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生命最初的先行者,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2020-11-23 狐狸與百草園

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了經歷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期間,太湖水完全變成了綠色,且散發著刺鼻的惡臭,昔日「美就美在太湖水」的太湖變成這樣,和工業排放廢水是脫不了關係的。

工業廢水的濫排放使得太湖富營養化,在此基礎上,藍綠藻大規模繁殖,短時間內繁爆發使得整個太湖水都變成了綠色,被稱作「綠潮」,大規模的藍綠藻出現在太湖這樣相對封閉的水體,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綠潮

例如,會消耗水中的氧氣,導致水下缺氧,大部分的魚類都會因此死去。

然而,在如今會消耗氧氣導致生物死去的藍綠藻,卻是地球大氣擁有氧氣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藍綠藻又稱藍藻、藍細菌等,它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生物,雖然種類不多,卻遍布五湖四海,大部分種類的藍藻都生存在淡水之中,也有少部分種類生存在海水之中,藍藻也生存在土壤、巖石表面、生物體內乃至冰原、高溫等極端環境。

40多億年前,地球誕生之初,天空中電閃雷鳴,大地上濃煙滾滾,那是超級火山噴發產生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合物的噴霧,原始海洋波浪滔天,在這樣的環境中,偶然產生了最早的有機物,並在長達數億年的演化過程中,誕生了第一個生命。

早期地球概念圖

在之後的萬億年間,生命還都只是最基礎的形態,在這個沒有氧氣的星球漂泊,直到藍藻的出現,藍藻大約出現於距今35~33億年前的太古宙,這些早期的低等生命依然只是在原始海洋中流浪,但是,它們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天上那個刺眼的圓盤,長期炙烤著新生星球的恆星,而今成為了生命誕生的催化劑,在藍藻的光合作用之下,地球大氣逐漸從無氧環境變成了有氧環境,為高等生命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生物分類中,除卻藍藻,還有植物界的藻類植物,要注意的是,藍藻雖然有部分植物特徵,但它們並不是植物,而是原核生物(Prokaryotes),細胞沒有核膜;植物界的藻類是真核生物(Eukaryotes),細胞有核膜包裹著的細胞核,藍藻和藻類植物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並放出氧氣。

