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首次報導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

2020-11-27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首次報導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完整結構


清華新聞網8月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14個亞基組成的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完整結構》(Structure of the intact 14-subunit human cytochrome c oxidase)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呼吸鏈複合物IV)的完整結構,解析度達到3.3埃。完整的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由14個亞基組成一個單體,而不是教科書中所認為的兩個13個亞基組成的二聚體,這項工作糾正了二十多年來在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中的錯誤,拓展了對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認識與理解。

呼吸作用是細胞內最基本的能量代謝活動之一,生物體攝入的有機物在細胞內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後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產物,並釋放出能量。線粒體呼吸鏈位於線粒體的內膜上,包含四個膜蛋白複合物以及電子傳遞配體輔酶Q和細胞色素c等。這四個蛋白質複合物分別是複合I(NADH脫氫酶),複合物II(琥珀酸脫氫酶),複合物III(細胞色素c還原酶)和複合物IV(細胞色素c氧化酶)。線粒體呼吸鏈將電子轉移到氧的同時,把質子泵到線粒體膜間隙內產生質子梯度並驅使ATP合成酶(複合物V)合成能量分子ATP。

圖1. 完整的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示意圖。CIV,細胞色素c氧化酶;NDUFA4,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第十四個亞基;CDL,心磷脂。

自1995年原核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結構被解析以來,從原核至真核,從簡單到複雜,複合物IV的結構不停湧現。與此同時,科學界一直認為細胞色素c氧化酶是一個同源二聚體,由兩個各包含13個亞基的單體組成。但是在本工作中,通過使用冷凍電鏡收集數據並處理後,楊茂君教授解析了人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結構。通過對過往實驗結果的歸納總結和對新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楊茂君教授在3.3埃的電子密度中搭建出了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第14個亞基NDUFA4以及與它相互作用的心磷脂,首次確定了完整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各個亞基的位置,並提出了完整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是由14個亞基組成的並以單體形式存在。

在楊茂君教授解析的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結構中,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組成狀態均為單體,生化實驗中抽提純化出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也均為單體,但是過往的晶體結構中細胞色素c氧化酶都是同源二聚體。在本工作中,楊茂君教授發現了第14個亞基NDUFA4,它處於二聚的晶體結構中的二聚結合界面上,並有一個心磷脂分子與它相互作用。在過往的晶體結構研究中,純化的步驟使用了性質較強的去垢劑,導致穩定結合在細胞色素c氧化酶中的心磷脂分子被替換掉,而NDUFA4也從細胞色素c氧化酶解離出來。這樣形成的二聚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與體內的狀況不一致,也導致學術界一直認為細胞色素c氧化酶是一個同源二聚體。NDUFA4結構的解析解決了這個矛盾,並解釋了晶體結構中細胞色素c氧化酶二聚的原因。在本工作中楊茂君教授還發現,與之前牛源細胞色素c氧化酶不同,Cox7A2、Cox6A1和Cox8A分別替代了亞基Cox7A1、Cox6A2和Cox8B,這三個亞基的結構首次被解析。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後宗帥、博士生吳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卓越學者谷金科和博士生劉天涯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電鏡數據採集於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本工作獲得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設施清華基地、清華-北大生命聯合中心、清華大學自主科研基金、清華大學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襄楠

