大橋,那裡永遠擠滿了遊客。這座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有座雕像據說摸了有財運,已被遊人摸得鋥亮發光。橋上的人競相拍照留念,或欣賞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伏爾塔瓦河穿越著城市,流向遠方。

  而我,則穿過了查理大橋,在對岸一個寂靜的街巷上,找到了卡夫卡博物館。

  與之前的熱鬧相比,這裡實在算得上冷清,這與卡夫卡的地位不匹配,卻符合卡夫卡的個性,他說過:「我們唯一能夠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

  先要走上一個木製的二樓樓梯,才開始進入博物館。整個設計像是進入一個歷史時光隧道,信件、照片、手稿、影像、物件,在昏暗的通道裡,這些歷史原件在燈光下仿佛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讓你想像著當時的情景。有片刻,甚至能體會到卡夫卡的孤獨感與恐懼感。

  卡夫卡出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之家,「卡夫卡」在捷克語中是「寒鴉」的意思,其父店鋪即以寒鴉作店徽;「卡夫卡」在希伯來語中是「穴鳥」的意思。總而言之,卡夫卡意思上是一隻小鳥。但是這隻小鳥並未自由翱翔,他一直未能擺脫父親的超級嚴厲,一生未婚無子,幾次訂婚都取消,也因為他的孤僻導致了他的逃離。

  雖然有過幾次歐洲旅行尋找生活的意義,但總體上,卡夫卡出生、上學、工作都在布拉格,即使是工作單位保險公司,也離家不遠。他酷愛寫作,筆耕不輟,但寂寞、恐懼、幻想、自責一直伴隨了一生。

  和普魯斯特一樣,卡夫卡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常常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他需要與世隔絕,所以獨居一室必不可少。他在信中說道:「我的頭腦裡面有一個巨大的世界,但是怎樣才能釋放我自己,釋放這個世界?同時又保證我不被它撕碎?」於是,他拼命地寫作,在自己的世界裡展翅高飛。

  卡夫卡寫作喜歡用象徵手法,比如眾所周知的《變形記》,借動物奇思異想。除了那隻甲蟲,他還可以把自己變成一隻蟑螂、一隻猿猴、一條狗、一隻松鼠,而他則躲藏在這種文學語言中,成為背後人。

  卡夫卡有句很著名的話:「你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點兒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同時,用另一隻手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 而我,更喜歡他的另一句話,更能體現他對自己命運的描繪:「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包括他的簡筆畫,通過人物的矛盾、扭曲變形來體現一種惶恐不安,在現實生活中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又看不到出路。他的擔憂與無奈躍然紙上。

