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你家的毛孩子這麼可可愛愛,有沒有讓你感慨過:天吶,是什麼神仙狗媽媽/貓媽媽,生出來我家這麼可愛的寶貝!
那這位神仙貓狗媽媽呢?又是誰生出來的呢?套娃就這樣開始了。
這麼一直數下去,咱們能數到一隻被馴服的狼媽媽或者野貓媽媽,可是如果再往上數呢?狼是啥變的?野狼?
這篇文章是『沒用小百科』系列裡最有用的一期,咱們用一貫的不正經風格,一直數到生命長河的源頭,看看貓貓狗狗、甚至咱們自己的祖先到底是誰。
順便,你還能知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你還能知道原來貓狗分家並沒有多長時間歷史。
不過呢,圖有點多,建議連WiFi。
顏值一言難盡的它們
如果你的那些生物知識,還沒有完全還給老師,那你一定記得:除了病毒,所有的生物都是單細胞生物變的。
可是我們要告訴你,你的老師說的,其實是
其實是對的
第一隻…第一頭…匹…第一位單細胞生物出現的時候,還是35億年前。35億年啊,太長的時間,如果你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35億年已經足夠你在地球和太陽之間溜達兩三萬個來回。
單細胞生物其實分很多種,鞋拔子臉的草履蟲,熟雞蛋一樣的酵母菌,豌豆莢一樣的眼蟲。有獎競猜來了啊:那咱們的祖先,誰其中哪一個呢?
算了,不說獎品了。你這能中獎才奇怪呢,根本沒人知道咱們的祖先是哪一種單細胞生命。
我們只知道,它必然長得奇奇怪怪,還小到肉眼無法看見。
我們還知道,在後面漫長的30億年裡,大致發生了什麼。
第一步,一隻單細胞生物感覺孤獨,它就拉上了另外一隻一起生活,後來成了一大堆單細胞生物一起生活。日久還就那個生情,時間一長,大家就搭夥過日子了,變成了多細胞生物。那時候,所有動物的祖先還都只是一大坨海藻。emmm,還是不怎麼好看。
第二步,到了大概24億年前,有一些海藻覺得這樣的藻生也太沒意思了,就開始學著動。慢慢地,它們就變成了最早的渦鞭毛蟲,這是我們所有動物共同的祖先。
第三步,會動了,就要吃喝拉撒了。劃重點了啊!吃喝拉撒的過程,把動物的祖先區分成了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
吃喝拉撒區分了動物?什麼意思?說出來非常地重口味,早期動物只有一個可以張開閉合的出口,這一個口負責吃喝拉撒所有內容。
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噁心?沒錯,咱們的祖先也是這麼覺得!於是呢,它們又再開了一個出口,把捕食和排洩行為分兩個地方完成。
但是這一個原來的口,一個新的口,哪個當嘴,哪個當屁股,讓當時的動物們產生了分歧。顧名思義,原來的口當嘴,新的口作為肛門的,就是原口動物。而反過來,自然就是所謂的就是後口動物。
這時候應該再來個有獎競猜的:咱們的祖先是原口還是後口呢?
算了,上邊的圖給過答案了。
原口動物是蝸牛、龍蝦、蚊子們的祖先,跟咱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所有的魚、所有的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都是後口動物。
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和貓貓狗狗是同一個祖先。現在能追溯到最早的、能確定是咱們直系祖先,就是5.35億年前的這一位:冠狀皺囊動物。
發現了嗎,更醜了。
但是,咱終於找到了咱們的祖先。來,把公屏打在淚目上!
曾身為一條固執的魚
有的咱們熟悉的動物,比方說北極熊,實打實的長得萌,打得兇。
但是當時咱們的這位祖先,冠狀皺囊動物,那叫一個長得兇,打得萌。
長得六親不認,實際上只能在海底吃點微生物殘渣…
這個長得像蝦一樣的,是進化版的人、貓、狗共同的祖先,依然以海底垃圾為生。
雖然長得還是和萌不搭邊,但是人家的名字萌起來了:
皮卡蟲。
是那個時候的動物都只能吃海底垃圾嗎?並不是。同樣是後口動物,下面這位先生就以原口動物中的一種——腔腸動物為食。它的名字響徹了每個科教片裡的寒武紀篇章:三葉蟲。
在相當長的時間段裡,海裡57%的動物都是三葉蟲。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現在撿到它們的化石,連一萬塊錢都賣不了。雖然年代久,但架不住太多了啊。
可是誰都沒想到,不可一世的三葉蟲居然很快就走下了神壇。在迄今5億年前,居然出現了一種生物,甚至能以三葉蟲為食。
就是下面這張圖裡,長著30釐米長的口器的神奇生物——奇蝦。
奇蝦的口器更長,甲殼更厚,所以牛逼!
