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人才固然能夠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樣可以做出最大的壞事;行動十分緩慢的人只要始終循著正道前進,就可以比離開正道飛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1596年—1650年),出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拉海,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與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同開啟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
笛卡爾還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近代哲學之父」。
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笛卡爾自成體系,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體,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於人生,笛卡爾也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通過自己的所學和經歷,他得出了以下這7個真理,或者更準確說是7個探求真理的方法。有了這7個真理方法,或許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將會更加清醒和精進,都哪7個呢?一起來看。
1,良知
笛卡爾認為,良知,是人間分配得最均勻的東西。因為人人都認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連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全都極難滿足的人,也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的良知不夠,要想再多得一點。
那種正確判斷、辨別真假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稱為良知或理性的那種東西,本來就是人人均等的;我們的意見之所以分歧,並不是由於有些人的理性多些,有些人的理性少些,而只是由於我們運用思想的途徑不同,所考察的對象不是一回事。
因為對於漫長且龐雜的人生來說,光有聰明才智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做到正確地運用才智。傑出的人才固然能夠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樣可以做出最大的壞事;行動十分緩慢的人只要始終循著正道前進,就可以比離開正道飛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2,數學的學習
數學的推理確切,明了,可以鍛鍊人的邏輯推理和演算能力。可以運用到機械技術和計算領域,它的基礎牢固,結實,但人們卻沒有在它的上面建造起應有的高樓大廈來。相反地,古代那些倫理學家們把美德捧得極高說得比世上任何東西都可貴;可是他們並不教人們認識數的美德,他們口中的美德只是一種空殼,一種時代的灰心失望而已。
3,神學
我尊敬神學,並且同別人一樣想渴望著死後能夠升入天堂。可是人家十分肯定地說:最無知的人也同最博學的人一樣可以進天堂,塵世中最壞的人也可以同最好的人一樣,一起進入天堂。由此看來,指引人們升天的天啟真理不是我們的智力所能理解的。
我聽了這些話,就不敢用我的軟弱推理去窺測那些真理了。我想一定要有天賜的特殊幫助,而且是個超人,才能從事研究神學中那些真理,得到關於上帝的成就。
4,書本教育
我自幼受書本教育影響很大,由於聽信書中人家的話,認為讀書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識,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饑似渴地學習。可是等到學完全部課程,按例畢業,取得學者資格的時候,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因為我發現自己陷於疑惑和謬誤的重重包圍,覺得努力求學並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儘管如此,我還是重視學校裡所受的各種訓練。比如,學校裡教的語言文字,是通曉古書的必要條件;寓言裡的機智,可以發聾振聵;史傳上的豐功偉業,可以激勵人心;精研史冊,可以有助於英明善斷;遍讀好書,有如走訪著書的前代高賢,同他們面對面促膝談心,而且是一種精湛的交談,古人通過書本向我們道出的往往是他們最精粹的思想。
從讀書中,我得以明白:雄辯優美豪放無與倫比;詩詞婉轉纏綿動人心弦;數學有十分奧妙的發明,用處很大,既能滿足好奇心,又能幫助各種技藝,減輕人們的勞動;宣揚風化的文章包含許多教訓、許多箴言,勸人淑世為善;神學指引升天大道;哲學教人煞有介事地無所不談,博得淺人敬佩;法學、醫學等類學問給治學者帶來盛名厚利。
而且我還明白:博學旁通,連最迷信、最虛妄的東西也不放過,是有好處的,可以知道妄想的底牌,不上它們的當。可是我認為自己用在語言文字上的功夫已經夠多,誦讀古書、讀歷史、讀寓言花的時間也過於佔用我的餘生。因此,我們在大量的讀書之餘,一定要進行適當的旅行,以便得以知曉真實的外部世界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
5,遊歷和研究自己
人一旦過了中年,就想獲得更多的自由,屆時,我們最好拋開書本的研究,進入到除了那種可以在自己心裡或者在世界這本大書裡找到的學問以外不再研究別的學問的遊歷之中。
比如,訪問各國的宮廷和軍隊,與氣質不同、身分不同的人交往,搜集各種經驗,在碰到的各種局面裡考驗自己,隨時隨地用心思考面前的事物,以便從中取得教益。
為何要去遊歷呢?因為在我看來,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讀書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對切身的事情進行推理,如果判斷錯了,它的結果馬上就會來懲罰他;讀書人是關在書房裡對思辨的道理進行推理,思辨是不產生任何實效的,僅僅在他身上造成一種後果,就是思辨離常識越遠,他由此產生的虛榮心大概就越大,因為一定要花費比較多的心思,想出比較多的門道,才能設法把那些道理弄得好像是真理。
的確,我在專門考察別國風俗的階段,根本沒有看到什麼使我確信的東西,我發現風俗習慣是五花八門的,簡直同我過去所看到的那些哲學家的意見一樣。所以我由此得到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大開眼界,看到有許多風俗儘管我們覺得十分離奇可笑,仍然有另外一些大民族一致贊成採納,因此我懂得不能一味聽從那些成規慣例的影響,不能對這些整日變化的外部事物堅信不移,這樣,我就擺脫了許多錯誤的看法,免得我們天然的靈明受到蒙蔽,以至於放棄了聽從理性。
可是,我花了幾年工夫像這樣研究世界這本大書、努力取得若干經驗之後,我終於下定決心同時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來選擇我應當遵循的道路。當我對自己開始內觀和深思之後,我發現其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門、不離書本要大很多。
6,雄辯能力和詩詞能力的培養
我很看重雄辯,並且熱愛詩詞,我不否認自己從一開始就想擁有蘇格拉底式的雄辯口才,可是我認為雄辯和詩詞都是才華的產物,而不是研究的成果。一個人只要推理能力極強,極會把自己的思想安排得明白易懂,總是最有辦法使別人信服自己的論點的,哪怕他嘴裡說的只是粗俗的一般人很難聽懂的土話,也從來沒有學過修辭學。
一個人只要有絕妙的構思,又善於用最佳的辭藻把它表達出來,是無法不成為最偉大的詩人的,哪怕他根本不知道什麼詩法。一個人如果只有才華是不夠的,還要有理性和邏輯。在像海洋一樣的生活面前,他要懂得用最科學和最顯而易見的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梳理出自己的思想內核。
7,關於哲學
關於哲學我只能說一句話:我看到它經過千百年來最傑出的能人鑽研,卻沒有一點不在爭論中,因而沒有一點不是可疑的,所以我不敢希望自己在哲學上的遭遇比別人好;我考慮到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看法,都有博學的人支持,而正確的看法卻只能有一種,所以我把僅僅貌似真實的看法一律看成大概是虛假的。
至於其他的學問,既然它們的本原是從哲學裡借來的,我可以肯定,在這樣不牢固的基礎上決不可能建築起什麼結實的東西來。這類學問所能提供的名利,是不足以促使我去學習它們的,因為謝天謝地,我並不感到境遇窘迫,要拿學問去牟利,以求改善生活;我雖不像犬儒派那樣自稱藐視榮譽,對於那種只能依靠虛假的招牌取得的名聲我從來都是很不在意的。
最後再說下那些騙人的學說,我認為已經摸清了它們的老底,再也不會上當受騙,不管它是鍊金術士的斷言,還是佔星術士的預言,是巫師的鬼把戲,宗教中的個別心理暗示,還是那些強不知以為知的傢伙的裝腔做勢、空心牛皮。
看完了以上笛卡爾關於7個人生真理的論述,你有什麼看法或見解呢?歡迎後臺一起留言探討。