  卡夫卡如今是捷克人的驕傲,那可是他未曾想到的。他一生只想逃出籠子。

相關焦點

  • 卡夫卡與中國:無用的文學
    在1917年這段轉折時期,卡夫卡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目光,一種逆反的思維:「一個籠子尋找著一隻鳥。」這個句子的出現,體現了卡夫卡雙重顛倒的邏輯:一方面,本來籠子是用來關住飛鳥,現在卻要去尋找鳥,即鳥已經飛走逃逸,但鳥似乎又不可能不被籠子關起來,整個天空都可能是一個籠子,整個世界都是一座籠子,甚至鳥都不可能從中逃出,這是人性的普遍囚徒困境;另一方面,本來籠子是靜止的非生命物體,鳥是運動的生命體,但現在反倒是物要「物化」,籠子要變成飛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這是救贖的奇蹟。
  • 卡夫卡的普羅米修斯:走向一種無用的文學
    一切難道不都是老生常談?  卡夫卡的寫作,一直就處於一個這樣虛構的籠子之中。生活在小城布拉格的猶太人,為何想像美國與城堡?那是把自己置於一個虛擬的籠子,而且還是金籠子,正是如此的籠子,虛擬的籠子,讓卡夫卡成為我們這個數字複製時代的同時代人。  卡夫卡有著穿越這個籠子的技藝嗎?
  • 一隻鷓鴣鳥
    廣州市華景小學四年(四)班 餘評秋今天,奶奶撿回來一隻鷓鴣鳥。早晨,奶奶去買菜的時候,在地上發現了一隻鷓鴣鳥。大概是餓壞了,它飛不起來。奶奶溫柔地、小心翼翼地把它帶回了家,關進了籠子裡。我很高興見到奶奶領回來的新朋友。
  • 麻雀鳥的「倔強」——絕不活在籠子裡!
    看著這些曾被鳥界拉入黑名單的「四害」之一,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這麼養鳥的,卻沒有養麻雀的?其實並不是沒有養麻雀的,相信很多人也養過,比如在大街撿到受傷的麻雀。但是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變形記》出版100周年,卡夫卡不也是那隻不幸的甲蟲?
    房間裡兩張辦公桌並排放在一起,一張桌子後坐著一個又高又瘦的男子。他一頭黑髮向後背著,大鼻子,窄窄的前額下長著一雙漂亮的灰藍色眼睛,嘴唇微微苦笑著。「這肯定就是那個孩子啦。」他說,連句問候也沒有。「就是他。」我父親說。卡夫卡博士向我遞過手來。「在我面前你不用害羞。我也交一大筆電費。」他笑起來,我的膽怯消失了。
  • 老虎跑出了籠子,又來了一隻長著翅膀的飛虎,你聽說過嗎
    人民公園原來是鹽商李春誠的私家花園,說是他的私家花園,也就是在公園中心區域有池塘,有一個廳屋,有一個小土山,土山上有個寶塔,在公園的東南角還有一座藏經閣,僅此而已。這個公園原來沒有圍牆,界定它範圍的是一圈鐵絲網,有一米高吧。總體來說,就是一切很簡陋,沒有現在這麼完善和漂亮。
  • 《變形記》卡夫卡用一隻甲殼蟲,寫盡了「社畜」有多討厭上班
    他看了一眼攤放在桌上的布料樣品,想起自己是個推銷員的實際操作工作內容,一下子就再次癱躺在床上,緊閉雙眼:「天啊,我為什麼選了這樣一個辛苦的行業」。五點火車就要開了,怎麼辦?還是不想起來,嚴重的缺乏睡眠,更讓自己看起來像個陀螺,不再有靈魂的運轉。他想起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帶著樣品,趕上五點該死的火車,然後給店裡的工友陳述新樣品,然後再去公司。
  • 文學、少女與死亡:卡夫卡的生命三角
    在這裡我們尋找什麼呢?卡夫卡熬夜寫就的東西與文學的秘密混在一起,而他自己也與文學成為同一。卡夫卡就是文學本身,正如莫扎特就是音樂本身。法國作家勒內·夏爾說,他是「我們的金字塔」。而一座金字塔,就是一座陵墓:在它黑暗的墓穴裡,埋藏著一個謎,一個吞吃人的謎。當我們走近卡夫卡,就預感到幾乎可以用指頭觸摸他。
  • 卡夫卡的荒謬從何而來?
    卡夫卡這個名字一聽就好像不得了。等到看見照片——這麼苦命。從耳朵、眼睛,一直苦到嘴巴。這麼苦命,和中國的賈島一樣。——木心」關於卡夫卡,木心先生如是說。弗蘭茲·卡夫卡,出生在奧匈帝國末期的布拉格一個猶太中產家庭,父親從事百貨批發生意,脾氣暴戾。有評論家將卡夫卡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足見卡夫卡的文學地位。
  • 卡夫卡《變形記》:變成一隻甲蟲後,世界會如何對待失去價值的人
    只要提到20世紀文學,一個一定繞不開的人物就是弗蘭茲·卡夫卡,作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直至今日,文學界仍然燃燒著「卡夫卡熱」。卡夫卡生活於一戰後動蕩不安的社會,社會的壓抑,父親「如暴君般的統治」,讓他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通過寫作,將這種壓抑通過主人公宣洩出來,所以作品就呈現出荒誕的色彩。《變形記》是具有鮮明卡夫卡特色的一本中篇小說,作者將本身性格經歷環境的投射其中,寫出了時代與人的共同困境。有價值時,敲骨吸髓;無價值時,棄之如敝履。
  • 世界上最萌的鳥,像一隻未斷奶的小奶貓,人送外號「小肥啾」
