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報 | 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試產成功

2020-12-27 品途商業評論

文/品途周報


要 聞


世界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近日,由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物所自主研製的世界上束流強度最高深地實驗設施——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強度達到2mA,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裝置先進水平。這是我國核天體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標誌著我國完全掌握強流高壓加速器製造技術,並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成為面向世界開放的國家級基礎研究平臺。


中國聯通成功完成量子通信+區塊鏈應用測試驗證

中國聯通近日在 「京雄量子加密幹線」上成功完成區塊鏈BaaS及應用+量子通信的驗證測試,這是中國聯通研究院、中國聯通河北分公司、亨通光電和安徽問天量子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深度合作的又一創新成果。


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試產成功

由西安理工大學和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國內首臺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日前在西安實現一次試產成功。據悉,大尺寸半導體矽單晶材料是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在該領域實現突破,對滿足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索尼將對所有AI產品進行倫理審查

據日經中文網消息,索尼最早在2021年春季對所有使用人工智慧(AI)的產品進行倫理方面的安全性審查。被判定為不合規的產品將進行整改或停止開發。AI可以提高便利性,但由於作業時的判斷標準不透明,存在可能會無意中引起歧視等問題。隨著AI產品的普及,開發人員的責任增大,企業也將強化對策。


投資8000萬,比亞迪擴產動力電池極片

投資8000萬元的惠州比亞迪電池公司動力電池極片擴產項目日前獲大亞灣發展和改革局覆核。該項目位於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比亞迪二期工業園,項目起止年限為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建成後可以實現每天72000米成品極片及3600支半成品極芯產出。


第一張數字人民幣保單成功出單

近日,隨著第一張數字人民幣保單的成功出單,眾安保險成功將數字人民幣的落地應用延展到了保險領域,並通過眾安保險線上化保險的場景優勢,助力數字人民幣試點錢包生態建設。據悉,此後,眾安保險還將陸續為旗下主要產品提供數字人民幣保費支付服務,也將持續與建行在數字人民幣在保險領域的場景化應用展開研究和合作。


京東物流全自主研製的「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完成首飛

JDL京東物流全自主研製的「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日前已完成首飛。這是JDL京東物流繼2018年完成「京鴻」大型物流無人機首飛以來,自主研發的第二款原生支線物流無人機。「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正式立項於2020年初,JDL京東物流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工信部:持續推進5G技術研發試驗,開展6G願景研究

工信部表示,要強化技術創新,持續推進5G技術研發試驗,加快網絡切片、邊緣計算、晶片模組、儀器儀表等技術產品的成熟,增強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加大毫米波試驗力度,促進毫米波產品成熟。加快R16標準的成熟應用,同時也要推動後續的R17、R18標準持續演進。此外,還要展望未來,開展6G願景研究,促進移動通信產業可持續發展。


浙江發布首批「未來工廠」名單,海康威視等12家企業上榜

浙江發布首批「未來工廠」名單,海康威視、中策橡膠等12家製造業企業上榜。康賽妮、三鋒實業等16家製造業企業入選「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名單,浙江中控、省技創中心等18家機構成為首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成員代表。根據今年8月初,省經信廳正式印發的《浙江省培育建設「未來工廠」試行方案》顯示,「未來工廠」的建設,主要包括數字孿生應用、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等七大關鍵要素。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預計後年交付使用

日前,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作為「IMOSOS系統」的水面支持平臺,將對傳統海洋調查模式產生重大突破和創新意義。


國產大飛機C919在武漢天河機場試飛

12月21日15時32分,國產大飛機C919穩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東跑道上,這是C919首次在其主基地上海浦東機場之外的4F(最高等級)機場開展驗證試飛,意味著其距離適航許可交付更進一步。


上海無人船艇測試場將開啟

第三屆智能航運與新基建峰會近日在上海臨港舉行。峰會上,臨港新片區方面表示,將依託滴水湖打造上海第一個無人船艇測試場。該測試場面積約為0.75平方公裡,包括一塊長約1200米,寬約20米的測試功能區。


之江實驗室首個科研「飛地」 開工,聚焦智能感知領域研究

從之江實驗室獲悉,19日該實驗室首個外建科研基地——之江實驗室·AI莫幹山基地項目在浙江湖州市德清縣開工,建成後將用於之江實驗室在智能感知領域和相關科研攻關。


投 融 資


天兵科技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近日,天兵科技宣布完成了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科學院旗下國科投資領投,陸石投資跟投,一葦資本擔任財務顧問。天兵科技的新一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天梭一號」重複使用試驗箭飛行試驗、「天龍」系列液體運載火箭的首飛投產和人才隊伍的進一步擴建。