可是咱自豪個啥勁兒啊,這不是咱們的祖先。
咱們的祖先,是下面的這條鹹魚——昆明魚。
別瞅了,咱祖先沒長殼,也沒口器,還是在海底撿垃圾。
光看這張圖你可能會覺得沒啥,這不好歹顏值稍微進化了點嗎?
呵呵,這是一條只有2-3釐米的魚,你明白咱祖先的瑟瑟發抖嗎?
可是,昆明魚是一次極其偉大的進化。
你要知道,這次不僅僅是顏值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昆明魚是第一個脊柱生物,它有了脊椎。
而且,它有了眼睛。
這並不能讓它稱王稱霸,但是眼睛和脊椎帶來的敏捷,足以讓它躲過敵方龍蝦的一波波圍剿。
然後呢,就可以放心地在海底撿垃圾了。
海底世界的霸主,還是屬於這些不斷裝甲升級的蝦。
它們的進化史,完全是二戰時期坦克發展的預演。
下面這張圖裡不是克蘇魯,而是房角石。它進化出了觸手,一時間風頭無二。
『還讓不讓魚好好撿垃圾了!』咱們的祖先面對這種恐怖生物,不得已,也開始長殼。
4.8億年前的星甲魚,還是咱們共同的祖先。
沒錯,它還是在撿垃圾。
我宣布這就是我們祖先海洋時代的顏值擔當了!
可是,漂亮的魚兒通常運氣不會太好。咱們的祖先迎來了黎明前最長的黑暗。
勇敢者之旅
4.5億年前,因為氣候變化,百分之八十的生命滅絕了。
缺少了微生物,垃圾更難撿了;天敵越進化越大,跑都跑不了了。
事實證明,魚都是被逼出來的。
星甲魚究極進化——甲骨魚。
???
這不就換了一個個字兒嗎?
並不是。咱祖先還換了個CPU。
原先,這條魚和所有節肢動物一樣,通過神經纖維傳遞對身體的指令。
可是到了甲骨魚,一下就變成了髓鞘傳遞。傳遞速度提升了50倍,消耗變得忽略不計了。
這是什麼概念?
你家原來用的電腦是05年的清華同方,XP系統開機半小時;現在,突然變成了一臺20款的iMac Pro。你說這種鳥槍換大炮,你還怕電腦打不來俄羅斯方塊了?
無敵的生活,開始了。
可以這麼說,髓鞘才是後世統治級別生物的敲門磚。
咱們這祖先甲骨魚可能是憋屈了太久太久了,它們覺得,只開這麼一個掛有啥意思。於是呢,甲骨魚就李元芳燕雙鷹同時附體一般,又究極進化了一次:它有了偶鰭。
偶鰭是啥?
一個平衡身體的小玩意兒,有了它,魚轉身更方便。
那這次進化有啥牛逼的?
偶鰭最後進化成了高等陸生動物的四肢。
……
可是很快,咱們祖先又雙叒叕開掛了。
那麼多年,它們只是在海底撿垃圾吃。現在可以捕獵了,是不是要進化口器呢?
不,要什麼口器,多醜。這次直接進化出了下頜,第一次有生物擁有了完整的口腔。
這就是初始全頜魚(4.3億年前):
有了口腔,自然就有了牙。稱霸億萬年的蝦就此變成了嘎嘣脆。
不過,稱霸了以後的全頜魚又變醜了。下面的圖裡,就是當時的海洋霸主鄧氏魚。
克蘇魯神話都沒這麼恐怖好嗎!
不過,鄧氏魚只是咱們祖先的堂兄弟。
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並沒有選擇鄧氏魚這樣進化表皮的路線,而是默默升級了自己骨骼的鈣含量,成為了硬骨魚。
非常遺憾的是,在同一時期,硬骨頭的還是打不過硬皮膚的。
吃的東西搶不過,繁殖繁殖比不過,眼看著咱們老祖宗翻身農奴把歌唱沒多長時間,又雙叒叕要危在旦夕了。
誰都沒想到,它們放棄了自己的故鄉,進行了一場歷史上最偉大的探索。
它們進化成了魚石螈,走上了淺灘。開始了在未知陸地的漫漫徵途。
在那裡,這群魚會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稱霸一時的恐龍,翱翔天際的鳥類,重歸大海的鯨豚,鍾情草原的牛羊。
還有你的貓貓狗狗,當然還有你。
只是,那是下一期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