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自傳》為什麼現在人變得嬌貴?寒門再難出貴子

2020-12-04 萌萌感情屋

導語

最近閒來無事,總是喜歡一杯茶,一本書,一段光陰,一個人靜靜的品味。從偉人的自傳中體會的不僅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一生,更是體會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富蘭克林在17歲時,便離家出走,少許錢財,一個人從波士頓到紐約再到費城。讀到富蘭克林的這段經歷時,我震驚了。放到現在,17歲你還是父母「襁褓中的嬰兒」,哪怕出去上大學,恐怕父母還會送到寢室,給你把床鋪鋪好。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變得越來越嬌貴,越來越不能吃苦?是的,從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得到論證。

01

為什麼我們變得越來越不能吃苦?

1.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化的太快,讓我們猝不及防。

祖父祖母那一輩出行幾乎都是靠步行,連自行車都是很奢侈的。到了父母那一輩自行車才逐漸普及,可是也並不是家家都有。現在,只要出來工作,幾乎是每人一輛汽車。走路在這個時代都變得太奢侈。

交通工具的變遷讓我們體會到了生活條件的巨大變化,可正是這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改變,讓我們習慣了優渥的生活,讓我們覺得這一切便是理所應當。

由於條件越來越舒適,讓我們覺得沒有空調的學習都是在吃苦,可是這些在以前都只是家常便飯。

生活條件的改變讓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也隨之變化,認為即使我不能吃苦,找不到好工作,還能回家和父母一起生活,還能回來「啃老」。

2. 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越來越嚴重

父母那一輩的兄弟姐妹都很多,那祖父祖母便覺得能養活就行,哪裡還有什麼溺愛。或許是由於我們的父母吃了太多苦,便儘量給我們優質的生活。

在家不讓碰一下碗,飯菜都做好放在嘴邊;衣服不讓洗,都是洗好給你疊起;鞋也不讓刷一下,不管什麼時候穿都是乾淨的。

而我們就問心無愧的享受這這些優待,可是這讓我們日益變得越來越嬌貴,越來越不能吃苦。

而我們這一代人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我們也想給我們的孩子更好的生活。如此往復下去,我們的孩子會被我們和我們的父母寵到哪裡去?

想想我們的孩子會變得虛榮,變得傲嬌,變得日益懶惰……

那麼等以後孩子長大後還怎麼自己面對生活,怎麼面對工作,怎麼面對自己人生中的挫折?

但是也不是提倡讓我們的孩子吃那麼沒必要的苦,那哪些苦才是有意義的呢?

02

有些沒有必要的苦不要吃

1. 能吃苦並不意味著吃所有的苦

有些人說我要從小培養孩子能吃苦的精神,小時候就讓孩子學洗衣做飯拖地等。可是這些真的能讓孩子變得能吃苦嗎?

不是的,如果你讓自己的孩子吃那些沒必要的苦,以後孩子一遇到安逸的環境便會不再吃苦,如何能走的更遠呢?

能吃苦並不意味著要吃遍世間所有苦,而是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讓他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償的,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這樣等以後他長大後便不會不勞而獲,便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即使這個過程充滿著痛苦和煎熬,他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2. 有些沒有意義的苦不必要吃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缺乏吃苦精神時,說明你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缺點,並且有意去改變這個缺點。

那這時你一定要記住——有些沒有意義的苦不必要吃。

因為那些苦並不會提高你的技能,也不能讓你有所進步,反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的家庭是全智能化的,那沒有必要為了吃苦而放棄智能化家居。因為放棄智能化家居,只會讓你浪費時間去做那些沒有教育意義的勞動。

當你想要提升自己吃苦耐勞精神的時候,你要首先想想這件事情能不能讓你有所提升,能不能讓你更能吃苦?

如果這件事情滿足這些條件,那你就可以通過這件事情,讓自己更能吃苦。

03

我們該怎麼變得能吃苦?

1. 多讀些名人自傳

如果你不能確定我該怎樣變得更吃苦耐勞,那麼你可以去名人自傳中尋找答案。

因為名人吃過了你沒吃過的苦,所以他才會最終取得成功。從名人的一生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想想自己該怎樣讓自己變得不再嬌貴,可以適應這個時代的所有苦。

富蘭克林曾說過:「由於飲食節制常常能使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所以我比以前取得了更大的進步。」那有些人就會說,不讓我吃飽我怎麼有力氣,怎麼能去吃苦呢?

其實不然,飲食節制,只是讓你有更好的狀態去學習,去工作。而不是去阻止你去變得更好,你試想,如果你連自己的飲食都不能控制,怎麼能控制別的事情呢?

