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卡夫卡用一隻甲殼蟲,寫盡了「社畜」有多討厭上班

2021-01-14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格裡高爾. 薩姆沙按下了鬧鐘,看了看在柜子上的鬧鐘,是四點沒有錯,又到了日復一日上班的時間。他看了一眼攤放在桌上的布料樣品,想起自己是個推銷員的實際操作工作內容,一下子就再次癱躺在床上,緊閉雙眼:「天啊,我為什麼選了這樣一個辛苦的行業」。五點火車就要開了,怎麼辦?還是不想起來,嚴重的缺乏睡眠,更讓自己看起來像個陀螺,不再有靈魂的運轉。他想起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帶著樣品,趕上五點該死的火車,然後給店裡的工友陳述新樣品,然後再去公司。每次走進公司我都想直接走進老闆辦公室,把那個坐在桌子上居高臨下說話的傢伙拉下來,大聲喊:「我不幹了!」「雖然設想了一百次這個場景,但總有這麼一天的,再過個五六年吧,等我存夠錢。不過眼下,我還的起床,因為火車就要開了。」

這就是一個「社畜」的某一天早上。

社畜,是日語會社 + 牲畜的合併簡稱,含意可理解為:可憐的公司職員,或被公司像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

「社蓄」一詞,是從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開始流行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二次元動漫中。但其實,它的含義在各國皆有。比如,在英語國家中也有類似的群體,被稱為「wage slave」。

雖是一句自嘲,反映的卻是北上廣打工者日常現實:人未到公司,工作內容已排滿;在上下班高峰地鐵擠得生無可戀;被塞滿各種非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內容;在各種地點都需要工作,包括等地鐵和公交;替同事收拾爛攤子;很早到公司,深夜才下班......

開頭的那段,是我根據《變形記》改寫的變形之前的某一天早上,卡夫卡的開頭是這樣的:

「一天早晨,格裡高爾. 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大得嚇人的害蟲。」

卡夫卡處理最高級的地方,就是從始至終沒講述主人公為什麼會變成一隻巨型甲殼蟲。

但他即使變形,也還是滿腦子的996日程,睡眠不足的輕度抑鬱,內心喊了一萬次的「為什麼要上班,活著好累啊」的社畜心聲。

01、意念驅使,精神沮喪下的變異

雖然自嘲「社畜」,但某天早上睡醒後,發現自己真的變成一個奇怪的生物,絕不會坦然自若。

大聲驚叫,群爪亂舞,尋找家人本能反應還是有的。

然而格裡高爾卻異常的冷靜,先確認一下是自己的房間,仔細的看見了桌上的布料樣品,確認了自己的工作,並隨後看了看窗外的天氣,小雨導致心情鬱悶。

臥室左邊房間住著父母,右面房間住著妹妹,隔音很差的,他不但沒想過發聲求助,反而想輕生輕腳,怕引起騷動,進而又想起了工作的難處,越想越不想起床。

卡夫卡開頭衝突點並沒有放在人變甲蟲的異化上,而是放在人物心理描寫上,非正常態的沉著冷靜藉以突出格裡高爾處境艱辛。

而小說中始終無人關注為什麼格裡高爾會變成甲蟲?連格裡高爾本人都沒有提出疑問,這才是荒謬下的嘲諷。

格裡高爾最初的關注點依舊是生活的慣性:上班時間遲到了!定的4點鬧錶,而現在是6點半!怎麼辦?趕不上火車了,該如何請假?.....

卡夫卡寫的是科幻小說,但所有角色心理與現實銜接緊密,格裡高爾對目前的生活已生無可戀,但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嚴重性。

對於工作敢怒不敢言,對於父母家人責任但無情感,對於「自我」認知完全依賴他人反饋,他把自己忘記了,這是格裡高爾變成甲殼蟲的戲劇性。

「龐大的身軀,弧形的硬殼」是精神困境,然而,當經理找上門來質問為何不按時上班時,格裡高爾變形後反而把大段心裡話說了出來,雖然所有人聽不懂。

02、「社畜」危機來自「自我認同」的焦慮

格裡高爾是迷茫的工作狂,每日爬格子忙碌於排滿的日程單上,卻沒用一分鐘思考「自我」意向,導致受非常容易屈服於周邊環境,望而生畏。

經理見格裡高爾撒腿就跑,即便如此,格裡高爾內心焦急的怕失去了這份工作而追出臥室。父親見狀一手拿著手杖,一手拿著報紙驅趕格裡高爾回到房間。

這裡面的細節描寫暗藏玄機:

