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才演化成現在的模樣。每一段旅程都留下了獨特的痕跡,那麼生活在新時期的我們,怎麼去了解地球呢?那必須要知道地殼演化簡史,要去了解每一個年代的過程和特徵。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地質年代的概念:它主要表示地殼演化的時間和順序的概念,一般有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之分。但我們一般在表示地殼演變簡史的時候,都用的是相對年代。下面的表格就是地殼演變簡史簡表。
從表中可以看到,地球最早的一段時間是太古代,這是地球最開始的模樣,最初的狀態。所以我們的地殼演變史的第一篇來介紹它的主要特徵。它主要有7大特徵,主要從地殼、大氣、海洋、生物、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等角度依次闡述。
地層由變質生成的正、副片麻巖組成。早期地球表面有許多小型花崗質陸塊,即通常所說的穩定陸塊的核心——克拉通或古地盾區。
2、該階段,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既廣泛又強烈;火山噴發頻繁。
3、大氣圈可能富含碳酸氣、水蒸氣和火山塵埃,只有少量的氮和非生物成因的氧。
4、海水是酸性礦化水。
5、陸地是原始荒漠景觀,植被稀少。
6、後期,出現原核細胞,無真正細胞核的細菌和藍藻。
7、地殼與宇宙之間以及和地幔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強烈
太古代是隱生宙的一個組成成分,是地球具有明顯地殼歷史記錄的第一個階段,是地球最開始的模樣,幾乎沒有生命,後期才出現原始藻類。我們總結了它7個主要的特徵,讓你了解地殼的演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