「宇泛智能」獲近5億元B2輪融資

物聯網人工智慧企業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近5億元B2輪融資,華新投資領投,當虹科技等跟投,上輪投資方野草創投持續加注。本次融資將用於持續強化宇泛智能在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終端的性能和出貨量,加強宇泛智能在光學、國產物聯網作業系統(UfaceOS)、信息安全和隱私計算的研究投入,以及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物聯網學習推理融合平臺和超算中心、拓展美洲銷售體系。


「文遠知行」獲宇通集團2億美元B1輪戰略投資

L4級自動駕駛出行公司「文遠知行WeRide」宣布完成宇通集團的2億美元B1輪戰略投資。這是中國主機廠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大單筆投資。本輪融資後,雙方將推動自動駕駛在微循環巴士、公交車和其他商用場景的應用,在技術研發、車輛平臺、出行運營等多個關鍵領域深度合作。


IC設計公司「英韌科技」獲得新一輪股權融資

IC設計公司「英韌科技」(InnoGrit)完成了新一輪股權融資,投資方為普續資本和愛諾投資。今年4月,英韌科技完成了B輪融資,投資方為招商局資本、嘉御基金、七匹狼創投等多家機構。公司未披露融資金額。英韌科技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致力於固態硬碟主控晶片的設計。公司主攻晶片存儲技術的改進,減少過多協議轉化造成的浪費。