    毛茸茸的一個小糰子,特別像一隻還沒斷奶的小貓,所以就得了這個名字。這種鳥圓嘟嘟的身子,活脫脫的一個大糯米糰子,人送外號「小肥啾」,據說是世界上最萌的鳥。它們可愛的外表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所以也成為一種籠養觀賞鳥。但是這種鳥籠養後卻不易久活,仔細養的話可以活四年左右,新手來養又不夠細心的話七天左右就會死去。
  • 農夫地頭張網一天捕6隻活鳥 斑鳩一隻賣20元(圖)
    靠近公路一側,一隻鳥倒掛在網中,現在已經腐爛。「這都是一周之前網住的了,沒來得及取下來。」陸先生說,都好幾天沒有網到了。  斑鳩20元一隻 也常會燉來「進補」  就在記者觀察這兩張巨網時,陸先生正好路過。記者藉機問道:「有活的不?」陸先生回答說,「咋沒得哦,你來看嘛,我家裡有五菱鳥(音),還有斑鳩。」
  • 少女,是卡夫卡升入文學殿堂的階梯?
    但在達尼埃爾·德馬爾凱的傳記《卡夫卡與少女們》裡,卡夫卡卻變得曖昧和複雜起來。在那本疑為偽作、但受到布羅德充分認可的《卡夫卡談話錄》裡,卡夫卡幾乎就沒有談過女性。但在這本書裡,我們發現,卡夫卡終生都在繞著女人打轉,簡直就是一個靠吸少女的精氣而存活的文學魔鬼。對於部分女性讀者而言,這裡的卡夫卡可能會讓她們大失所望,甚至極其反感。
  • 男子自製鐵籠播放鳥叫誘捕貓咪
    為了誘捕貓咪,江蘇小夥林某自製大鐵籠,還抓來一隻麻雀放在籠子中,同時播放鳥鳴錄音引誘貓咪上鉤。10月31日凌晨3點,嘉興海寧市公安局鹽倉派出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一名青年男子騎著電瓶車用手電筒在路邊來回照,像是在尋找查看什麼東四。民警攔下檢查後發現,男子駕駛的兩輪電瓶車上有個大籠子,還有個蛇皮袋,蛇皮袋裡裝的竟然是只貓。 男子交代,鐵籠子是用來抓貓的。
  • 讀繪本《卡夫卡變蟲記》:愛與忽略
    在眾多的繪本中,《卡夫卡變蟲記》曾經長時間佔據著兒子「童書琅琊榜「的榜首。原因很簡單:多好玩呀!想想看,一個小男孩一夜之間神奇地變成了一隻棕紫色的超級大甲蟲。充滿好奇、緊張、無奈和沮喪,在曲折離奇之後,又有驚喜和回歸,這對孩子來說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啊?是嘗試,是冒險,也是穿越。
  • 一隻鳥籠200萬? 西南第一鳥市見證川派籠鳥文化發展
    人們對鳥的借喻和讚美,僅僅都只針對野鳥。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作《鶯賦》:「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悽若有懷。」自此,或為目前可查到的最早針對籠中鳥而的吟誦,也以此可推測,也就是說,中國籠鳥的發源,很可能是在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從清代以降,籠鳥文化日漸興盛,到今日,中國已經幾乎找不到一個沒有籠養鳥的城市。
  • 被禁堌了自由的麻料鳥
    一邊安置了一個精緻的陶瓷小罐,一個裝水,一個盛谷,小罐雖小卻並不簡單,仔細看去,小罐上競畫有八仙的故事,祥雲呈瑞,清秀靈動,荷仙姑手中的蓮藕,張果老跨下的毛驢,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據說光這對鳥籠,老劉就花了一千多塊,可見劉經理確實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鳥痴了。只是不該把麻雀說的如此不屑。
  • 畫眉鳥的「籠子」,都什麼類型嗎?
    想要飼養好一隻畫眉鳥,首先要準備好籠養的設備,尤其是畫眉鳥專用的籠子。能不能養好畫眉鳥,籠子可是一個關鍵,其他的附屬器具都還在其次,尤其是對於鬥鳥而言,為了避免畫眉鳥認籠,各種類型的籠子都要畫眉鳥適應,避免出現在這個籠子打得好,那個籠子卻不知所措的情景。畫眉鳥的「籠子」,有什麼種類嗎?
  • 百鳥之王綠孔雀,翠綠的羽毛,雍容華貴的外表,靜靜地立在籠子內
    院內在一個簡單的圓形舞臺上,幾位身著紅色衣服的傣族女郎正在隨著婉轉的旋律,跳著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舞姿輕盈優美。坐在觀眾臺上,不經意間卻發現身後的鐵絲籠子內,居然居住著幾隻綠孔雀。翠綠的羽毛,雍容華貴的外表,被譽為百鳥之王的孔雀靜靜地挺立在籠子內,仿佛對外面的熱鬧和喧囂不屑一顧。越是這樣,越是勾起了我的好奇。蹲在籠子外,舉起手中的相機,我開始對籠子中的綠孔雀進行無聲的對話和交流。
  • 兩隻成年藏獒和一隻北美灰狼關一個籠子裡,北美灰狼能堅持多久?
    藏獒和北美灰狼,一個曾經是國人吹捧的「東方神犬」,一個是現存最大的犬科動物,二者孰弱孰強?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藏獒近幾年,藏獒的熱度有所下降,但是再往前推幾年,藏獒在我國的地位不要太高,備受愛狗人士的追捧。就算是不懂狗的人,提起來藏獒,那也是一臉嚮往,仿佛藏獒就是狗中王者,能擁有一隻純種藏獒可能是很多人的願望!在一些地方,一隻體形威猛的藏獒售價高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