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是對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各類動物的通稱。
雖然熊在遇到危險或遭到挑釁時,容易暴怒,在打鬥過程中產生巨大的殺傷力,通常被人們視作危險的猛獸,但是由於外形可愛,也賺了一大波人氣。
長期以來,熊都是一種十分受人喜愛的動物,許多兒童玩具也通常以熊為原型。
不過,在遙遠的南美洲大陸,卻生活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孤獨」的熊類,它們究竟是誰?小編這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南半球上的「孤獨」熊類
熊在地球上分布廣泛,主要位於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熊科是個大家族,其下共有5屬8種熊類,其中7種分布在北半球。
眼鏡熊是食肉目、熊科、眼鏡熊屬下的唯一物種,也是南美洲唯一的熊類。
眼鏡熊主要生活在南美洲中西部的厄瓜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秘魯、阿根廷西南部以及巴拿馬南部一帶的高山密林中。
除此之外,在稀樹草原,或是沿海一帶長有低矮灌叢的沙漠地帶也有它們活動的蹤跡。
成年眼鏡熊的體長在120~200釐米之間,雄性體重可達175千克,在熊類家族中只能算體型中等大小的成員。
眼鏡熊全身覆蓋中等長度的毛髮,多為黑色,也有深棕色或紅色的個體。
像大多數的熊科動物一樣,眼鏡熊口鼻部的顏色較淺,而更為奇特的是,它們的眼睛周圍還長有一圈奶白色的紋樣,遠遠看去就像戴了一副墨鏡,這也正是眼鏡熊名字的由來。
眼鏡熊耳朵圓小,樣子憨厚可愛,許多網友不知道的是,熒幕上萌翻了全球無數觀眾的帕丁頓熊,正是以它為原型繪製的。
素食為主的「夜行俠」
與大多數熊主要在白天活動不同,眼鏡熊通常選擇在夜間或是晨昏外出活動,白天則在樹幹、巖洞或樹洞中休息。
雖然比別的熊多了一副「眼鏡」,但是眼鏡熊的視力卻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自己的嗅覺進行覓食。
科學家們通過解剖,發現眼鏡熊的上下顎強健有力,並且長有適合研磨的牙齒,由此推斷它們是一種主要以纖維狀、硬性植物為食的「素食主義者」。
事實上,鳳梨和樹枝也正是眼鏡熊最喜愛的食物,它們可以通過嗅覺和高超的攀爬能力,找到鳳梨核心與樹枝內部含水含糖最多的部位。
有時為了等待心愛的果實成熟,眼鏡熊可以耐心地在樹上待三四天。
除此之外,竹子、甘蔗、蜂蜜、仙人掌、植物根莖和各類漿果也是眼鏡熊食譜中的常客,和其他熊類一樣,眼鏡熊也是酷愛「甜品」的動物。
隨著研究的推進,科學家們發現,儘管眼鏡熊的大部分飲食都來自於植物,它們偶爾也會去尋找其他食物,比如小型齧齒動物、鳥類和昆蟲。
有時還會食用一些腐肉,或是攻擊牛、羊等家畜,來補充日常所必需的蛋白質,這些肉類食物佔眼鏡熊所有食物的4%左右。
同「熊」不同「命」
眼鏡熊的外貌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換了個配色的大熊貓,而在分類學上,它們也的確是現存的與大熊貓親緣關係較近的熊科動物。
但是與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國寶」相比,眼鏡熊在受歡迎程度和受到人們保護方面卻遠遠不及大熊貓。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生態保護措施,已經使大熊貓的棲息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有效地緩解了大熊貓的瀕危狀態。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美國夏威夷宣布:中國「國寶」大熊貓將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其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相比之下,遠在南美,同樣屬於「易危」的眼鏡熊卻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隨著棲息地的不斷喪失,眼鏡熊的野外種群數量和密度都在逐年下降。
而偷獵者和當地居民的捕殺,也讓眼鏡熊本就不樂觀的生存環境雪上加霜。
更讓我們感到揪心的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各國政府對眼鏡熊的保護措施仍然十分有限。
許多農場主甚至可以任意侵佔保護用地,僅在厄瓜多,眼鏡熊的自然棲息地就喪失了約40%。
眼鏡熊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作為大自然的一員,它們和人類一樣,也有在藍天白雲下快樂生活的資格。
在這裡,小編衷心希望眼鏡熊的生存現狀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讓大熊貓這位長相奇特的「遠方表親」能夠繼續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