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吟誦 吟誦的意義 聲音的重要性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新型的讀書方法——吟誦。
不知道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面對古詩文,我們中國古人是如何讀的呢?
是像我們現在的人一樣麼?朗誦詩文,聲音短促?還是有別的方法呢?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朗讀,是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才傳入中國的。那麼之前,我國古人是如何讀書的呢?
估計很多聰明的小夥伴已經猜到了,中國古人,用的是吟誦。
我們見過很多圖,詩人們都在行吟。比如《太白行吟圖》、《白居易行吟圖》、《春園吟詩圖》等等。
《史記》裡面說:屈子行吟澤畔。唐代的李商隱說: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宋代的蘇軾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些文字記載,無不告訴我們,古人是在吟詩。
那什麼是吟誦呢?簡單地下一個定義,就是中國古代傳統讀書方法。
吟誦的目的,徐建順先生說,是:「別文體,守規矩,重聲韻,達文意。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修身養性,以文化人。」
這聽起來特別唬人,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把古人的聲音一部分還原,與古人相通,與作者相通。
為什麼呢?因為漢語裡的讀音是可以傳遞情感的。哪怕是同一句話,不同的語氣也會傳達不同的思想。比如說簡單的一句「你吃飯了嗎?「。這句話,如果是小姑娘問自己喜歡的小哥哥,一定是情意綿綿的,輕柔柔的問一聲,」你吃飯了嗎?「。同樣,這句話如果是母親問自己遠行的遊子,一定是飽含著四年,隔著電話問一句」你吃飯了麼?「。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在路上打個招呼問一句」你吃飯了麼?「肯定是聽過就忘。
聲音可以達意。這是否與很多小夥伴的語音學知識發生了衝突?在西方的語言學理論體系中,索緒爾提到任意性原則:語音和語義無關係。也就是說,語音和語義之間,是割裂的。
但有一個現實情況一直存在,那就是不同國家的語言系統是完全不同的。
傳統文字學指出:「形旁表意,聲旁表義」,漢字是音形意三位一體的文字,這是我們受到的教育。
中國的漢字裡,一類是象形,一類是形聲。指事和會意只是象形的一個複雜化,還是象形。假借和轉注只是一個用法,所以漢字實際就這麼兩類:象形和形聲。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漢語上古音的字的語音和語義關係是非常密切。許慎《說文解字》對形聲字的定義:「指事為名,取譬相成」。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這是現在語言學裡已經承認的事實。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語音這部分學習藉助了拼音。那為什麼用拼音的方法學漢字呢?因為有專家說:形聲的語言是落後的,我們要像西方學習,學拼音。比如向朝鮮學習。
在1444年,朝鮮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詔》,裡面提到:「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的朝鮮文字,就是典型的拼音文字,只是構形還有點像漢字。而這樣放棄拋棄象形,使用拼音的原因也提到了,要容易學、容易用。
同時學習拼音也拋棄了很多東西。比如現在的韓語,同樣的讀音對應了很多很多的含義,經常會被搞混。韓國的法學生在學習嚴謹的法典的時,經常吐槽,真的是一團糟。
我們不會有這種現象。象形字是音形義一體,是複雜的象形。我們一個字教下去,音形義全有了。所以中國的文化典籍的傳承功能特別強,內涵豐富。但是我們的一個劣勢是不容易學,不容易用。
可是現在回頭看看,我們的古人不是學的很好嗎?
我們古代幾千年能那麼順暢的把漢字學下來?因為我們有一套讓它變得容易學容易用的方法。這套方法首當其衝的便是吟誦。
當然不止是吟誦,還有別的一些方法。比如,近體詩、蒙學等。但自從百年以前引進西方理論解釋中國的歷史文化,漢詩文就只剩下字義了。失去了音義的漢詩文,不僅不再美麗,而且意義不完整。
沒有音義的漢詩文,首先不再美麗,而且意義不完整。少了音義,你能保證剩下的這一部分(字義)是正確的嗎? 一個人本來是健全的有兩條腿,現在就剩一條腿了,你能保證他走得好嗎?你能保證他的這條腿跟別人一樣嗎?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三字經》裡的內容,告訴我們要會讀書。
那如何讀書呢?就是要讀出詩文本來的聲音。失去了聲音的漢詩文失去了靈魂。
吟誦讓我們回到漢語本身,回到漢字,漢語,漢詩,漢文。回到他本來的樣子,揭開語音的意義,重現漢詩文的瑰麗世界。
確實,有同學會說,漢字的讀音一直在演變。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包括現在,語音還在變化。雖然現代漢語幾經改變,但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音義。
你看,語言文字沒有改變。如果當聲音被放大了。而聲音本來就是有意義的,這部分內容被放大了,音義自然變大了。
漢詩文的意義是由音義和字義兩部分構成的,音義非常重要,他在整個漢詩文的含義當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是不能丟失的。
所以,我們要學吟誦。通過吟誦,找回詩文的真實面貌。
看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黎琳。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您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歡迎留下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