「假如允許格裡高爾掉個頭,他馬上就回到他房間裡了,可他擔心浪費時間轉身會讓父親不耐煩,而且父親手中的手杖隨時可能往他背上或頭上敲下致命的一擊。」

他還控制不好變異後的身體,「他一邊惴惴不安地不斷斜眼瞄向父親,一邊伺機儘快掉頭」因為父親的緊急催促,動作越來越慢,父親發出的「噓聲」讓格裡高爾心慌意亂,他幾乎已經掉過去透了,結果因為父親的噓聲導致方向錯亂。

最終他進了房間,父親用手杖「砰」地把門關上,他就從漫長的甲蟲生活。

其實,他去追經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變化後的能量,也在逐漸控制中,他完全有機會跑出去獲得自由,或許逃到大自然去慢慢適應甲殼蟲生活?總之,他實現了夢想,再也不用上班了,再也不用對誰負責了。

然而,當他在父親的威懾下,無意識回到了「兒童自我狀態」。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心理書中,蒼鷺對蛤蟆說:在某些特定情形和場景時會激發我們的而基本行為模式,做出自動反應,來自小時候體驗過的情感模式,這就是「兒童自我狀態」。

格裡高爾變成了蟲,從心理上也一如既往的屈從了父親。和許多「社畜」一樣,為了支持家人經濟生活,或者為了父母的臉面,青年群體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也催生著青年的焦慮心態危機。

從「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該怎麼辦」的迷茫,到暮氣沉沉,喪文化等的青年「早衰」現象,無一不反映著青年群體無處安放焦慮的危機。

當代青年正陷入一種對自我認同感的焦慮,崇尚獨立卻在家庭束縛與情感依賴之間徘徊。渴望自由,卻不敢邁出第一步,始終處於自我懷疑。

眼看自我實現無望,又無法撇開身上的壓力與擔子,「社畜青年」看上去是青年群體對自我的調侃與嘲諷,其實也是對「現實的我」的被迫認同。

03、內外雙重敘事結構,表現出想像與現實的差距:你永遠做不好別人期待的樣子

《變形記》採用的是內外雙層的敘事結構,來敘述變形後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層層變化。

內在節奏:格裡高爾的心理,觀察事情的變化

格裡高爾貼在門邊聽家人談話,慶幸父親還有一些積蓄;妹妹來打掃和送食時的表情與態度越加惡劣,他躲在沙發下並用床單蓋上自己等待家人的接受。

妹妹與母親想搬走臥室裡他的家具,他害怕失去證明他曾是個人的所有回憶,便趴到了一副畫上試圖保住,結果卻把母親嚇暈過去,父親用一隻蘋果砸向他,嵌入身體成為永久的傷口。

即使家裡的人對格裡高爾表示出了明顯的厭惡,可他仍然相信家人愛他的心,習慣性為每個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從未想過離開這個家。

妹妹和母親打掃都開始敷衍,送食物只是掃帚掃來掃去,租客來時家人把雜物往格裡高爾房間裡越堆越多,格裡高爾依舊在黑暗的角落裡奄奄一息的聽著家裡發生的一切。

由於被房客控訴,妹妹大聲的說出要趕走這隻怪物,格裡高爾只慢慢笨拙的做了轉身動作,回到自己的屋子裡,這回頭最後看了家人一眼,沒人說話,妹妹摟著爸爸的脖子,母親已經睡著了。

他剛一進門,門就被匆匆關上,上了閂,鎖住了,格裡高爾在黑暗中,感覺到疼痛再慢慢消逝,比妹妹更堅信自己應該消失,仍然滿懷著感動和愛,死去了。

外在節奏:家人的現實變化,讀者多維度體味

卡夫卡對於家人的變化,盡力用比較客觀的描述,減少主觀臆斷體現三位家人的情緒傾向,而正因此才讓讀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媽媽從第一次見到格裡高爾,驚嚇之餘下意識的開窗;妹妹起初進來打掃第一件事就是憤怒的開窗,並在窗邊留下一把椅子;家人從始至終並沒人在乎格裡高爾是否聽得懂人話;受重傷後,形式化用掃帚送進掃出食物,沒人在乎他是否吃過;一隻蘋果嵌入身體,沒人在乎這重傷的影響;唯一的生存空間的臥室,隨意撤出家具或者填滿雜物......

最後的結局也給讀者開放式的想像空間,父母與妹妹解脫式的愉悅,邁向新生活,對于格裡高爾沒有任何語言回顧,似乎冷酷無情,又似乎順其自然。

沒有明確化的情感帶動,讀者也站成兩排,一隊認為格裡高爾的價值就是賺錢機器,一旦失去價值,家人自私本性表露無疑;一隊認為家人處境可以理解,沒有了格裡高爾,生活質量一落千丈,三個人都用盡全力拼搏在底層維持生計,自身難保,仁至義盡。