相關焦點

  • 新一代矽單晶設備試產成功,突破行業封鎖
    然而科研技術的突破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不像花錢買東西,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尤其是在如今,各項行業先進技術都被美國的大公司封鎖著,大部分元件都要送美國進口,讓國內的技術突破更是雪上加霜,特別是在晶片行業,美國更是步步緊逼,光刻機等技術一直是進度緩慢。然而就在光刻機方面失意之時,我國在晶片另一方面的關鍵技術做出了重大突破。
  • 科技話題: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肝癌、高速星、纖維、「隼鳥2...
    科技話題: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肝癌、高速星、纖維、「隼鳥2號」、人體免疫反應 2021-01-0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話題: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肝癌、高速星、纖維、「隼鳥2號...
    1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試產成功
  • 國內首臺硬軸直拉爐成功生長出8英寸矽單晶
    >生長出首顆8英寸矽單晶。這是我國在半導體級矽單晶生長裝備領域實現的又一項重大突破,也進一步鞏固了晶盛機電在晶體生長裝備技術中的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相比傳統軟軸直拉爐,晶盛機電開發的硬軸技術,克服了過去晶體在高晶轉下生長易晃動的缺點,可有效改善晶體的徑向均勻性。同時,研發團隊還解決了其中的軸動密封、抗震動、軸水冷、氣流場等諸多技術難題,從而為單晶體材料總體質量的提高夯實了裝備基礎。
  • 晶盛機電:已掌握半導體級大直徑矽單晶生長設備技術
    晶盛機電今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設備及成套工藝》之「300mm矽單晶直拉生長裝備的開發」課題的TDR130A-ZJS全自動單晶矽生長爐產品的承擔單位,公司已掌握半導體級大直徑矽單晶生長設備設計、製造的先進技術,並將繼續保持國內全自動單晶矽生長爐技術的領先地位。
  • 國內首臺生產12寸矽晶圓設備試產成功
    但在這個晶圓背後,大家要弄注意的是,國內其實能夠提供12寸晶圓產能的廠商不多,中芯國際算一家,而能夠生產12寸晶圓材料的廠商更少,目前也主要是上海新昇。而更讓人不爽的是,生產12寸晶圓材料的設備,國內主要還是靠進口的。但近日,傳出了一則好消息,據媒體報導稱,那就是國產首臺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片生長設備試產成功了。
  • 半導體板塊發力拉升 韋爾股份晶方科技等漲停
    來源:證券時報網半導體板塊5日盤中股發力拉升,截至發稿,士蘭微、中晶科技、韋爾股份、晶方科技等漲停,捷捷微電漲逾9%,華燦光電、三安光電漲幅超8%,通富微電、揚傑科技漲幅超7%。上周,矽晶圓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表示12英寸現貨價已調漲,其他尺寸也將逐步調漲。
  • 國家重大專項「300mm矽單晶直拉生長裝備的開發」通過驗收
    索比光伏網訊:2015年6月16日至17日,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有浙江大學,杭州慧翔電液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參加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以下簡稱02專項)「矽材料設備應用工程」項目(2009ZX02011 )中的「300mm矽單晶直拉生長設備的開發」課題(2009ZX02011-001A)在北京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晶片產業又迎來「山東造」,德州8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矽片拉製成功
    不久前,就是在這裡傳出了好消息:8英寸單晶矽棒一次性拉製成功,山東省首根8英寸單晶矽棒「出爐」。這是山東省集成電路產業的一項重要突破,不僅標誌著該產品在新廠區實現量產,也標誌著該尺寸半導體級單晶矽片實現了「山東造」。
  • 國內集成電路發展 需尊重自然形成的產業布局
    在11月28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晶片行業出現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前一階段集成電路製造方面的投資也被暴出造成巨大損失,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而與盲目投資相對應的是,國內集成電路的設計、製造、封測、裝備和材料五大板塊發展還不平衡。那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怎樣才能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全球壟斷,02 專項頂層設計求突破   半導體行業技術高、進步快,一代產品需要一代工藝,而一代工藝需要一代設備。半導體產業技術進步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製程越小電晶體越小 相同面積上的元件數越多性能越高產品越好;二是矽片直徑越大矽片面積越大單個晶圓上晶片數量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 北京亦莊:集成電路國產設備走向「前臺」
    截至今年11月,中芯國際北京廠使用國產設備加工的12英寸正式產品晶圓加工突破1000萬片次。這標誌著國產設備技術和市場競爭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意味著在以精密、嚴苛著稱的集成電路生產領域,國產設備正通過進口替代,穩步走向「前臺」。
  • 後摩爾時代集成電路製造發展趨勢,以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
    這些新材料的應用支撐了集成電路70%的性能提升,所有新材料的應用都需要大量的工藝和集成實驗。如圖3所示的石墨烯的應用,在400℃下將石墨烯直接生長在圖形化的導線上,其電阻率比沉積銅低2倍,擊穿電流密度高1.4倍,電磁化壽命長40倍。另一個新材料的應用是Ge元素的引入,在CMOS FinFET的技術中,應用基於SiGe應力工程的技術,可為高性能低功耗的應用器件提供好的解決方案。
  • 集成電路產業鏈深度報告:製造、封測、設備、材料
    全球將逐步進入 5G 時代,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需求所帶動的如雲計算、人工 智能、大數據等新應用的興起,逐漸成為集成電路行業新一代技術變革動力。根據 中國信通院《5G 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5G 商用預計在 2020 年帶動中國市場 約 4840 億元的直接產出,並於 2030 年增長至 6.3 萬億元,CAGR 為 29%。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只需1.5小時!四川首個新冠病毒檢測...
    長電科技宿遷集成電路封測項目延期2月27日,長電科技表示,受疫情影響,其宿遷集成電路封測項目廠房的交付使用與原計劃相比將有所延遲,具體交付時間視疫情發展情況而定。長電科技集成電路封測基地二期項目預計投入22.4億元。該項目已經入選2019年江蘇省重大項目名單。
  • 半導體設備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佔市場的 83%
    目前集成電路技術早已經邁進線寬工藝小於 0.1 微米的納米電子時代,對矽單晶拋光片的表面加工質量要求愈來愈高,為保證矽拋光片的翹曲度、表面局部平整度、表面粗糙度等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尤其是對大直徑矽拋光片進行更加細緻的加工,目前矽片製備主要步驟可以概括為:拉晶-切片-磨片-倒角-刻蝕-拋光-清洗-晶圓測試。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8期:鬧烏龍!海瀾之家澄清造「芯」傳聞
    海瀾之家澄清造「芯」傳聞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凱樺康半導體設備南京有限公司近日成立,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專用設備製造等,由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海瀾之家9月21日晚發布澄清公告稱,媒體報導中的「凱樺康半導體設備南京有限公司」與公司不存在任何關係。公司及子公司未在南京設立半導體設備新公司,也不存在計劃設立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情況。
  • 新綸科技:LOCA膠水處於小批量試產階段
    摘要 【新綸科技:LOCA膠水處於小批量試產階段】新綸科技(002341)周一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介紹,隨著車載、工業控制等領域顯示運用的發展和中大尺寸全貼合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2-3年內,LOCA膠水的使用率會大規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