藍藻和藻類最容易分辨的不同點在於:藍藻沒有葉綠體且只有葉綠素a,藻類有葉綠體。

生活中常見的藍藻有葛仙米(擬球狀念珠藻)等。

葛仙米

寫得迷迷糊糊的,下一次會寫得更好啦!致力於動植物的科普,喜歡的話就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早生命是什麼?
    藍藻生命已經演進了40億年,而人類不過數百萬年,在生命進化的歷史時鐘上,我們不過佔有數分鐘的光陰。對於過去,人類卻知之甚少——儘管我們的生命深處,在我們的DNA內核裡面,承繼著過去一個個生命的隱秘信息,雖然它們早已不再存在,成為歷史,科學家們根據歷史留下的信息去追蹤我們演進的過程。那麼生命是怎麼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是什麼?地球上最早生命大約誕生於35億年前的原始海洋中,是藍藻,藍藻也叫藍細菌、藍綠藻,是單細胞生物以及原核生物。
  • 最新研究推翻「藍藻細菌」化石是地球最早生命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地質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科學家所認為具有微觀結構可產生氧氣的原始藍藻細菌(cyanobacteria)實際上僅是沒有生命力的赤鐵礦石而已。該項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此前,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部艾佩克斯-徹爾特巖層中發現35億年前的「藍藻細菌」化石,並認為這是地球上最早的有機生命證據。
  • 石頭是地球最早的生命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石頭,如下圖所示,突然一個神奇的想法出現了,那就是石頭會不會根本就不是死的,而是徹徹底底的生命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石頭有可能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存在。生命體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包括了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地球物質還被人為的分成了有機物和無機物,但是我們細想一下,地球上哪一個物質不是由元素組成的呢?但是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由一樣的粒子組成,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宏觀上把「生命體」單獨分出來,說石頭沒有生命,是不是我們的無知導致的?哪一個地球物質不是由最小的粒子組成的呢?人類已知的最小粒子就一定是最小粒子嗎?
  • 藍細菌——改造地球的先行者
    一種生物的出現,導致了大量厭氧細菌的滅絕——藍細菌。藍細菌是古老的生物,地球本是無氧的環境,最早使地球由無氧環境轉化為有氧環境是由於藍細菌出現並產氧所致。人們從前寒武紀地殼中發現大量由藍細菌(如 螺旋藻 )生長形成的 化石 化的疊層巖(約30億年)及27億年黑色頁巖中代表藍藻存在的分子化石(生物標誌物)中得到證實。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2月2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楊顏慈 攝  參與本次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龐科博士向媒體通報了本次發現的內容。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地球上最先出現的生命是真的靠吸二氧化碳為生嗎?居然不是公認?
    目前公認的最早出現的生命為藍藻,別名為藍細胞或藍綠藻,是一類原核細胞的單核生物的統稱。藍藻無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中心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的細胞器,其唯一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含葉綠素a,卻沒有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還含有藻膽素(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
  • 地球上最初生命是什麼?38億年前最古老巖石找到答案
    【PConline 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地球最古老的巖石中找到了最早的生命證據。地球歷史大約有45億年,而存留到今天的最古老巖石大約可以追溯到40億年前。在巖石記錄出現後不久,生命似乎就開始留下存在的痕跡。
  • 地球最初並沒有生命,那第一個地球生命是怎麼來的?
    提到《進化論》,許多人會下意識地反對,認為該理論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解釋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按照進化論的理論,生命是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形態,其中能夠適應環境的則被保留;反之則被淘汰。然而如果地球上根本沒有生命,豈不是意味著現如今所有的生物壓根就不會出現?
  • 這才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滅絕
    當我們談到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時,你可能會想到6500萬年前那次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這次事件導致了當時地球上大約80%的物種滅絕了。當然,你或許也會想到二疊紀大滅絕,這是一次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的事件,那時候甚至還沒有恐龍,而這也是已知的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滅絕事件,大約96%的物種滅絕了。從滅絕的物種種類來說,這確實是最大的一次。
  • 地殼演化簡史的第一篇:太古代——地球最初的狀態
    我們的地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才演化成現在的模樣。每一段旅程都留下了獨特的痕跡,那麼生活在新時期的我們,怎麼去了解地球呢?那必須要知道地殼演化簡史,要去了解每一個年代的過程和特徵。從表中可以看到,地球最早的一段時間是太古代,這是地球最開始的模樣,最初的狀態。所以我們的地殼演變史的第一篇來介紹它的主要特徵。它主要有7大特徵,主要從地殼、大氣、海洋、生物、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等角度依次闡述。地層由變質生成的正、副片麻巖組成。
  •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究竟有沒有細胞結構?
    最初的生命可能是沒有細胞結構、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分子有機物,大約在42億年前出現,且RNA在生命起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些「生命」形式無法留下化石。在另一種40億年前的化石中,科學家們找到一種石墨球,可能是生命死亡後形成的,因為地球生命本身就是高含碳的結構。但是也有不少科學家這些微體化石是否能稱作生命抱有疑問。對古老地球生命的研究,化石是很重要的證據,其它則只能通過地址遺存,以原始地球存在的小分子物質來推測生命的成因。
  •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博士龐科等,在安徽省壽縣新元古代約8億年前的碳質膜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
  •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所有生物共同祖先,為什麼不會出現生殖隔離?
    筆者:三體-小遙 在地球38億年的歷史上,智慧生命體存在的時間並不久遠,而全世界200多萬種生物,很大一部分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
  • Nature:地球上出現光合作用的最早時間被修正
    關於地球上能夠生成氧氣的光合作用,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最古老的證據來自從澳大利亞Pilbara Craton距今27億年前的頁巖中提取出的烴類生物標記,它們被認為是真核生物及光合作用藍藻的證據。這麼早的時間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在能夠產生氧的藍藻在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這個時間與大約3億年後引起大氣中氧含量增加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有一個很長的時間延遲。由Rasmussen等人所做的新的研究工作表明,有機生物標記不是太古代的,一定是在晚些時候、在距今大約22億年前之後進入巖石的。
  • 地球45億歲了,還原地球年輕的時候的樣子
    從此以後地球的自轉軸穩定下來,但自轉也因月球的潮汐作用越來越慢。2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也即自轉周期,大約15個小時,相應的,一年有590天。 最初的地球大氣中並沒有氧氣,直到25億年前由於海洋藍藻的大規模繁殖,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陡然上升,這就是大氧化事件。該事件導致當時地球上很多厭氧生物大量滅絕,改變了礦物組成,並且為後來地球上演化出動物提供了條件。
  • 從「厭氧」到「好氧」,生物演化的第一個拐點,到底發生了什麼?
    ,同時在地球上有著十分穩定的氣候變化,對於我們來說已經習慣的地球環境,在宇宙中其實是十分罕見的,大部分行星上的環境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十分惡劣的,因此一些人認為,宇宙中大部分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因為這些行星上的環境不足以支持脆弱的生命出現。
  •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一般涉及到「最初的生命」,就需要追尋到地球生命的起源。我們來簡單看下地球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地球早期環境在40多億年前,在太陽位置附近有一個跨度為2光年的分子雲。後來,地球逐漸冷卻,這時大量水蒸氣又液化成雨,落在地球上,這場雨就這樣持續了將近百萬年甚至千萬年。這就是水資源自源說的核心內容。除了水資源自源說外,還有科學家提出了外源說,既:小行星的撞擊以及彗星的撞擊,為地球帶來了大量水資源。
  • 科學家發現藍藻代謝與環境適應的新途徑
    科學家發現藍藻代謝與環境適應的新途徑 2018-04-1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藍藻(又名藍細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光合自養生物,它們利用水作為電子供體,利用太陽光能將CO2還原成有機碳化合物,並釋放出自由氧,在地球生物圈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藍藻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包括各種水體和土壤中,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藍藻在生物技術應用方面也極具潛力。
  • 地球45億歲了,還原地球年輕的時候的樣子!別眨眼哦
    最初的地球大氣中並沒有氧氣,直到25億年前由於海洋藍藻的大規模繁殖,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陡然上升,這就是大氧化事件。該事件導致當時地球上很多厭氧生物大量滅絕,改變了礦物組成,並且為後來地球上演化出動物提供了條件。最早的植物直到16億年後才出現在地球上,它們是一種紅藻。陸生植物的出現還要再遲6億年,它們直到10億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