而這兩種內外的雙重的敘事結構,形成兩張不同的狀態和理解。甲蟲與人類、被照顧者與責任者、家與社會等等對立角色和空間,是卡夫卡想表達的主題對立。

從未融合只是一味遷就,在一天早上的大膽的預設調換時,對立被放大化,呈現的是孤獨與落寞的卡夫卡式母題。

寫在最後

卡夫卡曾寫信給出版商,拒絕了他們要給《變形記》封面採用一直繪畫的甲殼蟲,因為太過具體的形象,會限制住讀者的思考空間。

他說如何必須要用繪畫,可以用父母和經理站在關起的房間前,或者父母和妹妹在亮著燈的房間,開著一扇通往一片漆黑的門。

這很符合社畜的心理狀態,誰不是一邊孤獨前行,一邊舔舐傷口。而讀過《變形記》的你,希望在漫漫長夜該多留些時間給自己,2021年,對自己好一點。

作者介紹:榮榮

每本書都認真讀過,寫書評,推薦好書!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相關焦點

  • 讀卡夫卡的《變形記》他把一隻甲殼蟲的故事,推向世界文學巔峰
    文:櫻塵在古羅馬時期,奧維德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變形記》。書中大多是在描述人(神)可以變成動植物,動植物又可以變成人(神)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中,有一些會顯得比較悲苦,但有一些卻含著愛的溫情,同時還能體會到一些人與自然的融合,兩者之間自由的切換身份。就如我們《西遊記》裡的孫大聖,即使七十二變,終究還是可以變回原形——猴子。
  • 潮玩= 社畜的自我修養
    你看,多少熱門公眾號為我們的前途擔憂:《階層固化了,社畜的未來在哪兒?》、《今天你社畜了麼?》、《社畜的愛情總是無疾而終》……你瞧,多少良心自媒體正幫我們想辦法:《社畜為什麼會有「畜」感?》、《可不可以不社畜?》
  • 卡夫卡《變形記》:變成一隻甲蟲後,世界會如何對待失去價值的人
    卡夫卡生活於一戰後動蕩不安的社會,社會的壓抑,父親「如暴君般的統治」,讓他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通過寫作,將這種壓抑通過主人公宣洩出來,所以作品就呈現出荒誕的色彩。《變形記》是具有鮮明卡夫卡特色的一本中篇小說,作者將本身性格經歷環境的投射其中,寫出了時代與人的共同困境。有價值時,敲骨吸髓;無價值時,棄之如敝履。
  • 卡夫卡《變形記》當你睡醒變成了甲蟲,被家人追殺你該怎麼辦呢?
    一,人變成甲蟲的故事卡夫卡的這本《變形記》是一部20世紀西方文學的超級經典,講有這麼一個人,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一天早晨,格裡高爾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 卡夫卡《變形記》:變成蟲子也許是一種幸運
    我在波哥大一間陰森的學生公寓裡讀了卡夫卡的《變形記》後,我再沒有這麼激動過。——馬爾克斯很多人知道卡夫卡這個名字是從《變形記》開始。然而讀過之後發覺,格裡高爾變成甲蟲,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可能,而小說裡「變形」的,又何止格裡高爾一人……01《變形記》的故事很簡單,主人公格裡高爾·薩姆沙一覺起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一開始家人還想著幫他保住工作。
  • 《變形記》的主人公到底變成了一隻什麼蟲子?
    『一天清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 這就是卡夫卡那篇曠世的《變形記》開頭,在這篇被認為是卡夫卡代表作的中篇小說中,推銷員格裡高爾在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竟變成了一隻蟲子。
  • 《變形記》出版100周年,卡夫卡不也是那隻不幸的甲蟲?
    【編者按】《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寫於1912年,發表於1915年。今年恰好是《變形記》發表100周年。100年過去了,主人公格裡高爾內心所感受到的孤獨、冷漠和悲涼,在今天依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卡夫卡談話錄》中的部分篇章。
  • 卡夫卡《變形記》,預示當代人命運:當個打工人,或變成甲蟲
    而卡夫卡的痛苦,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進退不得」。卡夫卡是出生在捷克的猶太人,然後寫作是用德語,「作為不入幫會的猶太人,他在猶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為說德語的人,他不完全屬於奧地利人」,這個身份確然已經很「進退不得」;在表達上,他同樣「進退不得」。
  • 帶薪摸魚,當代社畜的續命良藥丨社畜碎碎念
    鬧鐘響起,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圖蟲創意社畜太難了。無論前天晚上,你是熬夜看劇還是失戀失眠,第二天一早,你都得睜開惺忪的睡眼擠地鐵、準時打卡上班。困了想睡覺怎麼辦?自覺喝杯咖啡提神吧。對社畜而言,工作日的早午晚餐都只是一種「進食行為」。不需要儀式感與美味,只需要快速、方便、便宜,外賣便成為他們的最佳拍檔。咖啡、耳機、外賣,曾是社畜必備三件套。但隨著社畜的耐受性增強,需要的「續命藥」種類也越來越多了。
  • 卡夫卡的困境:《變形記》現實的荒誕中,對孤獨的恐懼與渴望
