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櫻塵
在古羅馬時期,奧維德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變形記》。書中大多是在描述人(神)可以變成動植物,動植物又可以變成人(神)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中,有一些會顯得比較悲苦,但有一些卻含著愛的溫情,同時還能體會到一些人與自然的融合,兩者之間自由的切換身份。就如我們《西遊記》裡的孫大聖,即使七十二變,終究還是可以變回原形——猴子。
但是在20世紀的另一部同名小說《變形記》中,主人公格裡高爾的變形,就成了一種悲哀的絕望。《變形記》是弗朗茲·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弗朗茲·卡夫卡是二十世紀現代派荒誕小說家。美國詩人奧登評價卡夫卡時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連《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他的魔幻故事靈感起源都是來自於卡夫卡的《變形記》。
卡夫卡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那時的社會民不聊生,經濟蕭條,人們生活的異常艱難,再加上自己身體瘦弱,常年有病在身,這一切使得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對社會的孤獨感與恐懼感,成就了他的創作風格,寫出了《變形記》這樣的作品。
在《變形記》中,小說的主人公格裡高爾在某一天早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殼蟲。可是他似乎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只以為自己是在做夢。也是,格裡高爾實在太需要睡眠了,他作為一個公司的小職員,卻有著一大家子需要他去養活。未出嫁的妹妹,上了年紀的父母,唯獨沒有自己。他作為長子、哥哥,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賺錢的義務。
當他的母親催他去上班時,他從嘴裡發出了吱吱的聲音。儘管如此,他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改變,而是繼續在半睡半醒中焦急,火車就要快來了,自己要趕不上這班車了。如果趕不上車就會遲到,遲到就會被老闆罵,這都不要緊,要命的是會被扣錢!一大家子都指著這點錢活呢。
眼看快要遲到了,公司經理派秘書來催格裡高爾趕快去上班。這時,秘書發現躺在床上的不再是格裡高爾,而是一隻巨大的甲殼蟲時,秘書嚇得從樓梯上滾了下去。可是格裡高爾呢,卻心裡一沉:「完了,這份工作丟了。」似乎他一點兒也不在乎自己變成什麼樣子,他只在乎這份工作,以後怎麼生活,怎麼付房租,怎麼養活這一家人。
這讓我想起前幾個月在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這些中年人,就是變成甲殼蟲的格裡高爾,沒有了自己,全部的一切都在為著賺錢,工作。否則,如何生活?
格裡高爾終於認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了,不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小職員,不再是妹妹的哥哥,父母的兒子,只是一隻沒有用的甲殼蟲。在家庭的經濟狀況越發拮据,父親不得不到外面去打工,母親和妹妹不得不做一些臨時家用。家裡人開家庭會議時,他只能趴在門外偷偷去聽;為了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給家裡人丟臉,他不敢趴在窗戶上看外面的風景,只有趴在天花板上倒掛著,這樣才能覺得舒服點,舒暢的出口氣。
格裡高爾的希望也被一天又一天的日子所戳破時,格裡高爾變得越發抑鬱和絕望。終於,格裡高爾帶著絕望離開時世界。這隻甲殼蟲死了。
這個小人物因為沒有自己,因為弱小,在這個充滿危機和忙碌的社會中,陷入了無助的困境。卡夫卡用這種荒誕的異化手法寫出了這樣的一部小說,荒誕之下,卻反映著一個冷酷卻又無比現實的社會風貌,在不僅是那個時代,現代亦是如此,當自我價值失落之後,除了自己的消滅還能夠有什麼生路,也許死亡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格裡高爾的死只是歸結於社會的殘酷,和自我的失落嗎?他身邊的親人又是如何對待這只可憐的甲殼蟲呢?一開始,格裡高爾作為全家的唯一經濟來源,他在家裡有著一定的地位和權利。反而是年紀小點的妹妹經常被父親數落,嫌棄不給家裡掙錢。但是當格裡高爾變成一隻甲殼蟲後,全家人對他的態度就完全變了。人性在一直甲殼蟲面前開始扭曲。
首先是父親,他似乎沒有太在意自己的兒子變成什麼,只是覺得很丟臉,他無情的驅趕自己的兒子離自己遠遠的,甚至拿起一個蘋果就想砸死他。母親呢?似乎是有著母子連心一說,但是卻不敢上樓看一眼變成甲殼蟲的兒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進了兒子的臥室,結果被嚇暈了過去。在格裡高爾在房間裡死去的時候,她並不阻止人們用掃帚清理變成甲殼蟲的兒子屍體,並暗自鬆了口氣,他們終於解脫了。
還有他的妹妹,那個曾經不受待見的人卻成了家裡最勇敢的人,因為她最有愛心,願意給這隻甲殼蟲送飯。只是對于格裡高爾來說,這個家裡唯一關心他的妹妹也在變,從一開始期待他能否變回人樣,給他送來食物,為他騰出可以自由爬行的空間,到後來,妹妹也經歷不住時間的磨礪,開始有一頓沒一頓的送來了殘羹剩飯。甚至當格裡高爾嚇跑了房客時,他的妹妹忍無可忍地說:「把他趕走,他就是我們一切不幸的根源!」
親人尚且如此,他公司的老闆更是跑得比誰都快。前邊還在當眾宣講他對格裡高爾的信任和袒護,肯定格裡高爾的工作能力,轉眼當知道格裡高爾成為一隻甲殼蟲,態度立馬轉變,沒有任何同情之心。
一隻甲殼蟲的葬禮是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的。父母、妹妹將他埋葬後,甚至決定去春遊一趟,內心都在悄悄暗喜,終於打發走了一隻甲殼蟲。很奇怪,他們對于格裡高爾的死盡然如此態度,足矣可見,當環境環境發生變化時,人性也會隨之變化。
卡夫卡通過描寫周圍人對于格裡高爾的態度的轉變,毫不客氣的揭露了異化的人格。格裡高爾僅僅是身子的異化,而他周圍的親人、同事,雖外面是人,內心卻也隨著格裡高爾的異化而異化,荒誕。也正因如此,導致格裡高爾最後被迫無奈地遠離人群,遠離社會,在孤獨和痛苦中死去。
一生都在用靈魂寫作的卡夫卡,他在這部作品中,用荒誕的筆法讓我們注意到: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人性的存在,唯有良知和責任,才能讓我們勇敢的面對生活,尋找生命的意義,在這樣的忙碌世界中,拯救人性,拯救自己。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