從名人自傳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 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正處在安逸的環境中,這個環境讓你覺得生活稍有不如意便不能承受,那你要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為你的環境已經讓你變得毫無承受能力,生活發生絲毫的不如意都能牽動你。這樣的你怎麼可能受得了成功路上的苦呢?

這樣的話,你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讓你從你的安逸小窩中脫離,去提升自己的承受力,如果你什麼都能承受,都能笑著面對,那以後所有的苦你都能承受的住。

結語

有些人稍微受了些苦,便會向家人抱怨,我太難了。這樣你的生活只會越來越苦,因為你受不了一丁點的苦,你特別在意吃苦。

不在意你吃過的苦,才可以更能吃苦,你的人生才會走上坡路;如果你總是把自己吃的一點苦掛在嘴上,那你只會越來越不能吃苦,你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苦。

如果你從你吃的苦中總結了經驗,讓你知道你的人生怎麼才能更好,那你會變得越來越好;如果你只是抱怨人生苦,那你絲毫不會進步。

今天所吃的苦都是為了以後的幸福,如果你這樣想那所有的苦都會變得不苦。

有些人說,為什麼我吃了那麼些苦,而生活還是那麼苦?那你可以捫心自問,你吃的這些苦有沒有意義?如果這些苦對你來說毫無意義,那你吃再多苦,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缺少的不僅僅是能吃苦的人,更是會吃苦的人。