相關焦點

  • 冷凍電鏡+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發表於Cell雜誌上的論文(題目: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Niemann-Pick C1 (NPC1)-mediated cholesterol transfer and Ebola infection)中,顏寧研究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組合作,首次報導了人源膽固醇轉運蛋白NPC1的4.4埃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並探討了NPC1和NPC2介導細胞內膽固醇轉運的分子機制
  • Science:清華楊茂君教授團隊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系統研究新進展
    導讀 2019年6月14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楊茂君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題為《結合IF1抑制蛋白的哺乳動物ATP合酶四聚體冷凍電鏡結構》(Cryo-EM structure of the mammalian
  • +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 附施一公院士最新綜述
    文章報導了位於酵母細胞核內的一系列組成上和結構上不同的核糖體60S亞基前體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確定了近20種裝配因子在核糖體上的結合位置及其原子結構。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員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John L. Woolford Jr教授是這一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
  • Nature:解析出細胞色素氧化酶caa3晶體結構
    來自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高度專業化的晶體技術解析了一種大分子蛋白---細胞色素氧化酶caa3(caa3-type cytochrome oxidase)--
  • Cell Res:楊茂君等闡明TRIM家族泛素連接酶的作用機制
    2014年4月1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自然》系列雜誌《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學術論文「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RIM family of ubiquitin E3 ligases」(TRIM泛素連接酶家族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 Cell:人源Dicer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4月2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市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王宏偉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Dicer and its complexes with a pre-miRNA substrate)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的全長高解析度結構,同時還報導了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結合一種小RNA前體pre-let-7底物的兩種不同結構狀態。
  • Cell Res:楊茂君研等闡明生物體攝取鎳鈷等金屬離子的機制
    2013年12月2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在《自然》系列雜誌《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學術論文「Planar substrate binding site dictates the specificity of ECF-type nickel/cobalt transporters」(底物平面結合位點決定了鎳/鈷能量耦合轉運蛋白的底物特異性
  • 細胞色素bd氧化酶可促進耐硫細菌的呼吸與生長
    《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研究The Terminal Oxidase Cytochrome bd Promotes Sulfide-resistant Bacterial Respiration and Growth表明,細胞色素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米達研究組招聘博士後、技術員
    ▎學術經緯/報導 導師介紹和研究興趣 米達博士 2020.03 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Tenure-Track) 清華-IDG/麥戈文腦科學聯合研究院,研究員 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 2015.02~2020.02 倫敦國王學院,博士後 2013.06~2015.01 愛丁堡大學, 博士後
  • Cell:解析細胞凋亡過程相關的細胞色素C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Cell刊登了來自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聖裘德童研究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Sphingolipid Metabolism Cooperates with BAK and BAX to Promote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of Apoptosis」,在文章中,研究者解析了細胞凋亡相關的細胞色素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學院肖俊宇研究組解析人源免疫球蛋白M複合體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
    由漿細胞分泌的IgA和IgM經由胞移作用(Transcytosis)穿越黏膜上皮細胞到達黏膜表面。這一過程需要J鏈的存在,還依賴於一個關鍵的受體蛋白:多聚免疫球蛋白受體(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pIgR在上皮細胞的基側膜一側特異結合含有J鏈的分泌型IgA和IgM分子,然後將它們轉運至黏膜側。
  • 清華大學教授楊茂君:何為科學研究取得原創性突破的「三寶一唯」?
    清華大學教授楊茂君8月5日,知識分子公眾號刊載了一篇題為《諾獎級科研成果在眼前卻被忽略,奧秘何在?》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大蛋白質機器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首席科學家楊茂君認為,「出狀況」可能是線索,順著線索大膽質疑、細緻求證多半會有收穫,如果無視將錯失「挖」出原創性成果的機會。而對於這種「上帝垂青」偽裝成的「出狀況」的線索,讓研究者說「不」的往往是思想上的教條與固化。
  • 《自然通訊》論文報導植物花粉管吸引的分子機制
    2017年11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柴繼傑教授研究組在其中,日本名古屋大學Tetsuya Higashiyama教授研究組2009年在《自然》發文揭示了由助細胞分泌產生的 LURE小肽在花粉管的珠孔吸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2016年,兩個研究組分別在《自然》雜誌報導了識別LURE的不同受體。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揭示組蛋白修飾代間遺傳及重編程的模式和分子機理清華新聞網9月22日電 2016年9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和醫學院那潔研究組在《自然》雜誌(Nature)上發表題為《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親本特異重編程》(Allelic reprogramming
  • 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結構被獲取 餓死癌細胞或成可能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6月5日,清華大學宣布: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該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核糖體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細胞中的分子機器。所有生物,包括微小的細菌直至人類個體,都依賴核糖體對各種各樣的蛋白質進行生物合成。作為一個分子量巨大的複合物,核糖體本身是如何在細胞中由多條RNA鏈及超過70種蛋白分子裝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