    所以,當我發覺能夠深入以前深入不了的故事,比如卡夫卡的這篇《變形記》,還是十分欣喜的。當我探入格裡格爾生活中的孤立和絕望,感悟到他的孤獨和恐懼,方才覺察這部作品與眾不同的偉大,再反觀現實的人生,終於明白卡夫卡之於我們的意義。
  •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這座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有座雕像據說摸了有財運,已被遊人摸得鋥亮發光。橋上的人競相拍照留念,或欣賞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伏爾塔瓦河穿越著城市,流向遠方。  而我,則穿過了查理大橋,在對岸一個寂靜的街巷上,找到了卡夫卡博物館。
  • 社畜什麼意思,如何理解我是社畜,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很多網友自稱自己是社畜青年,那麼究竟這裡的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社畜代表什麼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個詞能快速的流行起來和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有很大關係,該劇中的女主生活就是社畜的完全寫照,在底層工作,被公司壓榨,艱苦上班,和我們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的工作現狀一樣,生活壓力大,苦逼上班族,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讓這個詞快速的火起來,很多上班族感同身受,感覺都說是自己。
  • 文學之蟲:從卡夫卡的《變形記》到麥克尤恩的《蟑螂》
    伊恩·麥克尤恩令人愉悅、略顯得意的英國脫歐諷刺小說《蟑螂》,向卡夫卡的《變形記》巧妙致敬,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本小說講述的是一隻蟑螂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宿醉的首相,和鮑裡斯沒什麼兩樣。當它習慣了新的骨架和嘴裡的舌頭後,便著手引導英國陷入一場廣受讚譽的國家災難。這隻蟑螂完全靠直覺行事——這也許與蟑螂的單細胞頭腦有關——而內閣的大多數成員實際也都是蟑螂。
  • 豆瓣「神片」事件-豆瓣,文藝青年,神片,甲殼蟲,卡夫卡 ——快科技...
    一年前的一晚,值夜班的北京電影記者田野閒得無聊,做了一個試驗:他瞎編了一個電影名字——《即使變成甲殼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用同事的英文名炮製了一份演職員表,「盜用」前蘇聯電影導演帕拉傑諾夫《石榴的顏色》的插畫設計了一份海報,隨手胡謅一段劇情,添 加到豆瓣網電影片庫裡去了。
  • 發燒38度堅持上班,後被確診新冠,這個社畜可憐嗎?
    平時上網,經常能看到一個詞「社畜」,而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不明白社畜是什麼意思。其實「社畜」這個詞源於日本,是日本用於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通常指那些在公司很順從,被公司當成畜生一樣壓榨的員工。(圖源於 微博@動森博物館)不過,這個詞大多數時候都是用於自嘲的,經常一刷微博就能看到很多人說自己是社畜。
  • 社畜,真.社畜!這部成人動畫不一般!
    我們這些聲控狗又有得舔了!一間大企的職工:獅子前輩、蜥蜴、大嘴鳥,三人用不同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現實中的社畜生活。巨嘴鳥▲巨嘴鳥CV下野紘最不像社畜的社畜。除三位社畜外,下面這些人物也是本劇不錯的看點。潑辣、霸道的某JK,獅子前輩的獨生女。
  • 社畜是什麼意思 社畜指的是什麼類型的樣屬於罵人的話嗎
    社畜是最近很火的一個網絡熱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不過也有很多網友並不是很懂這個詞的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社畜是什麼意思  社畜是一個貶義詞,就是形容像牲畜一樣被壓榨的上班族。
  • 沒有一個社畜缺少鋼鐵般的意志
    在打工人這個梗之前,這類人群通常稱呼為上班族、打工仔、社畜…… 在社交語境裡,「社畜」體現的是一種喪文化。 「社畜」一詞來源於日本,用於形容上班族,指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多用於自嘲。
  • 「社畜」之歌
    剛入職的底層員工,領著微薄收入,承擔著996的超負荷工作;中層員工背負業績壓力,陪客戶喝酒喝到不省人事,熬到生病住院,也不忘督促下屬趕任務;領導要求隨叫隨到,員工手機24小時開機,半夜接到上司電話,也要隨時隨地投入工作;成了家的員工,沒空照顧家庭、孩子……「社畜」近年成為網絡流行詞,指在公司順從地工作的小白領,多用於自嘲。
  • 社畜青年,其實你「服役」的樣子超酷的!
    工作是這個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事情快看,路邊又有一隻社畜在服役了即便每天「早畜晚歸」辛勤工作,但依然沒有所謂的私人時間,24小時standby,只要工作來了,機場、地鐵站、飯局上,不管你在哪裡幹什麼,都要立即開始「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