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雨後,濠江很多地方會出現一些「大螺」,地方俗稱:泰膏螺。體型大的,足足有手掌那麼大。我自小被長輩警戒。這種螺是日本仔引進來毒害人的!絕對不能觸碰。如果不慎觸碰到,要馬上仔細地進行清潔。那麼,長輩們對這種蝸牛的說法是否正確,有沒有道理呢?看看廣東珠江臺怎麼報導:
在網上,近日有不少人發朋友圈或帖子稱在草叢裡、花壇邊,看到超大蝸牛。有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吃,也有人想抓回家給小孩子玩。其實這些蝸牛並不適宜跟人接觸。
這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此外,它還是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有研究指,非洲大蝸牛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平均每個體內有近百條。
相關研究表明,被感染的非洲大蝸牛的體內排洩物,甚至是爬行過後留下的粘液中都會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人可以通過生吃 ,甚至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肉密切接觸,都有可能會感染上這種寄生蟲。
人體被廣州管圓線蟲感染後,可能造成腦膜炎、視覺損傷甚至死亡。其實,除了非洲大蝸牛,其他野生蝸牛同樣不建議食用或接觸,它們體內很容易含有大量寄生蟲。
以上資料內容轉自《廣東臺今日關注》微信公眾號
哎呀,看來我們濠江的老輩人說得沒錯!這種大螺,真的對人體健康有害有威脅。連觸碰它都有很大的健康風險。更加別提拿來吃了。這一點,濠江鄉親們可要牢牢記住了,教育好小朋友。這種螺也確實是外來品種,所以,也要教育小朋友警惕日本仔。這一點反正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