相關焦點

  • 《富蘭克林自傳》:寒門貴子的逆襲人生
    讀了《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富蘭克林的成功,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可以稱得上是寒門出貴子,他出身貧寒,家裡兄妹眾多,父母不堪重負,只讓他念過兩年書,他通過自身刻苦自學,堅持不謝的努力奮鬥,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一位非常傑出而又功勳卓著的人物,作為政治家,美國18世紀下半葉的每一件大家幾乎都在他推動之下進行的。同時,他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
  •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溺愛成就了寒門難貴子
    山區網絡曾流行,寒門難貴子的言論。寒門子弟養成紈絝子弟的習氣。曾聽過一篇文章,男子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兒,父母將其寵溺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裡所有的農活都由父母來處理,男孩兒上學都是父親徒步背送。父母的出發點是自己受了一輩子苦,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不對。應該言傳身教而不是寵溺他成為小王子。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請每位父母不要忽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 寒門難出貴子越來越成為事實,但階級通道仍然沒有關閉!
    「寒門難出貴子」越來越成為事實無論你怎麼否認,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在任何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階級固化的現象,中國的階段固化也逐漸形成。1.經濟實力等綜合實力強的家庭,給到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支持明顯會比寒門更多、也更好。
  • 「寒門難出貴子」?看完清華北大學生的家境後,網友無法淡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嗎?看看清華北大的學生,個個家境優渥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對象。雖然有許多寒門出貴子的實例,在《我是演說家》裡北大才女劉媛媛「寒門難出貴子」的演講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那句"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但這也改變不了寒門出貴子只是少數人的故事。
  • 寒門子弟躍的過龍門,卻難跳出現實,所謂貴子實則都是一個個孝子
    殊不知「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也是廣泛流傳於普通大眾口中,相比寄希望於未來的發展,當下的困境卻是如此的真實。何為寒門?提起寒門二字,對生活在當下的年輕一代來說,其概念是十分模糊的。多寒才叫寒門呢?有的人說比起那些富二代,自己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階級,沒能過上理想的生活,所以自己是寒門出生;也有人說自己從小父母離異,單親家庭長大,所以自己是寒門子弟;還有人說到自己沒有父母,是靠爺爺奶奶拉扯大的,所以自己才是真正的寒門。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這4種打雞血方式,會讓貧窮代代相傳
    但隨著時代發展,階級固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於是有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儘管競爭如此激烈,仍然有不少寒門出身的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跳出了階層限制,成就了孩子精彩的人生。01劉媛媛:從貧苦差生到女企業家,她的父母為底層家庭教育樹立了榜樣網上一直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就是北大法學院的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總決賽上的演講《寒門貴子》,據說已經有了上億的點擊量,直到今天,熱度仍然不減。
  •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窮搞IT,富搞金融!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這句話是最近和很多中小學家長探討最多的話題。筆者還是那句話:如果你不通過小升初、中考、高考,不斷得通過學習超越其他家庭實力雄厚的家庭,一旦進入了社會,各種因素導致的「不公平」都會顯現出來。
  • 王中林:從農村娃到世界頂尖科學家,他用實力打敗寒門難出貴子論
    有些人生於寒門,一懂事就要為生計發愁,整日為了填飽肚子而奔波不休。也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現在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終點線"。這些人擁有著普羅大眾終其一生不可得的財富、權利、地位等資源。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 王中林:從農村娃到世界頂尖科學家,他以實力打敗寒門難出貴子論
    出身,是所有人都無法選擇的一件事。有些人生於寒門,一懂事就要為生計發愁,整日為了填飽肚子而奔波不休。也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現在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終點線"。這些人擁有著普羅大眾終其一生不可得的財富、權利、地位等資源。
  • 寒門難出貴子,未必,莊子告訴你智慧的力量你想像不到
    最近看了一遍文章,主題是講寒門難出貴子,網友們也討論得非常激烈。我卻認為,現在的中國是最好的時代,國家太平,人人有飯吃,有衣穿,出行方面,各方面都在穩步向前發展。只要你肯努力,培養自己的智慧,那麼你必將會有一番成就。同樣的東西,不同的思考方法,結果就完全不同。
  • 浙大鄭強教授談「寒門難出貴子」和「自主招生」,現實殘酷
    在現在我們社會有一種明顯的現象,重點高校裡,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越來越少,「寒門難出貴子」這個話題在一段時間也引起人們的熱議。實際上很明顯的就是,我們就用本省的經濟發達的城市和落後些的小縣城對比,在往年高考中,這些小縣城能出多少清華北大,能有多少上985、211學校,可能幾個小縣城學校加起來才能比得上城市裡的一個學校。教育追求公平,但實際上沒法絕對公平。
  • purplekiss單曲預告公開,五代裡人氣墊底,寒門能再出貴子嗎?
    曝光渠道的單一稍微了解一點韓娛的小夥伴們都知道RBW只有一個MAMAMOO能拿得出手,而且是完完全全的小公司,能讓更多人了解成員的方法就是去跑商演了專輯概念和服道化差距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專輯概念和世界觀特別吃香,好像不搞就火不了一樣,尤其是最過火的SM了,要把全公司都做成AI,雖然被很多粉絲覺得瘋狂,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吃這一套的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DNA似乎可以告訴你答案
    關於「寒門是否能出貴子」的爭論近年來一直都存在,大家普遍討論的核心在於,兒童的受教育水平似乎和家庭經濟條件的關聯越來越緊密。這個觀點似乎默認了一個孩子會取得怎樣的教育水平大部分取決於後天的教育條件。事實真的如此嗎?現代生物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DNA可以預測我們的疾病風險,是否也可以預測我們的教育成就呢?
  • 寒門難出貴子?李子染一路走來,留給我們的除了驚嘆,還有什麼?
    打開網絡,很容易找到李子染的「人物介紹」:李子染,1990年出生於四川綿陽市, 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大使、2019年中國新聞周刊年度影響力人物、2019年超級紅人節年度最具商業價值紅人……「人物介紹」很光鮮,很讓人羨慕。可是,光鮮的背後是她猶如一棵小白楊,努力向上生長的故事。
  • 美好終究成就美好|閱享薈《人性的弱點》《富蘭克林自傳》
    趁著端午小長假,一鼓作氣讀完了久聞大名的《人性的弱點》和《富蘭克林自傳》。四沒想到,完成於十八世紀的《富蘭克林自傳》,風靡暢銷至今,讀起來竟然是如此平鋪直敘像拉家常,但一個鮮活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富蘭克林形象也已不經意間躍然於眼前。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33本·班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使自傳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體裁。它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這本書告誡了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 《富蘭克林自傳》:億萬青年的勵志經典
    說起班傑明·富蘭克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但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個政治家,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其實除了政治家這一身份,他同時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是舉世公認的"現代文明之父"。
  • 從結構主義視角論寒門子弟的階層困境與教育突圍
    關鍵詞:寒門子弟;農村學校;結構主義;教育公平 一、問題提出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是一個極易觸動大眾神經的議題,這一議題的肯定性論斷將意味著一個國家社會流動途徑的阻斷。
  • 為什麼寒門逆襲困難無比?從「螃蟹效應」說起
    而一旦在籃子裡放上幾隻螃蟹,那麼,就沒有一隻螃蟹能夠爬出籃子了。究其原因,是因為螃蟹們永遠在扯著頭頂螃蟹的後腿。這就是「螃蟹效應」。不光螃蟹如此,人類社會更是如此。而且比起螃蟹,人類在這方面更是不遑多讓。
  • 《富蘭克林自傳》:兒童啟蒙教育,好家長勝過好老師
    它就是《富蘭克林自傳》。提起班傑明·富蘭克林,可能大部分人都對他有印象。因為我們從歷史教科書上學過,他是個政治家,是民主精神的締造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裡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本書原是作者寫給兒子的書信,是富蘭克林晚年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自傳。他敘述了自己少年、青年、中年時期的種種境遇。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以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出。語言樸素幽默,又睿智哲理,讀來使人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